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发展的利弊

浅析“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 “光辉孤立” 是近代英国长期奉行的重要方外交政策之一, 也是英国维护欧陆均势的重要的外交手段。对“光辉孤立”政策的坚守,既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英国的利益,保障了英国的和平和独立自主,使英国专注于自身的建设以及对殖民地的扩张与统治。然而,另一方面,“光辉孤立”政策也削弱了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及影响,并且从本质上来说,“光辉孤立”政策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 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发展;益处;弊端;局限性。

“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指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光辉孤立”一词由财政部长福斯特于1896年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提出。 其涵义是,英国在和平时期为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不愿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以保持行动自由,扮演一个均势平衡者的角色。其目的是牵制大陆各强国,为英国的海外霸权扩张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英国凭借纺织业、采煤业、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号强国。此后的20年间,英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英国的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强大的国力决定了“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然而,本文希望探求一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即对这一外交政策的坚持,究竟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它对英国真的只有益处吗?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个浅析。

一、“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发展的有利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奉行“光辉独立”政策为英国创造了有利于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英国能够专心于国内事件,避免卷入欧洲事务,把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和发展上,从而保障了英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其次,从战略安全利益的角度看,使英国长时间内未曾介入与任何一个欧洲大国的冲突,使英国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得享珍贵的和平。因此,“光辉孤立”政策确实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和平条件。

1.从英国的殖民扩张来谈

19世纪最后30年的殖民扩张成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在这场空前的殖民扩张中,英国不仅先后获得了北部非洲的埃及和苏丹,还得到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和南非的贝专纳(博茨瓦纳),东非得桑给巴尔岛、乌干达和肯尼亚,中非的南、北罗得西亚,亚洲的缅甸、俾路支、塞浦路斯、斐济等,并将对香港岛的

占领扩大到九龙和新界地区。119世纪最后25年内,英帝国土地增加了400多万平方英里,居民增加了9000万人。因此,“光辉孤立”政策使得英国能够集中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从而建立了庞大的英帝国。而殖民地的扩张无疑给英国打开了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掠夺了巨大的财富,进一步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光辉独立”政策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是英国在海外不受干涉地攫取利益的政策保障。

2.从英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对外贸易来谈

从工业生产来看,1871年,英国铁的产量已经占据了世界全部产量的一半,机械和蒸汽机设备十分先进,还大量出口德、法、美等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煤的生产和出口方面,英国也仍然其生产的位居世界第一,造船工业也在快速发展。

从基础建设来看,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也走在世界前列。拿铁路建设来说,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英国还在世界各地承接铁路工程,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从对外贸易来看,19世纪中后期,英国保持着世界最大商业国的地位,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以上,伦敦也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与此同时,英国还向欧美和殖民地直接输入大量资本,在殖民地建立了大批银行。

“光辉独立”的外交政策,减少了英国和其他大国之间的摩擦,也为英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清除了一定的障碍,避免因为持有立场而得罪其他大国,为英国着力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通过一心一意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努力,英国保持了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两大优势地位,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经济发展、基础建设以及对外贸易也是非常有利的。

3.从英国的各项改革来谈

英国在率先完成工业化后,又进行了议会的民主改革,行政、司法和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改革时代。1867年英国进行了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扩大了选举权。1884—1885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改革后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世纪80年代以后,地方政府改革更进一步,不仅消除了官职恩赐制度,还建立起了地方政府体系。资产阶级政府还改革了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等等。

1870年,政府统一了全国的教育制度,颁布了《教育法》规定有地方政府建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建并管理公立学校,规定5—13岁儿童必须上学。这项教育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仅从教育制度的改革即可窥见“光辉独立”政策的积极影响。正是由于独立于欧洲大陆的纷争之外,避免了军备方面的巨大投入和战争消耗,英国才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国内的福利和各项1

22 《英国:从争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第232页。 《英国通史》,钱承旦、许杰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第268—269页。

改革,一定程度上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总之,“光辉独立”政策保障了英国顺利完成19世纪的一系列改革,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使英国在议会、政党政治、行政和司法方面的制度都日臻完善,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国家。

