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自由主义之反思

哈耶克自由主义之反思

——读《思想的谱系:顽固的右翼》有感

有人在读过《思想的谱系》一书之后,如此评价佩里·安德森,“其实他不是导游,而是一位风格鲜明的导演”。不得不说,这是一句非常贴切的比喻,安德森用他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给我们奉送上了一部异常精彩的思想大片。非常感谢袁银传老师能将如此一本宏伟巨著翻译成中文,令我们能够一窥作者的风采,并带来一场思想的风暴。惭愧的是,由于时间原因以及知识储备的有限,到现在为止并未完全将这样一本巨作完全消化完毕,但即便如此,目之所见已然足够彻底颠覆个人所曾经笃信的某些价值观念,而对哈耶克自由主义的反思即是其中一部分。 初识哈耶克是在本科的法理学的课堂上,当时老师隆重给我们推荐了邓正来教授所翻译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并将之列为法科学生必读丛书之一。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法律的学生而言,这样一本著作无疑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里面所阐述的自由的概念甚至在以后几年里都被我认为是作为法律人所必须坚持的信条。虽然随着后来知识储备的提升和阅读视野的扩展,我对哈耶克的理论本身也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怀疑,感觉里面可能是有些问题的,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直至我读到《思想的谱系》一书。应该说,相对于全书而言,作者在哈耶克上的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且是把哈耶克与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米特放在一起给其冠以统一的称谓“顽固的右翼”。然而,正是通过将哈耶克的学说放在整个思想历史的洪流之中,并全面阐述了与其相同和相反立场的观点,从而使我对其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想正是因为哈耶克的“顽固”而导致了其思想的局限性。书中提到“对于这四位思想家各自学术观点的形成具有关键影响的共同经历是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欧洲所出现的种种社会危机。在那些岁月里,经济混乱、工人革命、中产阶级反叛给既有秩序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接着是正局链条上的某些最薄弱环节的崩溃。”因此,哈耶克的种种思想也是为了解决他所看到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前瞻性是完全不同的。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开始以相当正面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学术界。哈耶克的十几种著作被全面引入并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案头必备的阅读书目,他的个人主义理念和社会秩序自发生成论在我国学术刊物中大量出现并被作为真理介绍,他的极端功利主义伦理观和财产权至上被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而宣传,他的经济学思想被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介绍而其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被忽略,其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思路,他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对者变成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良师益友。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本身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伪装。哈耶克的伪装是被伪装,主要是指哈耶克思想经过国内外一切新自由主义者的鼓吹俨然成为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一般原理。继承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体系的国内外新自由主义同盟军,他们的伪装则是主动的,他们以学派、思潮、科学以及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等形式主动进行伪装,以市场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为旗号,积极传播、发展和宣传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思想。“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坚定捍卫者”——这句话被印在了我国2003年出版的《哈耶克传》的封面上。

新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被说成了多种多样的学派、思潮、甚至科学,这就是新自由主义主动伪装的结果。就像哈耶克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影响20世纪的社会科学家加以介绍和研究,而哈耶克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目的和思想核心被淡化处理、甚至伪装起来,居然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广泛传播的真理,这本身就是很不合理的事件。历史地看,哈耶克1944年出版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名作《通往奴役的道路》就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攻击社会主义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基础,把社会主义制度看作是对人民的奴役和独裁,是反社会主

义制度的杰作。哈耶克生前在1988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终极的自负》,该书的副标题又名《社会主义的谬误》,在这本被哈耶克认为是自己毕生反对“社会主义”思想总结的书中,他认为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是“一种谬误”。哈耶克所有的思想和经济理论核心其实只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只有观念能够打败观念,只有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观念能够打败社会主义的观念”(米塞斯语)的意识形态。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对者却在我国的思想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并且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难怪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甚至社会主义都会发笑,因为在他们的谬论中肆意的玷污和歪曲了这些概念的科学含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理念所遭遇的极其严重的挑战。

