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南湖新区郭镇小学 李哲
设计思想:
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近代中国百年积贫积弱的耻辱历史,正是肇始于罪恶的鸦片烟毒。中华民族对毒品之害具有切肤之痛、切齿之恨。曾几何时,销声匿迹多年的毒害又在中国大地上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时至今日,我国的吸毒人数持续上升,毒品案件不断增多,危害日益严重,禁毒形势十分严峻。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中国的百万吸毒者中,竟有85%以上是青少年。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一人吸毒,全家受害,四邻不安。
毒品祸国殃民。我国政府明确昭告世人:毒品危害人民健康,滋生犯罪和腐败,破坏可持续发展,危及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因此,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目前国内国际贩毒泛滥,危及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乃至国家安全,是各国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理论基础:
预防青少年吸毒,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预防教育的内容是: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抵制诱惑,防范侵害”。1997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禁毒委联合通知,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2002年底,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又在2003年2月印发了《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大纲》。“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新一代的生命,让青少年远离毒品的侵害,我们责无旁贷。
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校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机的结合。
学生的情况分析:
通过学生调研了解到学生对毒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毒品的种类、危害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吸毒成瘾,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学生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力,是非观念较强。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与讲授法配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 课前了解学生对毒品认识的基础水平,让学生查阅毒品的种类和毒品的危害。
2、 指定两个学生课前排演小品《对毒品说“不”》。
3、 让学生课前准备好黄丝带、蓝丝带、一张长白布。
知识目标:
1、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什么叫毒品。
2、知道毒品的危害。
3、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2、让学生憎恶毒品, 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歌曲《健康歌》。
多媒体播放:《健康歌》。
教师:歌曲中的老爷爷用歌声告诉我们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拥有健康、快乐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中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毒品的出现却侵蚀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有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问题。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板书)
一、毒品的种类(板书)
多媒体出示:罂粟花图片。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多么绿的叶、多么美的花!简直是娇艳欲滴、玉洁冰清、摇曳
生姿,这么美的花,你一定想拥有它!可是如果你真的拥有它,并且为它的“精灵”所陶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痛不欲生,悔恨终身。因为这美丽的花开过后,就结出罪恶之果——罂粟果,这致人万劫不复的毒品,那玉洁冰清的外表掩盖不了它肮脏罪恶、魔鬼的灵魂。那么你们知道的毒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课前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海洛因图片。
教师: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多媒体出示:冰毒图片。
教师: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多媒体出示:大麻图片。
教师: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多媒体出示:摇头丸图片。
教师: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癖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板书)
(一)对个人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该人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分析讨论:
1、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2、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3、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呢?
4、“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学生:讨论后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吸毒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所以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但还是“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在短短的两年中,张某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张某因为吸烟而染上毒瘾,所以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
多媒体出示:毒品残害人的健康的图片。
教师: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二)对家庭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李某,24岁,聪颖贤惠,婚后曾与丈夫一起经营一小商店。由于两人不辞辛苦,生意很红火。几年后就成了拥有几家公司、百万家产的爆发户。他们住别墅,坐小车,出入豪华酒店,交往了许多社会社上的“富商”。在交往中,发现有的富商吸食毒品,摆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的样子。丈夫心里不是滋味,想要赶一下时髦,要和他们比一比,到底谁富!他开始吸毒。妻子在丈夫的带动下,也吸起毒来。
分析讨论:
1、李某夫妇沾染毒瘾的原因。
2、1年后,他们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讨论后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教师: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三)对社会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某男,现年 45岁,自幼好吃懒做,人称“阿三”。改革开放以来,他看到左邻右舍都富了起来,也做起了发财梦。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社会上几个贩毒分子看透了阿三的心思,金钱诱惑很快使阿三走上了吸毒贩毒的道路。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阿三变得心狠手毒,为了得到金钱和毒品,偷盗、抢劫,甚至杀人,无恶不作。在“打黑除恶”的战役中,经公安干警围追堵截,在我国边界地区终于将恶贯满盈的阿三抓获。
分析讨论:
透视阿三走上吸毒、贩毒这条不归路,想一想吸毒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吸毒导致身体疾病,从而影响生产,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多媒体出示:我国法律规定。
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教师:毒品可以说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禁毒。
多媒体出示:禁毒图片。
三、拒绝毒品(板书)
学生:表演小品《对毒品说“不”》
教师:看了小品后,想一想拒绝毒品有什么方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出示:拒绝毒品的方法。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 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教师:知道了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后,我们要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就像小品中所表演的,要勇于对毒品说“不”。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多媒体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实践活动
1.表决心签名仪式。
(1)学生在左手上绑上表示希望的黄丝带,在右手上绑上表示决心的蓝丝带。
(2)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白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2.宣誓仪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毒品的种类
二、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二)、对家庭的危害
