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对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加快振兴中国奶业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确定了,要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加强奶牛良种繁育及推广,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推动乳制品加工业发展。修订完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鼓励乳制品企业创新产品、节能减排。同时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严格行业准入,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支持乳品企业建设自有自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鼓励研发适合中国婴幼儿的产品,培育国产品牌。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奶农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奶农与乳品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打造国产乳品品牌。启动国产乳品品牌营造行动,办好奶业20强峰会,做大做强20强品牌。
(二)奶粉注册制有利于遏制行业乱象
配方注册制实施有助于清理乳制品行业内多而乱的品牌,有利于提升行业门槛,激励企业推进产品配方研发,提供更加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高品质产品。更重要的是,对标签进一步规范,能避免产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三)中澳自贸协定有利于中国乳制品企业走出去
近些年来,为了应对国外品牌挑战等问题,中国乳制品企业纷纷布局海外,“走出去”成为我国大型乳制品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则吸引越来越多的乳制品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建厂。根据协议,中澳两国要给予对方投资最惠国待遇,中国企业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中国乳企“走出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国外原产地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二、不利因素
(一)奶牛养殖产业的不完善影响乳制品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的奶牛养殖业分为散户及规模化养殖企业。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养殖效益明显偏低,难以承受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严重影响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二)进口乳制品价格优势明显
我国乳制品关税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进口乳制品完税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导致乳制品进口量激增,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至2015年的178.7万吨,我国乳制品新增消费的80%被进口所占。随着欧盟取消牛奶生产配额、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乳制品关税继续减让和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协定全面实施,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
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缺乏信心。同时,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近年来,消费者到境外购买、邮购、代购婴幼儿配方乳粉增多,乳制品消费外溢,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增加,这对于国内乳制品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四)国内乳品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
国内整个乳制品制造行业的精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乳源供应地域性和季节性矛盾突出,一边是奶农低价倾销、杀牛倒乳,一边乳制品生产企业还大规模进口低价原乳和乳粉,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问题。由于供给和需求不对称,一方面大量产能过剩造成浪费,奶农杀牛倒奶,另一方面国内乳品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使用浓缩全脂乳或全脂乳粉与水按比例勾兑成复原乳。这不仅损害了奶农的利益,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2014年,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为3,297.7亿元,同比增长18.07%。2015年,销售收入为3,328.5亿元,同比增长0.93%。2016年1-6月,销售收入为1,667.5亿元,同比增长
5.40%。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45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4%,2021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90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利润预测
2014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为225亿元,同比增长25.63%。2015年,利润总额为242亿元,同比增长7.42%。2016年1-6月,利润总额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15.80%。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利润将达到301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12%,2021年利润将达到459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未来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对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加快振兴中国奶业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确定了,要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加强奶牛良种繁育及推广,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推动乳制品加工业发展。修订完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鼓励乳制品企业创新产品、节能减排。同时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严格行业准入,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支持乳品企业建设自有自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鼓励研发适合中国婴幼儿的产品,培育国产品牌。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奶农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奶农与乳品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打造国产乳品品牌。启动国产乳品品牌营造行动,办好奶业20强峰会,做大做强20强品牌。
(二)奶粉注册制有利于遏制行业乱象
配方注册制实施有助于清理乳制品行业内多而乱的品牌,有利于提升行业门槛,激励企业推进产品配方研发,提供更加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高品质产品。更重要的是,对标签进一步规范,能避免产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三)中澳自贸协定有利于中国乳制品企业走出去
近些年来,为了应对国外品牌挑战等问题,中国乳制品企业纷纷布局海外,“走出去”成为我国大型乳制品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则吸引越来越多的乳制品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建厂。根据协议,中澳两国要给予对方投资最惠国待遇,中国企业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中国乳企“走出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国外原产地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二、不利因素
(一)奶牛养殖产业的不完善影响乳制品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的奶牛养殖业分为散户及规模化养殖企业。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养殖效益明显偏低,难以承受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严重影响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二)进口乳制品价格优势明显
我国乳制品关税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进口乳制品完税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导致乳制品进口量激增,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至2015年的178.7万吨,我国乳制品新增消费的80%被进口所占。随着欧盟取消牛奶生产配额、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乳制品关税继续减让和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协定全面实施,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
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缺乏信心。同时,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近年来,消费者到境外购买、邮购、代购婴幼儿配方乳粉增多,乳制品消费外溢,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增加,这对于国内乳制品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四)国内乳品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
国内整个乳制品制造行业的精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乳源供应地域性和季节性矛盾突出,一边是奶农低价倾销、杀牛倒乳,一边乳制品生产企业还大规模进口低价原乳和乳粉,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问题。由于供给和需求不对称,一方面大量产能过剩造成浪费,奶农杀牛倒奶,另一方面国内乳品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使用浓缩全脂乳或全脂乳粉与水按比例勾兑成复原乳。这不仅损害了奶农的利益,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2014年,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为3,297.7亿元,同比增长18.07%。2015年,销售收入为3,328.5亿元,同比增长0.93%。2016年1-6月,销售收入为1,667.5亿元,同比增长
5.40%。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45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4%,2021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90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利润预测
2014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为225亿元,同比增长25.63%。2015年,利润总额为242亿元,同比增长7.42%。2016年1-6月,利润总额为135.3亿元,同比增长15.80%。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利润将达到301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12%,2021年利润将达到459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