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翻译

伤仲永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3.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13.忽:忽然

14.啼:出声地哭 15.求:要 14.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指:指定 38.作:写作 39.立:立刻 40.就:完成 41.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观:观赏 49.者:„„的地方(方面) 40.邑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2.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渐渐

54.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求取

59.之:它,代仲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61.日:每天 62.扳:通“攀”,牵,引 63.环:四处,到处 64.谒:拜访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它,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相当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2.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3.之:介于主谓之间,助词无义。

84.通:通达

85.悟:聪慧

86.受:接受

87.之:它,代通悟

88.天:先天。 89.之:它,代天资。 90.贤:胜过;超过。 91.于:比。 92.材:同“才”,才能。 93.远:差距大。 94.卒:最终。 95.之:音节助词,不译。 96.为:成为。 97.则:那么。 98.其:他,代仲永。 99.于:被。 100.者:不译。 101.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102.彼其:他。 103.如:像。 104.此:这样。 105.其:不译。

106.贤:才能。

107.之:它,代后天教育。 108.且:尚且。 109.今:现在。 110.夫:发语词,不译;有版本译为:那些(音读fú)。 111.固:本来。

112.得:能够。

113.而:假设关系。

114.已:停止。

115.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6.通悟:通达聪慧。

伤仲永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用过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为诗取了题目。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还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可是,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3.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13.忽:忽然

14.啼:出声地哭 15.求:要 14.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指:指定 38.作:写作 39.立:立刻 40.就:完成 41.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观:观赏 49.者:„„的地方(方面) 40.邑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2.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渐渐

54.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求取

59.之:它,代仲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61.日:每天 62.扳:通“攀”,牵,引 63.环:四处,到处 64.谒:拜访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它,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相当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2.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3.之:介于主谓之间,助词无义。

84.通:通达

85.悟:聪慧

86.受:接受

87.之:它,代通悟

88.天:先天。 89.之:它,代天资。 90.贤:胜过;超过。 91.于:比。 92.材:同“才”,才能。 93.远:差距大。 94.卒:最终。 95.之:音节助词,不译。 96.为:成为。 97.则:那么。 98.其:他,代仲永。 99.于:被。 100.者:不译。 101.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102.彼其:他。 103.如:像。 104.此:这样。 105.其:不译。

106.贤:才能。

107.之:它,代后天教育。 108.且:尚且。 109.今:现在。 110.夫:发语词,不译;有版本译为:那些(音读fú)。 111.固:本来。

112.得:能够。

113.而:假设关系。

114.已:停止。

115.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6.通悟:通达聪慧。


相关内容

  • 文化翻译学界说_杨仕章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 )2016年第1期 ·79· 文化翻译学界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提 * 杨仕章 要:"文化翻译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文化翻译学元理论中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 "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凸显过 ...

  • 西方翻译理论
  •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 ...

  •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能力
  • 摘要:翻译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也是一门复杂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翻译领域硕果累累,越来越高深.本文试图从浅显的翻译教学出发谈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并对教学中如何调控翻译学习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思考,指出翻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区分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并应循序渐进地将对翻译能力的提高扩充到对译者能力的认识与培养. ...

  • google.有道翻译优缺点
  • 谷歌 有道 爱词霸 谁是翻译多面手 http://www.techweb.com.cn 2011.6.1 14:41 比特网 ( 0条评论 ) 如今这年头,谁没有过上国外网站查资料.看两三篇英文文献熬毕设.上网泡MM的时候拽两句英文唬唬人的经历?现在就连上围脖都得对外语略知一二,不然连苍老师的更新都 ...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文 军 施 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对中国学者发表的381篇有关图里(Gideon Toury)翻译理论的文章加以总结,简单介绍了图里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应用,并指出国内学者对图里翻译理论的误读.误用之处,以期图里的翻译理论能 ...

  • 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_谭载喜
  • ·中西译学比较研究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 谭载喜 翻译理论的健全和发展,有赖于人们对译学研究的重视,有赖于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大流通.各国译论交流日趋频繁的世纪之交,把比较译学引入译学研究领域,是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西翻译传统是世界翻译史上特色鲜明的二大翻译体系,二者互为独 ...

  • 大学英语翻译有没有新视角,是什么
  •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acadsoc.com.cn 大学英语翻译有没有新视角,是什么 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一个误区:重实践.轻理论.老师在教学中,往往直接给出参考译文,而没有将翻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容易使学生对翻译一知半解甚至误解, ...

  • 翻译单位的两种涵义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 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Sciences Edi ti on) 2004年第5期NO. 5. 2004 翻译单位的两种涵义 邓红风 刘 艳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 ...

  • 浅谈翻译专业本科与翻译硕士的教学衔接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本科和硕士的界限上就一直模糊不清,有的学校在本科阶段只注重语言教学,将翻译教学变成了教学翻译,在硕士阶段则开始大量的翻译实践,脱离了语言的辅助:有的院校则是在本科阶段学生还没有打好语言基础时就开设过多的翻译实践课,反而在硕士阶段更加侧重理论的学习,使得本末倒置 ...

  • 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
  • 作者:张南峰 外国语 1995年06期 一.翻译标准 自古以来,人们提出过形形色色的翻译标准,例如已有几千年历史的直译和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和严复的信达雅:到了现代.更涌现了一些比较严格甚至"科学化"的标准:西方有Nida的动态对等.Newmark的语义型翻译和通达型翻译,国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