二、“光辉孤立”政策的弊端及局限性

1.从英国丧失主动性与形象受损来谈

“光辉孤立”政策所体现的不干涉思想也有其危险性。斯坦利(1866年6月—1868年12月担任英国外交大臣)在外交事务中始终采取“懦弱”方法。他大肆宣称,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漠不关心。3因此,英国对当时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俾斯麦的强权政治不为所动。但这种做法未给英国带来任何好处,却使英国在欧洲人眼中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会和民众的观点似乎都是不太愿意英国去冒险插手欧洲大陆的事务,政府也坚持不能让这些事务影响英国的利益。然而倾向孤立而不结盟,有时也是危险的。与结盟给国家带来的主动性和安全性相比,不结盟也使英国在国际事务上丧失了主动性。1882年德意奥同盟的结成,成为德国推动霸权的工具,德国在欧洲的影响扩大了,这正反衬出了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弊端。

另外,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也日益降低,其他欧洲强国在1885年前后纷纷提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要求,表明英国的军事和外交地位与19世纪初期相比已经相对减弱了。然而,英国是显然不愿意放弃其大国地位和主动权的。在这个问题上,“光辉孤立”政策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它在欧洲大陆事务中的缺席使其影响力下降以及形象受损。孤立主义的坚持显然使英国和它维持大国地位的意愿背道而驰了,这点并不利于英国长久的发展。

2.从政策本身的局限性来谈

首先,“光辉独立”政策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英国不可能真正独立于欧洲一切事务之外。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的行为能够完全超脱,各国之间必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关系,因此,英国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独善其身。

其次,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因此,国家利益纷争的复杂性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变。这就说明“光辉孤立”政策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各种国际问题的。到了20世纪初,“光辉孤立”政策显然已经无法使英国高枕无忧了。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英国已成为众矢之的。此时英国的经济优势已逐渐丧失,海上的地位不断动摇,不仅在欧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其他列强的挑战。在中3 《英国与英国外交(1815—1885)》[英]约翰•劳尔著,刘玉霞、龚文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110—111页。

亚、印度支那、远东和中国、非洲,英国同法国、俄国进行了激烈竞争,英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已受到严重威胁。从而英国被迫修正对外政策,先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后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缔结协约,从而最终放弃了“光辉孤立”政策。因此,“光辉孤立”政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3.从精神方面来谈

对“光辉孤立”政策的坚持也体现了英国政府精神上的盲目自信。这种自信,从外交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工业方面,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强国,并不能够积极地进行创新或者学习其他新兴国家的模式,而是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生产部门如煤、铁、棉等行业中,对新兴起的化学、汽车、电力等部门不敏感,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美国与德国。从而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已经开始丧失,被其他国家迎头赶上。因此,这种对自身绝对的自信或许也是导致英国实力逐渐下降的原因。

综上所述,“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在特定的时期充分地发挥了其优势,促进了英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以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光辉孤立”政策对后来的国家制定外交政策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书目

《英国通史》,钱承旦、许杰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英国与英国外交(1815—1885)》,[英]约翰•劳尔著,刘玉霞、龚文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英国:从争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纲》,伏广存、于桂华、马凤岗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浅析“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 “光辉孤立” 是近代英国长期奉行的重要方外交政策之一, 也是英国维护欧陆均势的重要的外交手段。对“光辉孤立”政策的坚守,既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英国的利益,保障了英国的和平和独立自主,使英国专注于自身的建设以及对殖民地的扩张与统治。然而,另一方面,“光辉孤立”政策也削弱了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及影响,并且从本质上来说,“光辉孤立”政策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 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发展;益处;弊端;局限性。

“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指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光辉孤立”一词由财政部长福斯特于1896年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提出。 其涵义是,英国在和平时期为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不愿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以保持行动自由,扮演一个均势平衡者的角色。其目的是牵制大陆各强国,为英国的海外霸权扩张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英国凭借纺织业、采煤业、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号强国。此后的20年间,英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英国的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强大的国力决定了“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然而,本文希望探求一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即对这一外交政策的坚持,究竟给英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它对英国真的只有益处吗?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个浅析。