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的理论是动摇中国天地之心的歪理,是惑乱中国生民之命的邪说。如果中国的理论界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放任这些歪理邪说的传播,影响和改变社会理论导向,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就很有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这个“深刻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资本主义制度捍卫者必将被鼓吹成“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圣人,并最终取得“自由社会的鼓吹者与社会主义体制的鼓吹者之间的斗争,并不是一场道德冲突,而是一场知识冲突”(哈耶克语)在中国的最后胜利。苏联的知识界已经在这场知识的较量中失败,红旗落地,现在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拿自己的良心和民族的荣辱进行最后较量的时候了。五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给了中国人智慧的光芒,炎黄子孙独立自强的血脉给了中国人顶天立地的光荣,五色土地上勤劳朴实的老百姓是我们的父老乡亲,百年前的历史屈辱依然遗留着民族理性的创伤,禁不起动荡的国家盼望稳定富强!中国现在的知识分子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学问是否在暗夜里能够使自己

的心不发慌!我们的学问是不是能够禁得起“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历史苍凉的拷问!我们是不是因为“稻梁谋”而把自己的学术良知和责任抛得精光!

20世纪的四十到七十年代哈耶克对于世界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冷战中成熟、形成新自由主义谱系并被完全扩大,20世纪的八十年代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思想才进入辉煌时期并赢得世界性深刻影响,迎来真正的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的时代。特别是伴随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文学、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等一切社会人文科学中的谱系形成和影响扩散,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国家各种各样的势力基本上都从他们那里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支持,而且这种思想支持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理论突破口,兜售他们建立在歪理邪说基础上的自由、正义、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观念,蛊惑人心混淆是非教唆一切可能的力量,否定现存的被认为是异端的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否定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否定国家的权威和民族的历史,成为肆意妄为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不择手段的极端功利主义的真实理论基础,并最终在行动上表现为敢于挑战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观念上的恐怖主义动因。这就是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带给人类社会的理性成果和世界影响。

苏联解体中的政治暴动及其国家分裂后的不断政治革命和恐怖主义事件,东欧巨变中南斯拉夫的种族清洗与国家解体,维系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中的历史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意识荡然无存。世界强权国家在国际法律体系的名义下夷人之国囚其君的世界暴行竟然在打击无赖国家的名义下进行,无赖国家这是恐怖主义对于一个民族共同价值的否定。从文明社会的公开敌人如本·拉登、东突势力、达赖喇嘛到北美洲接连不断的政变、非洲残忍的种族灭绝,我们都可以看到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影响,有些甚至就是他们的杰作。在这一点上,斯基德

斯基对哈耶克的评价是准确的——哈耶克“对20世纪最后20多年具有强大的思想影响力”。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天地之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生民之命,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万世开太平。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谱系所祸乱的就是中国的天地之心即中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道德判断、价值原则以及文化主张,其蛊惑、动摇和取代的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否定的就是一切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其葬送的就是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美好构想。

对于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在经济、法律、社会、历史、人文、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说,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后结论就是:新自由主义者就是运用这样一套狡辩的逻辑一方面确立自己的经济理论,蛊惑学生,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自生自发秩序、法治、正义等政治主张服务,肆意践踏人类社会的理性之光和文明社会的共同价值。这套理论是比历史上任何一种邪教的异端学说更加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秩序、反历史、反人性的恐怖主义学说。一切爱好和维护人类文明、历史和共同价值观念的人都应该向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谬论开战,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和平而战!

因此,对哈耶克思想和学说的态度就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学术良知和责任的拷量,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对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进行负责任的批判研究!

