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综述

2010年12月第4期

Journal

of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ec.2010

No.4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综述

吴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562400)

摘要:节目主持人研究是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一个主要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持人研究

不断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发轫期、发展期和多元化时期,对应的研究重点为主持人概念及身份的讨论、主

持人语言运用的研究和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艺术文章编号:1009—0673(2010)04—0089—04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ReviewoftheHostofRadioandTelevisionShow

WUKun

China)(Xingy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

Abstract:TheresearchonthehostofradioandtelevisionshowremainsthemajorissueofRadioandTelevisionArts.Fromthe1980s,thedevelopmentofthehostcanberoughlydividedintotheperiodofbeginning,thedevelopmentanddiversification,andthecorrespondingresearchfocusesontheconceptandidentity,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thehostandthehostlanguageusage.

Keywords:radioandtelevision;host;languageskill

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是从80年代初出现的。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开播了《观察与思考》,正式打出了主持人的字幕,播音员出身的庞啸主持了《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这标志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诞生。节目主持人从出现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和经济的长足发展、大众信息需求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我国主持人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并且成为社会舆论的导向群体。其中一些精英主持人甚至成为舆论领袖,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现象引起了广播电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主

要有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北京广播学院、

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学者。他们纷纷成立研究室、召开研讨会,撰写论文专著,主持人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为了在总体上把握主持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进行主持人研究作一个理论铺垫,有必要对已有的主持人研究进行一个总体的归纳梳理和综合评价。下面,大致分三个时期对主持人研究进行讨论。

一、主持人研究的发轫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主持人研究的发轫期。主持人是从1980年出现的,但理论研究稍微滞后于实践,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逐渐凸

收稿日期:2010—10—30作者简介:吴坤(1973—

),男,云南镇雄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

·89·

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2010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显出来。

发轫期主持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是主持人的身份确立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节目主持人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的,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冲动,中国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节目主持人理论的研究者。因为节目主持人大多由播音员转行而来,于是理论者们最先追问:主持人是否附属于播音员。如果不是,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并对此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据《全国首届优秀广播电视作品评选暨播音学研究会一九八八年年会摘要》记录,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在会上提出“播音员应该涵盖主持人”的命题,认为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应该追求“三性、三感,即规范性、庄重性、鼓舞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1]针对张颂的这一观点,广东广播电台的李东认为“主持人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播音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与播音员

[2]

出现了一定的‘鸿沟’,”播音员试图涵盖主持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理论上的错误。金涛在《也谈节目

目主持人的研究作出初步的理论概括,在90年代

初就出版了近20部专著,其中不乏见解独到之作。具有奠基意义的著作当推壮春雨的《论节目主持人》(1990年),陆锡初的《节目主持人与新闻》(1991年),徐德仁、施天权的《时代明星———漫谈节目主持人》(1990年),苏宝华、冯海燕合著的《怎样当好节目主持人》等著作。他们在当时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初步构建了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勾画出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演化、发展的轨迹。当然在理论初创期的这些著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立论不够严谨,甚至存在明显的表象认知偏误,还有观点预设,论证片面等等。但是作为主持人理论研究的拓荒者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

二、主持人研究的发展期进入90年代中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对话》、《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主持人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主持人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缓步进入发展期,这一时期主要以语言运用研究作为主持人研究的主要内容。

谈论这一时期的主持人理论研究,《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一本

单从书名来看,和不该提出但又无法回避的巨著。

主持人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书中的第三十九

章的题目赫然是《节目主持艺术》,已经把主持人研究纳入《中国播音学》的体系,这和主编张颂主张播音员涵盖主持人的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本章已经提出:“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处于中心地位,可以脱稿说自己的话,即兴发挥。有自己的语言习惯,作为观众的朋友来谈话,以交谈式为主。”[4]

认为“主持人节目播音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播

[5]

音界限,其外延已经由播向主持拓展。”主持能力主要有:自身魅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表述其实已经暗示了主持人已经逐步脱离了播音员的影子,将最终获得独立的身份。其次本书对播音员语言运用的理论对主持人同样适用,尤其是其中关于“重音、停连、内在语”等语用理论,至今无人突破。

致力于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的重要人物是北

主持人与播音员异同》一文中指出:在谈论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异同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彼此褒贬,使两者对立起来;二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两种态度都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是要在本质上认识二者的特征,才能充分发挥各自

、的作用。他指出主持人和播音员在“工作范围”“所负责任”“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四个方面是

有明显区别的,尤其认为“播音员所播出的内容都是既定的”,而主持人更富于“个性特征”“播音员,

,而主持人更具有与听(观)众的交流比较单一”

