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小班第一次周清

荥阳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小班第一次周清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说啸

魏晋时代,名士辈出,倜傥风流,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同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第I 卷 阅读题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果

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啸" 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 .‚啸" 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 .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 .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C .魏晋时的‚吟啸‛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谈不上音乐性,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也颇不相投。

D .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卓荦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等都体现了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

B .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C .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心灵倨傲的一种象征和表达。

D .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各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动、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素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

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乙)父福畸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坐:坐守D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弃甲曳兵而走

C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登东皋以舒啸

6.用‚/‛给文段中加粗的文字断句。

A.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B.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C.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D.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动、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

A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属:撰写B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

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③结褵:成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普责天下谱牒 责: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 乖:违背

C .不敦匹嫡之仪 敦:勉励 D.或矜其旧望 矜:同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多为贵 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B. 论数定约,同于市贾 名不著于州闾

C. 忠贤者褒进 我今定氏族者

D. 为其世代衰微 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B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C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D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 .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 .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 .《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5分)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5分)

三、古诗鉴赏(11分)

饮酒二十首(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14、(1)诗歌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中选写‚失群鸟‛,后写‚孤松‛,有何用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四、名句默写

15、(1)‚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傲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3)写出秋日山水特征的名句‚ , 。‛《滕王阁序》

第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 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 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須的

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19、请根据所给句子的特点,再写两个句子。(6分)

; ……

20、运用与例句相似的表达方式,写一则课文评价语。(5分)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 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21、作文(60分)

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为题,抒写你对陶渊明的感悟。

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哲理:

荥阳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小班第一次周清参考答案:

1.C(‚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2.C (原文说‚实际上并非如此。‛)

3.D (‚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说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二、文言文阅读

(一)4.A (B. 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 C. 坐,因为;

D. 寤,睡醒,与‚寐‛相对。)

5、D (A ‚因‛:于是/依靠,凭借。B ‚而‛:表转折。C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 ‚以‛:表目的)

6.D

7.B (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8.①王勃等人虽然有文采才能,却轻浮急躁不稳重,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

②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照邻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勃后感到羞耻。‛ (二)9、B ( A.责:寻求。C .敦:重视。D .矜:夸耀。)

10、A (A 、 把,介词。B .和,与,介词/在,介词。C .‚……的人‛,助词/‚……的原因‛,助词。D .因为,连词/是,动词。)

11、C 略。

12、D 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嫁娶时只是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是‚新官之辈,丰财之家‛;紊乱人伦、有亏名教的风气也未必彻底革除。

13. ①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

[3分。‚属‛‚宁‛各1分,大意1分落在‚之属‛的‚之‛和‚贵‛两词上。]

【补充细则】

(1)‚属‛:解释为‚类‛‚种‛‚些‛均可。

(2)‚宁‛:解释为‚难道‛‚岂‛‚怎么‛均可。

(3)‚之‛和‚贵‛两个词都翻译对,才得大意分。此处‚之‛为代词,解释为‚这‛;‚贵‛为名词,解释为‚(当朝的)显贵‛‚(当朝的)权贵‛‚(当朝)显贵的人‛‚(当朝的)贵族‛均可。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4分。‚已‛‚紊‛‚亏‛各1分,大意1分。]

【补充细则】

(1)‚已‛解释为‚停止‛‚废止‛均可。

(2)‚紊‛解释为‚使……混乱‛‚乱‛‚混乱‛(此处应为动词)均可。

(3)‚亏‛解释为‚败坏‛‚毁坏‛‚损害‛‚使……受损害‛‚有损‛均可;

(4)大意分落在‚积习成俗‛。翻译为‚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这种习惯积久了,就形成了风俗‛均可。

三、诗歌鉴赏

14、(1)图景:诗歌前六句描写了徘徊无定、凄凉无依的孤鸟夜飞图。一只孤鸟在暮色苍茫中独自徘徊,它失去了同伴,迷失了方向, 发出一声声凄厉悲惨的叫声,无依无靠,孤独无助地飞翔。

作用:内容上,描写了孤鸟的悲鸣和苦痛,象征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恓惶。结构上,为下文写孤松作铺垫,并与下文形成对比。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