哈耶克自由主义之反思

——读《思想的谱系:顽固的右翼》有感

有人在读过《思想的谱系》一书之后,如此评价佩里·安德森,“其实他不是导游,而是一位风格鲜明的导演”。不得不说,这是一句非常贴切的比喻,安德森用他自己的眼睛和头脑给我们奉送上了一部异常精彩的思想大片。非常感谢袁银传老师能将如此一本宏伟巨著翻译成中文,令我们能够一窥作者的风采,并带来一场思想的风暴。惭愧的是,由于时间原因以及知识储备的有限,到现在为止并未完全将这样一本巨作完全消化完毕,但即便如此,目之所见已然足够彻底颠覆个人所曾经笃信的某些价值观念,而对哈耶克自由主义的反思即是其中一部分。 初识哈耶克是在本科的法理学的课堂上,当时老师隆重给我们推荐了邓正来教授所翻译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并将之列为法科学生必读丛书之一。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法律的学生而言,这样一本著作无疑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里面所阐述的自由的概念甚至在以后几年里都被我认为是作为法律人所必须坚持的信条。虽然随着后来知识储备的提升和阅读视野的扩展,我对哈耶克的理论本身也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怀疑,感觉里面可能是有些问题的,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直至我读到《思想的谱系》一书。应该说,相对于全书而言,作者在哈耶克上的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且是把哈耶克与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米特放在一起给其冠以统一的称谓“顽固的右翼”。然而,正是通过将哈耶克的学说放在整个思想历史的洪流之中,并全面阐述了与其相同和相反立场的观点,从而使我对其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想正是因为哈耶克的“顽固”而导致了其思想的局限性。书中提到“对于这四位思想家各自学术观点的形成具有关键影响的共同经历是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欧洲所出现的种种社会危机。在那些岁月里,经济混乱、工人革命、中产阶级反叛给既有秩序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接着是正局链条上的某些最薄弱环节的崩溃。”因此,哈耶克的种种思想也是为了解决他所看到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难免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前瞻性是完全不同的。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开始以相当正面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学术界。哈耶克的十几种著作被全面引入并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案头必备的阅读书目,他的个人主义理念和社会秩序自发生成论在我国学术刊物中大量出现并被作为真理介绍,他的极端功利主义伦理观和财产权至上被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而宣传,他的经济学思想被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介绍而其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被忽略,其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思路,他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对者变成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良师益友。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本身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伪装。哈耶克的伪装是被伪装,主要是指哈耶克思想经过国内外一切新自由主义者的鼓吹俨然成为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一般原理。继承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体系的国内外新自由主义同盟军,他们的伪装则是主动的,他们以学派、思潮、科学以及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等形式主动进行伪装,以市场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为旗号,积极传播、发展和宣传哈耶克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思想。“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坚定捍卫者”——这句话被印在了我国2003年出版的《哈耶克传》的封面上。

新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被说成了多种多样的学派、思潮、甚至科学,这就是新自由主义主动伪装的结果。就像哈耶克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影响20世纪的社会科学家加以介绍和研究,而哈耶克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目的和思想核心被淡化处理、甚至伪装起来,居然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广泛传播的真理,这本身就是很不合理的事件。历史地看,哈耶克1944年出版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名作《通往奴役的道路》就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攻击社会主义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基础,把社会主义制度看作是对人民的奴役和独裁,是反社会主

义制度的杰作。哈耶克生前在1988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终极的自负》,该书的副标题又名《社会主义的谬误》,在这本被哈耶克认为是自己毕生反对“社会主义”思想总结的书中,他认为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是“一种谬误”。哈耶克所有的思想和经济理论核心其实只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只有观念能够打败观念,只有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观念能够打败社会主义的观念”(米塞斯语)的意识形态。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对者却在我国的思想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并且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难怪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甚至社会主义都会发笑,因为在他们的谬论中肆意的玷污和歪曲了这些概念的科学含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理念所遭遇的极其严重的挑战。

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的理论是动摇中国天地之心的歪理,是惑乱中国生民之命的邪说。如果中国的理论界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放任这些歪理邪说的传播,影响和改变社会理论导向,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就很有可能重蹈苏联的覆辙。这个“深刻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资本主义制度捍卫者必将被鼓吹成“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圣人,并最终取得“自由社会的鼓吹者与社会主义体制的鼓吹者之间的斗争,并不是一场道德冲突,而是一场知识冲突”(哈耶克语)在中国的最后胜利。苏联的知识界已经在这场知识的较量中失败,红旗落地,现在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拿自己的良心和民族的荣辱进行最后较量的时候了。五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给了中国人智慧的光芒,炎黄子孙独立自强的血脉给了中国人顶天立地的光荣,五色土地上勤劳朴实的老百姓是我们的父老乡亲,百年前的历史屈辱依然遗留着民族理性的创伤,禁不起动荡的国家盼望稳定富强!中国现在的知识分子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学问是否在暗夜里能够使自己

的心不发慌!我们的学问是不是能够禁得起“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历史苍凉的拷问!我们是不是因为“稻梁谋”而把自己的学术良知和责任抛得精光!

