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

先进核动力反应堆的设计原理

核反应堆是将核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质量亏损转化为粒子动能、辐射能等形式能量的装置,继而通过外部的冷却循环系统及汽轮发电机组最终转化为我们给苹果手机充电所需要的电能。

从1941年到现在,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堆,有高温气冷堆、轻水堆、重水堆、钠冷快堆等,它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基于核临界理论,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发展一种高效、安全、干净的核能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也建造了中国实验快堆(CFER)、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并在先进核动力堆型及燃料后处理的领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所采取的主要计算方法有CITATION程序、MATLAB方法等。下面,我们就结合理论与实际来介绍一种典型的核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一、 圆柱型轻水堆

一座核电站的设计图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足够上万个人忙活几年的,但其核心就在于反应堆的临界参数,我们先采用较简单的双群理论来阐述一座理论堆型的设计原理。

取堆芯为浓缩度为3%的二氧化铀,反射层为H2O,快群与慢群能量分界按常规取1ev,相关中子反应截面如下:

1,ra0,1,rs3.22,ra0.022,2,rs3.451,ca0.04,1,cs3.752,ca0.5416,2,cs0.372

121,cf(E1E2)0.18

示意图如图一:

设堆芯与反射层的厚度分别为R、T,分别用角标c和r表示各项参数,如堆芯的中子慢化面积为Mc,反射层的中子慢化面积则为Mr,快群与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表示为:

1(r)2(r)

E0ECEC0

(r,E)dE1

(r,E)dE(2)

根据分析各种核子的中子反应截面我们可以看出,在轻水堆内,快群中子主要是由热中子引起的裂变产生的,

它又通过慢化吸收和泄

漏而消失,而热群中子则来源于快群中子的慢化,并主要由于吸收和泄漏而消失,很显然,在反应堆稳定工况时,各项参数都是恒定的,由中子平衡可以建立反应堆稳态时芯部的快群及热群的中子扩散方程如下:

D1,C1,C(r)r,c(r)

2

2

1Keff

[(f)1,c1,c(r)(f)2,c2,c(r)]3

D2,c2,c(r)a2,c2,c(r)12,c1,c(r)(4)

相应的,我们可以根据中子平衡关系写出反射层内中子扩散方程:

D2,r2,C(r)a2,r2,r(r)12,r1,r(r)

2

D1,r1,r(r)r,r1,r(r)0

2

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可以将上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1,r(r)k1,r1,r(r)0(5)2,r(r)k2,r(r)

2

2

1,r

2

2

12,rD2,r

1,r(r)0(6)

k1,rk2,r

2

2

1,rD1,ra2,rD2,r

1Lr

2

其中

由(3)式可以得到快群中子通量密度表达式为:

1,c(r)

112,c

[D2,c2,c(r)a2,c2,c(r)]

2

将其代入(3)中,便得到只包含热群通量密度微分方程:

2,c

(r)的四阶偏

4

2,c(r)(

1

c

1L

2c

)2,c(r)

2

k1

'

cLc

2,c(r)0

它可以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将其改写成:

()()2,c0

2

2

2

2

(7)

同理有: 2X(r)2X(r)0

()()1,c0(8)

2

2

2

2

式中



2

1212

[(

1

c

1L

2c

)

2

[(

11Lc

2

c

)

方程(7)、(8)具有如下形式的解

X(r)X(r)0(9)Y(r)Y(r)0(10)

2

2

2

2

因其解X及Y为两个独立的函数,因而的解可以表示成两个函数的线性叠加:

1,cAX(r)CY(r)2,cAY(r)CY(r)

'

'

在这里A、C、A'、C'为四个待定常数,但从(4)式可以得到:

D2,cAX(r)a,2,cAX(r)12,cAX(r)

令S1=A/A=

2''

D2,ca,2,c

12,c

2

,相应地S2=C/C=

a,2,cD2,c

12,c

2

所以我们可以将快群、热群中子的解写成

1,cAX(r)CY(r)(11)2,c

AY(r)s1

'

CY(r)s2

'

(12)

其中A/C为待定常数,它们的值受反射层尺寸性质的约束。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9)、(10)来定出X(r)、Y(r)的解。 先解(9)式,我们把X(r)写成R(r)Z(z),将X(r)按圆柱坐标系展开得到:

X(r,z)r

2

2

1X(r,z)r

r

X(r,z)z

2

2

R(r,z)0

2

将含有径向与纵向变量的方程分离得到:

1R(r)

2

2

[

R(r)r

2

2

2

1R(r)r

r

]Bz(13)

22

Z(z)z

Bz(14)

其中BZ为待定常数。事实上,通过经验法求解(14),我们容易得到:

B(

2

z

H

),Z(z)cosBZZ

2

H为圆柱反应堆的高。 再来求解(13)

,令x见的零阶贝塞尔方程式:

x

2

,将其代入(13)中去,便得到常

dR(x)dx

2

2

x

dR(x)dx

xR(x)0

2

其普遍解为:

R(x)

AJ0)EY0)

此处J、Y分为第一类及第二类贝塞尔系数。它们在坐标轴上

曲线如下:

根据边界条件,当r=R时,R(x)=0,且当r=0时,R(x)不得为无穷大,看出只有J曲线符合要求,因此我们得到

R(x)AJ0)

所以将R(r)及Z(z)的解带入X(r)中,就得到:

_

X(r)J0(r)cosBZZ,其中

_



B

2

z

(

H

)

2

。用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求出(10)式

的解为

_

Y(r)

I0(r)cosBZZ

, 

_

其中/的值由反应堆材料

的性质定出。然后分别把径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中子通量相叠加,我们就得出了堆芯双群的中子通量方程:

