艾灸后的50种反应,你占了多少种?

2017-01-18 09:34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是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借助灸火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而堂.jpg]

但是有的人在做艾灸时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效果,觉得温度越高越好,距离穴位越近越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灼伤了自己,甚至还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艾灸的作用在于加快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把病邪排走的目的。如果一直是表面热、表面烫,病邪更会往里走,即往内脏走,这样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yiqi.jpg]

艾灸时感觉到烫是有原因的

如果艾灸时感觉很烫,一定是哪儿出问题了:

1、皮肤表面烫,可能是因为寒气太重了

2、经络里面烫,可能是经络堵塞比较严重

3、艾条的艾绒过于新鲜,不够陈,穿透力不够

[艾.jpg]

艾灸和 烤肉是有区别的

别以为艾灸只是简单地让艾柱在穴位表面熏烤,它还注重一个透,穿透的透。艾灸产生的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性,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身体内部。

而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艾灸感觉烫、没有效果,都是因为没有发挥艾灸的穿透性。

[[***********].jpg]

“得气”才是关键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艾灸的要点,是通过艾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就是灸法所谓的“得气”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金色5.jpg]

艾灸要有穿透力、后劲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个是指艾灸需用陈艾,才能得到它温和敦厚之气;再一个就是指艾灸需要时间,需要长久坚持。

为什么艾灸要用陈艾呢?艾艾君告诉你,新艾会比较躁烈,灸起来会感觉烫,所以能用作灸的艾,以陈年的为佳。而艾艾贴选用的就是陈年艾草,经过选材、筛选、敲打、提纯、晾晒、成型六大步骤,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出高品质的黄金艾柱。

另外,如果艾灸一离开皮肤,里面就没有热的感觉,这个也不行,就是后劲不足。所以,艾条好不好,不仅要看穿透力,还要有后劲!

[景色.jpg]

艾灸后发生各种反应

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以各种形式不断地排出,此时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

但很多初入门的朋友往往对艾灸后的反应手足无措,下面艾艾君为各位整理了艾灸后的各种反应以及其所对应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

序号

艾灸后反应

所代表的身体问题

解决方案

1

水泡

体内的湿气比较重

小水泡继续艾灸,大水泡用针将里面的液体去除,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

2

红疹

体内的湿寒或者毒素比较重

掌握好灸量,保证红疹部位的清洁和干爽

3

口渴

上实下虚

继续施灸,平时多喝水,注意饮食

4

症状加重

身体虚弱

继续施灸

5

返病

没有去根的病

加强营养,继续施灸

6

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量大

艾灸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穴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平时多喝水

7

口干舌燥

上焦有虚火

配合做肩颈灸

8

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施灸,艾灸时不灸上焦部位

9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用手轻揉,疏通经络

10

体内有风邪(与肝有关)、与湿有关

用手揉,继续施灸

11

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

适当加大艾灸量

12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有风邪(与肝有关),且湿气重

继续施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13

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按摩;有序渐进施灸,可艾灸大椎穴

14

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风、体内有风湿

继续施灸,慢慢该症状就会消失

15

全身乏力

体虚或其他病症

掌握好灸量,注意饮食,加强运动

16

身体沉重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17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继续施灸

18

想睡觉

气血补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使脑部放松进入自然睡眠状态

继续施灸

19

酸痛、疲劳、嗜睡

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

继续施灸,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20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近期感冒未愈

加大艾灸量

21

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2

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3

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24

右热左凉

气虚或气瘀

左侧疏通时多加强

25

忽冷忽热

阴阳不协调

继续施灸

26

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

不热的那半边身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27

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继续施灸,加强运动

28

越来越凉,感觉冷

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

加大艾灸量

29

粘汗

湿气重(多是脾脏方面的问题)

继续施灸

30

冷汗

寒气重(表明肾有问题)

继续施灸

31

腹部或后腰出油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过多

继续施灸

32

酸麻胀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加大艾灸量,疏通相关经络

33

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施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4

肾脏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变化

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继续施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35

脐部出黄水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6

脐下出水泡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7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38

排尿多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在原有穴位上加肾俞穴

39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继续施灸

40

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灸量,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41

