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专业发展规划
一、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1.参照《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学院外语系2011-2015发展规划》,商务日语专业建设规划将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人才培养坚持“重基础、抓技能、强素质”的理念,加大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型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式。在确保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技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人文修养、保持日语专业特色的同时,使毕业生具备从事商务日语翻译或经贸、旅游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
2.以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以教学、科研为工作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3.加强和发展商务日语专业和更多应用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经济建设,尤其要按照省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经济建设以及与社会的横向联系,推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原则。专业的设置及调整要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湖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形势相适应。
2.社会需要原则。商务日语专业设置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增大对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商务日语应用型专业,对相关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人才需求预测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努力减少粗放性和盲目性,增强集约性和科学性。
3.布局优化原则。在商务日语专业设置中,把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机结合。根据科技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应与学院的办学定位、层次、特色和规模相适应。
4.高效原则。专业教学改革要讲求效益,要合理安排和使用资源,要有周密的改革规划、方案、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和落实。改革一点,总结一点,推广一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专业乃的教学改革工作。
三、专业建设目标
1.2011年—2012年
在现有师资的情况下进一步引进教师,采购供教学使用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扩充电教设备,为开展商务日语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2013年上半年,完成商务日语专业的建设工作,并开始招生,第一年60名。
2.2013年—2014年
根据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适时扩大招生人数,4年内使在校生规模达到200名;选派部分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进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每年聘请1~2名日本籍外教。
3.2015年
进一步提高本日语专业的教学科研质量,将本专业建设成运城学院外语系的主要专业之一;与英语专业共同开办翻译研究中心,开展较为广泛的教学研究和日本及中国的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高日语教育及研究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四、专业教学基本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基本的日语语言运用技能,强调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和了解基本的文化、经济、贸易和导游理论与实务,日语口语和书面表达流畅,具有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运用日语及相关知识在日资企业、外事、经贸、文化、旅游、宾馆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日语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语言文化的基本理论;主要学习日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能力。毕业时能达到日本语能力测试N1或者日语专业4级的水平。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课程:
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大学语文、计算机公共基础等;
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日语、听力、会话、语音、写作等;
专业课程:日汉互译、高级日语、语法、泛读、旅游日语、日本概况、日本文化、语言学概论、商务日语、第二外语等;
主要选修课:日本文学史、日语报刊选读、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语口译、日语视听说、日本近现代史、日语古文基础、日本古代史、日本古典文学、日语测试、词汇学、日语函电、日本经济、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科技日语等。
(2)课程建设措施:
讨论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落实到人,通过进修、旁听等措施提高备课质量,提前准备讲稿;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需要集体讨论和修订各课程的教学大纲;讨论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召开教材工作会选定教材;定期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与交流会;定期检查教案,以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题库建设,实施教考分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添置视听音像资料,培养学生日语语言的基本功及应用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在立足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在专业上学有所长以外,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教学:
(1)实验室利用状况:外语系有基本的外语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现有8个语音室,语音室管理制度规范。语音室开出率100%。
(2)实践条件:为了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
利用课堂(语音室)进行实践教学与课堂技能训练;利用校内的实训环境与条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日语课外活动与竞赛;从一年级开始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到旅行社或旅游风景区实习或参加实践活动,担任兼职导游和翻译(口译、笔译)。在第七学期安排10周的实习时间。
5.教材建设方面,在专业开设初期,选用优秀的全国统编教材,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注意更换教材。
6.教学文件建设
在新制订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1)编写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简介等教学文件;(2)编写实习大纲;(3)编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书;(4)上述教学文件均采用电子格式,用计算机管理。
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改善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鼓励现有的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奋发向上的队伍。
2.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争取每年每人在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六、完成目标所需的条件保障
1.经费方面:该专业开办经费由学校负责投入。
2.师资方面:现有专职教师9人,日本籍教师1名。将继续加大引进力度,拟在五年内再引进5名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其中至少1名博士。此外,拟聘请兼职教师2名,开设两门以上实用型的任选课程。
3.语音室及图书资料:语音室等电教设备与英语专业共享,已配备部分专业图书及音像资料。
4.实习基地:主要有运城市各家旅行社、旅游风景区、运城市各大宾馆以及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中日合资企业。
商务日语专业发展规划