1,c(r,z)[AJ0)CI0(r)]cosBZZ(15)2,c(r,z)[AJ0)/s1CI0(r)/s2]cosBZZ(16)

_

_

再来看反射层中的中子通量方程:

1,r(r)k1,r1,r(r)0(5)2,r(r)k2,r(r)

2

21,r

2

2

12,rD2,r

1,r(r)0(6)

(5)为二阶齐次线性方程,具有类似于(9)式的解: 

1,r

(r)FZ1(r) 其中F为待定系数

(6)为非齐次方程,其解可写为通解与特解的线性组合: 2,r(r,z)GZ2(r)s31,r(r)GZ2(r)s3FZ1(r)(17)

其中S3为反射层的耦合系数,将(17)代入(6)中可得:

s31,r(r)s3k2,r1,r(r)

12,r

2

22

12,rD2,r

1

2

1,r(r)0

整理后得到:s3

D2,rk2,rk1,r

故而在反射层中,快群、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方程分别为:

1,r(r,z)FK0(k1,rr)cosBzz(18)2,c(r,z)GK0(k2,rr)cosBzz(19)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堆芯及反射层里中子通量密度的

1,c,2,c,1,r,2,r分别的解,它们被(15)、(16)、(18)、(19)四个方程

所规定。其中包含四个未知数:A、C、F、G,下面就要利用边界条件来确定这四个待定系数的值,根据方程:我们得到如下方程组:

AXCYFZ10

s1AXs2CYs3FZ1GZ20AX'CY'1FZ1'0

s1AX's2CY's32FZ1'G2Z2'0

以上方程组是关于A、C、F、G的齐次方程组,根据克莱姆法则,为使其有非零解,即使A、C、F、G不同时为零,则其系数的判别式必须等于零,即:

X

s1XX's1X'

Ys2YY's2Y'

Z1s3Z11Z1'2s3Z1'

0Z202Z2'

0



通过求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数A、C、F、G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它的解具有一待定常数因子,这可以理解为反应堆可以在任意功率下达到临界稳态运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反应堆运行功率水平来定出这个常数因子,从而确定4个系数的具体值,然后根据有效增值系数Keff的表达式:

keff

k

(1LcB)(1cB)

2

2

2

其中反应堆几何曲率B的表达式为:

BAC

2

2

2

是两个曲率的线性组合,因为A、C具有一常数因子,在这里

规定A+C=1。所以当我们解出方程,也就得到反应堆临界判据的特征值Keff,而要解出方程组,则需要利用数值解法工具:PDQ、CITATION,在这里,我们经计算得到当R=0.27m Z=0.59m T

0.5

m时,我们设计

的理论反应堆可以达到临界条件,有关数值解法的问题,我们在下一讲中详细介绍。

二、为了使读者对堆芯设计得到一个更直观的概念,下面用较简单的单群理论介绍一种立方体石墨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首先定参数,设我们计划用浓缩度为20%的铀金属(楼主你太浪费了有木有啊)混合等体积的分析纯石墨制造一个立方体的反应堆。

按照中子通量公式: 2B20 规定

Bm

2

k1Lc

2

为材料曲率,因X,Y,Z为独立变量,故设:

c(x,y,z)X(x)Y(y)Z(z)

2222

=-B2

2

单独考虑X轴:

X(x)AcoBsx(C)xX(x)Acos(Bxx)

X(x)Bxx

2

,故

X(x)

有通解为:

C=0,故有:

,又因为立方体具有对称性,故Bxsxin(

系数A待定,同理可推得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设在Z方向设有反射层,在反射层内有:2M20

r(x,y,z)X(x)Y(y)Z(z)MXBYYBZZ

2

2

2

2

2

r(x,y,z)Ce(B

D

13s

Y

BZM)x

e

By

e

Bz

,其中M2=Lr2+为中子扩散面积,得通解:

(x,y,z)Cer

(BYBZM)x

e

By

e

Bz

C为待定系数。

因堆芯与反射层交界处两边中子通量及泄漏量必相等,有边界条件: 还是先考虑X方向c(a)r(a)

Dcc(x)

'

xa

Drr(x)

'

xa

带入可得:

Acos(Ba)Ce

(BYBZM)a

C

Ma

Acos(Ba)e

(BYBZM)a

DcABsin(Ba)DrMCe

DcABsin(Ba)DrMAcos(Ba)

tan(Ba)

DrMBD5

13s

将M、B的值被堆芯材料的性质唯一确定,D,通过查铀235

及石墨的热中子散射截面就可以得到临界边长a.

(2) 由(1)知: 易得:maxV=abc,

A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考虑到Bx值是堆芯的曲率,故有:

By/2Bz/2

ydycoszdzVdVABx/2cosBxdxBy/2cosBBz/2Bzxy

Bx/2

A2(

Bx

)2(

By

)2(

Bz

)ABxByBz(

AabcA(2

2

)

3

所以KH

max

1V

3

V

dv

)abc

3

8

不均匀系数KH为3.876

先进核动力反应堆的设计原理

核反应堆是将核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质量亏损转化为粒子动能、辐射能等形式能量的装置,继而通过外部的冷却循环系统及汽轮发电机组最终转化为我们给苹果手机充电所需要的电能。

从1941年到现在,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堆,有高温气冷堆、轻水堆、重水堆、钠冷快堆等,它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基于核临界理论,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发展一种高效、安全、干净的核能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也建造了中国实验快堆(CFER)、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并在先进核动力堆型及燃料后处理的领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所采取的主要计算方法有CITATION程序、MATLAB方法等。下面,我们就结合理论与实际来介绍一种典型的核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二、 圆柱型轻水堆

一座核电站的设计图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足够上万个人忙活几年的,但其核心就在于反应堆的临界参数,我们先采用较简单的双群理论来阐述一座理论堆型的设计原理。

