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线 诞 生 记
——调查米线诞生过程活动
一、活动主题、作者单位及姓名
1、主题:米线的诞生
2、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小学
3、活动人员:四年级学生400多人,指导教师孙X X、徐X X
二、活动背景介绍
节约粮食,就必须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下,很多学生对米饭、蔬菜等粮食知道珍惜,因为这些粮食给了他们一种很直观的感受——看到这些粮食就知道他们的种植过程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对于一些不那么直观的粮食,例如米线,很多学生就不易体会获得的艰辛了。
米线是云南常见的一种小吃,在曲靖,米线不仅是人们的早餐,甚至是一部分人的午餐。本地学生对米线也不陌生,但是,作为一种大米的加工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米线的原材料是什么,知道米线的制作过程的人更是不多。
质量好的米线是有营养的,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另外,米线在泡制过程中营养容易流失,因此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调料来增加营养,适当的调料同时又能让米线美味。
三、活动目标
通过对米线制作过程(包括大米的种植)的参观了解,让学生感受到米线制作过程的不易,进而形成或加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活动计划与过程
1、6月份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动员大会,并发放活动手册。
2、7月初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水稻的种植环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锄草等活动,亲身体会农民种植水稻的不易。
3、7月下旬参观米线加工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大米加工为米线的复杂工序,让学生对日常所吃的米线有直观的了解。
4、8月初进行活动总结。
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动员大会,并发放活动手册。
2、赴郊区农田参观。参观时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农田,每个老师带不多于十个学生,以防在稻田跌倒发生事故。让学生观察水稻的样子和生长环境,向当地农民询问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并及时做记录,我们了解到本地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大约需要八个月时间:播种→育秧→插秧→施肥除草→拔节→抽穗→扬花→成熟→收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男生进入稻田锄草。锄草的学生现场述说心得体会。
3、参观米线制作现场,请工人介绍米线制作过程:精选大米→清洗大米→浸泡大米→放水控干→碾米成粑→压榨成型→分箱包装。学生现场提问有关米线制作的知识。
六、活动收获与体会
对活动进行小结:
1、学生在现场参观了稻米种植过程乃至亲自锄草之后,对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艰辛有了深刻的理解,
2、了解米线的制作过程:米线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生产起来很麻烦,从大米到制作成米线要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1)将稻谷放入碾米机,碾成大米。(米线加工厂一般直接用碾好的大米)
(2)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放掉水,控干,再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
(3)将米面加凉水合成粑。水和面比例以和好后面粑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面不成疙瘩为宜。
(4)将和好的面粑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大约15分钟后即成米线,这叫“酸浆米线”。
另外,也可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机器中挤压,靠摩擦的热度使其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其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贮藏。食用时再蒸煮涨发。干浆米线筋骨硬、咬口、线长,但香不及酸浆米线。酸浆米线的贮藏最不方便,且保质期非常短,一般情况下,民间用竹筐盛酸浆米线,同时用湿毛巾覆盖,在这个能通过竹筐“通风”,而又能用湿毛巾往下释放微量水分“保湿”的环境下,酸浆米线能保存18~24小时。超过时间则短碎,或者干硬难以下咽。取米线应该用温水润手,这样才不至于沾住手。电影《花腰新娘》中,有一个片段描述了米线的制作,一根老木头,上面有一个压制的把手,把发酵好的热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压,米线就从老木头下的孔里面流出,经过漂水降温,就可以吃新鲜的米线了。这是米线最纯手工制作方法。
3、学生在现场参观米线的制作过程之后,能体会到米线制作的不易。活动后学生提交心得体会。
七、实施活动的有利条件分析
1、郊区有大片农田,且当地农民极为热情厚道。最关键的是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很方便。
2、曲靖现有米线厂一个,方便参观。
八、活动附件(图片)
1、 活动动员
(1)动员大会
(2)向学生发放活动手册
2、 调查体验活动
(1)外出实践
(2)7月的稻田
(3)观察水稻
(4)观察稻花和稻穗
3、大米的诞生过程
插秧(农历三月)
水稻抽穗开花(农历六月)
未成熟的稻穗(农历七月)
成熟的稻穗(农历八月中旬)
收割稻谷(农历八月中旬)
晒稻谷
稻谷脱壳成米
四、米线的生产过程
(1)浸泡大米
(2)磨浆
(3)成粑
(4) 机器压榨成型
(5)分装
(6)包装成箱
(7)简单烹饪后的云南家常米线
11
