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

《一剪梅》 和 《声声慢》 对比鉴赏

首先,从不同的信息来鉴赏。 《一剪梅》 中有“月”,且又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处”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 《声声慢》 中无月,更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词人苦坐感受雨空滴,这“细雨”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并且,从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来看,“梧桐”加“细雨”本就是凄凉意境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来分析相同的信息,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秋: 《一剪梅》 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 《声声慢》 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 (“黄花”即菊花)。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 (“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独:《一剪梅》 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致”的。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 《声声慢》 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 (“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 《一剪梅》 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无回信就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 《声声慢》 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花: 《一剪梅》

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 《声声慢》 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 《一剪梅》 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有北宋词人贺方回《青玉案》为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的就是词人热切盼望见到曾经从家门口经过的“凌波”仙子的相思之情。但何谓“闲”愁?此处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 《声声慢》 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以突出“了结”之

意,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 《一剪梅》 到 《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是真正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韩丽红,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一剪梅》 和 《声声慢》 对比鉴赏

首先,从不同的信息来鉴赏。 《一剪梅》 中有“月”,且又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处”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 《声声慢》 中无月,更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词人苦坐感受雨空滴,这“细雨”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并且,从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来看,“梧桐”加“细雨”本就是凄凉意境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来分析相同的信息,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秋: 《一剪梅》 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 《声声慢》 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 (“黄花”即菊花)。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 (“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独:《一剪梅》 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致”的。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 《声声慢》 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 (“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 《一剪梅》 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无回信就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 《声声慢》 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花: 《一剪梅》

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 《声声慢》 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 《一剪梅》 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有北宋词人贺方回《青玉案》为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的就是词人热切盼望见到曾经从家门口经过的“凌波”仙子的相思之情。但何谓“闲”愁?此处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 《声声慢》 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以突出“了结”之

意,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 《一剪梅》 到 《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是真正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韩丽红,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相关内容

  • 4.12.[声声慢]教案
  •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刘春燕 审核人: 赵贵友 孙东云 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 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 ...

  • 李清照一剪梅修改教案
  •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 ...

  •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 专业: 课 题 任课教师: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时 课程名称: 数 20 分钟 教学目的及 1. 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要求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 ...

  • 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 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从1988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 ...

  • 声声慢案例
  • <声声慢>教学案例 荥阳三高高三语文组:王润 授课设想: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声声慢>是李 ...

  •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与点评
  • NEW EDUCATION 李清照<声声慢>○设计: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点评: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为宋词单元,所选的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该 ...

  • 走近李清照学案
  • 其人其词其情---走近李清照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 二.能力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别样情怀, 从而把握"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 2.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语言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 ...

  • 声声慢教学反思
  • 声声慢教学反思 篇一:声声慢>教学反思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 ...

  • 新妇相思词的经典化进程李清照一剪梅接受史
  • 年 第1期 总第142期 2005兰 州 学 刊 Lan zhou xue kan No. 1 2005G eneral. No. 142 ・历史文化研究・ "新妇相思"词的经典化进程 ---李清照<一剪梅>接受史 程晶晶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