(三)、对社会的危害
三、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实录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五中学 刘冀苏
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
人 数:56人
时 间:2009年12月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
课 时:1课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健康歌》。
师:(用多媒体播放《健康歌》)
生:(跟着歌曲一起唱)
师:歌曲中的老爷爷用歌声告诉我们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拥有健康、快乐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中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毒品的出现却侵蚀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有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问题。
师:(板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毒品的种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罂粟花的图片。
师:(用多媒体出示罂粟花图片)
生:(认真欣赏,并发出美的感叹)
师:同学们,多么绿的叶、多么美的花!简直是娇艳欲滴、玉洁冰清、摇曳生姿,这么美的花,你一定想拥有它!可是如果你真的拥有它,并且为它的“精灵”所陶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痛不欲生,悔恨终身。因为这美丽的花开过后,就结出罪恶之果——罂粟果,这致人万劫不复的毒品,那玉洁冰清的外表掩盖不了它肮脏罪恶、魔鬼的灵魂。现在你们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毒品有哪些。 学生1:海洛因、大麻。
学生2:摇头丸。
学生3:冰毒、可卡因、吗啡。
师:你们都说的很对,现在我们对这些毒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师:(用多媒体出示海洛因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师:(用多媒体出示冰毒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师:(用多媒体出示大麻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师:(用多媒体出示摇头丸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癖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那么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呢?这是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师:(板书: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毒品对个人的危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现在你们一起来讨论并回答一下: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呢?“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生1:张某虽然明知吸的是毒品,但是他已经吸毒上瘾了,也就是对毒品有了依赖性,当他不吸毒的时候会感到痛苦,所以还是“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生2: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并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所以他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生3:张某就是因为自己会抽烟所以才会染上毒品,而且吸烟也是有害健康的,所以“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绝对是错的。
师:你们说的很对,吸毒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所以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但还是“不顾
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在短短的两年中,张某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张某因为吸烟而染上毒瘾,所以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
师:(用多媒体出示毒品残害人的健康的图片)
生:(出现惊讶的表情)
师: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师:(板书:对家庭的危害)
师: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 你们一起再来讨论并回答一下:李某夫妇沾染毒瘾的原因是什么?1年后,他们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1: 李某夫妇沾染毒瘾是因为赶时髦和与同行攀比。
生2:李某夫妇沾染毒瘾还可能是想获得同行的肯定,想证明他也很有钱。
生3:李某夫妇沾染毒瘾也可能是想寻求刺激。
生4:1年后,他们将一无所有,家破人亡。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师:(板书:对社会的危害)
师:我们继续看看下一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 你们透视阿三走上吸毒、贩毒这条不归路,想一想、讨论并回答一下吸毒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生:(开始热烈的讨论)
生:吸毒、贩毒会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的稳定。
师:你说的很对,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吸毒导致身体疾病,从而影响生产,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所以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师:(用多媒体出示我国法律规定)
师:毒品可以说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禁毒。
师:(多媒体出示禁毒图片)
生:(认真观看)
师:既然毒品有如此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学会拒绝毒品。
师:(板书:三、拒绝毒品)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两位同学表演的《对毒品说“不”》的小品。
生:(表演)
师:看了小品后,我们分组讨论:拒绝毒品有什么方法呢?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
生:(开始讨论)
组1:我们不应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不应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组2:如果看到同伴有吸毒贩毒的行为应加以制止,而不是盲从;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
组3:我们要了解毒品的危害,平时多看一些禁毒的宣传资料,提高自己的禁毒意识,从而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组4:我们要知道吸毒违法,贩毒有罪,如果不小心吸了第一口,一定不能再吸第二口。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在生活中应掌握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
师:(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出示拒绝毒品的方法,一边朗读这些方法。)
师:知道了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后,我们要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就像小品中所表演的,要勇于对毒品说“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师:在歌声中我们来做签名仪式,请你们在左手上绑上表示希望的黄丝带,在右手上绑上表示决心的蓝丝带。然后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白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生:(签名)
师:我们一起举起右手大声的宣誓: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反思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五中学 刘冀苏
在《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一课的教学中,我基本做到了: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对毒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情感得到融会交流,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我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节课我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毒品的种类,并归纳出什么是毒品,并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知道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绝毒品,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毒品必须拒绝,从而在实际中自觉运用拒绝毒品的方法来拒绝毒品的诱惑,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价值。
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依据本课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运用歌曲导入新课,设计了情景案例分析、小品表演使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并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得到知识。
本节课教学有三个特点:
一、深度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寻求合适的教学起点和切入点,我在课前对学生作了一次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毒品认识的基本水平,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大概在电视上看到,也曾听家人、朋友说过。因此,我安排学生展开毒品种类和毒品危害的资料搜集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学生们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和用手查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增进了课程的现实性和亲近性,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
二、引入现实情境,感受毒品危害,调动珍爱生命情感。
我着重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真实的社会背景下的案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毒品的危害。由于八年级的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好奇心、冒险感、孤独感和成人意识交织,在遭遇挫折时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的诱惑,所以通过案例呈现主人翁的行为举止,让同学们共同探讨毒品的危害,指导他们在可能遇到的诱惑面前产生戒备心,对可能产生的困境有相应的思考、探讨及正确的对策。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开始和结束都运用了播放和欣赏歌曲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毒品危害的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情境故事和问题,让学生在情景故事中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
学生由独立的学习单元变成相互联结的学习者共同体,而我则完全成为教会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知识和方法的一个引领者和促进者。在拒绝毒品的内容下,我先让学生表演小品再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
四、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三维目标的确定既考虑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实际情况,又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行为得出的情感体验要远比我说教有用的多。
本节课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 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变不够。
2、 没有把握好教学中的细节。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在备课时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插曲”或者“出轨”的环节时,我应该为学生的勇敢表现感到无比自豪,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并善于抓住这些细节,从而做到正确、科学的评价学生的所谓 “出轨”行为。
首先,我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很多时候,我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回答,一个劲儿的奔向自己预想设计的教学目标。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难以及时纠正,甚至根深蒂固。
其次,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学中,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的课堂充满生机,让我的学生充满活力和自信,这就需要我用心去发现,去捕捉。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所以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多做总结,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成熟起来。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南湖新区郭镇小学 李哲
设计思想:
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近代中国百年积贫积弱的耻辱历史,正是肇始于罪恶的鸦片烟毒。中华民族对毒品之害具有切肤之痛、切齿之恨。曾几何时,销声匿迹多年的毒害又在中国大地上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时至今日,我国的吸毒人数持续上升,毒品案件不断增多,危害日益严重,禁毒形势十分严峻。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中国的百万吸毒者中,竟有85%以上是青少年。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一人吸毒,全家受害,四邻不安。
毒品祸国殃民。我国政府明确昭告世人:毒品危害人民健康,滋生犯罪和腐败,破坏可持续发展,危及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因此,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目前国内国际贩毒泛滥,危及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乃至国家安全,是各国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理论基础:
预防青少年吸毒,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预防教育的内容是: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抵制诱惑,防范侵害”。1997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禁毒委联合通知,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2002年底,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又在2003年2月印发了《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大纲》。“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新一代的生命,让青少年远离毒品的侵害,我们责无旁贷。
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校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机的结合。
学生的情况分析:
通过学生调研了解到学生对毒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毒品的种类、危害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吸毒成瘾,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学生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力,是非观念较强。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与讲授法配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 课前了解学生对毒品认识的基础水平,让学生查阅毒品的种类和毒品的危害。
2、 指定两个学生课前排演小品《对毒品说“不”》。
3、 让学生课前准备好黄丝带、蓝丝带、一张长白布。
知识目标:
1、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什么叫毒品。
2、知道毒品的危害。
3、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2、让学生憎恶毒品, 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歌曲《健康歌》。
多媒体播放:《健康歌》。
教师:歌曲中的老爷爷用歌声告诉我们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拥有健康、快乐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中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毒品的出现却侵蚀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有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问题。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板书)
一、毒品的种类(板书)
多媒体出示:罂粟花图片。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多么绿的叶、多么美的花!简直是娇艳欲滴、玉洁冰清、摇曳
生姿,这么美的花,你一定想拥有它!可是如果你真的拥有它,并且为它的“精灵”所陶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痛不欲生,悔恨终身。因为这美丽的花开过后,就结出罪恶之果——罂粟果,这致人万劫不复的毒品,那玉洁冰清的外表掩盖不了它肮脏罪恶、魔鬼的灵魂。那么你们知道的毒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课前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海洛因图片。
教师: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多媒体出示:冰毒图片。
教师: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多媒体出示:大麻图片。
教师: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多媒体出示:摇头丸图片。
教师: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癖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板书)
(一)对个人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该人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分析讨论:
1、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2、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3、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呢?
