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践行者,除了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取得教育效果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本课程组结合基础课教学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倡导认识性课内实践、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拓展性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一)配合理论教学和为了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的一致。
(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三)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四)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是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这类教学任务。
(五)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激发他们了解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为目的,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知识以及学会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有知识有内涵的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三个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包括认识性课内实践、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拓展性校外实践三个环节。
(一)认识性课内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内案例教学来完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这种方法引入德育课教学之中,既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案例教学不同于课程举例,它往往包含了更大容量的问题并具有更深刻的启发作用。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模拟性,案例内容真实而具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典型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研究,并运用所学原理寻找解决方案。案例中只给情况、问题、条件,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而,这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剖析案例,使学生自己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其效果要比强硬灌输好得多。同时,案例教学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客观上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发现学生的人格缺陷,调整学生的心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
(三)拓展性校外实践,通过基地教育来实现 充分利用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资源优势,在伟人故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大改革开放示范地建立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内容丰富、形式直观生动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达到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目标设计
四、课程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果
(一)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首先,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以大量的、鲜活的资料或案例,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为此,我们购置了大量教学参考书和影像资料。
其次,教学中促进双主体的互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都做符合教育规律的活动,都成为积极教育行为的主体,则教育有效,否则教育无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和咨询式教学法。师生之间在互动和平等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增进了解,加深了友谊。学生感受到
了尊重、感受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感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理论,把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信念。
(二)通过校园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善于借助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继承、培育、积淀和创新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德育课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学生生活活动等,指导学生在上述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校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加校园的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和生活环境建设等。
(三)通过实践性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品质。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中体会深刻,正如同学们在实践感言中所说:
“通过年级汇讲,增强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法律意识的提高,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体验了教学过程的喜悦与艰辛。”(2009级李冰)
“虽然我们的调查困难重重,但这次的调查对我们激励很大,对于我们的锻炼也非常深刻。只有好好完成学业,希望自己以后能为中国农民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2008级李家良等团队《河南信阳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调查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我们充分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机会,使我们在亲自实地考查、走访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中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也增强了我们了解社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2009级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系李双双)
(四)《大河报》报道我校学生王乐辉英雄事迹
2009年6月10日大河报(首席记者何正权 通讯员翁应峰)
河南两位打工者,异乡谱写英雄壮歌
——众人称赞:好人、“纯爷们儿”!
2009.06.10 00:00:00
在惠州
信阳籍小伙勇斗劫匪血洒街头
□首席记者何正权通讯员翁应峰
本报信阳讯“乐辉,好样的,祝你早日康复!”前天,在广东惠州协和医院,几名市民手捧鲜花,看望几天前与歹徒搏斗受伤的我省信阳青年王乐辉。
今年18岁的王乐辉,是信阳市浉河区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2008年11月,王乐辉到广东惠州务工,就职于惠州市华阳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离员工宿舍有一段距离,担心女同事下夜班回家不安全,他经常义务护送她们回家。”王乐辉的同事王新说。
5月29日晚9时许,公司一名女同事下班后不敢独自回家,请王乐辉护送,王乐辉一口答应。两人走到三华工业园区丁字路口时,黑暗中突然跳出两名男子,他们手持匕首,拦住去路,索要财物。
面对猖狂歹徒,王乐辉毫不畏惧,挺身将女同事护在身后,并抢夺歹徒手中的匕首。一名歹徒挥刀向他的胸部刺来,被他闪开,并反手抓住了这名歹徒手中的匕首。此时,另一名歹徒扑向了他的女同事,情急之中,王乐辉飞起一脚将其踢倒。为拖住这名歹徒,王乐辉与其扭打在一起,并朝着女同事喊道:“快去报警!”
