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例析

高考地理: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例析

[知识点拨]

1. 日期分界线: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重合,有三个弯曲(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美国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斐济岛附近)。该经线东侧的西十二区的日期永远比西侧的东十二区晚一天,但钟点是相同的。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除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天自然的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自然日界线钟点不变,但经度不断发生变化;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位置不变,但钟点不断发生变化。当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但极为短暂。 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是过日界线,还是过180°经线,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化。

2.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学法点拨]

1. 结合实例分析日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 明确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分界线共有两条。

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固定不变的;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0时的日界线也就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向西到0时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旧的一天,且新旧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以下规律帮助我们理解。

(1)当0时所在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成两个日期。

(2)当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

因此,学习和解决此类问题时,从所给的有效信息中找出180°经线和0时经线是关键所在。

2. 结合实例分析晨昏线的判断。

3. 区分日界线和晨昏线的不同。

[经典例题]

例1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如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

(2)题。

(1)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

解析:

(1)此图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NA 为晨线,NB 为昏线。又因为晨线和赤道的焦点即A 为6:00。而同一经线上的时刻是相同的,所以NA 线上各点均为6:00。而甲与NA 相差45°即3小时,且从位置上分析应加3小时,故甲处应为9时,故选B 。

(2)由此图可知昼夜平分即春分或秋分,故A 对B 错,梅雨季节应在6、7月故C 错,罗马气候干热,多为冬季,则D 错,故选A 。

[同步训练]

例2 如上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解析: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NA 、NB 为日期分界线,而日期分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经线,在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所以过了NA 即为7月7日,因此NA 是7月6日24时(零时),NB 为180°经线。甲地时间为0+3=3时。

(4)NA 为0°经线,为0时。北京时间0+8=8时,即7月7日8时,故选B 。

例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

(2)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前后,什么节气?

(3)南北半球的哪一半球得到的光热多?

(4)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

(7)图中AB 是什么线?

(8)图上C 、D 、E 三地各是几点钟?这一天的昼长各是几小时?

(9)C 地几点钟日出?如果E 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 地是星期几的几点钟?

(10)当时在赤道、北纬40°、70°S 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度?

(11)如果把太阳光线移到左边来,那么上述10个小题的答案将怎样?

例4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l )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 .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A .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例5】 读下面的图回答。

(1)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是 。

(2)当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 是 线。

(5)当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 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

是 、

。(上为例6图 )

例6 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进

入 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

(3)将该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4)写出B 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 点的地方时是 点钟,C 点的昼长是 小时,北京时间是 。 例3解析 例2是从南北两极看到的地图投影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半个晨昏圈,一半晨线,一半昏线。本题是对地球正侧面投影的情况。判读这类图时,首先,要明确经纬网的圆圈外沿是几度经线(合为一个经线圈,数值和为180°),每隔几度画一条经线,图中为每隔30°画一条经线;其次,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按题目的要求逐一作答。在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可以把太阳光线(符号箭头指处,用假设虚线延至圆心,符合者,箭头指处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本题图中,太阳光线箭头指处在北回归线上;由于本题是侧视图,看到的

不是晨线,就是昏线,图式是平面的,要把平面计算出的昼夜长短时数加倍,才能得出正确的昼夜长短时数;要注意识别东经和西经,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时间是6点和18点及经度情况确定其它地点的时间和日期。计算太阳高度数值时,纬度差值大于90°,不能把计算结果直接作为答案,应说明此地发生极夜现象。

答案:(1)北回归线 (2)6月22日夏至 (3)北半球 (4)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5)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6)赤道上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昼 南极圈极夜(7)晨线

(8)2 6 10 12 12 4(9)6点 星期一 6点(10)66°34′ 73°26′ 0°

(11)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冬至 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夏季 赤道上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夜 南极围极昼 昏线 14 18 22 12 12 20 6点 星期

一 6点 66°34′ 26°34′ 43°26′

例4解析 例2、例3是对地球的正面投影情况(俯视和侧视)情况。本题是对地球的斜侧面投影的情况,解题的难度加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有条件推知地球自转方向,从地球自转方向推测经度、晨昏线,从而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长短相等,太阳升起、落山的时间为6点和18点(地方时),解答有关问题。由图中可知,每隔30°画一条经线,推知甲地为90°E 。本题涉及到较多的区域地理知识,要明确我国的中山站已在南极圈内;北半球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到北极星。

