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之消费与生活

消费与生活

——你是否遵循了“幸福方程式”?

我们在追求着什么???

——追逐幸福是消费者行为之最终目的。 一、幸福方程式 [美]萨缪尔森:幸福=效用/欲望 (一)效用(板书)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板书) 理解效用时注意几点:(板书)

①效用的获取离不开消费品,没有消费品就不可能有消费品的效用;(板书) 例:画饼不可能充饥;望梅不可能止渴; [幻灯演示]案例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教师设问]案例2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②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3:慈禧西行 [教师设问]案例3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③同一物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板书) (二)欲望(板书)

欲望——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即不足之感、求足之愿。(板书) 理解欲望时注意欲望的特性:(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教师概述]

①欲望具有层次性;(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5: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诗《不知足》 案例5:清人胡澹庵(dan an)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诗《不知足》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比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教师设问]诗《不知足》说明了欲望的什么特性?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②欲望具有无限性;(板书)

有人说,欲望没有满足是痛苦,欲望满足了是无聊。这不太正确。我认为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欲望泛滥则会造成社会的残酷与混乱。

(三)幸福(板书)

幸福——是不足之感的满足,求足之愿的实现。(板书) 理解幸福时注意几点: [幻灯演示]案例6:财富与幸福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那个人,你就是。这句话在很多时候,给我们多大的鼓励啊!我不是最有钱,不是最成功,但我最幸福。

关于钱的那句话只有四个字,钱像空气。印象深是因为当时真的把钱和空气好好比了一番,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钱与幸福的基本关系。

最近的中国六大城市幸福指数测试表明,经济发达的城市的人不比相对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结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 [教师概述]

①幸福与效用成正比;(板书)

幸福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物品就没有效用,也就无幸福可言。 [幻灯演示]案例7:舍弃贪欲便是降低快乐成本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是快乐的事情太少,而是我们的欲望太多。学会减法,学会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收获,这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万能法则。摒弃不切实际的欲望,用感恩的心去面对你手中所拥有的一切,要知道幸福与欲望是彼消此长的,找到了满足感也便开启了幸福之门。其实幸福快乐很简单。 [教师概述]

②幸福与欲望成反比;(板书)

物不是决定幸福的唯一因素。当效用一定时,欲望越大,幸福就越小;欲望越小,幸福就越大。

欲望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效用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基数效用论关于效用最大化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板书) 例:我的早餐

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和平均效用的概念(板书)

1.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TU=AU/Q

2.平均效用AU(Average Utility):指平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AU=TU/Q

3.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获得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MU

总效用的变化量TU

商品消费量的变化量Q

如果总效用函数是连续的,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MUlim

TUdTU

Q0QdQ

[幻灯演示]案例:某人吃烧饼的故事 [教师设问]懊悔之人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当然吃烧饼之人是愚蠢的。但不是买了前3个烧饼之故。而是:从哲学上来说,违反了量变质变关系之理;从经济学上来说,混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异。 (二)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某人喝酒效用表与坐标图分析

[教师概述]

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等于0(MU=0)(板书)

[教师设问]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出现边际效用为负,总效用减少的情况? [学生论辩]„„

[教师概述]按理不会出现边际效用为负,因为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但现实中的确有边际效用为负的情况。

边际效用不为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板书)

①消费者是有理性的。(板书)即理性消费者必须智力健全,精于判断和计算,自觉追求效用最大化,有自控能力;

②消费者是有主权的。(板书)即消费者自己独立地作出消费决策。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板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之规律。(板书) [教师设问]请大家找一找,有没有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消费?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我想找不出,起码可以说至今尚未发现。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强度和享受程度递减; 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学生回答]“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对吗?为什么? [教师概述]货币也存在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人们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使用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化效用。

假设前提:①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②消费者的收入既定;③商品的价格既定;

