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1)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一)语 文 试 卷 第I卷(16分)一、语文基础,完成1~8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对应题目的选项符号填在第I卷的得分表中。题号12345678得分阅卷人答案 1.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魁梧(wǚ) 脊梁(jǐ) 惟妙惟肖(xiào) B.暂时(zàn) 混浊(hùn) 拈轻怕重(zhān ) C.强迫(qiǎng) 狭隘(yì) 随声附和(hè) D.掠夺(lüè) 提防(dī) 潜滋暗长(qián)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清淅 辩论 大声疾呼 B.端详 干燥 别出心裁 C.颗粒 蜡烛 不可救药 D.惘然 竟争 与时俱进 3.加点字字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恳切 恳:诚恳;真诚 好意难却 却:推辞;拒绝。 B.推崇 崇:重视;尊敬。 狼钡不堪 堪:可以;能够。 C.竭力 竭:尽。 坚定不移 移:改变;变动。 D.修长 修:长 精益求精 益:更加。 4.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有误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摇篮:文化的发源地。 B.他之所以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西部去工作,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 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 C.瓦斯泄漏时,所有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现场,否则发生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D.他们在泰国经历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幸运的是大家都安然无恙,平安回到了祖国。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 5.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1)煤、铁是发展工业所__________的原料。 (2)去年12月26日的海啸__________了印尼的部分农田、红树林和珊瑚礁。 (3)春节期间,北京市委带头调低办公室供热温度,尽量减少热能的_________。 A.必须 摧毁 消失 B.必需 毁灭 消失 C.必需 摧毁 消耗 D.必须 毁灭 消耗 6.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好成绩中考取得的前提条件。”这句话的修改,正确的是 A.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取得的前提条件。 B.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C.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D.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7.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要把这些零乱的、细碎的镜头 ②就需要“联想” ③通过观察和阅读得到的一些写作材料 ④组织成一篇文章 ⑤往往是零乱的、细碎的镜头 A.④ ② ① ③ ⑤ B.① ④ ② ⑤ ③ C.③ ④ ⑤ ① ② D.③ ⑤ ① ④ ② 8.作品均出于同一作家的是 ①《小橘灯》 ②《故乡》 ③《藤野先生》 ④《背影》 ⑤《白杨礼赞》 ⑥《皇帝的新装》 A.②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⑤ ⑥第II卷(44分)二、默写,完成9~11题。(共4分)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10.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春和景明之时鸟欢鱼跃的句子是“ ,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语语中加点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以,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

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四、阅读现代文,完成16~26题。(共30分)(一)一个影子似的孩子季羡林 ①有道是老马识途,又说姜是老的辣。意思无非是说,人老了,识多见广,没有没见过的东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迹遍三大洲,见到的人无虑上千,甚至上亿。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②什么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来到庐山,在食堂里,坐定了以后,正在大嚼之际,蓦抬头,邻桌上已经坐着一个十几岁的西藏男孩,长着两只充满智慧的机灵的大眼睛,满脸秀气,坐在那里吃饭。我根据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我正在心里纳闷,然而,一转眼间,邻桌上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来去飘忽,活像一个影子。 ③最初几天,我们乘车出游,他同父母一样,从来不参加的。我心里奇怪:这样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不知道闷在屋里干什么?他难道就不寂寞吗?一直到了前几天,我们去游览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车子上忽然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小男孩。他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浮现着甜蜜温顺的笑意,仍然像一个影子。 ④从花径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锦绣谷,长约一公里,左边崇山峻岭,右边幽谷深涧,岚翠欲滴,下临无地,目光所到之处,浓绿连天,是庐山的最胜处。道狭人多,拥挤不堪。我们这一队人马根本无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谁也不结伴,一个人踽踽(jǚ jǚ)独行。有时候,我想找他,但是万头攒动,宛如汹涌的人海,到哪里去找呢?但是,一转瞬间,他忽然出现在我们身旁。两只俊秀的大眼睛饱含笑意,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息也没有。可是,又一转瞬,他又不知道消逝在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飘忽以飘而至,不声不响,活像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⑤又一次,我们游览龙宫洞,小男孩也去了。进了洞以后,光怪陆离,气象万千。我们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里,目不暇接。忽然抬头,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转眼又不见了。等我们游完了龙宫,乘坐过龙船以后,我想到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得哪里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门,却见他一个人早已坐在石桌旁边,静静地等候我们,满脸含笑,不声不响,又活像是我们的影子。 ⑥我有时候自己心里琢磨:这小男孩心里想些什么呢?前