月经提前或推后

气虚、血热、精神紧张、压力大

继续施灸,慢慢就会恢复

42

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继续施灸,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多喝水,尽量吃清淡的食物

43

百会、鱼际穴,手心,涌泉冒凉风

体内瘀,有寒气

继续施灸

44

百会冒热风

虚火旺

上焦少灸或不灸,先疏通后再艾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45

鱼际冒热风

肺部有热

疏通手太阴肺经,艾灸涌泉穴

46

手心冒热风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47

三阴交冒凉风

有妇科炎症

继续施灸

48

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继续施灸

49

膝盖冒热风

胃火旺

艾灸中脘穴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50

涌泉冒热风

肾阴虚

继续施灸

2017-01-18 09:34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艾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是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借助灸火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而堂.jpg]

但是有的人在做艾灸时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效果,觉得温度越高越好,距离穴位越近越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灼伤了自己,甚至还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艾灸的作用在于加快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把病邪排走的目的。如果一直是表面热、表面烫,病邪更会往里走,即往内脏走,这样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yiqi.jpg]

艾灸时感觉到烫是有原因的

如果艾灸时感觉很烫,一定是哪儿出问题了:

1、皮肤表面烫,可能是因为寒气太重了

2、经络里面烫,可能是经络堵塞比较严重

3、艾条的艾绒过于新鲜,不够陈,穿透力不够

[艾.jpg]

艾灸和 烤肉是有区别的

别以为艾灸只是简单地让艾柱在穴位表面熏烤,它还注重一个透,穿透的透。艾灸产生的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性,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身体内部。

而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艾灸感觉烫、没有效果,都是因为没有发挥艾灸的穿透性。

[[***********].jpg]

“得气”才是关键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艾灸的要点,是通过艾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就是灸法所谓的“得气”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金色5.jpg]

艾灸要有穿透力、后劲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个是指艾灸需用陈艾,才能得到它温和敦厚之气;再一个就是指艾灸需要时间,需要长久坚持。

为什么艾灸要用陈艾呢?艾艾君告诉你,新艾会比较躁烈,灸起来会感觉烫,所以能用作灸的艾,以陈年的为佳。而艾艾贴选用的就是陈年艾草,经过选材、筛选、敲打、提纯、晾晒、成型六大步骤,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出高品质的黄金艾柱。

另外,如果艾灸一离开皮肤,里面就没有热的感觉,这个也不行,就是后劲不足。所以,艾条好不好,不仅要看穿透力,还要有后劲!

[景色.jpg]

艾灸后发生各种反应

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以各种形式不断地排出,此时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

但很多初入门的朋友往往对艾灸后的反应手足无措,下面艾艾君为各位整理了艾灸后的各种反应以及其所对应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后常见的50种反应

序号

艾灸后反应

所代表的身体问题

解决方案

1

水泡

体内的湿气比较重

小水泡继续艾灸,大水泡用针将里面的液体去除,避免感染,控制好灸量

2

红疹

体内的湿寒或者毒素比较重

掌握好灸量,保证红疹部位的清洁和干爽

3

口渴

上实下虚

继续施灸,平时多喝水,注意饮食

4

症状加重

身体虚弱

继续施灸

5

返病

没有去根的病

加强营养,继续施灸

6

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量大

艾灸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穴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平时多喝水

7

口干舌燥

上焦有虚火

配合做肩颈灸

8

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施灸,艾灸时不灸上焦部位

9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用手轻揉,疏通经络

10

体内有风邪(与肝有关)、与湿有关

用手揉,继续施灸

11

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较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

适当加大艾灸量

12

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有风邪(与肝有关),且湿气重

继续施灸,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13

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按摩;有序渐进施灸,可艾灸大椎穴

14

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风、体内有风湿

继续施灸,慢慢该症状就会消失

15

全身乏力

体虚或其他病症

掌握好灸量,注意饮食,加强运动

16

身体沉重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17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