米 线 诞 生 记
——调查米线诞生过程活动
一、活动主题、作者单位及姓名
1、主题:米线的诞生
2、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小学
3、活动人员:四年级学生400多人,指导教师孙X X、徐X X
二、活动背景介绍
节约粮食,就必须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下,很多学生对米饭、蔬菜等粮食知道珍惜,因为这些粮食给了他们一种很直观的感受——看到这些粮食就知道他们的种植过程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对于一些不那么直观的粮食,例如米线,很多学生就不易体会获得的艰辛了。
米线是云南常见的一种小吃,在曲靖,米线不仅是人们的早餐,甚至是一部分人的午餐。本地学生对米线也不陌生,但是,作为一种大米的加工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米线的原材料是什么,知道米线的制作过程的人更是不多。
质量好的米线是有营养的,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另外,米线在泡制过程中营养容易流失,因此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调料来增加营养,适当的调料同时又能让米线美味。
三、活动目标
通过对米线制作过程(包括大米的种植)的参观了解,让学生感受到米线制作过程的不易,进而形成或加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四、活动计划与过程
1、6月份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动员大会,并发放活动手册。
2、7月初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水稻的种植环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锄草等活动,亲身体会农民种植水稻的不易。
3、7月下旬参观米线加工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大米加工为米线的复杂工序,让学生对日常所吃的米线有直观的了解。
4、8月初进行活动总结。
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动员大会,并发放活动手册。
2、赴郊区农田参观。参观时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农田,每个老师带不多于十个学生,以防在稻田跌倒发生事故。让学生观察水稻的样子和生长环境,向当地农民询问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并及时做记录,我们了解到本地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大约需要八个月时间:播种→育秧→插秧→施肥除草→拔节→抽穗→扬花→成熟→收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男生进入稻田锄草。锄草的学生现场述说心得体会。
3、参观米线制作现场,请工人介绍米线制作过程:精选大米→清洗大米→浸泡大米→放水控干→碾米成粑→压榨成型→分箱包装。学生现场提问有关米线制作的知识。
六、活动收获与体会
对活动进行小结:
1、学生在现场参观了稻米种植过程乃至亲自锄草之后,对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艰辛有了深刻的理解,
2、了解米线的制作过程:米线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生产起来很麻烦,从大米到制作成米线要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1)将稻谷放入碾米机,碾成大米。(米线加工厂一般直接用碾好的大米)
(2)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放掉水,控干,再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
(3)将米面加凉水合成粑。水和面比例以和好后面粑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面不成疙瘩为宜。
(4)将和好的面粑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大约15分钟后即成米线,这叫“酸浆米线”。
另外,也可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机器中挤压,靠摩擦的热度使其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其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贮藏。食用时再蒸煮涨发。干浆米线筋骨硬、咬口、线长,但香不及酸浆米线。酸浆米线的贮藏最不方便,且保质期非常短,一般情况下,民间用竹筐盛酸浆米线,同时用湿毛巾覆盖,在这个能通过竹筐“通风”,而又能用湿毛巾往下释放微量水分“保湿”的环境下,酸浆米线能保存18~24小时。超过时间则短碎,或者干硬难以下咽。取米线应该用温水润手,这样才不至于沾住手。电影《花腰新娘》中,有一个片段描述了米线的制作,一根老木头,上面有一个压制的把手,把发酵好的热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压,米线就从老木头下的孔里面流出,经过漂水降温,就可以吃新鲜的米线了。这是米线最纯手工制作方法。
3、学生在现场参观米线的制作过程之后,能体会到米线制作的不易。活动后学生提交心得体会。
七、实施活动的有利条件分析
1、郊区有大片农田,且当地农民极为热情厚道。最关键的是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很方便。
2、曲靖现有米线厂一个,方便参观。
八、活动附件(图片)
1、 活动动员
(1)动员大会
(2)向学生发放活动手册
2、 调查体验活动
(1)外出实践
(2)7月的稻田
(3)观察水稻
(4)观察稻花和稻穗
3、大米的诞生过程
插秧(农历三月)
水稻抽穗开花(农历六月)
未成熟的稻穗(农历七月)
成熟的稻穗(农历八月中旬)
收割稻谷(农历八月中旬)
晒稻谷
稻谷脱壳成米
四、米线的生产过程
(1)浸泡大米
(2)磨浆
(3)成粑
(4) 机器压榨成型
(5)分装
(6)包装成箱
(7)简单烹饪后的云南家常米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