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说得更好

  医生看病,离不开语言表达,但是,不是每一次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不是每一次的传达都是达到效果的。

  我们曾经(今后还将)遇到许许多多震撼心灵的仁者神医,而那些令人厌恶的医生,也是俯拾皆是。那么,医生好的表达和坏的表达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呢?

  今天,我们将对此做一些探讨。我们将分析、提炼出一些操作建议和实施原则,可以成为医患沟通的信条。

  先说一个故事

  某一天,一位病人即将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因为第一次接受这样大的医疗手术,所以,紧张异常,瑟瑟发抖。

  这时候,主刀医生走向病人,情真意切地安慰他:“此时此刻,只有我最了解你的心情。因为,今天,我也是第一次上手术台。”

  这个医生,不能不说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好医生。

  第一、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首先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这既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传达的根本规律。

  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呢?这是一个操作理念,要求每一位医生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差异,针对患者的医疗需求,对话语内容与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剪裁,从而充分满足患者的兴趣、欲念和需要。

  一个富有道德感的医生,必须诚实可信、尊重患者。必须不断地追问自己:面前的患者是谁?他有什么共通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保证自己的语言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惟其如此,才能完美体现医生的诚实美德,表达出医务工作者对自己、对患者的双重尊重。

  有这样一位医生,每次使用听诊器之前,都用自己的体温把听诊器捂热了,才去接触患者的身体,这样的细节,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

  第二、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具备 “良好的内容”

  医生说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应该集中在2―4个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会略显冗长,对于医疗知识相对贫乏的患者来说,太多的信息,会难以把握。

  每一个观点,都需要证据的支撑。不然的话,患者就会觉得医生草草了事,怠慢了自己。一名和蔼可亲的医生,会自觉地拓展话语的广度,就是将证据的数量和种类,尽可能丰富多彩,可以包括:事实、数据、定义、描述、解释、案例、证言和类比。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相关证据的深度,指的是医生提供的证据的精细程度。

  如果医生说话的内容,着眼于“对患者的价值和益处”。那么,就会充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医患关系自然就会不断好起来。

  第三、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具有 “清晰的结构”。

  “80、90”后的孩子,说起话来,一口一个“然后”,一堆的“然后”之后,留给别人不知所云的感受。医生,是拯救生命的权威,说话必须具有清晰的逻辑、明晰的内容组织框架。

  清晰、合理、完备的叙说结构,有助于患者听懂、认同、接受、记住医生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

  清晰的叙说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即所谓“TTT原则”,这几个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

  (1)引言。告诉患者,医生将要告诉他们什么。

  (2)主体。将主要内容和观点,告诉他们。

  (3)结语。告诉患者,医生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也许,有人会抱怨这种方法刻板机械、拖沓多余,让人心生厌倦。其实,恰恰相反,完备的结构有助于医生将需要传达的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出去、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有效沟通。

  因为,医生的语言表达是瞬间的艺术,医生的言说稍纵即逝,患者只能听一遍;不像纸本阅读,如果看不明白,读者可以再听一遍。因此,医生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让患者听不懂、记不住、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在引言部分,预告观点;在结语部分,重复你的主要观点――首尾呼应的做法,对患者大有裨益。

  如果我们的医生都按照以下的结构模式来进行沟通,就会显得医生特别耐心,德艺双馨。

  (1)引言

  中心思想,是对医生说话内容的一句话总结。比如,“今天,我主要和您探讨一下,下一个阶段康复治疗的计划。”它让患者清晰知晓你的交流目的。

  内容预告,简短地提及你将要解释的2-4个主要观点。

  最后,切记医生的措辞一定要将患者利益安排进去,让患者吃上一颗定心丸。

  医生的信度陈述,是对医生本人权威性的介绍,让患者知晓为什么你有资格来这么说。比如,“我是糖尿病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病例,我经历过10000多例了。”这样的陈述,会让患者心里很有信心。

  (2)主体

  交流的主体,是医生详尽解释每一个主要观点的部分――也就是说,围绕患者利益,用充分的证据来论证每一个主要观点。

  医生在叙述的时候,各个主要观点由过渡段落有机相连。过渡,是将主要观点联系起来的、承上启下的陈述句,它标志着上一个观点的结束,也标志着下一个观点的开始。

  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够清晰地把若干个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患者听得清清楚楚,内心里面踏踏实实。

  (3)结语

  在结语部分,医生要再一次重复你的中心思想、简要地概括你的主要观点、形成结论。简言之,在结语部分,医生一定要“告诉患者你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具体说来,中心思想,就是将已经说过的论证观点再重新提一遍。向患者再次提醒一下,你刚才的2-4个主要观点。最后,给出终篇强调语,就是最后的句子(或者句群),突出强化你的主要观点,让患者心里很踏实,很放心,久久难忘。

  第四、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努力让语言清晰、包容、生动

  口头表达,常常只是一个线性的交流过程。

  所以,医生必须保证第一次就把话讲清楚了。这就要求,选择的语言是熟悉的、具体的、简单的;而不是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永远不要高估患者的知识水平,而应该降低对患者知识水平的期许,只有充分考量患者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才有可能与他们清晰、准确地沟通交流。

  这不是说,要对患者高人一等地训话,而是要尽最大可能清晰地传播信息。但是,精确不等于清晰,假如患者不能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精确的词语也毫无意义。

  医院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传播语境,医务工作者的用语,必须恪守道德,体现对患者的尊重。

  怎样才能体现对患者的包容性呢?