“多样性”。尤其是谈到“个性特征”时,他认为“播音员所播出的内容都是既定的,他的个性特点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体现出来;主持人的个性特

[3]

征就不只局限于有声语言的表达了。”事到如今,主持人是否属于播音员的声音仍然偶有耳闻。争论的意义在于理论界对主持人的界定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在199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看到比较科学的定义: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创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对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

同时,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积极地试图对节

·90·

2010年吴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综述第4期

京广播学院的吴郁教授。她在论文集《节目主持艺术探》中的《直面主持人语言现实,研究主持人语言规律》一文中,梳理了近十年来中国主持人节目发展的历史,指出兴起阶段人们对主持人语言的关注,主要放在语音、声音层面,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交流感层面。全面铺开阶段,人们还关注语言的词汇、语法层面、言语内容层面、言语编码层面等。深入发展阶段,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和活跃是重要标志,观众比以往更重视主持人的素质和作用。并在文中提出了节目主持语言系统研究的计划,预示了我国主持语言发展将会有较大提高。在接下来的几年,吴郁教授致力于主持人语言研究,于1999年出版了《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两本专著,对主持人语言素质、基本功以及艺术化处理进行了精辟地论述和总结。在稍后的两年,北京广播学院教师在较长时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主持人语言训练的实用教材,比较著名的有《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包括语音发声、语言表达、诗歌朗诵、绕口令四个训练分册,这套手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主持人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实用的教材。

这一时期对主持人艺术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很多,但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很少,大多未能超越发

只有浙江大学的俞虹所著的《节轫期的理论框架。

目主持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和广

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应天常所著《节目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两本专著有一定

俞虹所著的《节目主持人通论》,在节的理论创新。

目主持人出现的人文背景分析、中西方主持人风

格的比较和主持人节目的发展趋势方面有一些比较精辟的论述。应天常著的《节目主持艺术》,主要以中国节目主持人个案为文本,进行多侧面的客观分析,勾勒出我国节目主持人成长的轨迹,论述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角色行为特征和主持人语言、主持人文化超越、岭南主持人特色等问题,对克朗凯特、壮春雨、杨澜等人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原创色彩。书中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赵忠祥、倪萍、陈铎等知名节目主持人进行深入剖析,对我国节目主持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三、主持人研究的多元化时期

跨入21世纪的中国电视广播同样进入全球化的语境之中,电视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两件事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一是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在全国刮起都市新闻旋风;二是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娱乐选秀节目席卷全国。这两件事昭示了主持人作为观众最直接的交流者是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也导致理论界对主持人研究重点的确立,一方面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研究。

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著作比较多,有宋黎黎的《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陈振的《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蒋育秀的《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艺术》(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等等,其中翁如编著的《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是一本较有分量的著作。该书认为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维和语言。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思维是基础,语言是创造。思维就是“想得到”,语言就是“说得好”,二者血脉相连,共同支撑起一个主持人的形象,这种形象比外在的长相、扮相更深入人心,是主持人的标识所在。好的思维要包含四大要素:一是角

二是深度,度,贵在个性而易认同,新颖而不古怪。既要了解现象,又要透析本质。三是清晰度,先要

自己“想得明白”,再要别人“听得明白”。把抽象转化为形象,把杂多转化为纯一,把概念转化为生活。四是灵敏度,反应要快,迅速分析、迅速判断、迅速整理、迅速表达。因此,本书从思维的角度研究主持人的素质,方法新颖,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吴郁教授主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中国广播出版社,2007年)书中,把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意义、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素质发展沿革作为研究的逻辑趣点,进而研究主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做了素质体系构成的静态分析,并论述了素质体系中各素项及各层级结构的权重关系。同时,又重点研究了影响主持人素质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一方面从社会、业内及主持人自身的认知原因

·91·

2010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分别进行探讨,另一方面通过对主持人的选拔、培养、管理等客观实践的梳理和分析,阐明这些重要因素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立足中国当代传播环境和特点,提出了保证电视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动态平衡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最后针对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和迫切需要,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于将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研究,主要有高贵武著的《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一书,以广播电视节日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解析了主持传播这种独特的大众传播方式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回答了主持人到底为何物,社会上为何会出现主持人,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主持人具备何种素质才能讨人喜欢,目前我国主持人存有哪些毛病、究竟如何克服等一系列主持人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主持传播实践也不乏现实指导意义。还有陈虹的《节目主持人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将主持人节目生产和传播放在一个大

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细致地考察了节目主持人传

播主体、传播课题、传播环境、传播通道、传播效果等要素组成的内部系统,理论上有所创新。

此外,对节目主持人的研究不能忽略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编的《主持人》会刊,丛刊具有极高学术性和史料性,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主持艺术爱好者必读的参考书。

总之,本文以一个大致的历史分期粗略地梳理了节目主持人的理论研究情况,但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和心力的不足,很多研究成果未被提及,仅对主持人研究勾勒出一个总体的走向,以期能对进一步深入主持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1]王穗凤,管炎君.张颂教授谈播音[J].广东播音,(509期).