取堆芯为质量分数为3%的二氧化铀,其余成分为铀238,反射层为H2O,快群与慢群能量分界按常规取1ev,相关中子反应截面如下:

1,ra0,1,rs3.22,ra0.022,2,rs3.451,ca0.04,1,cs3.752,ca0.5416,2,cs0.372

121,cf(E1E2)0.18

示意图如图一:

设堆芯与反射层的厚度分别为R、T,分别用角标c和r表示各项参数,如堆芯的中子慢化面积为Mc,反射层的中子慢化面积则为Mr,快群与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表示为:

1(r)2(r)

E0ECEC0

(r,E)dE1

(r,E)dE(2)

根据分析各种核子的中子反应截面我们可以看出,在轻水堆内,快群中子主要是由热中子引起的裂变产生的,

它又通过慢化吸收和泄

漏而消失,而热群中子则来源于快群中子的慢化,并主要由于吸收和泄漏而消失,很显然,在反应堆稳定工况时,各项参数都是恒定的,由中子平衡可以建立反应堆稳态时芯部的快群及热群的中子扩散方程如下:

D1,C1,C(r)r,c(r)

2

2

1Keff

[(f)1,c1,c(r)(f)2,c2,c(r)]3

D2,c2,c(r)a2,c2,c(r)12,c1,c(r)(4)

相应的,我们可以根据中子平衡关系写出反射层内中子扩散方程:

D2,r2,C(r)a2,r2,r(r)12,r1,r(r)

2

D1,r1,r(r)r,r1,r(r)0

2

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可以将上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1,r(r)k1,r1,r(r)0(5)2,r(r)k2,r(r)

2

2

1,r

2

2

12,rD2,r

1,r(r)0(6)

k1,rk2,r

2

2

1,rD1,ra2,rD2,r

1Lr

2

其中

由(3)式可以得到快群中子通量密度表达式为:

1,c(r)

112,c

[D2,c2,c(r)a2,c2,c(r)]

2

将其代入(3)中,便得到只包含热群通量密度微分方程:

2,c

(r)的四阶偏

4

2,c(r)(

1

c

1L

2c

)2,c(r)

2

k1

'

cLc

2,c(r)0

它可以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将其改写成:

()()2,c0

2

2

2

2

(7)

同理有: 2X(r)2X(r)0

()()1,c0(8)

2

2

2

2

式中



2

1212

[(

1

c

1L

2c

)

2

[(

11Lc

2

c

)

方程(7)、(8)具有如下形式的解

X(r)X(r)0(9)Y(r)Y(r)0(10)

2

2

2

2

因其解X及Y为两个独立的函数,因而的解可以表示成两个函数的线性叠加:

1,cAX(r)CY(r)2,cAY(r)CY(r)

'

'

在这里A、C、A'、C'为四个待定常数,但从(4)式可以得到:

D2,cAX(r)a,2,cAX(r)12,cAX(r)

令S1=A/A=

2''

D2,ca,2,c

12,c

2

,相应地S2=C/C=

a,2,cD2,c

12,c

2

所以我们可以将快群、热群中子的解写成

1,cAX(r)CY(r)(11)2,c

AY(r)s1

'

CY(r)s2

'

(12)

其中A/C为待定常数,它们的值受反射层尺寸性质的约束。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9)、(10)来定出X(r)、Y(r)的解。 先解(9)式,我们把X(r)写成R(r)Z(z),将X(r)按圆柱坐标系展开得到:

X(r,z)r

2

2

1X(r,z)r

r

X(r,z)z

2

2

R(r,z)0

2

将含有径向与纵向变量的方程分离得到:

1R(r)

2

2

[

R(r)r

2

2

2

1R(r)r

r

]Bz(13)

22

Z(z)z

Bz(14)

其中BZ为待定常数。事实上,通过经验法求解(14),我们容易得到:

B(

2

z

H

),Z(z)cosBZZ

2

H为圆柱反应堆的高。 再来求解(13)

,令x见的零阶贝塞尔方程式:

x

2

,将其代入(13)中去,便得到常

dR(x)dx

2

2

x

dR(x)dx

xR(x)0

2

其普遍解为:

R(x)

AJ0)EY0)

此处J、Y分为第一类及第二类贝塞尔系数。它们在坐标轴上

曲线如下:

根据边界条件,当r=R时,R(x)=0,且当r=0时,R(x)不得为无穷大,看出只有J曲线符合要求,因此我们得到

R(x)AJ0)

所以将R(r)及Z(z)的解带入X(r)中,就得到:

_

X(r)J0(r)cosBZZ,其中

_



B

2

z

(

H

)

2

。用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求出(10)式

的解为

_

Y(r)

I0(r)cosBZZ

, 

_

其中/的值由反应堆材料

的性质定出。然后分别把径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中子通量相叠加,我们就得出了堆芯双群的中子通量方程:

1,c(r,z)[AJ0)CI0(r)]cosBZZ(15)2,c(r,z)[AJ0)/s1CI0(r)/s2]cosBZZ(16)

_

_

再来看反射层中的中子通量方程:

1,r(r)k1,r1,r(r)0(5)2,r(r)k2,r(r)

2

21,r

2

2

12,rD2,r

1,r(r)0(6)

(5)为二阶齐次线性方程,具有类似于(9)式的解: 

1,r

(r)FZ1(r) 其中F为待定系数

(6)为非齐次方程,其解可写为通解与特解的线性组合: 2,r(r,z)GZ2(r)s31,r(r)GZ2(r)s3FZ1(r)(17)

其中S3为反射层的耦合系数,将(17)代入(6)中可得:

s31,r(r)s3k2,r1,r(r)

