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地理学习笔记

必修一地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

一、宇宙的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 球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⒊恒星、星云 炽热气体a.恒星自身发光 体 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 ⒋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色球——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光热——生命 c.短波 ⒍太阳系 a.中心——太阳( 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 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

积 大 度 小 体积更大、密度更小 子 斑 b.自然现象d.指南针 99.86)|木土 陨石 陨铁 的行星 月 11 e.极光 |天海冥 0~100O2→生命

球 行 星 日 行 星 1

系系 黑 耀太阳活动年 共向—自西向东 巨 共 面 近 圆

..℃)

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⒊两极 ⒋赤道半径——6378㎞平均半径6371㎞ ⒌极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5.1亿㎞2

南 北 方 向 ⒏经线等 长 不能自成圆圈 0°本初子午线 E 东西半球:20°W→160 东 西 方 向 不 等 长 能自成圆圈 (0°~30°低纬,30°~60°中纬, °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 例:A(50°N,116°E),B(70°S,160°W) 自 转 二、地球转动 公 转 物质运动

㈠地球的自转 中心——地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不发光 不透明 调节地球“体温”

转 ⑵时差 a.时间 刻

60°~90°高纬) 2

1°——4′ b.地方时 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 24个

22. 5W 7. 5W 7. 5E 22. 5E

区时中

区一西

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 “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近日点 远日点1月初 7月初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 春分直射点——→赤 道

6.22 夏至——→北回归线 9.23 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春分9.23秋分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

的地方时 ㈡地球的公转

3.21,9.23昼夜平分 6.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12.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N以北,极昼 66.5°S以南,极夜 66.5°N以北,极夜 66.5°S以南,极昼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春:3、4、5月 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三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

11

4)—→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 6 平均厚度17㎞ 陆 地 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 ⒊地核——2900~6371㎞,铁、镍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 ⒈构造 死 火 山 ⒉分类休眠火山

4

一、地球内部圈层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⒈大陆架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六、火山

活 火 山 ⒊分布: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地中海、大西洋 山西大同——死 台湾、新疆——活 东北——休眠 七、地震——波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 ⒉先上下颠,左右前后摇晃 ⒊有关名词 ⒋震级——能量大小 ⒌烈度——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⒍影响烈度因素 a.构造地震(火山、陷落) b.震级大小 c.距震中远近 d.震深 e.建筑物强度 ⒎分布 八、板块学说 ⒈岩石圈由六大块拼合而成 ⒉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⒊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 ⒋板块处在运动中 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⒈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⒉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再破坏 风力搬运——干旱地区(风蚀蘑菇、柱、城堡、沙丘) ⒊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湿润地区(冲击岛、冲积平原、三角洲)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力 ⒋堆积流 水 海 浪 川——无分选 ⒌固结成岩——沉积岩十、人类活动与地形 ⒈地形是影响人类活动:四大文明古国—农业国—冲积平原—河流 ⒉人类改变地形——填海造陆(荷兰、日本„„)一、天气——短时间 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长时间 天二、气温 ℃ 平均气温 ← → 第四章 平均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化学

5

张裂→裂谷,海洋 相撞←山脉,海沟 地球上的大气

气气温、降水、气压、风

三、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最高——午后2点(14点) ⒈日 变 化 最低——日出前后 最高月7月(8月) ⒉年 变 化 1月(2月) 最低月1月(2月) 7月(8月)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⒈气温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⒉南半球平直,北半球弯曲 ⒊一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低纬;海洋上向高纬 七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高纬;海洋上向低纬 ⒋最热不在赤道,北回归线,北非撒哈拉沙漠 冷北半球——西伯利亚(寒极) 五、气温的垂直分布 -0.6℃六、降水(雨、雪、雹) ⒈类型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d.台风雨——热带低气压——气旋——台风—→强台风(逆) 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a b.年际变化

七、气压——大气对下界的压力(百帕) ⒈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反比 ⒉气压与气温的关系——反比 ⒊气压与风——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⒋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⒌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南北位移 1月南移 7月北移 ⒍季风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气温中心→风

气压带风带位移(亚洲南部)

100M↑ 午后2点 赤道附近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梅雨” 冬雨型 89℃(寒极) (热雷雨),6 ....

