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梳理】

一、海底地形

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 。

2.从位置、形状、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海沟和岛弧:海沟指发育在大洋盆地边缘、两坡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海沟常常伴生在岛弧的外缘,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又称海岭。

3.读图1-1-9:明确海岭、海沟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

20世纪初, 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认为

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但在 和 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0世纪中期, 和 的发展,为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1. 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 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 处,最老的在 处,并在 两侧呈对称分布。

2. 海底扩张的过程:炽热的熔岩不断地从 轴部的 带涌升,当熔岩冷却

后,便形成新 ,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 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中央裂谷带对应于地幔对流的 区,宽广的

对应于对流的水平运动区,海沟则对应于对流的 区。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

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三、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融前两种学说为一体,提出了该学说。

1. 主要内容:

(1)地球的 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 。

(2)大板块又可以分成若干小板块。

(3)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4)在板块 ,地壳相对稳定;在板块 ,地壳比较活跃。

2. 板块的位置、范围:(对照图1-1-13).

3. 板块边界:①生长边界: 、 等;②消亡边界: 、 等。(对照图1-1-13)

4. 板块运动:

(1)板块相碰撞

①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板块都比较坚硬,边界处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②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地幔处,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链、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

(2)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5. 解释成因:(1)冰岛: ;(2)阿尔卑斯山: ;(3)喜马拉雅山: ;(4)红海面积在扩大: ;(5)东亚岛弧链: ;(6)印尼大海啸: ;

(7)落基山脉: ;

(8)安第斯山脉: ;

(9)马里亚纳海沟: 。

【巩固练习】

1.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C.大陆架即大陆坡

D.大陆坡相对陡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 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C.大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 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

3.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底扩张依据之一是海底岩石年龄较轻,且在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岭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C.海沟是大洋地壳生长处

D.上升的地幔物质在海沟开裂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①全球地壳共分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

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④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d )

右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6.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8.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分别是( )

A.A处以东是南极洲扳块 B.B处位于大陆板块

C.C处是太平洋板块 D.D处是南极洲板块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聚居,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较强烈的地区。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 右图中所示能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 a )

10. 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 )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11. 下列海岸类型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 ( )

A.淤泥质海岸 B.砂质海岸

C.珊瑚礁海岸 D.基岩海岸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梳理】

一、海底地形

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 。

2.从位置、形状、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海沟和岛弧:海沟指发育在大洋盆地边缘、两坡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海沟常常伴生在岛弧的外缘,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又称海岭。

3.读图1-1-9:明确海岭、海沟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

20世纪初, 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认为

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但在 和 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0世纪中期, 和 的发展,为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1. 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 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 处,最老的在 处,并在 两侧呈对称分布。

2. 海底扩张的过程:炽热的熔岩不断地从 轴部的 带涌升,当熔岩冷却

后,便形成新 ,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 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中央裂谷带对应于地幔对流的 区,宽广的

对应于对流的水平运动区,海沟则对应于对流的 区。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

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三、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融前两种学说为一体,提出了该学说。

1. 主要内容:

(1)地球的 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 。

(2)大板块又可以分成若干小板块。

(3)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4)在板块 ,地壳相对稳定;在板块 ,地壳比较活跃。

2. 板块的位置、范围:(对照图1-1-13).

3. 板块边界:①生长边界: 、 等;②消亡边界: 、 等。(对照图1-1-13)

4. 板块运动:

(1)板块相碰撞

①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板块都比较坚硬,边界处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②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地幔处,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链、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

(2)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5. 解释成因:(1)冰岛: ;(2)阿尔卑斯山: ;(3)喜马拉雅山: ;(4)红海面积在扩大: ;(5)东亚岛弧链: ;(6)印尼大海啸: ;

(7)落基山脉: ;

(8)安第斯山脉: ;

(9)马里亚纳海沟: 。

【巩固练习】

1.有关大陆架和大陆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陆架组成物质与海洋相同

B.大陆架宽度从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C.大陆架即大陆坡

D.大陆坡相对陡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 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C.大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 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

3.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底扩张依据之一是海底岩石年龄较轻,且在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岭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C.海沟是大洋地壳生长处

D.上升的地幔物质在海沟开裂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①全球地壳共分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

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④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d )

右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6.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8.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分别是( )

A.A处以东是南极洲扳块 B.B处位于大陆板块

C.C处是太平洋板块 D.D处是南极洲板块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聚居,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较强烈的地区。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 右图中所示能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 a )

10. 目前“阳光海滩”风靡全球,是人们进行日光浴、游泳的理想场所,这种海岸属于( )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11. 下列海岸类型最适合开辟盐场的是 ( )

A.淤泥质海岸 B.砂质海岸

C.珊瑚礁海岸 D.基岩海岸


相关内容

  • 世界地理总论
  •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轴和两极 四.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 2.纬线的特点: (1)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

  •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_曹超
  • 第45卷第2期 2014年2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5 No.2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 2014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 曹超1, 2,蔡锋1,郑勇玲1,吴承强 ...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第二章第三节(1)
  •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概念,并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 ...

  • 海底扩张及板块构造
  • 1. 2. 3. 4. 5. 海底扩张及块构造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了解洋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山岛链.热点等特点.(见后详细) 准确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条带).海底年龄.洋中脊考察.转换断层. 掌握板块构造的含 ...

  •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中段的挤入构造
  • 第49卷 第10期 2004年5月 论 文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中段的挤入构造 李家彪①② 金翔龙①② 阮爱国① 吴世敏③ 吴自银① 刘建华① (①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②浙江大学理学院, 杭州 310027; 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 E-ma ...

  • 初一地理基础 上册
  • 目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 ........................................................................................................................................ ...

  •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考点名称: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 ...

  • 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 第一章 绪论 海洋学(oceanography):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水属地学分支. 海洋学的特征: 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 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 ...

  • 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3.2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壳运动的三部曲,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海底扩张过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