见女孩逃走,刚才那名歹徒恼羞成怒冲过来,对准王乐辉的大腿狠狠地捅了一刀,鲜血喷出,王乐辉忍住伤痛,继续与歹徒搏斗。两名歹徒被王乐辉的气势吓住了,从地上爬起来夺路而逃。王乐辉因失血过多,刚爬起来追赶就昏倒在了血泊中。110及时赶到,将昏迷中的王乐辉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曾两次昏迷的王乐辉终于脱离了危险,保住了生命。
王乐辉为保护女同事,勇斗歹徒受伤的事迹,在惠州当地引起反响,公司领导和工友们多次到医院探望慰问他。“王乐辉平时待人和气,乐于助人,是我们的好兄弟!”王乐辉的工友王新说。王乐辉所在公司的一名领导说:“王乐辉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公司每一个人学习。”
记者从当地公安部门了解到,该案已引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目前已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
王乐辉惠州勇斗劫匪、血洒街头的事迹传到信阳家乡后,人们都为他的行为感到自豪。“王乐辉是我们河南的骄傲!”信阳市浉河区五家店镇村民余德军说。网友“夜的第柒章”称其为“纯爷们儿”。
实践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践行者,除了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取得教育效果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本课程组结合基础课教学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倡导认识性课内实践、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拓展性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一)配合理论教学和为了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的一致。
(二)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三)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四)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是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这类教学任务。
(五)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激发他们了解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为目的,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知识以及学会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有知识有内涵的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三个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包括认识性课内实践、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拓展性校外实践三个环节。
(一)认识性课内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内案例教学来完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这种方法引入德育课教学之中,既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案例教学不同于课程举例,它往往包含了更大容量的问题并具有更深刻的启发作用。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模拟性,案例内容真实而具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典型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研究,并运用所学原理寻找解决方案。案例中只给情况、问题、条件,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而,这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剖析案例,使学生自己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其效果要比强硬灌输好得多。同时,案例教学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客观上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发现学生的人格缺陷,调整学生的心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
(三)拓展性校外实践,通过基地教育来实现 充分利用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资源优势,在伟人故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大改革开放示范地建立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内容丰富、形式直观生动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达到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目标设计
四、课程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果
(一)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首先,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以大量的、鲜活的资料或案例,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为此,我们购置了大量教学参考书和影像资料。
其次,教学中促进双主体的互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都做符合教育规律的活动,都成为积极教育行为的主体,则教育有效,否则教育无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和咨询式教学法。师生之间在互动和平等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增进了解,加深了友谊。学生感受到
了尊重、感受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感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理论,把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信念。
(二)通过校园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善于借助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继承、培育、积淀和创新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德育课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学生生活活动等,指导学生在上述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校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加校园的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和生活环境建设等。
(三)通过实践性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品质。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中体会深刻,正如同学们在实践感言中所说:
“通过年级汇讲,增强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法律意识的提高,并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体验了教学过程的喜悦与艰辛。”(2009级李冰)
“虽然我们的调查困难重重,但这次的调查对我们激励很大,对于我们的锻炼也非常深刻。只有好好完成学业,希望自己以后能为中国农民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2008级李家良等团队《河南信阳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调查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我们充分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机会,使我们在亲自实地考查、走访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中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也增强了我们了解社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2009级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系李双双)
(四)《大河报》报道我校学生王乐辉英雄事迹
2009年6月10日大河报(首席记者何正权 通讯员翁应峰)
河南两位打工者,异乡谱写英雄壮歌
——众人称赞:好人、“纯爷们儿”!
2009.06.10 00:00:00
在惠州
信阳籍小伙勇斗劫匪血洒街头
□首席记者何正权通讯员翁应峰
本报信阳讯“乐辉,好样的,祝你早日康复!”前天,在广东惠州协和医院,几名市民手捧鲜花,看望几天前与歹徒搏斗受伤的我省信阳青年王乐辉。
今年18岁的王乐辉,是信阳市浉河区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2008年11月,王乐辉到广东惠州务工,就职于惠州市华阳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离员工宿舍有一段距离,担心女同事下夜班回家不安全,他经常义务护送她们回家。”王乐辉的同事王新说。
5月29日晚9时许,公司一名女同事下班后不敢独自回家,请王乐辉护送,王乐辉一口答应。两人走到三华工业园区丁字路口时,黑暗中突然跳出两名男子,他们手持匕首,拦住去路,索要财物。
面对猖狂歹徒,王乐辉毫不畏惧,挺身将女同事护在身后,并抢夺歹徒手中的匕首。一名歹徒挥刀向他的胸部刺来,被他闪开,并反手抓住了这名歹徒手中的匕首。此时,另一名歹徒扑向了他的女同事,情急之中,王乐辉飞起一脚将其踢倒。为拖住这名歹徒,王乐辉与其扭打在一起,并朝着女同事喊道:“快去报警!”
见女孩逃走,刚才那名歹徒恼羞成怒冲过来,对准王乐辉的大腿狠狠地捅了一刀,鲜血喷出,王乐辉忍住伤痛,继续与歹徒搏斗。两名歹徒被王乐辉的气势吓住了,从地上爬起来夺路而逃。王乐辉因失血过多,刚爬起来追赶就昏倒在了血泊中。110及时赶到,将昏迷中的王乐辉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曾两次昏迷的王乐辉终于脱离了危险,保住了生命。
王乐辉为保护女同事,勇斗歹徒受伤的事迹,在惠州当地引起反响,公司领导和工友们多次到医院探望慰问他。“王乐辉平时待人和气,乐于助人,是我们的好兄弟!”王乐辉的工友王新说。王乐辉所在公司的一名领导说:“王乐辉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公司每一个人学习。”
记者从当地公安部门了解到,该案已引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目前已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
王乐辉惠州勇斗劫匪、血洒街头的事迹传到信阳家乡后,人们都为他的行为感到自豪。“王乐辉是我们河南的骄傲!”信阳市浉河区五家店镇村民余德军说。网友“夜的第柒章”称其为“纯爷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