  首先,无论何时尽可能地使用“我们”语言,而不是“我”或“你”语言,因为,“我们”语言表达了对患者的尊重、认同,共同创造了分享的环境。应该说“我们都要注意饮食卫生,这样才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而不能说“我告诉你噢,你就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不然,下次你还是要生病。”

  第二,避免使用含有偏见的语言,这样会伤害患者的情感,从而不能准确传递信息。比如,不能说“农村人就是不注意卫生,肠道疾病才会这么高发。”

  最后,尽可能使用生动的语言,让词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描写细腻的语言,可以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清晰的图景,让患者如沐春风,心情愉快。

  医生看病,离不开语言表达,但是,不是每一次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不是每一次的传达都是达到效果的。

  我们曾经(今后还将)遇到许许多多震撼心灵的仁者神医,而那些令人厌恶的医生,也是俯拾皆是。那么,医生好的表达和坏的表达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呢?

  今天,我们将对此做一些探讨。我们将分析、提炼出一些操作建议和实施原则,可以成为医患沟通的信条。

  先说一个故事

  某一天,一位病人即将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因为第一次接受这样大的医疗手术,所以,紧张异常,瑟瑟发抖。

  这时候,主刀医生走向病人,情真意切地安慰他:“此时此刻,只有我最了解你的心情。因为,今天,我也是第一次上手术台。”

  这个医生,不能不说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好医生。

  第一、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首先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这既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传达的根本规律。

  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呢?这是一个操作理念,要求每一位医生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差异,针对患者的医疗需求,对话语内容与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剪裁,从而充分满足患者的兴趣、欲念和需要。

  一个富有道德感的医生,必须诚实可信、尊重患者。必须不断地追问自己:面前的患者是谁?他有什么共通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保证自己的语言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惟其如此,才能完美体现医生的诚实美德,表达出医务工作者对自己、对患者的双重尊重。

  有这样一位医生,每次使用听诊器之前,都用自己的体温把听诊器捂热了,才去接触患者的身体,这样的细节,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

  第二、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具备 “良好的内容”

  医生说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应该集中在2―4个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会略显冗长,对于医疗知识相对贫乏的患者来说,太多的信息,会难以把握。

  每一个观点,都需要证据的支撑。不然的话,患者就会觉得医生草草了事,怠慢了自己。一名和蔼可亲的医生,会自觉地拓展话语的广度,就是将证据的数量和种类,尽可能丰富多彩,可以包括:事实、数据、定义、描述、解释、案例、证言和类比。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相关证据的深度,指的是医生提供的证据的精细程度。

  如果医生说话的内容,着眼于“对患者的价值和益处”。那么,就会充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医患关系自然就会不断好起来。

  第三、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具有 “清晰的结构”。

  “80、90”后的孩子,说起话来,一口一个“然后”,一堆的“然后”之后,留给别人不知所云的感受。医生,是拯救生命的权威,说话必须具有清晰的逻辑、明晰的内容组织框架。

  清晰、合理、完备的叙说结构,有助于患者听懂、认同、接受、记住医生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医生对患者的尊重。

  清晰的叙说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即所谓“TTT原则”,这几个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

  (1)引言。告诉患者,医生将要告诉他们什么。

  (2)主体。将主要内容和观点,告诉他们。

  (3)结语。告诉患者,医生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也许,有人会抱怨这种方法刻板机械、拖沓多余,让人心生厌倦。其实,恰恰相反,完备的结构有助于医生将需要传达的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出去、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有效沟通。

  因为,医生的语言表达是瞬间的艺术,医生的言说稍纵即逝,患者只能听一遍;不像纸本阅读,如果看不明白,读者可以再听一遍。因此,医生一定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让患者听不懂、记不住、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在引言部分,预告观点;在结语部分,重复你的主要观点――首尾呼应的做法,对患者大有裨益。

  如果我们的医生都按照以下的结构模式来进行沟通,就会显得医生特别耐心,德艺双馨。

  (1)引言

  中心思想,是对医生说话内容的一句话总结。比如,“今天,我主要和您探讨一下,下一个阶段康复治疗的计划。”它让患者清晰知晓你的交流目的。

  内容预告,简短地提及你将要解释的2-4个主要观点。

  最后,切记医生的措辞一定要将患者利益安排进去,让患者吃上一颗定心丸。

  医生的信度陈述,是对医生本人权威性的介绍,让患者知晓为什么你有资格来这么说。比如,“我是糖尿病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病例,我经历过10000多例了。”这样的陈述,会让患者心里很有信心。