一、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1.参照《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学院外语系2011-2015发展规划》,商务日语专业建设规划将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人才培养坚持“重基础、抓技能、强素质”的理念,加大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型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精神,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式。在确保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技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人文修养、保持日语专业特色的同时,使毕业生具备从事商务日语翻译或经贸、旅游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
2.以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以教学、科研为工作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3.加强和发展商务日语专业和更多应用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经济建设,尤其要按照省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经济建设以及与社会的横向联系,推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原则。专业的设置及调整要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湖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形势相适应。
2.社会需要原则。商务日语专业设置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增大对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商务日语应用型专业,对相关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人才需求预测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努力减少粗放性和盲目性,增强集约性和科学性。
3.布局优化原则。在商务日语专业设置中,把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机结合。根据科技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专业发展和建设规划,应与学院的办学定位、层次、特色和规模相适应。
4.高效原则。专业教学改革要讲求效益,要合理安排和使用资源,要有周密的改革规划、方案、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和落实。改革一点,总结一点,推广一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专业乃的教学改革工作。
三、专业建设目标
1.2011年—2012年
在现有师资的情况下进一步引进教师,采购供教学使用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扩充电教设备,为开展商务日语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2013年上半年,完成商务日语专业的建设工作,并开始招生,第一年60名。
2.2013年—2014年
根据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适时扩大招生人数,4年内使在校生规模达到200名;选派部分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进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每年聘请1~2名日本籍外教。
3.2015年
进一步提高本日语专业的教学科研质量,将本专业建设成运城学院外语系的主要专业之一;与英语专业共同开办翻译研究中心,开展较为广泛的教学研究和日本及中国的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高日语教育及研究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地位。
四、专业教学基本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基本的日语语言运用技能,强调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和了解基本的文化、经济、贸易和导游理论与实务,日语口语和书面表达流畅,具有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运用日语及相关知识在日资企业、外事、经贸、文化、旅游、宾馆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日语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语言文化的基本理论;主要学习日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能力。毕业时能达到日本语能力测试N1或者日语专业4级的水平。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课程:
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大学语文、计算机公共基础等;
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日语、听力、会话、语音、写作等;
专业课程:日汉互译、高级日语、语法、泛读、旅游日语、日本概况、日本文化、语言学概论、商务日语、第二外语等;
主要选修课:日本文学史、日语报刊选读、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语口译、日语视听说、日本近现代史、日语古文基础、日本古代史、日本古典文学、日语测试、词汇学、日语函电、日本经济、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科技日语等。
(2)课程建设措施:
讨论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落实到人,通过进修、旁听等措施提高备课质量,提前准备讲稿;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需要集体讨论和修订各课程的教学大纲;讨论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召开教材工作会选定教材;定期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与交流会;定期检查教案,以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题库建设,实施教考分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添置视听音像资料,培养学生日语语言的基本功及应用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在立足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在专业上学有所长以外,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教学:
(1)实验室利用状况:外语系有基本的外语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现有8个语音室,语音室管理制度规范。语音室开出率100%。
(2)实践条件:为了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
利用课堂(语音室)进行实践教学与课堂技能训练;利用校内的实训环境与条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日语课外活动与竞赛;从一年级开始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到旅行社或旅游风景区实习或参加实践活动,担任兼职导游和翻译(口译、笔译)。在第七学期安排10周的实习时间。
5.教材建设方面,在专业开设初期,选用优秀的全国统编教材,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注意更换教材。
6.教学文件建设
在新制订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1)编写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简介等教学文件;(2)编写实习大纲;(3)编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书;(4)上述教学文件均采用电子格式,用计算机管理。
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1.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改善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鼓励现有的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奋发向上的队伍。
2.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争取每年每人在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六、完成目标所需的条件保障
1.经费方面:该专业开办经费由学校负责投入。
2.师资方面:现有专职教师9人,日本籍教师1名。将继续加大引进力度,拟在五年内再引进5名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其中至少1名博士。此外,拟聘请兼职教师2名,开设两门以上实用型的任选课程。
3.语音室及图书资料:语音室等电教设备与英语专业共享,已配备部分专业图书及音像资料。
4.实习基地:主要有运城市各家旅行社、旅游风景区、运城市各大宾馆以及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中日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