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是什么

1、含义 P6: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理解: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特有性)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实践性)

(3)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物质性)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1)相互影响(3个表现):P10第1段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相互交融(两大方面;4小点):P10—11

①文化与经济(表现):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②文化与政治(表现):文化素养与政治生活;文化渗透与强权政治。

、P22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基础、核心、实质、中心环节;可以说是重要标志、因素、灵魂);P11

物质力量即硬实力:11P

精神力量即软实力:11P

(1)来源或途径: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两大方面(2大点):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3-14P

(3)特点:(注意区别)

潜移默化:关键字P15: 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无时无刻;熏陶;不知不觉;油然而生。

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深远持久:关键字P16 :乡音难改;经年累月;难以抹去;自古至今;源远流长;持续;终

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作用(3大方面,注意区别):

①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18

②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关键字: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深受震撼;力量倍增;精神火

炬;前进旗帜;激励斗志。

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21

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21第一段

B: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C: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时代性、社会历史性P21

三、怎么做——如何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课本没有现成段落,答案来自平时模拟试题整理而成。)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 ②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的的两种手段。

④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⑤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

1、两大表现:

(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为什么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32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32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进步的重要动力 。P31

补充: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个性;小结 P31最后一段):

(三)做法

1、态度P3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则P3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一)是什么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途径(4点):注意区别

(1)商品贸易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4)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等活动。

3、文化传播手段(传媒):

(1)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2)传媒兼容性: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3)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4)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特点: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

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

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为什么(课本没有现成段落,由老师整理而成作为备用)

1、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

2、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3、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增进理解。

(三)怎么做

①(P37倒1段)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附加:②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附加:③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一)是什么

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特点(2点):

(1)相对稳定性:P42 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P42 民族特色、特有的。

(3)继承性:

(二)为什么

1、双重作用:P42倒2段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P42倒1段

(三)怎么做

1、态度:P43第一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P43---44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是什么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2、有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一些常考表述48-51P(考选择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

3、影响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4点):P44—46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最根本):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大众传媒

(3)思想运动:先导

(4)教育: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相关表述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46

②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P101

(二)为什么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49P.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49P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0P

(三)怎么做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P52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附: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是什么(两大特征)

(1)源远流长:(判断标准:时间跨度大、汉字、史书典籍)

①见证(2点):汉字、史书典籍 P64

(2)博大精深:(判断标准: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

③民族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70

(二)为什么

1、中华文化衰落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P70倒2 (2)汉字和史书典籍

3、弘扬中华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P70倒1

(三)怎么做

1、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P66第一段

2、补充:文化创新的做法

(一)是什么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1倒1

2、 内涵:P72

(1)团结统一:

(1)核心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二)为什么

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P71)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民族之魂

(三)怎么做(综合探究)81P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 “主心骨”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走进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是什么

1、文化喜与忧的表现87P

2、当前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P88

3、大众文化的含义及理解: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P89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即表现)

①落后文化: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

②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当代文化的发展态势:有吸纳又有排斥,又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P93第1段

(二)为什么

1、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原因 2点: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87P第1段

2、文化的喜与忧的原因: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P87第

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3点 P92第一段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习惯势力根深 蒂固;

②西方腐朽文化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市场经济 对文化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反映道精神生活中来,滋生不良思想。

(三)怎么做

1、政府:①“五个越”P88第1段

②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89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P94)

2、公民: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P90第2段

3、企业: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什么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96P

2、先进文化的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为什么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三)怎么做:P113综合探究 4点

(1)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98-99p

(2)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113P

(3)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教材)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什么

1、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101

(二)为什么 100P第一段

(三)怎么做:

1、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101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P101——102)

(二)为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104第1段

(三)怎么做:

政府的做法:

1、105P第一段: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106P第二段: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107P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个人的做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做法 111-112P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

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4)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5)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区别:(含义不同)P109

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联系(2点):P109—110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是什么

1、含义 P6: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理解: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特有性)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实践性)

(3)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物质性)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1)相互影响(3个表现):P10第1段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相互交融(两大方面;4小点):P10—11

①文化与经济(表现):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②文化与政治(表现):文化素养与政治生活;文化渗透与强权政治。

、P22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基础、核心、实质、中心环节;可以说是重要标志、因素、灵魂);P11

物质力量即硬实力:11P

精神力量即软实力:11P

(1)来源或途径: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两大方面(2大点):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3-14P

(3)特点:(注意区别)

潜移默化:关键字P15: 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无时无刻;熏陶;不知不觉;油然而生。

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深远持久:关键字P16 :乡音难改;经年累月;难以抹去;自古至今;源远流长;持续;终

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作用(3大方面,注意区别):

