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陆地水的运动

高考总复习 陆地水的运动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复习建议

分析和判断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施加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空间分布:(1)大气水,____变化的重要角色;(2)陆地水,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____;(3)海洋水,地球水的____。

2.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有:____、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雨水补给:径流变化与____变化一致。

(2)冰川融水补给:径流变化与____变化一致。 (3)湖泊补给:对干流有____作用。 (4)地下水补给:与河水有____关系。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____循环和____循环三类。

2.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____、___、____、地下径流。 3.水循环水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循环。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着全球水的____平衡,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2)缓解不同纬度____的矛盾;(3)是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着____。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____、人工____及跨流域____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参考答案:

一、天气 淡水 主体 河流水 降水量 气温 调节 互补

二、陆地内 海上内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海上内 海陆间 动态 热量收支不平衡 海陆间 地表形态 蒸发 增雨 引水

考点解析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圈的构成

陆地水体类型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水圈总论及海洋水

按空间分布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按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注1: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的0.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注2:湖泊淡水中即有外流湖水,应属动态水资源;也有内流湖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算静态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多雨、少雨)、蒸发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关)。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水位变化要小于植被覆盖率低的流域。

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有关。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对河流含沙量也有影响。

流速——主要与地形坡度(落差)有关。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影响河岸侵蚀的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河流弯曲、河岸的地质状况等,故A 项不全面;河水最深处当在侵蚀最强处,不一定位于河床中心;水面宽度受流量影响,流量大水面宽,洪水期水量最大,水面最宽;河流流量一般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原因是下游汇

入支流水量,若河流下游缺少支流汇入,且由于抽取河水将使下游流量减少。故c 正确。

答案:C

例题2 根据图10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尼罗河?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期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实质上侧面考查该区域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判定该区域气候类型,运用气候特点、分布与成因知识分析解释河流水文特征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根据区域信息,联系非洲气候分布可知,该区域大部分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以南白尼罗河源头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因素造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夏半年降水丰富,冬半年降水稀少,再结合图示尼罗河三源头位置及年降水量头部,轻易解答各题。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陆地水的运动

河水补给形式及特点分析方法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侧重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春汛、夏秋汛和凌汛

春汛,通常发生在冬季气温低于0℃而且有积雪地区的河流,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天融化时,河流水量开始增大,但积雪的量是有限的,到4-5月份,积雪全部融化完时,补给就停止。这种春天涨水现象,称为“春汛”。 夏秋汛,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比较明显,因为,东部季风区的雨季集中在夏秋季节;是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季节。夏季的雨水主要来源于锋面雨,而秋季则多来源于台风雨。 凌汛,是一种特殊的涨水现象,不是因为补给水的增多,而是由于河流结冰流水不畅而产生的。它发生在初春或初冬时段,发生在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而且河流必须有冰期。当初冬,下游河段已经封冻,上游过来的大量浮冰在下游段受阻、堆积,形成冰坝,阻塞河道,使得河水上涨。初春,上游河段开始解冻,下游的河段仍然封冻,同样会引起流水不畅,涨水。

汛期与洪水是有区别的,汛期单指河流水位较高,而洪水则要溢出河道。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一次降水过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受地表植被变化和水利工程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化地区由于植被减少会导致洪峰较自然状态提前到来并且洪水水位增高,而修水库之后,由于水库的“削峰补枯”效应,又会导致洪峰较自然状态推迟并且洪水水位降低,而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线由于下渗的原因,表现最为平缓,所以①、②、③、④四个过程线分别对应城市化后、自然地表、修水库后和自然地下径流过程线,其中②、④都是自然状态的过程线。故选A 。C 。

答案:AC

例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解析:该区域河流为内流河,以积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明显,冬季气温低,河流断流,夏季气温高,出现汛期,春秋两季流量居中。

答案: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地下水 类型

潜水的补给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潜水的不合理利用

①是大水漫灌,造成潜水水面上升,蒸发加剧,水分被蒸发但水中的盐分积留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的盐渍化(次生盐碱化)。这一现象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灌溉农业中很容易出现,解决的办法是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同时可进行雨季回灌。

②是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城市中的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有减少地下水的用量,节约用水,在雨季进行地下水回灌等。 水循环与水资源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水圈总论及海洋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水量平衡:由于水循环,从整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更新陆地淡水:在水循环系统中,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补充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塑造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瀑布,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三角洲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4)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水循环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5)影响气候和生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 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点,如修水库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可调节径流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 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1)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2)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3)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防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持湿地资源(沼泽) 、植物造林(绿色水库) 、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 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水资源的利用

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取用河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抽取地下水等。人类利用的方向有:工业、农业(灌溉、养殖)、生活、运输(航运)、发电、旅游等形式。在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原因有需求增加、浪费;自然分布不均(时空分布不均)、污染等。 【典型例题】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 .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甲、乙、丙、丁的关系可判断出,图中甲为大气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岩石圈,丁为水圈。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降雪形成的冰川仍然是水圈的组成部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径流通过流水作用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答案:1.A 2.D

高考总复习 陆地水的运动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复习建议

分析和判断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施加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空间分布:(1)大气水,____变化的重要角色;(2)陆地水,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____;(3)海洋水,地球水的____。

2.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有:____、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雨水补给:径流变化与____变化一致。

(2)冰川融水补给:径流变化与____变化一致。 (3)湖泊补给:对干流有____作用。 (4)地下水补给:与河水有____关系。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____循环和____循环三类。