12,r

2

22

12,rD2,r

1

2

1,r(r)0

整理后得到:s3

D2,rk2,rk1,r

故而在反射层中,快群、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方程分别为:

1,r(r,z)FK0(k1,rr)cosBzz(18)2,c(r,z)GK0(k2,rr)cosBzz(19)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堆芯及反射层里中子通量密度的

1,c,2,c,1,r,2,r分别的解,它们被(15)、(16)、(18)、(19)四个方程

所规定。其中包含四个未知数:A、C、F、G,下面就要利用边界条件来确定这四个待定系数的值,根据方程:我们得到如下方程组:

AXCYFZ10

s1AXs2CYs3FZ1GZ20AX'CY'1FZ1'0

s1AX's2CY's32FZ1'G2Z2'0

以上方程组是关于A、C、F、G的齐次方程组,根据克莱姆法则,为使其有非零解,即使A、C、F、G不同时为零,则其系数的判别式必须等于零,即:

X

s1XX's1X'

Ys2YY's2Y'

Z1s3Z11Z1'2s3Z1'

0Z202Z2'

0



通过求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数A、C、F、G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它的解具有一待定常数因子,这可以理解为反应堆可以在任意功率下达到临界稳态运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反应堆运行功率水平来定出这个常数因子,从而确定4个系数的具体值,然后根据有效增值系数Keff的表达式:

keff

k

(1LcB)(1cB)

2

2

2

其中反应堆几何曲率B的表达式为:

BAC

2

2

2

是两个曲率的线性组合,因为A、C具有一常数因子,在这里

规定A+C=1。所以当我们解出方程,也就得到反应堆临界判据的特征值Keff,而要解出方程组,则需要利用数值解法工具:PDQ、CITATION,在这里,我们经计算得到当R=0.27m Z=0.59m T

0.5

m时,我们设计

的理论反应堆可以达到临界条件,有关数值解法的问题,我们在下一讲中详细介绍。

二、为了使读者对堆芯设计得到一个更直观的概念,下面用较简单的单群理论介绍一种立方体石墨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首先定参数,设我们计划用浓缩度为20%的铀金属(楼主你太浪费了有木有啊)混合等体积的分析纯石墨制造一个立方体的反应堆。

按照中子通量公式: 2B20 规定

Bm

2

k1Lc

2

为材料曲率,因X,Y,Z为独立变量,故设:

c(x,y,z)X(x)Y(y)Z(z)

2222

=-B2

2

单独考虑X轴:

X(x)AcoBsx(C)xX(x)Acos(Bxx)

X(x)Bxx

2

,故

X(x)

有通解为:

C=0,故有:

,又因为立方体具有对称性,故Bxsxin(

系数A待定,同理可推得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设在Z方向设有反射层,在反射层内有:2M20

r(x,y,z)X(x)Y(y)Z(z)MXBYYBZZ

2

2

2

2

2

r(x,y,z)Ce(B

D

13s

Y

BZM)x

e

By

e

Bz

,其中M2=Lr2+为中子扩散面积,得通解:

(x,y,z)Cer

(BYBZM)x

e

By

e

Bz

C为待定系数。

因堆芯与反射层交界处两边中子通量及泄漏量必相等,有边界条件: 还是先考虑X方向c(a)r(a)

Dcc(x)

'

xa

Drr(x)

'

xa

带入可得:

Acos(Ba)Ce

(BYBZM)a

C

Ma

Acos(Ba)e

(BYBZM)a

DcABsin(Ba)DrMCe

DcABsin(Ba)DrMAcos(Ba)

tan(Ba)

DrMBD5

13s

将M、B的值被堆芯材料的性质唯一确定,D,通过查铀235

及石墨的热中子散射截面就可以得到临界边长a.

(2) 由(1)知: 易得:maxV=abc,

A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考虑到Bx值是堆芯的曲率,故有:

By/2Bz/2

ydycoszdzVdVABx/2cosBxdxBy/2cosBBz/2Bzxy

Bx/2

A2(

Bx

)2(

By

)2(

Bz

)ABxByBz(

AabcA(2

2

)

3

所以KH

max

1V

3

V

dv

)abc

3

8

不均匀系数KH为3.876

先进核动力反应堆的设计原理

核反应堆是将核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质量亏损转化为粒子动能、辐射能等形式能量的装置,继而通过外部的冷却循环系统及汽轮发电机组最终转化为我们给苹果手机充电所需要的电能。

从1941年到现在,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堆,有高温气冷堆、轻水堆、重水堆、钠冷快堆等,它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基于核临界理论,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发展一种高效、安全、干净的核能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也建造了中国实验快堆(CFER)、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并在先进核动力堆型及燃料后处理的领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所采取的主要计算方法有CITATION程序、MATLAB方法等。下面,我们就结合理论与实际来介绍一种典型的核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一、 圆柱型轻水堆

一座核电站的设计图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足够上万个人忙活几年的,但其核心就在于反应堆的临界参数,我们先采用较简单的双群理论来阐述一座理论堆型的设计原理。

取堆芯为浓缩度为3%的二氧化铀,反射层为H2O,快群与慢群能量分界按常规取1ev,相关中子反应截面如下:

1,ra0,1,rs3.22,ra0.022,2,rs3.451,ca0.04,1,cs3.752,ca0.5416,2,cs0.372

121,cf(E1E2)0.18

示意图如图一:

设堆芯与反射层的厚度分别为R、T,分别用角标c和r表示各项参数,如堆芯的中子慢化面积为Mc,反射层的中子慢化面积则为Mr,快群与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表示为:

1(r)2(r)

E0ECEC0

(r,E)dE1

(r,E)dE(2)