~76

- / 月上旬月中旬(淮河——南岭)

八、影响气候的因素 ⒈纬度(最基本):寒、温、热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在相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⒉大气环流 亚热带 冬干夏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风) (冬西风、夏副高) 西岸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多雨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少雨 大陆性(气温、降水) 海洋性 ⒊地面状况 地 形高大山地——迎风坡、山腰降水多 洋 流寒流——降温、减湿 CO2↑气温升高(全球) ⒋人为影响氟化物——臭氧层—→紫外线 局 部 九、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 0°

亚 洲 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欧 洲 缺少: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和季风气候) 大洋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非 洲:除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外都缺少 南 极 洲:只有极地气候

十、气候类型的判断(图、表格、文字)

7

⒉再看降水——总量,分配——1月、7月 ⒊综合判断——心中有数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

一、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 ⒈方式海上内循环(小) 内陆循环(小) 大气圈 水水 圈 岩石圈→各个环节→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 生物圈 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⒉意义水资源成为一个可更新系统 改变地表形态

二、海水:⒈盐度(钠、镁„„)——35% a.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域、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b.影响盐度的因素 大河流入(波罗的海最低) 洋流——暖流增高、寒流降低 ⒉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⒊洋流 流 寒 流 a 风海流 密度流(地中海→大西洋) b.洋流的分布规律 ②北半球中高纬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纬40°~60°——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有季风洋流:冬——东→西(逆) 生物——渔场 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航行 顺 逆三、陆地水(冰川、河、湖、沼泽、地下水) 地表水 ⒈水系和流域 a.水系=干流+支流 b.流域 海)——外流河

⒉河流的补给

,夏——西→东(顺)纽芬兰 北海道 北 海 秘鲁渔场:沿岸的上升补偿流8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b.积雪——温带、寒带(春汛) c.冰川——夏季 d.湖泊——起调节作用 e.地下水——最稳定,可靠⒊地下水 黄河下游河流→地下水 a.潜 水 水位在变化 合 理 利 b.承压地下水 第六章⒈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要素相互性⒉地理环境差异性 位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被不同(镜子)

①占有一定宽度 ②一定延伸方向⒈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西延伸 (以热量为基础) 南北更替⒉经度地带性规律

南北延伸 (以水分为条件) 东西更替⒊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延伸

(海拔)

垂直更替⒋非 地 带 性 规 律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南半球巴塔哥尼亚沙漠 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水位稳定

陆地上的自然带

③带与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是逐步过渡的

中纬最明显

9

一、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岩石、土壤、生物、水组成为一个综合体 二、自然带

必修一地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

一、宇宙的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 球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⒊恒星、星云 炽热气体a.恒星自身发光 体 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 ⒋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色球——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光热——生命 c.短波 ⒍太阳系 a.中心——太阳( 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 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

积 大 度 小 体积更大、密度更小 子 斑 b.自然现象d.指南针 99.86)|木土 陨石 陨铁 的行星 月 11 e.极光 |天海冥 0~100O2→生命

球 行 星 日 行 星 1

系系 黑 耀太阳活动年 共向—自西向东 巨 共 面 近 圆

..℃)

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⒊两极 ⒋赤道半径——6378㎞平均半径6371㎞ ⒌极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5.1亿㎞2

南 北 方 向 ⒏经线等 长 不能自成圆圈 0°本初子午线 E 东西半球:20°W→160 东 西 方 向 不 等 长 能自成圆圈 (0°~30°低纬,30°~60°中纬, °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 例:A(50°N,116°E),B(70°S,160°W) 自 转 二、地球转动 公 转 物质运动

