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 信息窗1---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 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课前准备:
主题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同学们,森林里有许多你喜欢的小动物,今天它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你也来参加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好热闹的聚会啊!你在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分竹笋
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根据这一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课件出示问题。)
这儿有6个竹笋,要分给两只熊猫。熊猫哥哥和弟弟,可以怎样分呢?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6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
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课件展示分法)
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 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
熊猫兄弟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种平均分的分法说清楚吗?
预设:课件提示:把这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个
(设计意图:这是平均分语言模型的初步训练)
2. 练习
师: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猫是平均分的,而小猪不是平均分的。 师生共同总结:也就是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竹笋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东西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分法;通过判断小猫分鱼和小猪分西瓜,促进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回到宴会上,小猴子也着急了。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小棒替代桃子,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并且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到平均分的?
同桌合作,探究分法
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桃子?请同学展示分法。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三个三个分,再一个一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预设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
师小结:这么多的分法,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2.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咱们帮小猴子都分到了桃子,一边的小兔子也着急了,他们想干什么?可是小兔子有要求,我们每只小兔要吃6个萝卜,这里有24个萝卜,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问题。
预设:能分给几只小兔子?
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这些萝卜吗?请同学展示分法。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预设:是,因为每份分的一样多。
3.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小松鼠有什么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小棒,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大家先闭上眼睛想一想,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我们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师: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1)
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2)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3)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同桌合作,这是个学习的办法。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 信息窗1---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 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课前准备:
主题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同学们,森林里有许多你喜欢的小动物,今天它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你也来参加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好热闹的聚会啊!你在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分竹笋
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根据这一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课件出示问题。)
这儿有6个竹笋,要分给两只熊猫。熊猫哥哥和弟弟,可以怎样分呢?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6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
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课件展示分法)
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 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
熊猫兄弟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种平均分的分法说清楚吗?
预设:课件提示:把这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个
(设计意图:这是平均分语言模型的初步训练)
2. 练习
师: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小猫是平均分的,而小猪不是平均分的。 师生共同总结:也就是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竹笋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东西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分法;通过判断小猫分鱼和小猪分西瓜,促进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回到宴会上,小猴子也着急了。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小棒替代桃子,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并且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做到平均分的?
同桌合作,探究分法
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桃子?请同学展示分法。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三个三个分,再一个一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预设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
师小结:这么多的分法,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2.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咱们帮小猴子都分到了桃子,一边的小兔子也着急了,他们想干什么?可是小兔子有要求,我们每只小兔要吃6个萝卜,这里有24个萝卜,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问题。
预设:能分给几只小兔子?
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怎样分的这些萝卜吗?请同学展示分法。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预设:是,因为每份分的一样多。
3.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小松鼠有什么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小棒,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大家先闭上眼睛想一想,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我们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
师: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1)
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2)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3)师课件展示题目,学生完成
这是平均分吗,题目中哪些信息能告诉你?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同桌合作,这是个学习的办法。
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玩的很愉快,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知识,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