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彩虹数学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方案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克和千克 一、教材分析

" 克和千克" 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 起始课" ,同时又是后续学习" 吨的认识" 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

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

建构)

1开门见山, 直奔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克和千克" 2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 一 、

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在你们

生活中见到过" 克和千克" 吗?

谁来当小老师帮他解决这个

问题?

(3)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你还有其他的问题想提吗? (4) 怎么称物体的重量?

1. 学生听讲 2. (1)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没有学习这个内容以前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知道的) (2) 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3)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可自由说

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通过这样的方

式,直接

二、 指导自学新知

1. 教师抽取几个有针对性地板书如下(用卡片的方式): 一根牙膏是30克 一袋大米30千克 一袋虾条15克 爸爸的体重65千克 一袋感冒药5克 2. 提问:知道什么时候用克

1. 交流搜集的资料 ⑴思考:①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②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学生先独立探究, 然后小组合作

进入新课,并使学生通过提问和质疑产生对新授内容的浓厚兴趣。

这样

(较轻的物体),什么时候用探究, 最后全班交流,教

千克(较重的物体)了吧? 3. 师: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千克=1000克 4.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秤①教师介绍秤的组成及刻度后, 学生探究认秤的方法, 并在组际间交流。

②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强调, 给以适当的补充说明。

学生小结。

2. 感知1克和1千克的重量

⑴探究:1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桌上的两分硬币动手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体, 小组交流。

⑵探究:1千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两袋500克的盐来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 小组交流。

3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学生可能能说出来, 如说出则让学生当老师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说出, 先让学生自学书, 再用实物动手实践一下 (2)完成单位换算练习

4认识生活中的秤

⑴各组之间先互相介绍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 然后集体汇报, 介绍得不完

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

三、 称量大比拼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点评。整的教师给以补充。

⑵ 出示弹簧秤, 探究认秤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各组长在组内合理分工,

先估计组内的物品重量, 再验证, 同时填好报告单, 最后小组汇报。

记忆才能牢固,实践才能出真知。 让学生准备一把直尺。 通过动手称,学习读数,认识刻度。能拼成的

训练学生的语

四、 全班总结

1. 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2. 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谈,要求语言精练。

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 走进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这个内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打破课堂40分钟的局限,把学习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课前,我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从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对生活的意义。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哪些东西大约重1千克。可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有效的。课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 关注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本课教学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质量观念,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有多次的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清晰的。这些数学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质量观念,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建立了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10个这样的2分硬币该有多重呢?10袋这样10克的米又该有多重呢?从学具中找出大约100克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另外,判断数学日记中有哪些错误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能准确的举例说出生活中大约1克或1千克的东西,以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质量,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是比较高的。但这节课的学具比较多,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想动一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和总结一些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从“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估的质量和实际质量差距比较大,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的估测能力在一节课内还没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实践和练习中不断修正,形成正确的估测策略。

《克和千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方案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克和千克 一、教材分析

" 克和千克" 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 起始课" ,同时又是后续学习" 吨的认识" 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

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

建构)

1开门见山, 直奔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克和千克" 2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 一 、

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在你们

生活中见到过" 克和千克" 吗?

谁来当小老师帮他解决这个

问题?

(3)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你还有其他的问题想提吗? (4) 怎么称物体的重量?

1. 学生听讲 2. (1)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没有学习这个内容以前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知道的) (2) 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3)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可自由说

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通过这样的方

式,直接

二、 指导自学新知

1. 教师抽取几个有针对性地板书如下(用卡片的方式): 一根牙膏是30克 一袋大米30千克 一袋虾条15克 爸爸的体重65千克 一袋感冒药5克 2. 提问:知道什么时候用克

1. 交流搜集的资料 ⑴思考:①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②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学生先独立探究, 然后小组合作

进入新课,并使学生通过提问和质疑产生对新授内容的浓厚兴趣。

这样

(较轻的物体),什么时候用探究, 最后全班交流,教

千克(较重的物体)了吧? 3. 师: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千克=1000克 4.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秤①教师介绍秤的组成及刻度后, 学生探究认秤的方法, 并在组际间交流。