一、“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发展的有利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奉行“光辉独立”政策为英国创造了有利于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英国能够专心于国内事件,避免卷入欧洲事务,把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和发展上,从而保障了英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其次,从战略安全利益的角度看,使英国长时间内未曾介入与任何一个欧洲大国的冲突,使英国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得享珍贵的和平。因此,“光辉孤立”政策确实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也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和平条件。

1.从英国的殖民扩张来谈

19世纪最后30年的殖民扩张成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在这场空前的殖民扩张中,英国不仅先后获得了北部非洲的埃及和苏丹,还得到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和南非的贝专纳(博茨瓦纳),东非得桑给巴尔岛、乌干达和肯尼亚,中非的南、北罗得西亚,亚洲的缅甸、俾路支、塞浦路斯、斐济等,并将对香港岛的

占领扩大到九龙和新界地区。119世纪最后25年内,英帝国土地增加了400多万平方英里,居民增加了9000万人。因此,“光辉孤立”政策使得英国能够集中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从而建立了庞大的英帝国。而殖民地的扩张无疑给英国打开了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掠夺了巨大的财富,进一步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光辉独立”政策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是英国在海外不受干涉地攫取利益的政策保障。

2.从英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对外贸易来谈

从工业生产来看,1871年,英国铁的产量已经占据了世界全部产量的一半,机械和蒸汽机设备十分先进,还大量出口德、法、美等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煤的生产和出口方面,英国也仍然其生产的位居世界第一,造船工业也在快速发展。

从基础建设来看,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也走在世界前列。拿铁路建设来说,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英国还在世界各地承接铁路工程,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从对外贸易来看,19世纪中后期,英国保持着世界最大商业国的地位,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以上,伦敦也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与此同时,英国还向欧美和殖民地直接输入大量资本,在殖民地建立了大批银行。

“光辉独立”的外交政策,减少了英国和其他大国之间的摩擦,也为英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清除了一定的障碍,避免因为持有立场而得罪其他大国,为英国着力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通过一心一意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努力,英国保持了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两大优势地位,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光辉孤立”政策对英国经济发展、基础建设以及对外贸易也是非常有利的。

3.从英国的各项改革来谈

英国在率先完成工业化后,又进行了议会的民主改革,行政、司法和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改革时代。1867年英国进行了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扩大了选举权。1884—1885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改革后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世纪80年代以后,地方政府改革更进一步,不仅消除了官职恩赐制度,还建立起了地方政府体系。资产阶级政府还改革了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等等。

1870年,政府统一了全国的教育制度,颁布了《教育法》规定有地方政府建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建并管理公立学校,规定5—13岁儿童必须上学。这项教育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仅从教育制度的改革即可窥见“光辉独立”政策的积极影响。正是由于独立于欧洲大陆的纷争之外,避免了军备方面的巨大投入和战争消耗,英国才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国内的福利和各项1

22 《英国:从争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第232页。 《英国通史》,钱承旦、许杰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第268—269页。

改革,一定程度上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总之,“光辉独立”政策保障了英国顺利完成19世纪的一系列改革,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使英国在议会、政党政治、行政和司法方面的制度都日臻完善,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国家。

二、“光辉孤立”政策的弊端及局限性

1.从英国丧失主动性与形象受损来谈

“光辉孤立”政策所体现的不干涉思想也有其危险性。斯坦利(1866年6月—1868年12月担任英国外交大臣)在外交事务中始终采取“懦弱”方法。他大肆宣称,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漠不关心。3因此,英国对当时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俾斯麦的强权政治不为所动。但这种做法未给英国带来任何好处,却使英国在欧洲人眼中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会和民众的观点似乎都是不太愿意英国去冒险插手欧洲大陆的事务,政府也坚持不能让这些事务影响英国的利益。然而倾向孤立而不结盟,有时也是危险的。与结盟给国家带来的主动性和安全性相比,不结盟也使英国在国际事务上丧失了主动性。1882年德意奥同盟的结成,成为德国推动霸权的工具,德国在欧洲的影响扩大了,这正反衬出了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弊端。