两天,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下了一阵庐山式的暴雨,白云就在门窗间飘出飘进,转瞬院子里积满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们的餐厅同寝室是分开的。在大雨滂沱中,谁也回不了寝室,都站在那里着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小男孩已经走出餐厅,回到寝室,抱来了许多把雨伞,还有几件雨衣,一句话也不说,递给别人,两只大眼睛含满笑意,默默无声,像是我们的影子。我心里和眼前豁然开朗:在这个不声不响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来竟然蕴藏着这样令人感动的善良与温顺。我不禁对这个平淡无奇的孩子充满了敬意了。 ⑦我从来不敢倚老卖老,但在下意识中却隐约以见过大世面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开了一次眼界,遇到了这样一个以前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衣饰举动都纯朴得出奇,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从他身上,我们不是都可以学习到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吗? 16.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小男孩“活像一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画线句是对小男孩的外貌描写。请你根据下文,说说这个小男孩的聪明机灵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男孩脸上浮现出的笑意,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说“我已年逾古稀,……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影子似的孩子”,你认为这话是否有些夸张?说说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海水中的盐是从哪里来的杨建新 ①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来源于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另外一些人坚持,海盐主要是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

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7.38亿吨的泥土泥石。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120吨。能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 ②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经对海洋物质组成和江流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③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多数百倍。因而海盐来自于海底热液反应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它只是海盐来源的一个途径,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因而,这种解释也没有最终解开海盐来源之谜。(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20.“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①段中列举了几个数据,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方面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说“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不完善?(限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谈天才朱光潜 ①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实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②“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它自然有

一部分得之于遗传。有许多学者常喜欢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达尔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学家,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绝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同父母的兄弟贤愚往往相差很远。曹操的祖宗有什么大成就呢?曹操后后裔又有什么大成就呢? ④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绝不能做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文艺批评家常喜欢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不尽然。同是一个时代成就往往不同。英国在产生莎士比亚的时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当时西班牙并没有产生伟大的作者。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伟大的艺术也不必有伟大的时代作背景,席勒和歌德的时代,德国还是一个没有统一的纷乱的国家。 ⑤我承认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努力。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明知之,存乎其人[注]”。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那不努力与努力了。牛顿可以说是科学家中一个天才了,他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这话虽似稍嫌过火,却含有很深的真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哲学中的康德、科学中的牛顿、雕刻图画中的米开朗琪罗、音乐中的贝多芬、书法中的王羲之、诗中的杜工部,这些实例已经够证明人力的重要,又何必多举呢?[注]神明知之,存乎其人:意为灵活运用还在个人。23.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阐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内容,具体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这话也不尽然”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说出“本钱”、“生意”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III卷(60分)书写10—98—76—54—0总分内容20—1716—1312—98—0阅卷人表达30—2625—2120—1615—0五、写作 题目:欣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基础题号12345678答案DCBBCBDA 评分:每题2分。共16分。二、默写 9.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 11.答案: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评分:每句1分。共4分。 说明: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即不得分。三、文言文阅读 12.答案:B 13.要点: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等,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对神说实话。 14.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答案:D评分:第12、14题,每题2分;第13、15题,每题3分。共10分。四、现代文阅读 16.要点:(1)小男孩来去没有一点声息。 (2)小男孩虽然在“我”的视线中时而消逝时而出现,但实际上并没有离开大家。 17.要点:(1)无论是在万头攒动的人海中还是在半明半暗的洞穴中,小男孩都没有走失。 (2)大雨滂沱时,小男孩及时给大家送来了雨具。 18.要点:强调了小男孩的温顺、善良。 19.示例:(1)不夸张。能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平和心态的人是极少的。 (2)夸张。因为身边就有这样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愿张扬)的人。 (3)夸张。聪明机灵与平和温顺,这些特点集于一身不是不可能的。 评分:第16~18题,每题2分,每点1分;第19题4分。共计10分。 说明:第19题,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语言表述1分。阐述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阐述与观点不相符,可得阐述分。如出现“既夸张又不夸张”的观点,只要分别阐述了理由。也应视为符合要求。 20.答案: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 海盐来自于海底热液反应 21.要点:(1)(17.38亿吨、6吨、120吨)表明泥沙流失量大。 (2)(约400万吨)表明河流带入海洋中的盐分十分可观。(或: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 22.要点:海洋物质组成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之间的数值差大。(或:海洋与江河中的盐类按含量多少排列,顺序正好颠倒。) 评分:第20、21题,每题4分;第22题2分。共计10分。 23.要点:有人认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没有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或:有人认为能否创造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 24.答