答案:(1)夏至日 23°26′N 180° (2)晨线 4 (3)8 24 (4)B (5)A

例5解析 此题立意考查学生判断日照图的思维能力。此图是由学生熟悉的日照图(侧视图),经过等距圆柱投影转化而成,比较抽象,不易判读。解题时应切实根据晨昏线的概念,确定图上白昼和黑夜的范围,根据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为6点和18点,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答案:(1)12月22日 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26′N (3)夏至 冬至 春分或秋分 (4)20点 晨线 (5)DF AC

例6解析 本题把侧视图中常见的昼夜各半情况,转换为全部显示夜半球的情况,考核学生对侧视图的阅读能力。解本题,首先从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得到晨昏线和经线完全重合,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确定坐标时要注意直射点的坐标既要有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又要有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的时间是春分日和秋分日,解题时还要根据太阳直射点南移确定此时的节气为北半球的秋分,因此此时北半球进入秋季。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得到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从晨昏线得到地方时为6点和18点的经线,根据地方时的计算算出A 点和北京的时间。

答案:(1)7O °E 0° 秋 (2)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3)见下图 (4)11O °W 见下图 (5)18 12 15点20分

(6)赤道上和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高考地理:日界线及晨昏线的判断例析

[知识点拨]

1. 日期分界线: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重合,有三个弯曲(俄罗斯楚科奇半岛、美国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斐济岛附近)。该经线东侧的西十二区的日期永远比西侧的东十二区晚一天,但钟点是相同的。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除人为规定的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天自然的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自然日界线钟点不变,但经度不断发生变化;而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位置不变,但钟点不断发生变化。当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但极为短暂。 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是过日界线,还是过180°经线,过180°经线日期不一定变化。

2.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学法点拨]

1. 结合实例分析日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 明确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分界线共有两条。

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固定不变的;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0时的日界线也就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向西到0时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地区为旧的一天,且新旧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以下规律帮助我们理解。

(1)当0时所在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成两个日期。

(2)当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

因此,学习和解决此类问题时,从所给的有效信息中找出180°经线和0时经线是关键所在。

2. 结合实例分析晨昏线的判断。

3. 区分日界线和晨昏线的不同。

[经典例题]

例1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如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

(2)题。

(1)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

解析:

(1)此图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NA 为晨线,NB 为昏线。又因为晨线和赤道的焦点即A 为6:00。而同一经线上的时刻是相同的,所以NA 线上各点均为6:00。而甲与NA 相差45°即3小时,且从位置上分析应加3小时,故甲处应为9时,故选B 。

(2)由此图可知昼夜平分即春分或秋分,故A 对B 错,梅雨季节应在6、7月故C 错,罗马气候干热,多为冬季,则D 错,故选A 。

[同步训练]

例2 如上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解析: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NA 、NB 为日期分界线,而日期分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地方时为零时经线,在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所以过了NA 即为7月7日,因此NA 是7月6日24时(零时),NB 为180°经线。甲地时间为0+3=3时。

(4)NA 为0°经线,为0时。北京时间0+8=8时,即7月7日8时,故选B 。

例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

(2)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前后,什么节气?

(3)南北半球的哪一半球得到的光热多?

(4)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

(7)图中AB 是什么线?

(8)图上C 、D 、E 三地各是几点钟?这一天的昼长各是几小时?

(9)C 地几点钟日出?如果E 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 地是星期几的几点钟?

(10)当时在赤道、北纬40°、70°S 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度?

(11)如果把太阳光线移到左边来,那么上述10个小题的答案将怎样?