[2]李东.走出魔圈———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特征辨析,兼与张颂商榷[J].岭南视听研究:1989(1).

[3]主持人:第2、3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朝阳

(上接第51页)

[3]郑永晓.南宋诗坛四大家与江西诗派之关

系[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1).[4]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朝阳

(上接第88页)

[9]张志杰,黄希庭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

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6).[10]Britton,B.K.&Tesser,A..Effetsoftimemanagementpracticeoncollegegrades.

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J].1991,83(3):

·92·

405-410.

[11]MacanTH.ShahaniC.dipboyeRL.etal.Collegestudents’timemanagement:correlationwithacademicperformanceandstres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J].1990,182(4):760-768.

责任编辑:丁湘梅

2010年12月第4期

Journal

of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ec.2010

No.4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综述

吴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562400)

摘要:节目主持人研究是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一个主要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持人研究

不断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发轫期、发展期和多元化时期,对应的研究重点为主持人概念及身份的讨论、主

持人语言运用的研究和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艺术文章编号:1009—0673(2010)04—0089—04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ReviewoftheHostofRadioandTelevisionShow

WUKun

China)(Xingy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

Abstract:TheresearchonthehostofradioandtelevisionshowremainsthemajorissueofRadioandTelevisionArts.Fromthe1980s,thedevelopmentofthehostcanberoughlydividedintotheperiodofbeginning,thedevelopmentanddiversification,andthecorrespondingresearchfocusesontheconceptandidentity,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thehostandthehostlanguageusage.

Keywords:radioandtelevision;host;languageskill

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是从80年代初出现的。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开播了《观察与思考》,正式打出了主持人的字幕,播音员出身的庞啸主持了《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这标志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诞生。节目主持人从出现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和经济的长足发展、大众信息需求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我国主持人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并且成为社会舆论的导向群体。其中一些精英主持人甚至成为舆论领袖,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现象引起了广播电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主

要有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北京广播学院、

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学者。他们纷纷成立研究室、召开研讨会,撰写论文专著,主持人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为了在总体上把握主持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进行主持人研究作一个理论铺垫,有必要对已有的主持人研究进行一个总体的归纳梳理和综合评价。下面,大致分三个时期对主持人研究进行讨论。

一、主持人研究的发轫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主持人研究的发轫期。主持人是从1980年出现的,但理论研究稍微滞后于实践,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逐渐凸

收稿日期:2010—10—30作者简介:吴坤(1973—

),男,云南镇雄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

·89·

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2010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显出来。

发轫期主持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是主持人的身份确立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节目主持人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的,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冲动,中国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节目主持人理论的研究者。因为节目主持人大多由播音员转行而来,于是理论者们最先追问:主持人是否附属于播音员。如果不是,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并对此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据《全国首届优秀广播电视作品评选暨播音学研究会一九八八年年会摘要》记录,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在会上提出“播音员应该涵盖主持人”的命题,认为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应该追求“三性、三感,即规范性、庄重性、鼓舞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1]针对张颂的这一观点,广东广播电台的李东认为“主持人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播音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与播音员

[2]

出现了一定的‘鸿沟’,”播音员试图涵盖主持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理论上的错误。金涛在《也谈节目

目主持人的研究作出初步的理论概括,在90年代

初就出版了近20部专著,其中不乏见解独到之作。具有奠基意义的著作当推壮春雨的《论节目主持人》(1990年),陆锡初的《节目主持人与新闻》(1991年),徐德仁、施天权的《时代明星———漫谈节目主持人》(1990年),苏宝华、冯海燕合著的《怎样当好节目主持人》等著作。他们在当时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初步构建了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勾画出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演化、发展的轨迹。当然在理论初创期的这些著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立论不够严谨,甚至存在明显的表象认知偏误,还有观点预设,论证片面等等。但是作为主持人理论研究的拓荒者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

二、主持人研究的发展期进入90年代中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对话》、《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主持人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主持人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缓步进入发展期,这一时期主要以语言运用研究作为主持人研究的主要内容。