根据分析各种核子的中子反应截面我们可以看出,在轻水堆内,快群中子主要是由热中子引起的裂变产生的,

它又通过慢化吸收和泄

漏而消失,而热群中子则来源于快群中子的慢化,并主要由于吸收和泄漏而消失,很显然,在反应堆稳定工况时,各项参数都是恒定的,由中子平衡可以建立反应堆稳态时芯部的快群及热群的中子扩散方程如下:

D1,C1,C(r)r,c(r)

2

2

1Keff

[(f)1,c1,c(r)(f)2,c2,c(r)]3

D2,c2,c(r)a2,c2,c(r)12,c1,c(r)(4)

相应的,我们可以根据中子平衡关系写出反射层内中子扩散方程:

D2,r2,C(r)a2,r2,r(r)12,r1,r(r)

2

D1,r1,r(r)r,r1,r(r)0

2

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可以将上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1,r(r)k1,r1,r(r)0(5)2,r(r)k2,r(r)

2

2

1,r

2

2

12,rD2,r

1,r(r)0(6)

k1,rk2,r

2

2

1,rD1,ra2,rD2,r

1Lr

2

其中

由(3)式可以得到快群中子通量密度表达式为:

1,c(r)

112,c

[D2,c2,c(r)a2,c2,c(r)]

2

将其代入(3)中,便得到只包含热群通量密度微分方程:

2,c

(r)的四阶偏

4

2,c(r)(

1

c

1L

2c

)2,c(r)

2

k1

'

cLc

2,c(r)0

它可以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将其改写成:

()()2,c0

2

2

2

2

(7)

同理有: 2X(r)2X(r)0

()()1,c0(8)

2

2

2

2

式中



2

1212

[(

1

c

1L

2c

)

2

[(

11Lc

2

c

)

方程(7)、(8)具有如下形式的解

X(r)X(r)0(9)Y(r)Y(r)0(10)

2

2

2

2

因其解X及Y为两个独立的函数,因而的解可以表示成两个函数的线性叠加:

1,cAX(r)CY(r)2,cAY(r)CY(r)

'

'

在这里A、C、A'、C'为四个待定常数,但从(4)式可以得到:

D2,cAX(r)a,2,cAX(r)12,cAX(r)

令S1=A/A=

2''

D2,ca,2,c

12,c

2

,相应地S2=C/C=

a,2,cD2,c

12,c

2

所以我们可以将快群、热群中子的解写成

1,cAX(r)CY(r)(11)2,c

AY(r)s1

'

CY(r)s2

'

(12)

其中A/C为待定常数,它们的值受反射层尺寸性质的约束。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9)、(10)来定出X(r)、Y(r)的解。 先解(9)式,我们把X(r)写成R(r)Z(z),将X(r)按圆柱坐标系展开得到:

X(r,z)r

2

2

1X(r,z)r

r

X(r,z)z

2

2

R(r,z)0

2

将含有径向与纵向变量的方程分离得到:

1R(r)

2

2

[

R(r)r

2

2

2

1R(r)r

r

]Bz(13)

22

Z(z)z

Bz(14)

其中BZ为待定常数。事实上,通过经验法求解(14),我们容易得到:

B(

2

z

H

),Z(z)cosBZZ

2

H为圆柱反应堆的高。 再来求解(13)

,令x见的零阶贝塞尔方程式:

x

2

,将其代入(13)中去,便得到常

dR(x)dx

2

2

x

dR(x)dx

xR(x)0

2

其普遍解为:

R(x)

AJ0)EY0)

此处J、Y分为第一类及第二类贝塞尔系数。它们在坐标轴上

曲线如下:

根据边界条件,当r=R时,R(x)=0,且当r=0时,R(x)不得为无穷大,看出只有J曲线符合要求,因此我们得到

R(x)AJ0)

所以将R(r)及Z(z)的解带入X(r)中,就得到:

_

X(r)J0(r)cosBZZ,其中

_



B

2

z

(

H

)

2

。用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求出(10)式

的解为

_

Y(r)

I0(r)cosBZZ

, 

_

其中/的值由反应堆材料

的性质定出。然后分别把径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中子通量相叠加,我们就得出了堆芯双群的中子通量方程:

1,c(r,z)[AJ0)CI0(r)]cosBZZ(15)2,c(r,z)[AJ0)/s1CI0(r)/s2]cosBZZ(16)

_

_

再来看反射层中的中子通量方程:

1,r(r)k1,r1,r(r)0(5)2,r(r)k2,r(r)

2

21,r

2

2

12,rD2,r

1,r(r)0(6)

(5)为二阶齐次线性方程,具有类似于(9)式的解: 

1,r

(r)FZ1(r) 其中F为待定系数

(6)为非齐次方程,其解可写为通解与特解的线性组合: 2,r(r,z)GZ2(r)s31,r(r)GZ2(r)s3FZ1(r)(17)

其中S3为反射层的耦合系数,将(17)代入(6)中可得:

s31,r(r)s3k2,r1,r(r)

12,r

2

22

12,rD2,r

1

2

1,r(r)0

整理后得到:s3

D2,rk2,rk1,r

故而在反射层中,快群、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方程分别为:

1,r(r,z)FK0(k1,rr)cosBzz(18)2,c(r,z)GK0(k2,rr)cosBzz(19)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堆芯及反射层里中子通量密度的

1,c,2,c,1,r,2,r分别的解,它们被(15)、(16)、(18)、(19)四个方程

所规定。其中包含四个未知数:A、C、F、G,下面就要利用边界条件来确定这四个待定系数的值,根据方程:我们得到如下方程组:

AXCYFZ10

s1AXs2CYs3FZ1GZ20AX'CY'1FZ1'0

s1AX's2CY's32FZ1'G2Z2'0

以上方程组是关于A、C、F、G的齐次方程组,根据克莱姆法则,为使其有非零解,即使A、C、F、G不同时为零,则其系数的判别式必须等于零,即:

X

s1XX's1X'

Ys2YY's2Y'

Z1s3Z11Z1'2s3Z1'

0Z202Z2'

0



通过求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数A、C、F、G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它的解具有一待定常数因子,这可以理解为反应堆可以在任意功率下达到临界稳态运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反应堆运行功率水平来定出这个常数因子,从而确定4个系数的具体值,然后根据有效增值系数Keff的表达式:

keff

k

(1LcB)(1cB)

2

2

2

其中反应堆几何曲率B的表达式为:

BAC

2

2

2

是两个曲率的线性组合,因为A、C具有一常数因子,在这里

规定A+C=1。所以当我们解出方程,也就得到反应堆临界判据的特征值Keff,而要解出方程组,则需要利用数值解法工具:PDQ、CITATION,在这里,我们经计算得到当R=0.27m Z=0.59m T

0.5

m时,我们设计

的理论反应堆可以达到临界条件,有关数值解法的问题,我们在下一讲中详细介绍。

二、为了使读者对堆芯设计得到一个更直观的概念,下面用较简单的单群理论介绍一种立方体石墨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首先定参数,设我们计划用浓缩度为20%的铀金属(楼主你太浪费了有木有啊)混合等体积的分析纯石墨制造一个立方体的反应堆。

按照中子通量公式: 2B20 规定

Bm

2

k1Lc

2

为材料曲率,因X,Y,Z为独立变量,故设:

c(x,y,z)X(x)Y(y)Z(z)

2222

=-B2

2

单独考虑X轴:

X(x)AcoBsx(C)xX(x)Acos(Bxx)

X(x)Bxx

2

,故

X(x)

有通解为:

C=0,故有:

,又因为立方体具有对称性,故Bxsxin(

系数A待定,同理可推得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设在Z方向设有反射层,在反射层内有:2M20

r(x,y,z)X(x)Y(y)Z(z)MXBYYBZZ

2

2

2

2

2

r(x,y,z)Ce(B

D

13s

Y

BZM)x

e

By

e

Bz

,其中M2=Lr2+为中子扩散面积,得通解:

(x,y,z)Cer

(BYBZM)x

e

By

e

Bz

C为待定系数。

因堆芯与反射层交界处两边中子通量及泄漏量必相等,有边界条件: 还是先考虑X方向c(a)r(a)

Dcc(x)

'

xa

Drr(x)

'

xa

带入可得:

Acos(Ba)Ce

(BYBZM)a

C

Ma

Acos(Ba)e

(BYBZM)a

DcABsin(Ba)DrMCe

DcABsin(Ba)DrMAcos(Ba)

tan(Ba)

DrMBD5

13s

将M、B的值被堆芯材料的性质唯一确定,D,通过查铀235

及石墨的热中子散射截面就可以得到临界边长a.

(2) 由(1)知: 易得:maxV=abc,

A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考虑到Bx值是堆芯的曲率,故有:

By/2Bz/2

ydycoszdzVdVABx/2cosBxdxBy/2cosBBz/2Bzxy

Bx/2

A2(

Bx

)2(

By

)2(

Bz

)ABxByBz(

AabcA(2

2

)

3

所以KH

max

1V

3

V

dv

)abc

3

8

不均匀系数KH为3.876

先进核动力反应堆的设计原理

核反应堆是将核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质量亏损转化为粒子动能、辐射能等形式能量的装置,继而通过外部的冷却循环系统及汽轮发电机组最终转化为我们给苹果手机充电所需要的电能。

从1941年到现在,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堆,有高温气冷堆、轻水堆、重水堆、钠冷快堆等,它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基于核临界理论,在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发展一种高效、安全、干净的核能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也建造了中国实验快堆(CFER)、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并在先进核动力堆型及燃料后处理的领域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所采取的主要计算方法有CITATION程序、MATLAB方法等。下面,我们就结合理论与实际来介绍一种典型的核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二、 圆柱型轻水堆

一座核电站的设计图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足够上万个人忙活几年的,但其核心就在于反应堆的临界参数,我们先采用较简单的双群理论来阐述一座理论堆型的设计原理。

取堆芯为质量分数为3%的二氧化铀,其余成分为铀238,反射层为H2O,快群与慢群能量分界按常规取1ev,相关中子反应截面如下:

1,ra0,1,rs3.22,ra0.022,2,rs3.451,ca0.04,1,cs3.752,ca0.5416,2,cs0.372

121,cf(E1E2)0.18

示意图如图一:

设堆芯与反射层的厚度分别为R、T,分别用角标c和r表示各项参数,如堆芯的中子慢化面积为Mc,反射层的中子慢化面积则为Mr,快群与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表示为:

1(r)2(r)

E0ECEC0

(r,E)dE1

(r,E)dE(2)

根据分析各种核子的中子反应截面我们可以看出,在轻水堆内,快群中子主要是由热中子引起的裂变产生的,

它又通过慢化吸收和泄

漏而消失,而热群中子则来源于快群中子的慢化,并主要由于吸收和泄漏而消失,很显然,在反应堆稳定工况时,各项参数都是恒定的,由中子平衡可以建立反应堆稳态时芯部的快群及热群的中子扩散方程如下:

D1,C1,C(r)r,c(r)

2

2

1Keff

[(f)1,c1,c(r)(f)2,c2,c(r)]3

D2,c2,c(r)a2,c2,c(r)12,c1,c(r)(4)

相应的,我们可以根据中子平衡关系写出反射层内中子扩散方程:

D2,r2,C(r)a2,r2,r(r)12,r1,r(r)