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继续施灸

18

想睡觉

气血补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使脑部放松进入自然睡眠状态

继续施灸

19

酸痛、疲劳、嗜睡

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

继续施灸,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20

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近期感冒未愈

加大艾灸量

21

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2

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体内毒素排出,身体机能恢复

继续施灸

23

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24

右热左凉

气虚或气瘀

左侧疏通时多加强

25

忽冷忽热

阴阳不协调

继续施灸

26

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

不热的那半边身经络不通

继续施灸

27

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继续施灸,加强运动

28

越来越凉,感觉冷

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

加大艾灸量

29

粘汗

湿气重(多是脾脏方面的问题)

继续施灸

30

冷汗

寒气重(表明肾有问题)

继续施灸

31

腹部或后腰出油

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过多

继续施灸

32

酸麻胀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加大艾灸量,疏通相关经络

33

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施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4

肾脏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变化

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继续施灸,多喝水,注意饮食

35

脐部出黄水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6

脐下出水泡

有妇科或者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常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运动

37

肚脐出水泡,且还有红点

有妇科或者肠胃炎症

继续施灸,多喝水,不要吃辛辣食物,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该部位的清洁与干爽,加强运动

38

排尿多

身体毒素、寒邪从身体排出

在原有穴位上加肾俞穴

39

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继续施灸

40

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灸量,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41

月经提前或推后

气虚、血热、精神紧张、压力大

继续施灸,慢慢就会恢复

42

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继续施灸,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多喝水,尽量吃清淡的食物

43

百会、鱼际穴,手心,涌泉冒凉风

体内瘀,有寒气

继续施灸

44

百会冒热风

虚火旺

上焦少灸或不灸,先疏通后再艾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45

鱼际冒热风

肺部有热

疏通手太阴肺经,艾灸涌泉穴

46

手心冒热风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47

三阴交冒凉风

有妇科炎症

继续施灸

48

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继续施灸

49

膝盖冒热风

胃火旺

艾灸中脘穴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50

涌泉冒热风

肾阴虚

继续施灸


相关内容

  • 艾炙知识:艾灸的排病反应
  • 不谈医理和观念,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疾病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这就是"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是不讲的.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和治疗的出发点不一样.中医是利用人体的本能来对抗病邪,体内的正气和病邪之气交战,把邪气赶出去,这才有了"排病"一说.所以说,中 ...

  • 艾灸排病反映
  • 1. 经络窜感,也叫得气,是一种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 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内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 ...

  • 艾条灸注意事项:
  •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 ...

  • 艾灸的基本知识
  • 艾灸--扶阳第一法 阳气决定着脏腑的工作能力,而脏腑的工作能力又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说,想要身体好一点,寿命长一点,就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增加阳气.健康人晒晒太阳,就能吸收到充足的阳气了,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来说,恐怕吸收来的阳气也不够解燃眉之急的.运动固然也是生阳的,但是 ...

  • 艾灸的好转反应
  •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 ...

  • 针灸推拿康复科科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梳理台账
  • 针灸推拿康复科科医疗安全风险及 防范梳理台账 一. 常见医疗风险梳理: 1. 与医疗费用有关 患 2. 与病情交代有关隐患 3. 与用药有关的隐患 4. 与院感有关的隐患 5. 与治疗效果有关的隐患 6. 与传染病有关的隐患 7. 与医护人员安全有关的隐患 8. 与输血相关的隐患 9. 于我科主要操 ...

  • 艾烟有害吗(3)
  • [收藏] 2012-05-16 11:26 标签:艾烟  艾灸 分类:反应,上火,艾烟 lp19770918 单阿姨,您好!我为6岁的儿子治疗鼻炎已经快40天了,为什么他现在早上上学的时候遇到风还会打喷嚏,是什么原因?阿姨我不明白:鼻炎治愈了的症状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上次看了有个人说鼻炎治了40天就差 ...

  • 艾灸疗养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 艾灸禁忌: 1.空腹,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防止晕灸. 2.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禁止艾灸. 艾灸注意事项: 1. 客人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 ...

  • 热敏灸技术与理论2013
  • 热敏灸技术与理论 2013年 外科 黄芬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白衣天使们: 下午好!(你们好!) 今天我的讲课内容是,中医特色护理新进展, --热敏灸技术及临床应用图片1 热敏灸, 这个灸就是艾灸,我们先来说下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