另外,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也日益降低,其他欧洲强国在1885年前后纷纷提出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要求,表明英国的军事和外交地位与19世纪初期相比已经相对减弱了。然而,英国是显然不愿意放弃其大国地位和主动权的。在这个问题上,“光辉孤立”政策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它在欧洲大陆事务中的缺席使其影响力下降以及形象受损。孤立主义的坚持显然使英国和它维持大国地位的意愿背道而驰了,这点并不利于英国长久的发展。

2.从政策本身的局限性来谈

首先,“光辉独立”政策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英国不可能真正独立于欧洲一切事务之外。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的行为能够完全超脱,各国之间必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关系,因此,英国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独善其身。

其次,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因此,国家利益纷争的复杂性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变。这就说明“光辉孤立”政策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各种国际问题的。到了20世纪初,“光辉孤立”政策显然已经无法使英国高枕无忧了。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英国已成为众矢之的。此时英国的经济优势已逐渐丧失,海上的地位不断动摇,不仅在欧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其他列强的挑战。在中3 《英国与英国外交(1815—1885)》[英]约翰•劳尔著,刘玉霞、龚文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110—111页。

亚、印度支那、远东和中国、非洲,英国同法国、俄国进行了激烈竞争,英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已受到严重威胁。从而英国被迫修正对外政策,先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后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缔结协约,从而最终放弃了“光辉孤立”政策。因此,“光辉孤立”政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3.从精神方面来谈

对“光辉孤立”政策的坚持也体现了英国政府精神上的盲目自信。这种自信,从外交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工业方面,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强国,并不能够积极地进行创新或者学习其他新兴国家的模式,而是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生产部门如煤、铁、棉等行业中,对新兴起的化学、汽车、电力等部门不敏感,结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美国与德国。从而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已经开始丧失,被其他国家迎头赶上。因此,这种对自身绝对的自信或许也是导致英国实力逐渐下降的原因。

综上所述,“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在特定的时期充分地发挥了其优势,促进了英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以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光辉孤立”政策对后来的国家制定外交政策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书目

《英国通史》,钱承旦、许杰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英国与英国外交(1815—1885)》,[英]约翰•劳尔著,刘玉霞、龚文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英国:从争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纲》,伏广存、于桂华、马凤岗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相关内容

  • 浅析我国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
  • 浅析我国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 作者:宋虹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3期 [摘要]有关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理论主要有法院地法.船旗国法.原因行为准据法.最密切联系地法以及船舶所在地法律.在我国,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采取的是法院地法主义,但有诸多学者反对适用法院地法,而主张适用船旗国 ...

  • 浅析罗斯福_睦邻政策_的历史文化根源
  • 2011年第14期总第124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4,2011Serial No.124 浅析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历史文化根源 余敏哲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3年担任美国总统后 ...

  • 浅析一边倒政策
  •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 摘要: 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 作用 弊端 启示 "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竞争进一步加剧,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要求有新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样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股权公司,不同类型的垄断组织, 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整体世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世纪末 ...

  • 浅析美国外交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 浅析美国外交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摘要:从建国初期的十三州到横贯东西两大洋的超级大国,美国已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程.纵观美国历史向外扩张一直是这个国家生活的主线.正是这种不停地扩张早就了今天的美国,回顾美国的扩张历程在不同的时期它打出不同的口号,从孤立主义直至今天的人权高于主权等形式的扩张主义等,其实不过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_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 第17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12 2008年1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08)12-0082-0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陈 章 媛 (华 ...

  • 化茧成蝶--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 化茧成蝶 --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是朱光潜美学思想发生剧烈转变的时期.政治风云的急剧变幻,使得朱光潜思想的转变显得有些戏剧性:而由一个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者到一个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和追随者的历程,对朱光潜来说,又难免有些痛苦和艰难.本文将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 ...

  • 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 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2012级历史学 120301082 张兰兰 回顾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二战后的欧洲整体地位下降,从昔日的霸主变成此时的美国后面的跟屁虫,欧洲整体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整体联合的意识慢慢萌芽,当然这并不是欧洲联合的全部原因,但却是导火索.真正的欧洲联合是在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 ...

  • 浅析属人法的住所地法主义
  • 2008年8月(总第100期) 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 NO.8,2008 (Cumulatively,NO.100) 浅析属人法的住所地法主义 钟 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属人法作为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的系属公式,指以法律关系主体的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