2

D1,r1,r(r)r,r1,r(r)0

2

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可以将上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1,r(r)k1,r1,r(r)0(5)2,r(r)k2,r(r)

2

2

1,r

2

2

12,rD2,r

1,r(r)0(6)

k1,rk2,r

2

2

1,rD1,ra2,rD2,r

1Lr

2

其中

由(3)式可以得到快群中子通量密度表达式为:

1,c(r)

112,c

[D2,c2,c(r)a2,c2,c(r)]

2

将其代入(3)中,便得到只包含热群通量密度微分方程:

2,c

(r)的四阶偏

4

2,c(r)(

1

c

1L

2c

)2,c(r)

2

k1

'

cLc

2,c(r)0

它可以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将其改写成:

()()2,c0

2

2

2

2

(7)

同理有: 2X(r)2X(r)0

()()1,c0(8)

2

2

2

2

式中



2

1212

[(

1

c

1L

2c

)

2

[(

11Lc

2

c

)

方程(7)、(8)具有如下形式的解

X(r)X(r)0(9)Y(r)Y(r)0(10)

2

2

2

2

因其解X及Y为两个独立的函数,因而的解可以表示成两个函数的线性叠加:

1,cAX(r)CY(r)2,cAY(r)CY(r)

'

'

在这里A、C、A'、C'为四个待定常数,但从(4)式可以得到:

D2,cAX(r)a,2,cAX(r)12,cAX(r)

令S1=A/A=

2''

D2,ca,2,c

12,c

2

,相应地S2=C/C=

a,2,cD2,c

12,c

2

所以我们可以将快群、热群中子的解写成

1,cAX(r)CY(r)(11)2,c

AY(r)s1

'

CY(r)s2

'

(12)

其中A/C为待定常数,它们的值受反射层尺寸性质的约束。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9)、(10)来定出X(r)、Y(r)的解。 先解(9)式,我们把X(r)写成R(r)Z(z),将X(r)按圆柱坐标系展开得到:

X(r,z)r

2

2

1X(r,z)r

r

X(r,z)z

2

2

R(r,z)0

2

将含有径向与纵向变量的方程分离得到:

1R(r)

2

2

[

R(r)r

2

2

2

1R(r)r

r

]Bz(13)

22

Z(z)z

Bz(14)

其中BZ为待定常数。事实上,通过经验法求解(14),我们容易得到:

B(

2

z

H

),Z(z)cosBZZ

2

H为圆柱反应堆的高。 再来求解(13)

,令x见的零阶贝塞尔方程式:

x

2

,将其代入(13)中去,便得到常

dR(x)dx

2

2

x

dR(x)dx

xR(x)0

2

其普遍解为:

R(x)

AJ0)EY0)

此处J、Y分为第一类及第二类贝塞尔系数。它们在坐标轴上

曲线如下:

根据边界条件,当r=R时,R(x)=0,且当r=0时,R(x)不得为无穷大,看出只有J曲线符合要求,因此我们得到

R(x)AJ0)

所以将R(r)及Z(z)的解带入X(r)中,就得到:

_

X(r)J0(r)cosBZZ,其中

_



B

2

z

(

H

)

2

。用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求出(10)式

的解为

_

Y(r)

I0(r)cosBZZ

, 

_

其中/的值由反应堆材料

的性质定出。然后分别把径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中子通量相叠加,我们就得出了堆芯双群的中子通量方程:

1,c(r,z)[AJ0)CI0(r)]cosBZZ(15)2,c(r,z)[AJ0)/s1CI0(r)/s2]cosBZZ(16)

_

_

再来看反射层中的中子通量方程:

1,r(r)k1,r1,r(r)0(5)2,r(r)k2,r(r)

2

21,r

2

2

12,rD2,r

1,r(r)0(6)

(5)为二阶齐次线性方程,具有类似于(9)式的解: 

1,r

(r)FZ1(r) 其中F为待定系数

(6)为非齐次方程,其解可写为通解与特解的线性组合: 2,r(r,z)GZ2(r)s31,r(r)GZ2(r)s3FZ1(r)(17)

其中S3为反射层的耦合系数,将(17)代入(6)中可得:

s31,r(r)s3k2,r1,r(r)

12,r

2

22

12,rD2,r

1

2

1,r(r)0

整理后得到:s3

D2,rk2,rk1,r

故而在反射层中,快群、热群的中子通量密度方程分别为:

1,r(r,z)FK0(k1,rr)cosBzz(18)2,c(r,z)GK0(k2,rr)cosBzz(19)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堆芯及反射层里中子通量密度的

1,c,2,c,1,r,2,r分别的解,它们被(15)、(16)、(18)、(19)四个方程

所规定。其中包含四个未知数:A、C、F、G,下面就要利用边界条件来确定这四个待定系数的值,根据方程:我们得到如下方程组:

AXCYFZ10

s1AXs2CYs3FZ1GZ20AX'CY'1FZ1'0

s1AX's2CY's32FZ1'G2Z2'0

以上方程组是关于A、C、F、G的齐次方程组,根据克莱姆法则,为使其有非零解,即使A、C、F、G不同时为零,则其系数的判别式必须等于零,即:

X

s1XX's1X'

Ys2YY's2Y'

Z1s3Z11Z1'2s3Z1'

0Z202Z2'

0



通过求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数A、C、F、G之间的关系,然而该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它的解具有一待定常数因子,这可以理解为反应堆可以在任意功率下达到临界稳态运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反应堆运行功率水平来定出这个常数因子,从而确定4个系数的具体值,然后根据有效增值系数Keff的表达式:

keff

k

(1LcB)(1cB)

2

2

2

其中反应堆几何曲率B的表达式为:

BAC

2

2

2

是两个曲率的线性组合,因为A、C具有一常数因子,在这里

规定A+C=1。所以当我们解出方程,也就得到反应堆临界判据的特征值Keff,而要解出方程组,则需要利用数值解法工具:PDQ、CITATION,在这里,我们经计算得到当R=0.27m Z=0.59m T

0.5

m时,我们设计

的理论反应堆可以达到临界条件,有关数值解法的问题,我们在下一讲中详细介绍。

二、为了使读者对堆芯设计得到一个更直观的概念,下面用较简单的单群理论介绍一种立方体石墨反应堆的设计过程:

首先定参数,设我们计划用浓缩度为20%的铀金属(楼主你太浪费了有木有啊)混合等体积的分析纯石墨制造一个立方体的反应堆。

按照中子通量公式: 2B20 规定

Bm

2

k1Lc

2

为材料曲率,因X,Y,Z为独立变量,故设:

c(x,y,z)X(x)Y(y)Z(z)

2222

=-B2

2

单独考虑X轴:

X(x)AcoBsx(C)xX(x)Acos(Bxx)

X(x)Bxx

2

,故

X(x)

有通解为:

C=0,故有:

,又因为立方体具有对称性,故Bxsxin(

系数A待定,同理可推得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设在Z方向设有反射层,在反射层内有:2M20

r(x,y,z)X(x)Y(y)Z(z)MXBYYBZZ

2

2

2

2

2

r(x,y,z)Ce(B

D

13s

Y

BZM)x

e

By

e

Bz

,其中M2=Lr2+为中子扩散面积,得通解:

(x,y,z)Cer

(BYBZM)x

e

By

e

Bz

C为待定系数。

因堆芯与反射层交界处两边中子通量及泄漏量必相等,有边界条件: 还是先考虑X方向c(a)r(a)

Dcc(x)

'

xa

Drr(x)

'

xa

带入可得:

Acos(Ba)Ce

(BYBZM)a

C

Ma

Acos(Ba)e

(BYBZM)a

DcABsin(Ba)DrMCe

DcABsin(Ba)DrMAcos(Ba)

tan(Ba)

DrMBD5

13s

将M、B的值被堆芯材料的性质唯一确定,D,通过查铀235

及石墨的热中子散射截面就可以得到临界边长a.

(2) 由(1)知: 易得:maxV=abc,

A

c

(x,y,z)Acos(Bxx)cos(Byy)cos(Bzz)

考虑到Bx值是堆芯的曲率,故有:

By/2Bz/2

ydycoszdzVdVABx/2cosBxdxBy/2cosBBz/2Bzxy

Bx/2

A2(

Bx

)2(

By

)2(

Bz

)ABxByBz(

AabcA(2

2

)

3

所以KH

max

1V

3

V

dv

)abc

3

8

不均匀系数KH为3.876


相关内容

  • 谈中国30多年前的核电技术水平
  • 先简单说一下概念.核电类型里有很多名词,比如沸水堆.压水堆.液态金属堆.熔盐堆.气冷堆,等等等等.那么这些名词来源于什么?简单地说,核热变成电,需要一种流体把核热带出反应堆去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这种流体可以是水,气体,熔融状态的金属或盐类.由于这些流体把核热带走的时候就相当于把反应堆冷却了,所以这些 ...

  • 反应堆概述
  • 核电反应堆堆型 目前,全球处于商业运行的核电站堆型主要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气冷堆等. 压水堆核电站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它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中的四大部件是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和堆芯.在核岛中的系统设备主要有压水堆本体,一回路系统,以及为支持一回路系统正常运行和保 ...

  • 核电设备名词及主要系统简介
  • 核电设备名词及系统简介 1.装备制造业名词:RCC-M 来源:发改委 RCC-M 是法国<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的简称,由法国核岛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协会(AFCEN )为规范法国压水堆核电站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而编制,已被法国政府采纳,是法国核电标准RCC 系列的一个分支. R ...

  • 当今研究几个热点问题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10年1月12010-1-27目录• 裂变反应堆物理研究的基本情况 • 新一代轻水堆物理数值计算理论和方法(NGM) • MC方法在核设计中应用的新趋势 • 反应性测量与核电站换料启动技术 • 乏燃料密集储存与燃耗信任制技术 • 研究实验堆与反应堆物理研究 • 结束语220 ...

  •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学号: 姓名: 院系:动力与机械学院 日期: 2014/4/11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目录 1.实习目的和性质-------------.03 2.AP1000核电站压水堆的研发和建设情.-----..03 3.海阳核电站的历史进程-----------..10 4.核事故及核安全.. ...

  • 核电基本知识
  • 1.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3.4号机组)将更多地体现自主意识.整个工程建设将继续坚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方针.该工程技术方案中强调了10项重大技术改进,即主给水系统隔离改进,仪控数字化改进:联合泵房的改进:消防设计改进:设置完善的可燃气体控制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加药控制改进:为满 ...

  • 超导磁流体潜艇
  • 超导磁流体潜艇 概述 尽管人们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对潜艇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但目前最有效的推进方式仍是螺旋桨_针对螺旋桨推进的效率问题.噪声问题,人们又进行了大量的改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寻找一种高效替代方式才是治本之法终于,数十年来电磁学的进展.十余年来超导材料科学的突破以及现代控制方式的引 ...

  • (软件类)综合课程设计模版
  •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2016年 10 月21 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 现代通信系统的MATLAB 仿真设计 专业 通信工程 姓名 李杨 学号 [1**********]3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

  • 核电站原理,j记住,
  • 座落于北卡罗莱纳州罗利市的 希隆·哈里斯 (Shearon Harris) 核电站的穹顶形的安全壳建筑. 您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并带您了解核裂变的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内部情况. 铀是地球上一种相当普通的元素,在地球形成时就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