4、“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学生:讨论后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教师:吸毒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所以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但还是“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在短短的两年中,张某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张某因为吸烟而染上毒瘾,所以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
多媒体出示:毒品残害人的健康的图片。
教师: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二)对家庭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李某,24岁,聪颖贤惠,婚后曾与丈夫一起经营一小商店。由于两人不辞辛苦,生意很红火。几年后就成了拥有几家公司、百万家产的爆发户。他们住别墅,坐小车,出入豪华酒店,交往了许多社会社上的“富商”。在交往中,发现有的富商吸食毒品,摆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的样子。丈夫心里不是滋味,想要赶一下时髦,要和他们比一比,到底谁富!他开始吸毒。妻子在丈夫的带动下,也吸起毒来。
分析讨论:
1、李某夫妇沾染毒瘾的原因。
2、1年后,他们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讨论后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教师: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三)对社会的危害(板书)
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某男,现年 45岁,自幼好吃懒做,人称“阿三”。改革开放以来,他看到左邻右舍都富了起来,也做起了发财梦。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社会上几个贩毒分子看透了阿三的心思,金钱诱惑很快使阿三走上了吸毒贩毒的道路。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阿三变得心狠手毒,为了得到金钱和毒品,偷盗、抢劫,甚至杀人,无恶不作。在“打黑除恶”的战役中,经公安干警围追堵截,在我国边界地区终于将恶贯满盈的阿三抓获。
分析讨论:
透视阿三走上吸毒、贩毒这条不归路,想一想吸毒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吸毒导致身体疾病,从而影响生产,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多媒体出示:我国法律规定。
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教师:毒品可以说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禁毒。
多媒体出示:禁毒图片。
三、拒绝毒品(板书)
学生:表演小品《对毒品说“不”》
教师:看了小品后,想一想拒绝毒品有什么方法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出示:拒绝毒品的方法。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 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教师:知道了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后,我们要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就像小品中所表演的,要勇于对毒品说“不”。
四、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多媒体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实践活动
1.表决心签名仪式。
(1)学生在左手上绑上表示希望的黄丝带,在右手上绑上表示决心的蓝丝带。
(2)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白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2.宣誓仪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毒品的种类
二、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二)、对家庭的危害
(三)、对社会的危害
三、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实录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五中学 刘冀苏
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
人 数:56人
时 间:2009年12月
课前准备:同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
课 时:1课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健康歌》。
师:(用多媒体播放《健康歌》)
生:(跟着歌曲一起唱)
师:歌曲中的老爷爷用歌声告诉我们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拥有健康、快乐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中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毒品的出现却侵蚀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有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问题。
师:(板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毒品的种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罂粟花的图片。
师:(用多媒体出示罂粟花图片)
生:(认真欣赏,并发出美的感叹)
师:同学们,多么绿的叶、多么美的花!简直是娇艳欲滴、玉洁冰清、摇曳生姿,这么美的花,你一定想拥有它!可是如果你真的拥有它,并且为它的“精灵”所陶醉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痛不欲生,悔恨终身。因为这美丽的花开过后,就结出罪恶之果——罂粟果,这致人万劫不复的毒品,那玉洁冰清的外表掩盖不了它肮脏罪恶、魔鬼的灵魂。现在你们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毒品有哪些。 学生1:海洛因、大麻。
学生2:摇头丸。
学生3:冰毒、可卡因、吗啡。
师:你们都说的很对,现在我们对这些毒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师:(用多媒体出示海洛因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师:(用多媒体出示冰毒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师:(用多媒体出示大麻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师:(用多媒体出示摇头丸图片)
生:(仔细观察)
师: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癖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那么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呢?这是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师:(板书: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毒品对个人的危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现在你们一起来讨论并回答一下: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呢?“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生1:张某虽然明知吸的是毒品,但是他已经吸毒上瘾了,也就是对毒品有了依赖性,当他不吸毒的时候会感到痛苦,所以还是“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生2: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并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所以他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生3:张某就是因为自己会抽烟所以才会染上毒品,而且吸烟也是有害健康的,所以“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绝对是错的。
师:你们说的很对,吸毒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所以张某明知吸的是毒品,但还是“不顾
一切”地购买和吸食。吸毒会严重摧残人的身体,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在短短的两年中,张某的身体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张某因为吸烟而染上毒瘾,所以吸烟是吸毒的预备军。
师:(用多媒体出示毒品残害人的健康的图片)
生:(出现惊讶的表情)
师: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师:(板书:对家庭的危害)
师: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 你们一起再来讨论并回答一下:李某夫妇沾染毒瘾的原因是什么?1年后,他们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1: 李某夫妇沾染毒瘾是因为赶时髦和与同行攀比。
