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可行性研究

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可行性研究

赵明 区域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加快,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国力日渐强盛。但是与此同时,不少城镇、农村居民却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这样不但挫伤了人民群众改革、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增加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体系等。 关键词: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引言:“十二五”纲要指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二五”主要目标中出现了两个7%,分别指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目标。“两个同步”的提法则强化了上述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目前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无论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统计数据观察,还是从经济较快发展的近几年统计资料看,均显示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09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2001-2009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并且由于收入增速偏低使得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增速长期慢于GDP增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15.3%,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8%,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速差距多达2-3个百分点。不仅居民消费总量增速缓慢,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更加明显。按不变价格计算,2001-2009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一、城镇居民四项收入的总量以及结构变化

下面以河南省为例,说明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1.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经营净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新增长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呈下

降趋势,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营净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开始逐年提高。

2.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但部分居民(主要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仍然很少。产权制度

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它不仅独自对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构成市场制度以及其他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我省是农业大省,然而农民作为弱产权主体,其财产性收入无法保障。

3.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也对国民收入不平等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支付的差异;二是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城镇居民能享受到较多的政府转移性支付,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的转移性支付。

二、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比重在初次分配中较低,城镇居民收入

增长滞后于财政收入增长。这说明国家的初次分配对于个人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势必制约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这一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是也应当认识到,差距拉大并非全是由市场化因素造成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也在扭曲和拉大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2.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如果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将会使改革失去社会大众的支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来自需求方面的拉动力,我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如果居民收入上不去,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可能会造成经济的大幅度波动。

3.居民收入偏低。这就容易形成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使潜在大市场难以持续扩张。自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阶梯状态。富裕层与贫困层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直接导致了消费断层的产生,给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的有序替代造成了困难,导致市场结构失衡。收入的分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因收入和财富占有状况的巨大差异,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实际生活状况的反差极为强烈。这种分化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图2-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2-3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4.另外收入增速偏低还使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198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由1981年的32.5%提高至2009年的47.7%,消费率由67.1%下降到48%。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为20%-30%左右,消费率一般为70%-80%左右。由于消费与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必然走低。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量、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措施

如何保障居民收入的同步、可持续增长,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实现同步增长的条件: 1.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强化收入分配功能,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我们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短期内可对低收入家庭采取消费鼓励措施,如增加补贴提高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可以对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从中

期角度来看,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居民消费应是鼓励消费政策的着力点;从长远角度来看,改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之路。

3.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充分增长目标的实现,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待遇。以平等的原则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

(二)实现同步增长的措施:

1.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被严重低估。要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快扭转劳动力价格偏离劳动力价值的问题。如: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严格监督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情况,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制度等。

3.继续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改变税制结构。在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等方面,适当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在税制改革中要加快调整税制结构,降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的比重,同时提高消费税的收入比重,实行行政性垄断特别收益金制度,进行资源税改革。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续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普及程度。

5.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状况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政策选择。为此要加快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

综上所述: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是一个过程。要靠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靠实体经济的发展,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终目标是使得广大劳动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度的完善才是保持同步增长的根本。相信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蔡防.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马从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10.

6.河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

7.纪晓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

8.任淑荣.河南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可行性研究

赵明 区域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加快,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国力日渐强盛。但是与此同时,不少城镇、农村居民却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这样不但挫伤了人民群众改革、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增加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体系等。 关键词: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引言:“十二五”纲要指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二五”主要目标中出现了两个7%,分别指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目标。“两个同步”的提法则强化了上述要求,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目前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无论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统计数据观察,还是从经济较快发展的近几年统计资料看,均显示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09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2001-2009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并且由于收入增速偏低使得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增速长期慢于GDP增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15.3%,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8%,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速差距多达2-3个百分点。不仅居民消费总量增速缓慢,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更加明显。按不变价格计算,2001-2009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一、城镇居民四项收入的总量以及结构变化

下面以河南省为例,说明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1.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经营净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新增长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呈下

降趋势,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营净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开始逐年提高。

2.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但部分居民(主要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仍然很少。产权制度

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它不仅独自对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构成市场制度以及其他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我省是农业大省,然而农民作为弱产权主体,其财产性收入无法保障。

3.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也对国民收入不平等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支付的差异;二是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城镇居民能享受到较多的政府转移性支付,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的转移性支付。

二、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比重在初次分配中较低,城镇居民收入

增长滞后于财政收入增长。这说明国家的初次分配对于个人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势必制约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这一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是也应当认识到,差距拉大并非全是由市场化因素造成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也在扭曲和拉大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2.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如果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将会使改革失去社会大众的支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来自需求方面的拉动力,我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如果居民收入上不去,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可能会造成经济的大幅度波动。

3.居民收入偏低。这就容易形成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使潜在大市场难以持续扩张。自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阶梯状态。富裕层与贫困层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直接导致了消费断层的产生,给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的有序替代造成了困难,导致市场结构失衡。收入的分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因收入和财富占有状况的巨大差异,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实际生活状况的反差极为强烈。这种分化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图2-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2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2-3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4.另外收入增速偏低还使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198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由1981年的32.5%提高至2009年的47.7%,消费率由67.1%下降到48%。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为20%-30%左右,消费率一般为70%-80%左右。由于消费与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必然走低。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量、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措施

如何保障居民收入的同步、可持续增长,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实现同步增长的条件: 1.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强化收入分配功能,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我们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短期内可对低收入家庭采取消费鼓励措施,如增加补贴提高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可以对消费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从中

期角度来看,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居民消费应是鼓励消费政策的着力点;从长远角度来看,改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之路。

3.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充分增长目标的实现,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待遇。以平等的原则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

(二)实现同步增长的措施:

1.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被严重低估。要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快扭转劳动力价格偏离劳动力价值的问题。如: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严格监督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情况,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制度等。

3.继续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改变税制结构。在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等方面,适当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在税制改革中要加快调整税制结构,降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的比重,同时提高消费税的收入比重,实行行政性垄断特别收益金制度,进行资源税改革。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续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普及程度。

5.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状况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政策选择。为此要加快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

综上所述: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是一个过程。要靠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靠实体经济的发展,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终目标是使得广大劳动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度的完善才是保持同步增长的根本。相信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蔡防.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马从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2010.

6.河南省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

7.纪晓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

8.任淑荣.河南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相关内容

  •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

  • 我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 我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09月09日 09:56 来源:新华网 在原始积累完成之后,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也就历史性地结束了,经济社会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不是靠解放旧制度压抑的潜能,而是靠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创新.经济 ...

  • 发展的目标是幸福_我看两会
  • 发展的目标是幸福 --我看两会关于幸福之议题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4月13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本次大会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 ...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 第34卷第11期 2008年11月财经研究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V01.34No.11Nov.200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 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黄赜琳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 ...

  • "十二五"建议提城乡同步增收:富民思想新变化
  • 从党的"富民"思想发展的角度,细读"十二五"规划<建议>,才能读出其真义,领会其宗旨-- 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部分人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要努力使全体人民的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坚定地走共同富裕 ...

  • 山东干部学习平台齐鲁先锋网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答案78分
  • 1.改革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正确 错误 2.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收入的高低呈同向变动. 正确 错误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是政府降税,企业让利. 正确 错误 4."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正确 错误 5.分 ...

  • 对未来几年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内需的增长却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需求大幅减少.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们要切实实施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 ...

  • 学业分层测评14
  •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中国古代就有"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就是要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实行均衡调剂,公平分配.在今天,我们强调收入分配公平(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述评
  • 2011年05月10日 10:26:33 来源: 求是/红旗文稿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了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和认识主要是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的.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