(2)①‚失群鸟‛是作者悲苦命运的写照。因为诗人涉足官场,历经凄风苦雨,饱尝世态炎凉,这正如置身黑暗、无依无靠、无可奈何的‚失群鸟‛(3分)②‚孤松‛暗合了诗人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因为‚孤松‛岁寒而不凋,耿直而伟岸,这表明诗人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了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3分)

四、名句默写

15、(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6、解析: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17、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大剧院宣布将精心策划并承办31场演出‛。

C、结构混乱。应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偷换主语。应为‚此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8、A

19、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出深重的责任担当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显露出宽广的济世情怀

20、(1)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 只求半生竹菊来兮

(2)三江为襟,五湖为带,平地起高阁,成就千古美文章。

四海升平,七星拱月,青天显明辰,诉说百世之沧桑。

满腹才华奈何怀才不遇 青云志向怎着壮志难酬

21、作文(60分)

(一)参考译文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

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 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堕水而亡,时年二十八。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的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乙】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址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吃惊地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二)【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

搅乱了《礼》的规定。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太宗说:‚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这个量定等级的标准将作为永久的准则。‛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唐太宗又下诏书说:‚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

气,还没有完全转变。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诗歌赏析:

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彷徨。

翻译: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评析: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下半部

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翻译: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评析: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可见这里的" 孤生松" 既是象征,也有写实的意义。当然,松树的高洁坚贞与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六句中诗人表示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如在同一组诗的后一首" 结庐在人境" 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感情,以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

诗体鉴赏

此诗全用比体,继承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如《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和《豳风·鸱鸮》就是全用比体的作品,楚辞中的《橘颂》也是如此。陶渊明就是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以孤鸟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较之直接的陈述更加耐人寻味,意蕴深长。他另有《归鸟》四言诗一组,也抒发了相类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说:"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也寄寓了诗人倦而知返的经历。这种借鸟的归栖来象征诗人自己由出仕到归隐的说法在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归园田居五首》中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说"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都以归鸟喻自己的回归田园。此诗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启导了后代以鸟喻人的无数诗作,如鲍照的《赠傅都曹别》、韩愈的《鸣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为比,与渊明此诗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

写作手法鉴赏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强烈的对照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鸟既失群,自然栖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令人倍感凄凉。再说它徘徊无定,是目之所见; 续说它鸣声转悲,是耳之所闻,最后又从其鸣声而推测其心之所思,层叠写来,将孤鸟无地可容的窘迫处境写得淋漓尽致。然" 因值孤生松" 以下陡然折回,敛归息荫,自然有无限乐趣,更何况在举世无繁荣之木的情况下,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哉也极尽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这便是诗歌创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达到更为感人的效果。

寓意鉴赏

至于前人解释此诗的寓意时往往以为渊明在此不仅表示了甘愿隐退,绝意出仕刘宋的高尚气节,而且也有意地讽刺了殷景仁、颜延之等出仕新朝的士人,其根据主要在" 劲风无荣木" 诸句。然细味全诗,其旨趣在于以鸟自况," 劲风" 云云固然隐喻时世乱离,然未必确有所指。读以比体所写之诗最忌过份穿凿附会,这又是在诗歌鉴赏中宜加注意的。

荥阳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小班第一次周清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说啸

魏晋时代,名士辈出,倜傥风流,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同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第I 卷 阅读题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果

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啸" 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 .‚啸" 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 .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 .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C .魏晋时的‚吟啸‛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谈不上音乐性,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也颇不相投。

D .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卓荦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等都体现了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

B .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C .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心灵倨傲的一种象征和表达。

D .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各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动、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素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

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乙)父福畸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坐:坐守D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弃甲曳兵而走

C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登东皋以舒啸

6.用‚/‛给文段中加粗的文字断句。

A.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B.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C.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D. 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动、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

A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属:撰写B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

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③结褵:成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普责天下谱牒 责: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 乖:违背

C .不敦匹嫡之仪 敦:勉励 D.或矜其旧望 矜:同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多为贵 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B. 论数定约,同于市贾 名不著于州闾

C. 忠贤者褒进 我今定氏族者

D. 为其世代衰微 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B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C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D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 .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 .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 .《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5分)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5分)

三、古诗鉴赏(11分)

饮酒二十首(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14、(1)诗歌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中选写‚失群鸟‛,后写‚孤松‛,有何用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四、名句默写