谈论这一时期的主持人理论研究,《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一本

单从书名来看,和不该提出但又无法回避的巨著。

主持人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书中的第三十九

章的题目赫然是《节目主持艺术》,已经把主持人研究纳入《中国播音学》的体系,这和主编张颂主张播音员涵盖主持人的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本章已经提出:“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处于中心地位,可以脱稿说自己的话,即兴发挥。有自己的语言习惯,作为观众的朋友来谈话,以交谈式为主。”[4]

认为“主持人节目播音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播

[5]

音界限,其外延已经由播向主持拓展。”主持能力主要有:自身魅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表述其实已经暗示了主持人已经逐步脱离了播音员的影子,将最终获得独立的身份。其次本书对播音员语言运用的理论对主持人同样适用,尤其是其中关于“重音、停连、内在语”等语用理论,至今无人突破。

致力于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的重要人物是北

主持人与播音员异同》一文中指出:在谈论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异同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彼此褒贬,使两者对立起来;二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两种态度都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是要在本质上认识二者的特征,才能充分发挥各自

、的作用。他指出主持人和播音员在“工作范围”“所负责任”“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四个方面是

有明显区别的,尤其认为“播音员所播出的内容都是既定的”,而主持人更富于“个性特征”“播音员,

,而主持人更具有与听(观)众的交流比较单一”

“多样性”。尤其是谈到“个性特征”时,他认为“播音员所播出的内容都是既定的,他的个性特点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体现出来;主持人的个性特

[3]

征就不只局限于有声语言的表达了。”事到如今,主持人是否属于播音员的声音仍然偶有耳闻。争论的意义在于理论界对主持人的界定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在199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看到比较科学的定义: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创新,代表群体观念,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对受众,平等地进行传播的人”。

同时,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积极地试图对节

·90·

2010年吴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综述第4期

京广播学院的吴郁教授。她在论文集《节目主持艺术探》中的《直面主持人语言现实,研究主持人语言规律》一文中,梳理了近十年来中国主持人节目发展的历史,指出兴起阶段人们对主持人语言的关注,主要放在语音、声音层面,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交流感层面。全面铺开阶段,人们还关注语言的词汇、语法层面、言语内容层面、言语编码层面等。深入发展阶段,新闻评论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和活跃是重要标志,观众比以往更重视主持人的素质和作用。并在文中提出了节目主持语言系统研究的计划,预示了我国主持语言发展将会有较大提高。在接下来的几年,吴郁教授致力于主持人语言研究,于1999年出版了《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两本专著,对主持人语言素质、基本功以及艺术化处理进行了精辟地论述和总结。在稍后的两年,北京广播学院教师在较长时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主持人语言训练的实用教材,比较著名的有《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包括语音发声、语言表达、诗歌朗诵、绕口令四个训练分册,这套手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主持人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实用的教材。

这一时期对主持人艺术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很多,但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很少,大多未能超越发

只有浙江大学的俞虹所著的《节轫期的理论框架。

目主持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和广

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应天常所著《节目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两本专著有一定

俞虹所著的《节目主持人通论》,在节的理论创新。

目主持人出现的人文背景分析、中西方主持人风

格的比较和主持人节目的发展趋势方面有一些比较精辟的论述。应天常著的《节目主持艺术》,主要以中国节目主持人个案为文本,进行多侧面的客观分析,勾勒出我国节目主持人成长的轨迹,论述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角色行为特征和主持人语言、主持人文化超越、岭南主持人特色等问题,对克朗凯特、壮春雨、杨澜等人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原创色彩。书中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赵忠祥、倪萍、陈铎等知名节目主持人进行深入剖析,对我国节目主持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三、主持人研究的多元化时期

跨入21世纪的中国电视广播同样进入全球化的语境之中,电视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两件事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一是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在全国刮起都市新闻旋风;二是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娱乐选秀节目席卷全国。这两件事昭示了主持人作为观众最直接的交流者是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也导致理论界对主持人研究重点的确立,一方面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研究。

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著作比较多,有宋黎黎的《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陈振的《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蒋育秀的《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艺术》(中国广播出版社,2003年)等等,其中翁如编著的《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是一本较有分量的著作。该书认为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维和语言。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思维是基础,语言是创造。思维就是“想得到”,语言就是“说得好”,二者血脉相连,共同支撑起一个主持人的形象,这种形象比外在的长相、扮相更深入人心,是主持人的标识所在。好的思维要包含四大要素:一是角