2.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____、___、____、地下径流。 3.水循环水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循环。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着全球水的____平衡,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2)缓解不同纬度____的矛盾;(3)是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着____。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____、人工____及跨流域____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参考答案:

一、天气 淡水 主体 河流水 降水量 气温 调节 互补

二、陆地内 海上内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海上内 海陆间 动态 热量收支不平衡 海陆间 地表形态 蒸发 增雨 引水

考点解析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圈的构成

陆地水体类型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水圈总论及海洋水

按空间分布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按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注1: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的0.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注2:湖泊淡水中即有外流湖水,应属动态水资源;也有内流湖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算静态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多雨、少雨)、蒸发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关)。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水位变化要小于植被覆盖率低的流域。

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有关。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对河流含沙量也有影响。

流速——主要与地形坡度(落差)有关。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影响河岸侵蚀的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河流弯曲、河岸的地质状况等,故A 项不全面;河水最深处当在侵蚀最强处,不一定位于河床中心;水面宽度受流量影响,流量大水面宽,洪水期水量最大,水面最宽;河流流量一般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原因是下游汇

入支流水量,若河流下游缺少支流汇入,且由于抽取河水将使下游流量减少。故c 正确。

答案:C

例题2 根据图10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尼罗河?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期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本题看似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实质上侧面考查该区域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判定该区域气候类型,运用气候特点、分布与成因知识分析解释河流水文特征是解决该题组的关键。根据区域信息,联系非洲气候分布可知,该区域大部分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以南白尼罗河源头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因素造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夏半年降水丰富,冬半年降水稀少,再结合图示尼罗河三源头位置及年降水量头部,轻易解答各题。

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 陆地水的运动

河水补给形式及特点分析方法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侧重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春汛、夏秋汛和凌汛

春汛,通常发生在冬季气温低于0℃而且有积雪地区的河流,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天融化时,河流水量开始增大,但积雪的量是有限的,到4-5月份,积雪全部融化完时,补给就停止。这种春天涨水现象,称为“春汛”。 夏秋汛,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比较明显,因为,东部季风区的雨季集中在夏秋季节;是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季节。夏季的雨水主要来源于锋面雨,而秋季则多来源于台风雨。 凌汛,是一种特殊的涨水现象,不是因为补给水的增多,而是由于河流结冰流水不畅而产生的。它发生在初春或初冬时段,发生在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而且河流必须有冰期。当初冬,下游河段已经封冻,上游过来的大量浮冰在下游段受阻、堆积,形成冰坝,阻塞河道,使得河水上涨。初春,上游河段开始解冻,下游的河段仍然封冻,同样会引起流水不畅,涨水。

汛期与洪水是有区别的,汛期单指河流水位较高,而洪水则要溢出河道。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一次降水过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受地表植被变化和水利工程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化地区由于植被减少会导致洪峰较自然状态提前到来并且洪水水位增高,而修水库之后,由于水库的“削峰补枯”效应,又会导致洪峰较自然状态推迟并且洪水水位降低,而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线由于下渗的原因,表现最为平缓,所以①、②、③、④四个过程线分别对应城市化后、自然地表、修水库后和自然地下径流过程线,其中②、④都是自然状态的过程线。故选A 。C 。

答案:AC

例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解析:该区域河流为内流河,以积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明显,冬季气温低,河流断流,夏季气温高,出现汛期,春秋两季流量居中。

答案: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地下水 类型

潜水的补给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潜水的不合理利用

①是大水漫灌,造成潜水水面上升,蒸发加剧,水分被蒸发但水中的盐分积留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的盐渍化(次生盐碱化)。这一现象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灌溉农业中很容易出现,解决的办法是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同时可进行雨季回灌。

②是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城市中的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有减少地下水的用量,节约用水,在雨季进行地下水回灌等。 水循环与水资源

【高清课堂】 高考总复习 水圈总论及海洋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水量平衡:由于水循环,从整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更新陆地淡水:在水循环系统中,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补充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塑造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瀑布,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三角洲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4)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水循环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5)影响气候和生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 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特点,如修水库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可调节径流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如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 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1)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2)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3)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防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持湿地资源(沼泽) 、植物造林(绿色水库) 、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 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水资源的利用

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取用河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抽取地下水等。人类利用的方向有:工业、农业(灌溉、养殖)、生活、运输(航运)、发电、旅游等形式。在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原因有需求增加、浪费;自然分布不均(时空分布不均)、污染等。 【典型例题】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 .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甲、乙、丙、丁的关系可判断出,图中甲为大气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岩石圈,丁为水圈。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降雪形成的冰川仍然是水圈的组成部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径流通过流水作用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答案:1.A 2.D


相关内容

  •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
  • (11-15课时) 2.4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2)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 ...

  •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张新传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 ...

  • 第1章陆地和海洋
  •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的区别.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技能目标:学会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各大洲和大洋,并在两半球图上填注它们的名称,在地图上能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 ...

  •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q ...

  •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人教版
  •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人教版 范志兰.陈少娟.李小妹.农婷 开场白: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说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我们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 ...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 ...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 情感和创新人格. ...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带颜色字为自动生成,不用编辑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题]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 以该汽车为参 ...

  • 自然界的水循环(1)教案
  • 自然界的水循环(1)教案 人教网 海南中学 符永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