生2:李某夫妇沾染毒瘾还可能是想获得同行的肯定,想证明他也很有钱。
生3:李某夫妇沾染毒瘾也可能是想寻求刺激。
生4:1年后,他们将一无所有,家破人亡。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师:(板书:对社会的危害)
师:我们继续看看下一个故事。
师:(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和问题)
师: 你们透视阿三走上吸毒、贩毒这条不归路,想一想、讨论并回答一下吸毒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生:(开始热烈的讨论)
生:吸毒、贩毒会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的稳定。
师:你说的很对,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同时,吸毒导致身体疾病,从而影响生产,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所以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师:(用多媒体出示我国法律规定)
师:毒品可以说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禁毒。
师:(多媒体出示禁毒图片)
生:(认真观看)
师:既然毒品有如此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学会拒绝毒品。
师:(板书:三、拒绝毒品)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两位同学表演的《对毒品说“不”》的小品。
生:(表演)
师:看了小品后,我们分组讨论:拒绝毒品有什么方法呢?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
生:(开始讨论)
组1:我们不应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不应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组2:如果看到同伴有吸毒贩毒的行为应加以制止,而不是盲从;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
组3:我们要了解毒品的危害,平时多看一些禁毒的宣传资料,提高自己的禁毒意识,从而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组4:我们要知道吸毒违法,贩毒有罪,如果不小心吸了第一口,一定不能再吸第二口。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在生活中应掌握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
师:(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出示拒绝毒品的方法,一边朗读这些方法。)
师:知道了这些拒绝毒品的方法后,我们要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就像小品中所表演的,要勇于对毒品说“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师:在歌声中我们来做签名仪式,请你们在左手上绑上表示希望的黄丝带,在右手上绑上表示决心的蓝丝带。然后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白布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生:(签名)
师:我们一起举起右手大声的宣誓: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学反思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五中学 刘冀苏
在《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一课的教学中,我基本做到了: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对毒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情感得到融会交流,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我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节课我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毒品的种类,并归纳出什么是毒品,并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知道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绝毒品,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毒品必须拒绝,从而在实际中自觉运用拒绝毒品的方法来拒绝毒品的诱惑,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价值。
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依据本课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运用歌曲导入新课,设计了情景案例分析、小品表演使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并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得到知识。
本节课教学有三个特点:
一、深度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寻求合适的教学起点和切入点,我在课前对学生作了一次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毒品认识的基本水平,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大概在电视上看到,也曾听家人、朋友说过。因此,我安排学生展开毒品种类和毒品危害的资料搜集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学生们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和用手查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增进了课程的现实性和亲近性,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
二、引入现实情境,感受毒品危害,调动珍爱生命情感。
我着重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真实的社会背景下的案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毒品的危害。由于八年级的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好奇心、冒险感、孤独感和成人意识交织,在遭遇挫折时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的诱惑,所以通过案例呈现主人翁的行为举止,让同学们共同探讨毒品的危害,指导他们在可能遇到的诱惑面前产生戒备心,对可能产生的困境有相应的思考、探讨及正确的对策。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开始和结束都运用了播放和欣赏歌曲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毒品危害的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情境故事和问题,让学生在情景故事中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
学生由独立的学习单元变成相互联结的学习者共同体,而我则完全成为教会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知识和方法的一个引领者和促进者。在拒绝毒品的内容下,我先让学生表演小品再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
四、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三维目标的确定既考虑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实际情况,又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行为得出的情感体验要远比我说教有用的多。
本节课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 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变不够。
2、 没有把握好教学中的细节。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在备课时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插曲”或者“出轨”的环节时,我应该为学生的勇敢表现感到无比自豪,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并善于抓住这些细节,从而做到正确、科学的评价学生的所谓 “出轨”行为。
首先,我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很多时候,我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回答,一个劲儿的奔向自己预想设计的教学目标。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难以及时纠正,甚至根深蒂固。
其次,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学中,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的课堂充满生机,让我的学生充满活力和自信,这就需要我用心去发现,去捕捉。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所以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多做总结,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