20世纪的四十到七十年代哈耶克对于世界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冷战中成熟、形成新自由主义谱系并被完全扩大,20世纪的八十年代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思想才进入辉煌时期并赢得世界性深刻影响,迎来真正的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的时代。特别是伴随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文学、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等一切社会人文科学中的谱系形成和影响扩散,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国家各种各样的势力基本上都从他们那里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支持,而且这种思想支持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理论突破口,兜售他们建立在歪理邪说基础上的自由、正义、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观念,蛊惑人心混淆是非教唆一切可能的力量,否定现存的被认为是异端的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否定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否定国家的权威和民族的历史,成为肆意妄为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不择手段的极端功利主义的真实理论基础,并最终在行动上表现为敢于挑战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观念上的恐怖主义动因。这就是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带给人类社会的理性成果和世界影响。

苏联解体中的政治暴动及其国家分裂后的不断政治革命和恐怖主义事件,东欧巨变中南斯拉夫的种族清洗与国家解体,维系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中的历史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意识荡然无存。世界强权国家在国际法律体系的名义下夷人之国囚其君的世界暴行竟然在打击无赖国家的名义下进行,无赖国家这是恐怖主义对于一个民族共同价值的否定。从文明社会的公开敌人如本·拉登、东突势力、达赖喇嘛到北美洲接连不断的政变、非洲残忍的种族灭绝,我们都可以看到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影响,有些甚至就是他们的杰作。在这一点上,斯基德

斯基对哈耶克的评价是准确的——哈耶克“对20世纪最后20多年具有强大的思想影响力”。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天地之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生民之命,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万世开太平。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谱系所祸乱的就是中国的天地之心即中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道德判断、价值原则以及文化主张,其蛊惑、动摇和取代的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否定的就是一切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其葬送的就是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美好构想。

对于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同盟军在经济、法律、社会、历史、人文、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说,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后结论就是:新自由主义者就是运用这样一套狡辩的逻辑一方面确立自己的经济理论,蛊惑学生,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自生自发秩序、法治、正义等政治主张服务,肆意践踏人类社会的理性之光和文明社会的共同价值。这套理论是比历史上任何一种邪教的异端学说更加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秩序、反历史、反人性的恐怖主义学说。一切爱好和维护人类文明、历史和共同价值观念的人都应该向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谬论开战,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和平而战!

因此,对哈耶克思想和学说的态度就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学术良知和责任的拷量,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对哈耶克及其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进行负责任的批判研究!


相关内容

  • "反思平衡"之反思
  • "反思平衡"之反思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有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反思平衡.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就是运用该方法得以证明的.针对该方法,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反思平衡的方法是基础主义还是融合主义:第二,反思平衡的方法具有多大的证明效力.本文将针对这些争论进 ...

  • 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 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邓晓芒 一.两种不同的反思哲学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源流 贺麟先生在其为中文版<精神现象学>所写的"译者导言"中,曾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进行了一番比较,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差异:1. 胡塞尔现象学是主观唯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复习串讲 一.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 ...

  • 学生反思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 专 项 课 题 开 题 论 证 书 课 题 名 称:学生反思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学 科 分 类:教育 课 题 负 责 人:龚龑 负责人所在单位:石堤镇初级中学 开 题 时 间:2013年6月8日 开题论证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组<学生反思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是经县 ...

  • 哲学概论名词解释判断
  • 名词解释. 1.智慧:是一种基于知识,显于才能,达于彻悟的高.深.远.广的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它是是知识.才能的升华(基于知识.显于才能)是知识和才能的统筹. 2.时代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普遍具有的情感.意志.要求.愿望和理想.是一定时期生活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人们 ...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反思
  • [摘要]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孕育而生,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现代主义课程观进行"解构"与"重建"的基础上"开花结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多尔的"4R"课程模体,并在此基础上 ...

  •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反思
  • 反思一:祖父.后园和我教学反思 初次读这篇文章,感觉无从下手,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自由生活一样,文字也是绝对的自由.如此自由的园子,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如何引领孩子去感受呢?想了许久,不曾有质的飞跃. 网上看到一堂课例.读着文章,再看课例,心中才有豁然之态--就要通过自由的课堂,让学生感受这种自 ...

  • 七年级上册劳技
  • 第一单元 礼仪与服饰 第一课日常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礼仪.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重点难点:1. 日常仪容2. 日常仪态3. 日常交际ABC 教学过程 一.设问引入:你知道我们的日常礼仪有哪些吗? 1. 日常仪容 日常着装的三点要求 ...

  •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
  • 反思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 按照学校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从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全体教师进行组内教研.我讲授的是复习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授课班级是九年六班. 本节课是中考复习的第一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全部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考纲要求,突出重点,规纳出线索.为了实现教 ...

  •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 反思一: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因时间有限,出现以下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做到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反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朝这些方面改进: 1.教学设计中应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