二是深度,度,贵在个性而易认同,新颖而不古怪。既要了解现象,又要透析本质。三是清晰度,先要

自己“想得明白”,再要别人“听得明白”。把抽象转化为形象,把杂多转化为纯一,把概念转化为生活。四是灵敏度,反应要快,迅速分析、迅速判断、迅速整理、迅速表达。因此,本书从思维的角度研究主持人的素质,方法新颖,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吴郁教授主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中国广播出版社,2007年)书中,把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意义、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素质发展沿革作为研究的逻辑趣点,进而研究主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做了素质体系构成的静态分析,并论述了素质体系中各素项及各层级结构的权重关系。同时,又重点研究了影响主持人素质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一方面从社会、业内及主持人自身的认知原因

·91·

2010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分别进行探讨,另一方面通过对主持人的选拔、培养、管理等客观实践的梳理和分析,阐明这些重要因素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立足中国当代传播环境和特点,提出了保证电视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动态平衡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最后针对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和迫切需要,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于将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研究,主要有高贵武著的《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一书,以广播电视节日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解析了主持传播这种独特的大众传播方式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回答了主持人到底为何物,社会上为何会出现主持人,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主持人具备何种素质才能讨人喜欢,目前我国主持人存有哪些毛病、究竟如何克服等一系列主持人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主持传播实践也不乏现实指导意义。还有陈虹的《节目主持人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将主持人节目生产和传播放在一个大

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细致地考察了节目主持人传

播主体、传播课题、传播环境、传播通道、传播效果等要素组成的内部系统,理论上有所创新。

此外,对节目主持人的研究不能忽略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编的《主持人》会刊,丛刊具有极高学术性和史料性,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主持艺术爱好者必读的参考书。

总之,本文以一个大致的历史分期粗略地梳理了节目主持人的理论研究情况,但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和心力的不足,很多研究成果未被提及,仅对主持人研究勾勒出一个总体的走向,以期能对进一步深入主持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1]王穗凤,管炎君.张颂教授谈播音[J].广东播音,(509期).

[2]李东.走出魔圈———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特征辨析,兼与张颂商榷[J].岭南视听研究:1989(1).

[3]主持人:第2、3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朝阳

(上接第51页)

[3]郑永晓.南宋诗坛四大家与江西诗派之关

系[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1).[4]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朝阳

(上接第88页)

[9]张志杰,黄希庭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

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6).[10]Britton,B.K.&Tesser,A..Effetsoftimemanagementpracticeoncollegegrades.

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J].1991,83(3):

·92·

405-410.

[11]MacanTH.ShahaniC.dipboyeRL.etal.Collegestudents’timemanagement:correlationwithacademicperformanceandstres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J].1990,182(4):760-768.

责任编辑:丁湘梅


相关内容

  • [新闻事件直播的要素和特点](姜
  • 题目:新闻事件直播的要素和特点 姜 胜 2004212381 [email protected] 一.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陆定一曾在延安时期给出了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直播的出现,改写了新闻的定义,新闻媒体不光可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完全 ...

  • 天津相声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近几年,天津文化产业发展成绩骄人,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空前活跃.本文就天津茶馆的产生和天津相声演出市场的形成,以及相声市场的发展现状.经营模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再次,对相声市场的发展困境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 ...

  • 播音主持毕业设计创作报告
  • 题目: 毕 业 创 作 报 告 电视旅游节目<乐游天下>--春秋淹城 2014年5月 毕业作品基本信息 2 创作报告 报告题目:电视旅游节目<乐游天下>--春秋淹城 一.毕业创作的理念.指导思想和创意说明 (一)创作理念 电视旅游节目是指利用电视媒介给大众提供以旅游行业各个方 ...

  • 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 一.国外学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成果颇丰.现阶段关于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影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以各种普查性资料为依据,加以分析或辅以其他类型的研究试验,得出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社会影响效应.他们提出的暴

  •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_罗天兰
  •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 NOt!dA' !%##(, # !! 摘 ! 要!.07(.!HB 4gcg=s!$b&%>R0j\~C1L)ZMNKZ^hN',-b&LBS&=w!}Wb&Jb 1&_&b4~&bZ^#jM9'!4\Q ...

  • 中国综艺节目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年综艺节目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 告(2016年) 报告编号:161555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

  •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 目录 第一章研究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组织结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媒体组织结构定义 ........... ...

  • 毕业论文周进展
  • 第一周:(2015.12.14-2015.12.18)确定选题 大四上学期期末,学校通知在教务系统选择毕业论文选题,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旅游真人秀的价值链开发策略研究--以途牛与<极速前进>等合作模式为例> 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