15、(1)‚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傲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3)写出秋日山水特征的名句‚ , 。‛《滕王阁序》

第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 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 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須的

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19、请根据所给句子的特点,再写两个句子。(6分)

; ……

20、运用与例句相似的表达方式,写一则课文评价语。(5分)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 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21、作文(60分)

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为题,抒写你对陶渊明的感悟。

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哲理:

荥阳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小班第一次周清参考答案:

1.C(‚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2.C (原文说‚实际上并非如此。‛)

3.D (‚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说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二、文言文阅读

(一)4.A (B. 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 C. 坐,因为;

D. 寤,睡醒,与‚寐‛相对。)

5、D (A ‚因‛:于是/依靠,凭借。B ‚而‛:表转折。C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 ‚以‛:表目的)

6.D

7.B (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8.①王勃等人虽然有文采才能,却轻浮急躁不稳重,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

②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照邻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勃后感到羞耻。‛ (二)9、B ( A.责:寻求。C .敦:重视。D .矜:夸耀。)

10、A (A 、 把,介词。B .和,与,介词/在,介词。C .‚……的人‛,助词/‚……的原因‛,助词。D .因为,连词/是,动词。)

11、C 略。

12、D 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嫁娶时只是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是‚新官之辈,丰财之家‛;紊乱人伦、有亏名教的风气也未必彻底革除。

13. ①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

[3分。‚属‛‚宁‛各1分,大意1分落在‚之属‛的‚之‛和‚贵‛两词上。]

【补充细则】

(1)‚属‛:解释为‚类‛‚种‛‚些‛均可。

(2)‚宁‛:解释为‚难道‛‚岂‛‚怎么‛均可。

(3)‚之‛和‚贵‛两个词都翻译对,才得大意分。此处‚之‛为代词,解释为‚这‛;‚贵‛为名词,解释为‚(当朝的)显贵‛‚(当朝的)权贵‛‚(当朝)显贵的人‛‚(当朝的)贵族‛均可。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4分。‚已‛‚紊‛‚亏‛各1分,大意1分。]

【补充细则】

(1)‚已‛解释为‚停止‛‚废止‛均可。

(2)‚紊‛解释为‚使……混乱‛‚乱‛‚混乱‛(此处应为动词)均可。

(3)‚亏‛解释为‚败坏‛‚毁坏‛‚损害‛‚使……受损害‛‚有损‛均可;

(4)大意分落在‚积习成俗‛。翻译为‚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这种习惯积久了,就形成了风俗‛均可。

三、诗歌鉴赏

14、(1)图景:诗歌前六句描写了徘徊无定、凄凉无依的孤鸟夜飞图。一只孤鸟在暮色苍茫中独自徘徊,它失去了同伴,迷失了方向, 发出一声声凄厉悲惨的叫声,无依无靠,孤独无助地飞翔。

作用:内容上,描写了孤鸟的悲鸣和苦痛,象征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恓惶。结构上,为下文写孤松作铺垫,并与下文形成对比。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

(2)①‚失群鸟‛是作者悲苦命运的写照。因为诗人涉足官场,历经凄风苦雨,饱尝世态炎凉,这正如置身黑暗、无依无靠、无可奈何的‚失群鸟‛(3分)②‚孤松‛暗合了诗人的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人格情操。因为‚孤松‛岁寒而不凋,耿直而伟岸,这表明诗人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了远离尘俗、归隐田园的决心。(3分)

四、名句默写

15、(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6、解析: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17、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大剧院宣布将精心策划并承办31场演出‛。

C、结构混乱。应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偷换主语。应为‚此法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18、A

19、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出深重的责任担当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显露出宽广的济世情怀

20、(1)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 只求半生竹菊来兮

(2)三江为襟,五湖为带,平地起高阁,成就千古美文章。

四海升平,七星拱月,青天显明辰,诉说百世之沧桑。

满腹才华奈何怀才不遇 青云志向怎着壮志难酬

21、作文(60分)

(一)参考译文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

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 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堕水而亡,时年二十八。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的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乙】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址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吃惊地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二)【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

搅乱了《礼》的规定。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太宗说:‚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这个量定等级的标准将作为永久的准则。‛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唐太宗又下诏书说:‚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

