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的诗被我们从小学读到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学会去开始去读他的人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是豪迈又是无奈,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李白出生于701年2月28日,卒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 ,抒写了他对山水名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

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于我家就在天姥山下,所以我对这首诗感到很亲切,很有感情。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想象力。

李白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李白给人的印象就是狂放不羁,文采飞扬。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他晚年凄苦的表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体现着他关心民间疾苦。这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所写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被人称为“诗史”。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约有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

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风基本沉郁顿挫,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其乐府诗促进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他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两人各有千秋,是大唐文学史是璀璨的双子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参考文献:

[l]朱润东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 。l993.

[2]金启华.杜甫诗论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昊鸯山.杜诗论丛[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4]茆家培,李子龙主编.谢腱与李白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5]游国恩,王起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6]邓绍基等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李白》[M],1998年1月第二版。 [7]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

[8]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出版

[9]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0] 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 王洙编、王琪校订、裴煜补遗《杜工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的诗被我们从小学读到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学会去开始去读他的人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是豪迈又是无奈,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李白出生于701年2月28日,卒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 ,抒写了他对山水名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

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于我家就在天姥山下,所以我对这首诗感到很亲切,很有感情。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想象力。

李白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李白给人的印象就是狂放不羁,文采飞扬。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他晚年凄苦的表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体现着他关心民间疾苦。这与他的人生遭遇有关。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所写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被人称为“诗史”。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约有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

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风基本沉郁顿挫,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其乐府诗促进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他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两人各有千秋,是大唐文学史是璀璨的双子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参考文献:

[l]朱润东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 。l993.

[2]金启华.杜甫诗论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昊鸯山.杜诗论丛[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4]茆家培,李子龙主编.谢腱与李白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5]游国恩,王起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6]邓绍基等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李白》[M],1998年1月第二版。 [7]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

[8]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出版

[9]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0] 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 王洙编、王琪校订、裴煜补遗《杜工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相关内容

  •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的成就更高?
  • 文学艺术不同于现代的科学研究,没有理性量化的客观标准,纯粹只能依靠受众的主观感受,所以比较文学家的文学成就从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口难调! 具体到李白杜甫这两位堪称千年一遇的超级大文豪,古典诗词领域的两座绝顶高峰,尤其难以作出评判. ...

  • 杜甫与李白地位
  • 古云: 李白的浪漫诗风与杜甫迥然不同.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 ...

  •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 2009年11月第29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09Vol.29No.6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葛景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 ...

  • 李白.杜甫在唐代的诗名和地位,根本不入流
  •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长长."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堪称中国诗坛上两座高峰,其崇高的历史地位毫无悬念.那么,在他们所处的大唐时代,李杜诗名是否也如后世一样,令人尊崇? 现在研究李白.杜甫的社会地位,大多以<旧唐书>和<新唐书>为准. 这两本均已为他们立传,后人大 ...

  • 如何的盛唐气象孕育出那样的盛唐诗歌
  • 如何的盛唐气象孕育出那样的盛唐诗歌 一.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 ...

  • 李白与杜甫(1)
  • 杜甫与唐诗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 ...

  • 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 第5课 科技的发明与唐诗 唐 诗 案例说明 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唐诗的盛行感知唐朝博大宏放的社会气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千古吟咏的唐诗"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适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 ...

  • 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 当王维走入繁华的长安城,当李白别了匡山,当杜甫看着公孙大娘的剑舞,没人能料到一个注定名垂青史的大时代已然拉开大幕. 公元719年,大唐王朝开元七年,在历史上是一个平静的年头. 这一年,值得一记的几件事之一,就是五月份发生了日蚀.唐玄宗李隆基因此很不安,裁乐减膳,降低了生活标准.日蚀之后是连续的干旱, ...

  • "将进酒,杯莫停"出自于李白!但李白的酒量真的很小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