  (2)主体

  交流的主体,是医生详尽解释每一个主要观点的部分――也就是说,围绕患者利益,用充分的证据来论证每一个主要观点。

  医生在叙述的时候,各个主要观点由过渡段落有机相连。过渡,是将主要观点联系起来的、承上启下的陈述句,它标志着上一个观点的结束,也标志着下一个观点的开始。

  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够清晰地把若干个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患者听得清清楚楚,内心里面踏踏实实。

  (3)结语

  在结语部分,医生要再一次重复你的中心思想、简要地概括你的主要观点、形成结论。简言之,在结语部分,医生一定要“告诉患者你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

  具体说来,中心思想,就是将已经说过的论证观点再重新提一遍。向患者再次提醒一下,你刚才的2-4个主要观点。最后,给出终篇强调语,就是最后的句子(或者句群),突出强化你的主要观点,让患者心里很踏实,很放心,久久难忘。

  第四、一名好医生开口说话,必须努力让语言清晰、包容、生动

  口头表达,常常只是一个线性的交流过程。

  所以,医生必须保证第一次就把话讲清楚了。这就要求,选择的语言是熟悉的、具体的、简单的;而不是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永远不要高估患者的知识水平,而应该降低对患者知识水平的期许,只有充分考量患者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才有可能与他们清晰、准确地沟通交流。

  这不是说,要对患者高人一等地训话,而是要尽最大可能清晰地传播信息。但是,精确不等于清晰,假如患者不能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精确的词语也毫无意义。

  医院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传播语境,医务工作者的用语,必须恪守道德,体现对患者的尊重。

  怎样才能体现对患者的包容性呢?

  首先,无论何时尽可能地使用“我们”语言,而不是“我”或“你”语言,因为,“我们”语言表达了对患者的尊重、认同,共同创造了分享的环境。应该说“我们都要注意饮食卫生,这样才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而不能说“我告诉你噢,你就是要注意饮食卫生,不然,下次你还是要生病。”

  第二,避免使用含有偏见的语言,这样会伤害患者的情感,从而不能准确传递信息。比如,不能说“农村人就是不注意卫生,肠道疾病才会这么高发。”

  最后,尽可能使用生动的语言,让词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描写细腻的语言,可以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清晰的图景,让患者如沐春风,心情愉快。


相关内容

  • 为理想而奋斗
  • 为理想而奋斗 人为什么而活着,就有人会问,人活着为什么,就会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吃饭是天大的事,但怎样更好的活着去吃更好的饭,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生命原动力,怎样更好的活着去吃好每顿饭是必有着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才能去吃好每顿饭,那么健康的体魄和 ...

  • 课堂承诺书
  • 课堂承诺书 为了使语文课堂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为了学生能收获理想的语文成绩,为了高一八班的集体荣誉. 特在此向语文老师承诺,能在语文课上保证认真听课并履行老师的言辞,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保证上课有标准的坐姿,不趴桌子,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帮助自己也同时帮助身边的同学完成课堂任务,如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论文 河南工学院: 纵横四海andy(网名) 班级: 学号: 姓名:纵横四海andy(网名) 2014年 6 月 9 日 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当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时,又何尝不 ...

  • [书籍]管理中的魔鬼细节(突破阻碍成功的习惯)
  • 突破阻碍成功的习惯:管理中的魔鬼细节 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习惯",它们也许曾是你成功路上的助推剂.但当你想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的时候,这些习惯却摇身一变成了阻碍你前进的"致命陷阱":求胜欲太强:做什么事都要赢,不管是重要的.不重要的 ...

  • 明天会更好 歌词
  • 歌曲:明天会更好 (合唱)明天会更好 (音乐) (女)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男)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女)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 (女)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干了 (女)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侯鸟出现它的印记 (男)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女)玉山 ...

  • [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
  • 第三课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设计 导入:多媒体展示P31页晓蓉的故事 思考:你怎样看待晓蓉的累? 答案提示:晓蓉觉得很累,是因为她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没有全面地接纳和欣赏自己,没有看到自身的独特性,盲目模仿他人,放弃自我,因而很累. 师:在认识自己之后,我们要面对另一个问题:我们喜欢 ...

  •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15
  • 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心得 8月5日到8月9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精彩动人,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护士,经过这次岗前培训,我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医院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和员工使命.这让我更好更快地融入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医 ...

  • [关于共青团如何更好地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方面的探索]
  • 关于共青团如何更好的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的探讨 长期以来,高校作为一个具有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重要社会组织,也是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组织,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当中,又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职责.高校团组织应当体现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

  •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更好的标准
  •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更好的标准 Li J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似乎就成了"真理".但本人认为这个貌似的真理,更好的表达其实应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只是检验的众多标准之一,不是唯一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经常 ...

  • 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老师
  • 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老师 炒铁小学 王美仙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老师>. 做更好的自己,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也是提醒自己的话,更是激励自己的话.世上没有最好,但有更好,我就要做更好.首先,我要爱自己,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