气,还没有完全转变。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诗歌赏析:

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彷徨。

翻译: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评析: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下半部

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翻译: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评析: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可见这里的" 孤生松" 既是象征,也有写实的意义。当然,松树的高洁坚贞与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六句中诗人表示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如在同一组诗的后一首" 结庐在人境" 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感情,以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

诗体鉴赏

此诗全用比体,继承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如《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和《豳风·鸱鸮》就是全用比体的作品,楚辞中的《橘颂》也是如此。陶渊明就是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以孤鸟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较之直接的陈述更加耐人寻味,意蕴深长。他另有《归鸟》四言诗一组,也抒发了相类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说:"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也寄寓了诗人倦而知返的经历。这种借鸟的归栖来象征诗人自己由出仕到归隐的说法在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归园田居五首》中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说"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都以归鸟喻自己的回归田园。此诗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启导了后代以鸟喻人的无数诗作,如鲍照的《赠傅都曹别》、韩愈的《鸣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为比,与渊明此诗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

写作手法鉴赏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强烈的对照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鸟既失群,自然栖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令人倍感凄凉。再说它徘徊无定,是目之所见; 续说它鸣声转悲,是耳之所闻,最后又从其鸣声而推测其心之所思,层叠写来,将孤鸟无地可容的窘迫处境写得淋漓尽致。然" 因值孤生松" 以下陡然折回,敛归息荫,自然有无限乐趣,更何况在举世无繁荣之木的情况下,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哉也极尽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这便是诗歌创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达到更为感人的效果。

寓意鉴赏

至于前人解释此诗的寓意时往往以为渊明在此不仅表示了甘愿隐退,绝意出仕刘宋的高尚气节,而且也有意地讽刺了殷景仁、颜延之等出仕新朝的士人,其根据主要在" 劲风无荣木" 诸句。然细味全诗,其旨趣在于以鸟自况," 劲风" 云云固然隐喻时世乱离,然未必确有所指。读以比体所写之诗最忌过份穿凿附会,这又是在诗歌鉴赏中宜加注意的。


相关内容

  •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4.3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doc
  • 项羽之死 一.基础巩固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数阕, 美人和之 . 直夜溃围南出 ..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汉军皆披靡 .. 属:随从. 披靡:溃散.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溃围:突围. C. 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快:快速. . 赤泉侯人马俱惊 ...

  • 2016下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本学期上学期教学任务是完成<现代散文选读>和<史记选读>剩余部分教学,下学期教学任务是完成<唐诗宋词选读>.上学期期末统考暴露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规范答题能力不强,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利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学习,以点带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结合 ...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研室在学校主管领导的下,负重拼搏,教研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取得一定成果.教研室狠抓集体备课,坚持"有效课堂"的实施,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日趋实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东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2015-2016学年第一学 期工作计划 (2015.9讨论稿) 东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心下,在各镇街.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学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结合我市小学的实际情况,现拟定我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2015-2016学 ...

  • 南天幼儿园小班周计划教学安排表
  • 南天理想幼儿园小班周计划教学安排表 (2015 年-2016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2 周 9.1-9.7 本周 重点 分级 阅读 舞蹈 思维 数学 音乐 美术 小钟琴 英语 国学 养成 教育 1.(圆圈圈) 1.(认识小钟琴) 1.(hello) 2.(hello)复习 1.认识(书本) 1.( ...

  •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一.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是名句默写,八选六,主要考查必修一到必修五的高考考查篇目,考前备课组老师进行了专项训练复习,得分情况较好. 2.第二大题是课内现代文阅读,考查了字音,词语和句子.考前 ...

  • XX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我从xx年1月至7月被原锡南高中聘任为现代教育技术处副主任,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兼任网络中心的管理、学校内外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分管现代教育技术组教学工作,还担任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劳技教学。xx年9月至今,被太湖高中聘任为现代教育技术处副主任,负责高二年级的教务条线工作,分管图书馆、实验楼、 ...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部工作计划
  • 定西市第一中学 高一年级部工作计划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5年8月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部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新的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实现2019年高考指标任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落实学校"严""细"&qu ...

  • 河北省定兴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 高二理科数学试卷 命题人:王立民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已知p :|x | 2.若在区间内任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