案: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努力。 25.要点:承接上下文文艺批评家的话,引出下文的事例来证明“这话也不尽然”。 26.要点:“本钱”指的是遗传(天资)和环境。 “生意”指的是成就。 评分:第23、24题,每题3分;第25、26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说明:阅读部分,学习作答符合要点即可得分。五、写作(60分)作文评级标准项目分 数 及 评 分 标 准书写(10分)10—98—76—54—0字迹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字迹清楚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5个格式规范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6~8个格式大体规范字迹难于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9个以上格式不规范内容(20分)20—1716—1312—98—0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具体中心基本明确不够符合题意内容不具体中心不够明确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表达(30分)30—2625—2120—1615—0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有3~5处语病结构不够合理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够通顺有6处以上语病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写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300字,不按等级评分,酌情给分。 2.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给分,并酌情扣1~5分。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一)语 文 试 卷 第I卷(16分)一、语文基础,完成1~8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对应题目的选项符号填在第I卷的得分表中。题号12345678得分阅卷人答案 1.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魁梧(wǚ) 脊梁(jǐ) 惟妙惟肖(xiào) B.暂时(zàn) 混浊(hùn) 拈轻怕重(zhān ) C.强迫(qiǎng) 狭隘(yì) 随声附和(hè) D.掠夺(lüè) 提防(dī) 潜滋暗长(qián)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清淅 辩论 大声疾呼 B.端详 干燥 别出心裁 C.颗粒 蜡烛 不可救药 D.惘然 竟争 与时俱进 3.加点字字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恳切 恳:诚恳;真诚 好意难却 却:推辞;拒绝。 B.推崇 崇:重视;尊敬。 狼钡不堪 堪:可以;能够。 C.竭力 竭:尽。 坚定不移 移:改变;变动。 D.修长 修:长 精益求精 益:更加。 4.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有误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摇篮:文化的发源地。 B.他之所以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西部去工作,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 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 C.瓦斯泄漏时,所有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现场,否则发生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D.他们在泰国经历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幸运的是大家都安然无恙,平安回到了祖国。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 5.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1)煤、铁是发展工业所__________的原料。 (2)去年12月26日的海啸__________了印尼的部分农田、红树林和珊瑚礁。 (3)春节期间,北京市委带头调低办公室供热温度,尽量减少热能的_________。 A.必须 摧毁 消失 B.必需 毁灭 消失 C.必需 摧毁 消耗 D.必须 毁灭 消耗 6.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好成绩中考取得的前提条件。”这句话的修改,正确的是 A.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取得的前提条件。 B.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C.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D.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7.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要把这些零乱的、细碎的镜头 ②就需要“联想” ③通过观察和阅读得到的一些写作材料 ④组织成一篇文章 ⑤往往是零乱的、细碎的镜头 A.④ ② ① ③ ⑤ B.① ④ ② ⑤ ③ C.③ ④ ⑤ ① ② D.③ ⑤ ① ④ ② 8.作品均出于同一作家的是 ①《小橘灯》 ②《故乡》 ③《藤野先生》 ④《背影》 ⑤《白杨礼赞》 ⑥《皇帝的新装》 A.②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⑤ ⑥第II卷(44分)二、默写,完成9~11题。(共4分)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10.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春和景明之时鸟欢鱼跃的句子是“ ,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语语中加点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不从心 B.投笔从戎 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以,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