1、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为0。 2、在消费多种商品时,效用最大化原则 让我们先来看例题:你会怎样购买? 例1:价格相同、效用不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一本书。 例2:效用相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两个油饼。

例3

:价格不同、效用不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一盒饭。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M: 消费者的收入;P1: 1商品的价格;P2: 2商品的价格;Q1:1商品的数量;Q1:2商品的数

量;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MU2 :2商品的边际效用;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 效用最大化原则: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或者: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五)边际效用递减与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三、序数效用论关于效用最大化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组合,给同一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MRS)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如果用△X表示X商品的增量,用△Y表示Y商品的减量,那么X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12

X2X2dXMU1

lim2X1x10X1dX1MU2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例:

总之,人们不断获得某一单位的某商品而愿意牺牲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这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二)消费可能线(budget line)

消费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Y

商品

无法买Y;B点,全部买Y,无法买X。

消费可能线的平行移动

X商品

在它上面的每一点,X、Y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但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A点全部买X,

A

价格不变时,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下降, 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Y

X商品

A

(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与生活

——你是否遵循了“幸福方程式”?

我们在追求着什么???

——追逐幸福是消费者行为之最终目的。 一、幸福方程式 [美]萨缪尔森:幸福=效用/欲望 (一)效用(板书)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板书) 理解效用时注意几点:(板书)

①效用的获取离不开消费品,没有消费品就不可能有消费品的效用;(板书) 例:画饼不可能充饥;望梅不可能止渴; [幻灯演示]案例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教师设问]案例2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②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3:慈禧西行 [教师设问]案例3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③同一物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板书) (二)欲望(板书)

欲望——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即不足之感、求足之愿。(板书) 理解欲望时注意欲望的特性:(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教师概述]

①欲望具有层次性;(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5: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诗《不知足》 案例5:清人胡澹庵(dan an)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诗《不知足》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比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教师设问]诗《不知足》说明了欲望的什么特性?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

②欲望具有无限性;(板书)

有人说,欲望没有满足是痛苦,欲望满足了是无聊。这不太正确。我认为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欲望泛滥则会造成社会的残酷与混乱。

(三)幸福(板书)

幸福——是不足之感的满足,求足之愿的实现。(板书) 理解幸福时注意几点: [幻灯演示]案例6:财富与幸福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那个人,你就是。这句话在很多时候,给我们多大的鼓励啊!我不是最有钱,不是最成功,但我最幸福。

关于钱的那句话只有四个字,钱像空气。印象深是因为当时真的把钱和空气好好比了一番,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钱与幸福的基本关系。

最近的中国六大城市幸福指数测试表明,经济发达的城市的人不比相对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结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 [教师概述]

①幸福与效用成正比;(板书)

幸福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物品就没有效用,也就无幸福可言。 [幻灯演示]案例7:舍弃贪欲便是降低快乐成本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是快乐的事情太少,而是我们的欲望太多。学会减法,学会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收获,这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万能法则。摒弃不切实际的欲望,用感恩的心去面对你手中所拥有的一切,要知道幸福与欲望是彼消此长的,找到了满足感也便开启了幸福之门。其实幸福快乐很简单。 [教师概述]

②幸福与欲望成反比;(板书)

物不是决定幸福的唯一因素。当效用一定时,欲望越大,幸福就越小;欲望越小,幸福就越大。

欲望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效用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基数效用论关于效用最大化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板书) 例:我的早餐

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和平均效用的概念(板书)

1.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TU=AU/Q

2.平均效用AU(Average Utility):指平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AU=TU/Q

3.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获得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MU

总效用的变化量TU

商品消费量的变化量Q

如果总效用函数是连续的,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MUlim

TUdTU

Q0QdQ

[幻灯演示]案例:某人吃烧饼的故事 [教师设问]懊悔之人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当然吃烧饼之人是愚蠢的。但不是买了前3个烧饼之故。而是:从哲学上来说,违反了量变质变关系之理;从经济学上来说,混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异。 (二)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板书) [幻灯演示]案例:某人喝酒效用表与坐标图分析