例4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l )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 .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A .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例5】 读下面的图回答。

(1)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是 。

(2)当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 是 线。

(5)当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 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

是 、

。(上为例6图 )

例6 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进

入 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

(3)将该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4)写出B 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 点的地方时是 点钟,C 点的昼长是 小时,北京时间是 。 例3解析 例2是从南北两极看到的地图投影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半个晨昏圈,一半晨线,一半昏线。本题是对地球正侧面投影的情况。判读这类图时,首先,要明确经纬网的圆圈外沿是几度经线(合为一个经线圈,数值和为180°),每隔几度画一条经线,图中为每隔30°画一条经线;其次,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按题目的要求逐一作答。在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可以把太阳光线(符号箭头指处,用假设虚线延至圆心,符合者,箭头指处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本题图中,太阳光线箭头指处在北回归线上;由于本题是侧视图,看到的

不是晨线,就是昏线,图式是平面的,要把平面计算出的昼夜长短时数加倍,才能得出正确的昼夜长短时数;要注意识别东经和西经,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的时间是6点和18点及经度情况确定其它地点的时间和日期。计算太阳高度数值时,纬度差值大于90°,不能把计算结果直接作为答案,应说明此地发生极夜现象。

答案:(1)北回归线 (2)6月22日夏至 (3)北半球 (4)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5)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冬季(6)赤道上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昼 南极圈极夜(7)晨线

(8)2 6 10 12 12 4(9)6点 星期一 6点(10)66°34′ 73°26′ 0°

(11)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冬至 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夏季 赤道上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夜 南极围极昼 昏线 14 18 22 12 12 20 6点 星期

一 6点 66°34′ 26°34′ 43°26′

例4解析 例2、例3是对地球的正面投影情况(俯视和侧视)情况。本题是对地球的斜侧面投影的情况,解题的难度加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有条件推知地球自转方向,从地球自转方向推测经度、晨昏线,从而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长短相等,太阳升起、落山的时间为6点和18点(地方时),解答有关问题。由图中可知,每隔30°画一条经线,推知甲地为90°E 。本题涉及到较多的区域地理知识,要明确我国的中山站已在南极圈内;北半球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到北极星。

答案:(1)夏至日 23°26′N 180° (2)晨线 4 (3)8 24 (4)B (5)A

例5解析 此题立意考查学生判断日照图的思维能力。此图是由学生熟悉的日照图(侧视图),经过等距圆柱投影转化而成,比较抽象,不易判读。解题时应切实根据晨昏线的概念,确定图上白昼和黑夜的范围,根据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为6点和18点,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答案:(1)12月22日 AB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23°26′N (3)夏至 冬至 春分或秋分 (4)20点 晨线 (5)DF AC

例6解析 本题把侧视图中常见的昼夜各半情况,转换为全部显示夜半球的情况,考核学生对侧视图的阅读能力。解本题,首先从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得到晨昏线和经线完全重合,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确定坐标时要注意直射点的坐标既要有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又要有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的时间是春分日和秋分日,解题时还要根据太阳直射点南移确定此时的节气为北半球的秋分,因此此时北半球进入秋季。从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得到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从晨昏线得到地方时为6点和18点的经线,根据地方时的计算算出A 点和北京的时间。

答案:(1)7O °E 0° 秋 (2)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3)见下图 (4)11O °W 见下图 (5)18 12 15点20分

(6)赤道上和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相关内容

  • 高考地理专题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考地理专题 地理计算不仅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历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本文对中学地理涉及的地理计算进行了归纳,整理了各 ...

  • 高考状元纠错笔记-地理
  • 高考状元纠错笔记------地理 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 ...

  • 第二节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
  • 第二节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 ...

  • 地球运动知识的最佳解题技巧
  • 地球运动知识的最佳解题技巧 在宇宙环境中,地球运动有关知识既是高考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正确使用最佳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学子们的解题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顺着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顺着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 ...

  • 光照图中的晨昏线
  • 光照图中的晨昏线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 饶荣剑(332400) 高中地理模块中,自然地理是难点,而在自然地理中如何突破光照图解决各类问题,关键是要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应用. 光照图的判读历来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失分点之 一.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的重要界线, 从晨昏线人手, 挖掘晨昏 ...

  •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
  • 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 1 (2016·上海奉贤期末) 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①地太阳高度为90°.回答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7时 B.15时 C .17时 D.21时 6.此时( ) A .PM 为昏线 ...

  •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地球运动
  •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地球运动 1.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 (2)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 (3)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移动情况如上图所示: ...

  • 有关晨昏线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 --以2008年高考试题为例 河北省滦南县第二中学  陈殿政 河北廊坊开发区新世纪中学  吴建国 晨昏线在地理教科书上出现的并不多,但有关的试题是高考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2008年高考试题最有代表性的晨昏线的题目,是全国卷Ⅰ的8-11题.天津卷11-12题.现从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作一说 ...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