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 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四、阅读现代文,完成16~26题。(共30分)(一)一个影子似的孩子季羡林 ①有道是老马识途,又说姜是老的辣。意思无非是说,人老了,识多见广,没有没见过的东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迹遍三大洲,见到的人无虑上千,甚至上亿。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②什么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来到庐山,在食堂里,坐定了以后,正在大嚼之际,蓦抬头,邻桌上已经坐着一个十几岁的西藏男孩,长着两只充满智慧的机灵的大眼睛,满脸秀气,坐在那里吃饭。我根据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我正在心里纳闷,然而,一转眼间,邻桌上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来去飘忽,活像一个影子。 ③最初几天,我们乘车出游,他同父母一样,从来不参加的。我心里奇怪:这样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不知道闷在屋里干什么?他难道就不寂寞吗?一直到了前几天,我们去游览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车子上忽然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小男孩。他一句话也不说,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浮现着甜蜜温顺的笑意,仍然像一个影子。 ④从花径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锦绣谷,长约一公里,左边崇山峻岭,右边幽谷深涧,岚翠欲滴,下临无地,目光所到之处,浓绿连天,是庐山的最胜处。道狭人多,拥挤不堪。我们这一队人马根本无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谁也不结伴,一个人踽踽(jǚ jǚ)独行。有时候,我想找他,但是万头攒动,宛如汹涌的人海,到哪里去找呢?但是,一转瞬间,他忽然出现在我们身旁。两只俊秀的大眼睛饱含笑意,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息也没有。可是,又一转瞬,他又不知道消逝在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飘忽以飘而至,不声不响,活像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⑤又一次,我们游览龙宫洞,小男孩也去了。进了洞以后,光怪陆离,气象万千。我们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里,目不暇接。忽然抬头,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转眼又不见了。等我们游完了龙宫,乘坐过龙船以后,我想到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得哪里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门,却见他一个人早已坐在石桌旁边,静静地等候我们,满脸含笑,不声不响,又活像是我们的影子。 ⑥我有时候自己心里琢磨:这小男孩心里想些什么呢?前

两天,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下了一阵庐山式的暴雨,白云就在门窗间飘出飘进,转瞬院子里积满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们的餐厅同寝室是分开的。在大雨滂沱中,谁也回不了寝室,都站在那里着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小男孩已经走出餐厅,回到寝室,抱来了许多把雨伞,还有几件雨衣,一句话也不说,递给别人,两只大眼睛含满笑意,默默无声,像是我们的影子。我心里和眼前豁然开朗:在这个不声不响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来竟然蕴藏着这样令人感动的善良与温顺。我不禁对这个平淡无奇的孩子充满了敬意了。 ⑦我从来不敢倚老卖老,但在下意识中却隐约以见过大世面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开了一次眼界,遇到了这样一个以前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衣饰举动都纯朴得出奇,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从他身上,我们不是都可以学习到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吗? 16.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小男孩“活像一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画线句是对小男孩的外貌描写。请你根据下文,说说这个小男孩的聪明机灵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男孩脸上浮现出的笑意,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说“我已年逾古稀,……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影子似的孩子”,你认为这话是否有些夸张?说说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海水中的盐是从哪里来的杨建新 ①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来源于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另外一些人坚持,海盐主要是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

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7.38亿吨的泥土泥石。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120吨。能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 ②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经对海洋物质组成和江流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③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多数百倍。因而海盐来自于海底热液反应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它只是海盐来源的一个途径,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因而,这种解释也没有最终解开海盐来源之谜。(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20.“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①段中列举了几个数据,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方面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说“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不完善?(限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谈天才朱光潜 ①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实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②“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它自然有

一部分得之于遗传。有许多学者常喜欢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达尔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学家,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绝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同父母的兄弟贤愚往往相差很远。曹操的祖宗有什么大成就呢?曹操后后裔又有什么大成就呢? ④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绝不能做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文艺批评家常喜欢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不尽然。同是一个时代成就往往不同。英国在产生莎士比亚的时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当时西班牙并没有产生伟大的作者。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伟大的艺术也不必有伟大的时代作背景,席勒和歌德的时代,德国还是一个没有统一的纷乱的国家。 ⑤我承认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努力。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明知之,存乎其人[注]”。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这中间的区别就在那不努力与努力了。牛顿可以说是科学家中一个天才了,他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这话虽似稍嫌过火,却含有很深的真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哲学中的康德、科学中的牛顿、雕刻图画中的米开朗琪罗、音乐中的贝多芬、书法中的王羲之、诗中的杜工部,这些实例已经够证明人力的重要,又何必多举呢?[注]神明知之,存乎其人:意为灵活运用还在个人。23.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阐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内容,具体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这话也不尽然”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说出“本钱”、“生意”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III卷(60分)书写10—98—76—54—0总分内容20—1716—1312—98—0阅卷人表达30—2625—2120—1615—0五、写作 题目:欣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基础题号12345678答案DCBBCBDA 评分:每题2分。共16分。二、默写 9.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 11.答案: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评分:每句1分。共4分。 说明: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即不得分。三、文言文阅读 12.答案:B 13.要点: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等,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对神说实话。 14.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答案:D评分:第12、14题,每题2分;第13、15题,每题3分。共10分。四、现代文阅读 16.要点:(1)小男孩来去没有一点声息。 (2)小男孩虽然在“我”的视线中时而消逝时而出现,但实际上并没有离开大家。 17.要点:(1)无论是在万头攒动的人海中还是在半明半暗的洞穴中,小男孩都没有走失。 (2)大雨滂沱时,小男孩及时给大家送来了雨具。 18.要点:强调了小男孩的温顺、善良。 19.示例:(1)不夸张。能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平和心态的人是极少的。 (2)夸张。因为身边就有这样踏踏实实、不浮躁(不愿张扬)的人。 (3)夸张。聪明机灵与平和温顺,这些特点集于一身不是不可能的。 评分:第16~18题,每题2分,每点1分;第19题4分。共计10分。 说明:第19题,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语言表述1分。阐述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阐述与观点不相符,可得阐述分。如出现“既夸张又不夸张”的观点,只要分别阐述了理由。也应视为符合要求。 20.答案: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 海盐来自于海底热液反应 21.要点:(1)(17.38亿吨、6吨、120吨)表明泥沙流失量大。 (2)(约400万吨)表明河流带入海洋中的盐分十分可观。(或: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 22.要点:海洋物质组成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之间的数值差大。(或:海洋与江河中的盐类按含量多少排列,顺序正好颠倒。) 评分:第20、21题,每题4分;第22题2分。共计10分。 23.要点:有人认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没有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或:有人认为能否创造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 24.答

