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达成数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和谐
作者:管晓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第12期
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儿童的世界更多地充满着经验、直观、形象,而数学,无论怎样改造过的数学,其价值都指向理性、抽象、形式化。成人化、专业化、理性化的教学语言使数学教学远离丰富的社会生活,变成了索然无味的说教。作为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师,如何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把抽象、严谨、枯燥的数学转化成具体、直观、有趣的儿童语言,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童趣化,贴近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过程:
师:10支铅笔,每3人一支,可以分给几个人?请小朋友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
生1: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
师:还剩1支,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生2:因为它不够3支,不能每人一支。
师:这种平均分也可以列成除法算式,即10÷3=3(人)……1(支)。1是剩下来不够分一份的铅笔,在除法算式里我们叫它余数。余数必须比谁少呢?对了,余数必须比除数3小,因为它不够3支,也就不够分给每个人了。今天认识的余数是除数的“弟弟”,它永远比除数“哥哥”小。
师:请小朋友思考这道题□÷6=□……□,余数可以填几,最大是几?
生3:余数可以填1、2、3、4、5,因为除数是哥哥,余数是弟弟,余数必须比6小。 生4:余数最大是5,因为它再大也要比哥哥小。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达成数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和谐
作者:管晓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第12期
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儿童的世界更多地充满着经验、直观、形象,而数学,无论怎样改造过的数学,其价值都指向理性、抽象、形式化。成人化、专业化、理性化的教学语言使数学教学远离丰富的社会生活,变成了索然无味的说教。作为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师,如何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把抽象、严谨、枯燥的数学转化成具体、直观、有趣的儿童语言,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童趣化,贴近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过程:
师:10支铅笔,每3人一支,可以分给几个人?请小朋友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
生1: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
师:还剩1支,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生2:因为它不够3支,不能每人一支。
师:这种平均分也可以列成除法算式,即10÷3=3(人)……1(支)。1是剩下来不够分一份的铅笔,在除法算式里我们叫它余数。余数必须比谁少呢?对了,余数必须比除数3小,因为它不够3支,也就不够分给每个人了。今天认识的余数是除数的“弟弟”,它永远比除数“哥哥”小。
师:请小朋友思考这道题□÷6=□……□,余数可以填几,最大是几?
生3:余数可以填1、2、3、4、5,因为除数是哥哥,余数是弟弟,余数必须比6小。 生4:余数最大是5,因为它再大也要比哥哥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