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童勇敢性格的培养

浅谈儿童勇敢性格的培养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这是歌德曾写过的一首诗,他指出了勇敢这一宝贵的人格品质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不少父母重视孩子的智力,重视孩子的营养,却忽视了对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他们总把孩子视为弱者,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和所有能使之“担惊受怕”的事情隔绝,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时常表现出心理学上所称的“退缩行为”。等孩子长大后,这种恐惧心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他们处处害怕,怕竞争,怕承担风险,怕社会变化等等。这样的人轻则是碌碌无为的生活弱者,重则会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

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这种“独一无二”性使得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像“小皇帝”“小太阳”一样。家长面对这一颗颗小“独

苗”,更容易产生担心和害怕的心理,担心孩子的前途,担心孩子生病,害怕孩子冻着热着,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们往往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包办代替,总爱对孩子说要防这防那,爱给孩子划定出安全的活动场所,这样往往容易使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专家肖峰通过对万余名正在上幼儿园的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性格胆怯、畏缩的竟占55%。而孩子的这种惧怕心理的形成,是和父母的害怕心态与过度保护有直接的关系。

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觅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几千只发展到数万只,但体态蠢笨,失去灵秀,由于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造成大批死亡,人们只好又把狼请了回来。同时也使美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鹿的过度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中

受到一些启发呢?

家庭,作为人最初的生存环境,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曾指出:“人如同陶瓷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性格非常重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不使孩子形成“怕”的心理,或是“怕”的心理形成后如何及时矫正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儿子刚满6岁,婴幼儿时期是在奶奶家渡过的,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孩子养成怕黑的不良心理习惯。我通过观察、分析后,发现了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奶奶怕他经常晚上乱跑遇到危险,就经常讲一些闹鬼的故事,告诉孩子黑暗中有吃人的恶魔。每到晚上孩子吓得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奶奶身边,虽然达到了教育孩子晚上不乱跑的目的,但也形成了惧怕黑暗的不健全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惧怕心理的危害性愈加突出,针对这一不良心理现象时,我及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先把水果、饼干等孩子爱吃的东西放在储藏室,

白天带孩子到储藏室去熟悉环境,确定水果的位置,同时反复问孩子:储藏室里有什么?让孩子反复回答:有苹果、香蕉和饼干。这样就有意识地排除了孩子认为储藏室中有“鬼”的意念。到了晚上孩子要吃水果时,我再和他一起进入储藏室,在黑暗中让孩子猜一猜水果的位置,以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对获得水果的心理需求上,而淡化了黑暗的存在,然后开灯让孩子去取水果。这样反复多次后,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产生影像:黑暗中只有新鲜的水果放地桌上,爱吃什么就拿什么。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我立刻抓住这一机会,对儿子说:“禹农,我们和妈妈比赛好不好?看谁能先拿到储藏室的香蕉,谁先拿到了谁就是冠军”。当然了孩子肯定是先拿到了香蕉,并获得了冠军。我发给他的奖品是他顺手多拿的几块饼干。我不在乎把冠军拱手让给儿子,我更在乎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黑暗在孩子心理上造成的惧怕阴影正在不断的淡化。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对黑暗的正确认识,晚上我们夫妻经常带儿子到野外散步,给儿子讲

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潜移默化地让他理解,洒满大地的银色月光,昆虫的窃窃私语,蛙声一片的欢闹,点缀在夜幕上的无数颗小星星都是太阳落山后,黑夜赏赐给人类的。只有在黑夜我们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爸爸,我喜欢黑夜,您喜欢吗?”“我喜欢!我喜欢!可我更喜欢面对黑暗变得越来越勇敢的你!”

前几年,一个城市组织几十个学生到山区去体验生活,要在那里生活一个星期。孩子们是特别高兴,可在出发前的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条件:“学生下乡,要有警车护送。不然就不去。”家长硬要坚持,组织者只好让步。出发那天,学生乘坐豪华轿车的前边,果真有警车开道,家长们都是全家出动送行。那场面,非常的“悲壮”,就像生离死别。目击者都感慨万千:“现在的孩子也养得太娇了,将来可怎么办哟!”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孩子们面临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饭碗”、“铁工资”都将逐步被

打破,这就意味着把所有的人都推到了竟争的第一线,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社会上的竟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勇敢的较量。没有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竟争中获胜的。

舔犊之情,天下父母皆如此。但关键是我们爱孩子要爱得适度,爱的得法,从小培养孩子的“强者气质”,敢于向一切挫折和困难挑战,具有一种无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仅此一点心得献给各位家长们,愿我的孩子、您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永远抛开“怕”字,让勇敢品质永相伴。

浅谈儿童勇敢性格的培养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这是歌德曾写过的一首诗,他指出了勇敢这一宝贵的人格品质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不少父母重视孩子的智力,重视孩子的营养,却忽视了对孩子勇敢精神的培养。他们总把孩子视为弱者,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和所有能使之“担惊受怕”的事情隔绝,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时常表现出心理学上所称的“退缩行为”。等孩子长大后,这种恐惧心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他们处处害怕,怕竞争,怕承担风险,怕社会变化等等。这样的人轻则是碌碌无为的生活弱者,重则会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

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这种“独一无二”性使得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像“小皇帝”“小太阳”一样。家长面对这一颗颗小“独

苗”,更容易产生担心和害怕的心理,担心孩子的前途,担心孩子生病,害怕孩子冻着热着,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们往往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包办代替,总爱对孩子说要防这防那,爱给孩子划定出安全的活动场所,这样往往容易使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专家肖峰通过对万余名正在上幼儿园的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性格胆怯、畏缩的竟占55%。而孩子的这种惧怕心理的形成,是和父母的害怕心态与过度保护有直接的关系。

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觅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几千只发展到数万只,但体态蠢笨,失去灵秀,由于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造成大批死亡,人们只好又把狼请了回来。同时也使美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鹿的过度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中

受到一些启发呢?