㈠地球的自转 中心——地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不发光 不透明 调节地球“体温”

转 ⑵时差 a.时间 刻

60°~90°高纬) 2

1°——4′ b.地方时 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 24个

22. 5W 7. 5W 7. 5E 22. 5E

区时中

区一西

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 “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近日点 远日点1月初 7月初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 春分直射点——→赤 道

6.22 夏至——→北回归线 9.23 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春分9.23秋分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

的地方时 ㈡地球的公转

3.21,9.23昼夜平分 6.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12.22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66.5°N以北,极昼 66.5°S以南,极夜 66.5°N以北,极夜 66.5°S以南,极昼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春:3、4、5月 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三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

11

4)—→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 6 平均厚度17㎞ 陆 地 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 ⒊地核——2900~6371㎞,铁、镍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 ⒈构造 死 火 山 ⒉分类休眠火山

4

一、地球内部圈层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⒈大陆架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六、火山

活 火 山 ⒊分布: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地中海、大西洋 山西大同——死 台湾、新疆——活 东北——休眠 七、地震——波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 ⒉先上下颠,左右前后摇晃 ⒊有关名词 ⒋震级——能量大小 ⒌烈度——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⒍影响烈度因素 a.构造地震(火山、陷落) b.震级大小 c.距震中远近 d.震深 e.建筑物强度 ⒎分布 八、板块学说 ⒈岩石圈由六大块拼合而成 ⒉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⒊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 ⒋板块处在运动中 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⒈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⒉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再破坏 风力搬运——干旱地区(风蚀蘑菇、柱、城堡、沙丘) ⒊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湿润地区(冲击岛、冲积平原、三角洲)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力 ⒋堆积流 水 海 浪 川——无分选 ⒌固结成岩——沉积岩十、人类活动与地形 ⒈地形是影响人类活动:四大文明古国—农业国—冲积平原—河流 ⒉人类改变地形——填海造陆(荷兰、日本„„)一、天气——短时间 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长时间 天二、气温 ℃ 平均气温 ← → 第四章 平均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化学

5

张裂→裂谷,海洋 相撞←山脉,海沟 地球上的大气

气气温、降水、气压、风

三、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最高——午后2点(14点) ⒈日 变 化 最低——日出前后 最高月7月(8月) ⒉年 变 化 1月(2月) 最低月1月(2月) 7月(8月)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⒈气温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⒉南半球平直,北半球弯曲 ⒊一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低纬;海洋上向高纬 七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高纬;海洋上向低纬 ⒋最热不在赤道,北回归线,北非撒哈拉沙漠 冷北半球——西伯利亚(寒极) 五、气温的垂直分布 -0.6℃六、降水(雨、雪、雹) ⒈类型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d.台风雨——热带低气压——气旋——台风—→强台风(逆) 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a b.年际变化

七、气压——大气对下界的压力(百帕) ⒈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反比 ⒉气压与气温的关系——反比 ⒊气压与风——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⒋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⒌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南北位移 1月南移 7月北移 ⒍季风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气温中心→风

气压带风带位移(亚洲南部)

100M↑ 午后2点 赤道附近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梅雨” 冬雨型 89℃(寒极) (热雷雨),6 ....

~76

- / 月上旬月中旬(淮河——南岭)

八、影响气候的因素 ⒈纬度(最基本):寒、温、热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在相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⒉大气环流 亚热带 冬干夏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风) (冬西风、夏副高) 西岸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多雨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少雨 大陆性(气温、降水) 海洋性 ⒊地面状况 地 形高大山地——迎风坡、山腰降水多 洋 流寒流——降温、减湿 CO2↑气温升高(全球) ⒋人为影响氟化物——臭氧层—→紫外线 局 部 九、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 0°

亚 洲 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欧 洲 缺少: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和季风气候) 大洋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非 洲:除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外都缺少 南 极 洲:只有极地气候

十、气候类型的判断(图、表格、文字)