②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强调, 给以适当的补充说明。

学生小结。

2. 感知1克和1千克的重量

⑴探究:1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桌上的两分硬币动手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体, 小组交流。

⑵探究:1千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两袋500克的盐来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 小组交流。

3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学生可能能说出来, 如说出则让学生当老师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说出, 先让学生自学书, 再用实物动手实践一下 (2)完成单位换算练习

4认识生活中的秤

⑴各组之间先互相介绍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 然后集体汇报, 介绍得不完

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

三、 称量大比拼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点评。整的教师给以补充。

⑵ 出示弹簧秤, 探究认秤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各组长在组内合理分工,

先估计组内的物品重量, 再验证, 同时填好报告单, 最后小组汇报。

记忆才能牢固,实践才能出真知。 让学生准备一把直尺。 通过动手称,学习读数,认识刻度。能拼成的

训练学生的语

四、 全班总结

1. 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2. 布置作业

学生自由谈,要求语言精练。

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 走进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这个内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打破课堂40分钟的局限,把学习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课前,我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从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对生活的意义。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哪些东西大约重1千克。可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有效的。课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 关注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本课教学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质量观念,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有多次的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清晰的。这些数学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质量观念,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建立了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10个这样的2分硬币该有多重呢?10袋这样10克的米又该有多重呢?从学具中找出大约100克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另外,判断数学日记中有哪些错误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能准确的举例说出生活中大约1克或1千克的东西,以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质量,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是比较高的。但这节课的学具比较多,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想动一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和总结一些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从“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估的质量和实际质量差距比较大,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的估测能力在一节课内还没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实践和练习中不断修正,形成正确的估测策略。


相关内容

  • CAI,一座沟通学生与数学课堂的彩虹桥
  • CAI,一座沟通学生与数学课堂的彩虹桥 内容提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 ...

  • 学校创建文明组办公室工作总结
  • 引子 俗话讲的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得靠火车头来带。”我们第五办公室在组长孙同乐老师的带领下,在沈彩虹、刘璠、张恩德、邹丽娜、丁吉平、徐红、张晓云、孙忠华、马士芳等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井然有序。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朝气蓬勃的办公室集体,以积极向上、勇敢开拓创新的姿态展现在 ...

  • "彩虹计划"手拉手活动策划书
  •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学生会组织学生走到农村中去,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一起交流学习,帮助他们.我作为学生会的重要成员,当然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我们几天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对社会也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了.在和"留守儿童"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

  • "彩虹计划"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方案
  •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学生会组织学生走到农村中去,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一起交流学习,帮助他们.我作为学生会的重要成员,当然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我们几天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对社会也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了.在和"留守儿童"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

  • 主题计划4七彩世界
  • 主题教育计划四 主题教育计划四 主题名称: 主题名称:七彩世界 年 龄 班:大班 周次: --12.10) 周次:3 周 (11.22-- -- ) 经历了"亮眼看世界"的学习过程,幼儿认识事物更有目的,更有意识,更有兴趣, 于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聚焦了他们的视线 ...

  • 彩虹跑活动策划书最最终版
  • 彩 活 动 虹 跑 策 划 书 社团联合会宣 - 1 - 社团联合会成立近一周年以来,各个学生社团有序的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并取得了院团委以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为丰富社团活动,增强社团文化氛围,提高社团联合会工作能力,特举办首届由全体社团以及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大型彩虹奔跑联谊比赛.具体比赛内容如下: ...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 :"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 ...

  • 南天幼儿园小班周计划教学安排表
  • 南天理想幼儿园小班周计划教学安排表 (2015 年-2016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2 周 9.1-9.7 本周 重点 分级 阅读 舞蹈 思维 数学 音乐 美术 小钟琴 英语 国学 养成 教育 1.(圆圈圈) 1.(认识小钟琴) 1.(hello) 2.(hello)复习 1.认识(书本) 1.( ...

  • 我心中的彩虹
  • 我心中的彩虹 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四年级七班 赵思绮 今年暑假,爸爸一次下班回家,给我带回一个好朋友--<当代小学生>,书中精彩的内容很快便吸引了我.当我读到书中的<失败>这篇文章时,让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讲述了有一个小男孩在做糕点时,连续几次都没有成功,从而灰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