①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18

②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关键字: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深受震撼;力量倍增;精神火

炬;前进旗帜;激励斗志。

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21

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21第一段

B: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C: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时代性、社会历史性P21

三、怎么做——如何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课本没有现成段落,答案来自平时模拟试题整理而成。)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 ②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的的两种手段。

④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⑤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

(一)是什么

1、两大表现:

(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二)为什么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32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32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进步的重要动力 。P31

补充: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个性;小结 P31最后一段):

(三)做法

1、态度P3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则P3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一)是什么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途径(4点):注意区别

(1)商品贸易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4)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等活动。

3、文化传播手段(传媒):

(1)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2)传媒兼容性: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3)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4)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特点: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

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

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为什么(课本没有现成段落,由老师整理而成作为备用)

1、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

2、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3、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增进理解。

(三)怎么做

①(P37倒1段)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附加:②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附加:③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一)是什么

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特点(2点):

(1)相对稳定性:P42 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P42 民族特色、特有的。

(3)继承性:

(二)为什么

1、双重作用:P42倒2段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P42倒1段

(三)怎么做

1、态度:P43第一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P43---44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是什么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2、有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一些常考表述48-51P(考选择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

3、影响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4点):P44—46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最根本):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大众传媒

(3)思想运动:先导

(4)教育: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相关表述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46

②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P101

(二)为什么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49P.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49P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0P

(三)怎么做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P52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附: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是什么(两大特征)

(1)源远流长:(判断标准:时间跨度大、汉字、史书典籍)

①见证(2点):汉字、史书典籍 P64

(2)博大精深:(判断标准: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

③民族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70

(二)为什么

1、中华文化衰落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P70倒2 (2)汉字和史书典籍

3、弘扬中华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P70倒1

(三)怎么做

1、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P66第一段

2、补充:文化创新的做法

(一)是什么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1倒1

2、 内涵:P72

(1)团结统一:

(1)核心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二)为什么

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P71)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民族之魂

(三)怎么做(综合探究)81P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 “主心骨”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走进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一)是什么

1、文化喜与忧的表现87P

2、当前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P88

3、大众文化的含义及理解: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P89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即表现)

①落后文化: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

②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当代文化的发展态势:有吸纳又有排斥,又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P93第1段

(二)为什么

1、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原因 2点: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87P第1段

2、文化的喜与忧的原因: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P87第

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3点 P92第一段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习惯势力根深 蒂固;

②西方腐朽文化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市场经济 对文化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反映道精神生活中来,滋生不良思想。

(三)怎么做

1、政府:①“五个越”P88第1段

②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89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P94)

2、公民: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P90第2段

3、企业: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什么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96P

2、先进文化的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为什么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三)怎么做:P113综合探究 4点

(1)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98-99p

(2)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113P

(3)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教材)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什么

1、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101

(二)为什么 100P第一段

(三)怎么做:

1、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101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P101——102)

(二)为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104第1段

(三)怎么做:

政府的做法:

1、105P第一段: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106P第二段: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107P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个人的做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做法 111-112P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

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4)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5)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区别:(含义不同)P109

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联系(2点):P109—110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相关内容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 2-12014年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包含专业课复习计划和 ...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GRE--汗水浇灌的幸福
  • GRE-汗水浇灌的幸福(转帖) 标签: GRE 高分 经验 转帖 分类: GRE准备2009-03-18 21:36 杜昶旭按:这是我的学生杨薛应我的邀请写的一篇文章,经过他的同意,我把文章转帖到这里.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获得GRE高分的经历,我想,这也是最好的给各位"GTer&q ...

  • 浅谈中考前的作文复习
  • 浅谈中考前的作文复习 作者:嵇萍 来源:<学园>2013年第06期 [摘 要]面对中考试卷,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较为轻松地面对作文题目,不至于失分很多呢?笔者认为考前的作文复习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审题.重视提纲.巧妙点题. [关键词]审题 提纲 点题 作文复习 [中图分类 ...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234 6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89.我国东西部差异 1234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 ...

  •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1]
  • 1 / 18 HBY 法学概论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法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编 法理学 第二章 法的本体 第一节 法的概念.要素及其分类 一.法的概念(特征.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遗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调整 ...

  •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苏教版)(一)
  •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苏教版)(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第一框 ☆1. 人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途径是什么?(P2.2) ☆2. 推动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3.2) ☆3. 我国目前主要面临那些问题?(P5.5) ☆4.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什么?(P5. 倒1) 第一课第二框 ...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姓名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P2---10)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础上及时与人进行交流和总结. 观察法 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营养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A:植物所需有机物来源于光合作用,无机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6
  • 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 ...

  • 八上期末历史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