家庭,作为人最初的生存环境,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曾指出:“人如同陶瓷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性格非常重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不使孩子形成“怕”的心理,或是“怕”的心理形成后如何及时矫正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儿子刚满6岁,婴幼儿时期是在奶奶家渡过的,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孩子养成怕黑的不良心理习惯。我通过观察、分析后,发现了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奶奶怕他经常晚上乱跑遇到危险,就经常讲一些闹鬼的故事,告诉孩子黑暗中有吃人的恶魔。每到晚上孩子吓得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奶奶身边,虽然达到了教育孩子晚上不乱跑的目的,但也形成了惧怕黑暗的不健全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惧怕心理的危害性愈加突出,针对这一不良心理现象时,我及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先把水果、饼干等孩子爱吃的东西放在储藏室,

白天带孩子到储藏室去熟悉环境,确定水果的位置,同时反复问孩子:储藏室里有什么?让孩子反复回答:有苹果、香蕉和饼干。这样就有意识地排除了孩子认为储藏室中有“鬼”的意念。到了晚上孩子要吃水果时,我再和他一起进入储藏室,在黑暗中让孩子猜一猜水果的位置,以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对获得水果的心理需求上,而淡化了黑暗的存在,然后开灯让孩子去取水果。这样反复多次后,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产生影像:黑暗中只有新鲜的水果放地桌上,爱吃什么就拿什么。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我立刻抓住这一机会,对儿子说:“禹农,我们和妈妈比赛好不好?看谁能先拿到储藏室的香蕉,谁先拿到了谁就是冠军”。当然了孩子肯定是先拿到了香蕉,并获得了冠军。我发给他的奖品是他顺手多拿的几块饼干。我不在乎把冠军拱手让给儿子,我更在乎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黑暗在孩子心理上造成的惧怕阴影正在不断的淡化。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对黑暗的正确认识,晚上我们夫妻经常带儿子到野外散步,给儿子讲

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潜移默化地让他理解,洒满大地的银色月光,昆虫的窃窃私语,蛙声一片的欢闹,点缀在夜幕上的无数颗小星星都是太阳落山后,黑夜赏赐给人类的。只有在黑夜我们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爸爸,我喜欢黑夜,您喜欢吗?”“我喜欢!我喜欢!可我更喜欢面对黑暗变得越来越勇敢的你!”

前几年,一个城市组织几十个学生到山区去体验生活,要在那里生活一个星期。孩子们是特别高兴,可在出发前的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条件:“学生下乡,要有警车护送。不然就不去。”家长硬要坚持,组织者只好让步。出发那天,学生乘坐豪华轿车的前边,果真有警车开道,家长们都是全家出动送行。那场面,非常的“悲壮”,就像生离死别。目击者都感慨万千:“现在的孩子也养得太娇了,将来可怎么办哟!”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孩子们面临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饭碗”、“铁工资”都将逐步被

打破,这就意味着把所有的人都推到了竟争的第一线,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社会上的竟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勇敢的较量。没有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竟争中获胜的。

舔犊之情,天下父母皆如此。但关键是我们爱孩子要爱得适度,爱的得法,从小培养孩子的“强者气质”,敢于向一切挫折和困难挑战,具有一种无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仅此一点心得献给各位家长们,愿我的孩子、您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永远抛开“怕”字,让勇敢品质永相伴。


相关内容

  • 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 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拿破仑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对他的一生将受益无穷.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那么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勇敢的精神.勇敢精神是靠从小培养 ...

  •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
  • 第五单元教案 18.将相和 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 ...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之我见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之我见 --彭丹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显示一个人对社会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各种本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性格不是与生惧来的,而是儿童同周围的大众和小朋友的接触中,在社会关系和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始于 ...

  • 怎样教孩子面对挫折
  • 作者:冯伊琳 家庭教育 2000年07期 主持:1996年,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向16350 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孩子选择"找父母或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这表明孩子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心理学 ...

  •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
  • 摘   要: 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和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言行上.个人性格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为孩子后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性格特征     ...

  •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刘艳霞 第一篇 活泼型 1. 好动的孩子最活泼 活泼的孩子都好动,但"活泼"与"做坏事"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活泼"与童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活泼的孩子则很难表露出他们的童真. 父母应该做的事: ...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 ...

  • 谈谈[格林童话]对儿童的影响毕业论文
  • 谈谈<格林童话>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 格林童话是一部不朽的儿童文学瑰宝,深受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格林童话不仅故事有趣场景优美,把儿童带到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且内涵深刻,对真善美加以讴歌,促进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格林童话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培养了儿童正 ...

  • 学生个性评语
  • 该生忠厚诚实,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对待学业认真,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同学相处和睦,互相帮助.只要信心不倒,努力不懈,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该生有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发言积极.可是你有时仍贪玩,纪律松懈,也让老师失望.你那么聪明,要是把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