[教师概述]

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等于0(MU=0)(板书)

[教师设问]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出现边际效用为负,总效用减少的情况? [学生论辩]„„

[教师概述]按理不会出现边际效用为负,因为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但现实中的确有边际效用为负的情况。

边际效用不为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板书)

①消费者是有理性的。(板书)即理性消费者必须智力健全,精于判断和计算,自觉追求效用最大化,有自控能力;

②消费者是有主权的。(板书)即消费者自己独立地作出消费决策。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板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之规律。(板书) [教师设问]请大家找一找,有没有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消费? [学生回答]„„

[教师概述]我想找不出,起码可以说至今尚未发现。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强度和享受程度递减; 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学生回答]“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对吗?为什么? [教师概述]货币也存在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因为: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人们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使用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化效用。

假设前提:①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②消费者的收入既定;③商品的价格既定;

1、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为0。 2、在消费多种商品时,效用最大化原则 让我们先来看例题:你会怎样购买? 例1:价格相同、效用不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一本书。 例2:效用相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两个油饼。

例3

:价格不同、效用不同的三种商品

答:购买一盒饭。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M: 消费者的收入;P1: 1商品的价格;P2: 2商品的价格;Q1:1商品的数量;Q1:2商品的数

量;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MU2 :2商品的边际效用;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 效用最大化原则: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或者: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五)边际效用递减与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三、序数效用论关于效用最大化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组合,给同一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MRS)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如果用△X表示X商品的增量,用△Y表示Y商品的减量,那么X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12

X2X2dXMU1

lim2X1x10X1dX1MU2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例:

总之,人们不断获得某一单位的某商品而愿意牺牲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这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二)消费可能线(budget line)

消费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Y

商品

无法买Y;B点,全部买Y,无法买X。

消费可能线的平行移动

X商品

在它上面的每一点,X、Y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但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A点全部买X,

A

价格不变时,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下降, 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Y

X商品

A

(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相关内容

  • 生态经济消费理论
  •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理论把经济消费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标准,造成过度消费的病态,加剧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学研究者发现人类基本需求从古至今是不变的,人类福利与经济消费并不相关,经济消费有可能降低生活满意程度,因此生态经济学开始关注消费理论.本文总结了生态经济学者的消费理论研究,在发现 ...

  • 生活中价格歧视经济现象
  • 摘  要:价格歧视是经济学概念,"歧视"有别于我们通常的理解并无贬义.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即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来,根据价格歧视的程度高低,可以分成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本文将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分析经济歧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 ...

  •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变化
  • 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 目 录 一.引言··············································3 二.基本概念··········································3 三.纵向看国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历史及现状·········· ...

  • 消费经济学
  •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14 ~2015学年 第 2 学期 考试日期 2015年 月 日 消费经济学 科目 (论文) 本科 姓名 学号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 签名:_____________ 一.论文题目: 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 二.论文篇幅: ...

  • [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复习案 于文波 一.考点导航 (一)本课考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二)考查重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关注热点: 二.知识网络 当前收入 居民的收入未来预 ...

  •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 消费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 反映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情况,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衡量指标和优化途 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重速度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居民 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使消费 ...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选自人教社思想政治教材,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课题为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这是其中的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只有掌握和理解消费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理解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同时只有掌握正 ...

  • 消费经济学自考总结
  •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消费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与消费有直接关系的人们的经济活动:2.消费经济学两个研究方向:微观:为厂商的产品销售服务:宏观: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缓和经济波动.3.宏观消费问题:背景: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买方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生 ...

  • 经济生活主观题突破
  • 经济生活主观题突破 1.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深圳市将着力加快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着力保持政策制度优势:以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

  • 低碳消费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 低碳消费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摘要:地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时代应运而生.在这个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将提供一个思考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的角度.本文通过对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对策和建议,也可以给营销者一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