案: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努力。 25.要点:承接上下文文艺批评家的话,引出下文的事例来证明“这话也不尽然”。 26.要点:“本钱”指的是遗传(天资)和环境。 “生意”指的是成就。 评分:第23、24题,每题3分;第25、26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说明:阅读部分,学习作答符合要点即可得分。五、写作(60分)作文评级标准项目分 数 及 评 分 标 准书写(10分)10—98—76—54—0字迹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字迹清楚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5个格式规范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6~8个格式大体规范字迹难于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9个以上格式不规范内容(20分)20—1716—1312—98—0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具体中心基本明确不够符合题意内容不具体中心不够明确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表达(30分)30—2625—2120—1615—0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有3~5处语病结构不够合理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够通顺有6处以上语病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写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300字,不按等级评分,酌情给分。 2.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给分,并酌情扣1~5分。


相关内容

  • 2011朝阳初三语文二模答案
  •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1.6 阅卷须知: 1. 保持卷面整洁,认真掌握评分标准. 2. 一律用红钢笔或红圆珠笔评阅,分数书写要清楚.工整. 3. 阅卷人员须将得分填入得分栏内. 4.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阅卷领导小组汇报.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

  • 2016朝阳初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数 学 试 卷 2016.6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015年6月国家主席习大大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了两国公司在 集成电路方面进行合作研发的签约仪式,两国将共同着力研发14纳 ...

  • 201705北京朝阳初三一模
  •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物理试卷 2017.5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笔杆 B.橡胶手套 C.陶瓷碗 D.不锈钢尺 2.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

  • 2015北京各区初三作文汇总
  •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小明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面临中考的他,时刻感受到长辈的关心,兄弟姐妹的鼓励.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以小明的名义写一段话,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 ⑴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⑵内容要真实具体 ...

  • 借鉴与反思--教育考察报告
  • 借鉴与反思--教育考察报告 2005年9月23日,天气晴朗.第十八期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48名学员在省培训中心韩茂畴科长的带领下,考察了北京市团结湖第三中学,考察期间,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学院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了团结湖三中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学员们在该校校长韩希文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该校的校容校貌.教 ...

  • 2012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 朝阳区2012年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 文 试 卷 2012.6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A.猝然(cù) 脊梁(jǐ) 妄自菲薄(fēi) B.提防(tí)) 字帖(tiè) 杞人忧天(qǐ) C.酣睡 ...

  • 2015暑假家长会
  • 齐心协力,冲刺中考 --八年级二班下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转眼间又到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时间,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我个人认为今天的家长会意义重大.您的孩子经过了两年的学习,从现在开始已经步入他们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即将迎来中考这样一个人生的第一 ...

  • 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工作总结
  • 现将在完成以上各职责工作中的表现、心得、业绩、经验和教训等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 ...

  • 北京市朝阳区一年级英语课堂活动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_区重点小学
  • 网址:cwm.nd115.com 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听单词,将听到的图片圈起来. 1. 2. 3. 4. 5. 二.按听到的顺序给单词排序号,单词读两遍. ( ) ( ) ( ) ( ) ( ) 三.选择与图片相符的单词,把单词圈起来. 1.a lake a gate 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