7

⒉再看降水——总量,分配——1月、7月 ⒊综合判断——心中有数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

一、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 ⒈方式海上内循环(小) 内陆循环(小) 大气圈 水水 圈 岩石圈→各个环节→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 生物圈 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⒉意义水资源成为一个可更新系统 改变地表形态

二、海水:⒈盐度(钠、镁„„)——35% a.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域、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b.影响盐度的因素 大河流入(波罗的海最低) 洋流——暖流增高、寒流降低 ⒉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⒊洋流 流 寒 流 a 风海流 密度流(地中海→大西洋) b.洋流的分布规律 ②北半球中高纬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纬40°~60°——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有季风洋流:冬——东→西(逆) 生物——渔场 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航行 顺 逆三、陆地水(冰川、河、湖、沼泽、地下水) 地表水 ⒈水系和流域 a.水系=干流+支流 b.流域 海)——外流河

⒉河流的补给

,夏——西→东(顺)纽芬兰 北海道 北 海 秘鲁渔场:沿岸的上升补偿流8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b.积雪——温带、寒带(春汛) c.冰川——夏季 d.湖泊——起调节作用 e.地下水——最稳定,可靠⒊地下水 黄河下游河流→地下水 a.潜 水 水位在变化 合 理 利 b.承压地下水 第六章⒈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要素相互性⒉地理环境差异性 位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被不同(镜子)

①占有一定宽度 ②一定延伸方向⒈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西延伸 (以热量为基础) 南北更替⒉经度地带性规律

南北延伸 (以水分为条件) 东西更替⒊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延伸

(海拔)

垂直更替⒋非 地 带 性 规 律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南半球巴塔哥尼亚沙漠 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水位稳定

陆地上的自然带

③带与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是逐步过渡的

中纬最明显

9

一、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岩石、土壤、生物、水组成为一个综合体 二、自然带


相关内容

  • 初中化学发言稿
  •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风来了又走,花开了又落,又是一季深秋.落叶纷飞,坠了一地的,是时间.时光如白驹,总是轻踩着我们的发梢一跃而去,任凭我们如何挽留,都是枉然.眨眼抬眉间,我们已步入了初三. 生地会考已在众学子以及老师们的喟叹中过去了,我们暂且的与生地的课程告别.然而,新的学期,我 ...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2015级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期目标: 1.熟练识记高考必考的字音字形,掌握常见成语的含义,了解句子常见结构,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 2.理解并识记必修一.二教材中的文言现象!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3.熟练背诵必修一.二中的篇目,防止眼高手低,要求人人过关,夯实基础! ...

  • 备好课高中英语笔记内容
  • 课程简介 高中英语必修1.2教学实施要求与方法 [课程简介] 该专题的内容主要包括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带来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英语课程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学生学习策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变化.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专家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必修 1 和必修 ...

  •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 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思考 周平英 新课标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靠40分钟课堂的教学来实现,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提供大量阅读实践机会.通过名著导读二课堂的开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知 ...

  •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邹少华
  • 2014年第1期 教学动态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邹少华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结构的思维工具,能够将思维过程可视化,把纷繁复杂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整体性与局部性相互联系统一的特点与高中地理学科的性质不谋而合.本文以二者的结合为出发点,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 ...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读书笔记之[红楼梦]里情商最高的女子
  • 清华南都 关注 读书笔记之<红楼梦>里情商最高的女子 2016.04.06 16:00阅读14万 转发 评论 赞 清华南都微博认证:知名时评人 微博签约自媒体 关注 推荐文章 让我受益匪浅的几种学习方法! 在喜欢的人面前,我不想讲道理! 想拍美照?时尚博主教你如何凹造型 转发451 评论 ...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范晓云 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绪论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上好历史第一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第一课必要性 ...

  •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答案
  • 3.实践教学: 答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4.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 答案: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各种资料,大体相当于普通高校学生用的教科书.参考书等. 5.IP课件 答案:IP课件是将录像画面与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