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专题导入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几种表达方式在运用中各有其特点,这一点在上一期已详细讲解,但我们要清楚,弄清记叙文这五种表达方式及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文章阅读一

  

  别忽视小小的善

  赵功强

  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阿美利达大叔独自在街区的一个角落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店,依靠小本经营,赚取微薄的利润维持生活。

  这天中午下班时间,一个叫罗伊的小伙子来到杂货店,买了一瓶调味品。罗伊是不久前从外地来到太子港打工的,经常光顾阿美利达大叔的杂货店。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是那个品牌中最贵的,而他拿给罗伊的是最便宜的的那种。想到这儿,阿美利达大叔非常不安,尽管午餐正煮在锅里,而且很可能罗伊早就把调味品打开使用了,但阿美利达大叔还是决定为罗伊换一瓶。

  阿美利达大叔拿了一瓶调味品出了杂货店,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罗伊的住处。这里有许多租住屋,住着大量外地人员。正是午休时间,阿美利达大叔不知道罗伊住在哪间房子,因为担心炉子上的饭烧糊,他扯开了嗓子喊起了罗伊的名字。

  许多人――自然包括罗伊――都被吵醒,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披衣出门查看。而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一起剧烈地震动起来――发生地震了!事后所有人才知道,这是震惊世界的海地地震。

  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的这趟换货之行,竟然无意中戏剧地挽回了十几个必死者的生命,其中包括他本人。

  小善不小。也许举手投足之间一个轻微的善意举动,打开的恰恰是关乎命运的大境界!

  善有大小之分,但很多时候,小小的善意义并不寥寥。小小的善里裹藏着非凡的能量。

  就像一颗小小的北极星可以为万千夜行者指明方向,就像一股纤细的涓流能够为行将干渴倒毙的沙漠旅者带来再生的希望!

  (选自《润・文摘》2010年第5期)

  

  阅读闯关

  1.本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加以概括。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品析文章最后一段文字。

  

  文章阅读二

  

  为什么苹果不肯回家

  朱成玉

  老人是中途上的车,所以车厢里已经没有空座了,本来我是想给老人让个座的,但考虑到自己是长途,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想起来,我仍然为自己麻木的心感到羞愧。

  看样子他是从农村来的,他要去做什么,我无从知晓。他手里提着一只篮子,里面躺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苹果。那几个苹果大小不一,大多数都是皱巴巴的,像他风烛残年的脸。

  在一次刹车的时候,老人没有站稳脚跟,把篮子掉到了地上,苹果们撒着欢地撒落一地,像淘气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和老人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老人弯腰费力地将它们一个个拾拣起来,每拣起一个,都会轻轻地用袖口拭去上面的尘灰,像在摩挲自己孩子的头。

  老人像找宝一样搜寻着整个车厢,满车厢的人们热心地为老人指点苹果的一个个藏身之所,却没有一个人帮他拣起一个。他不停地数着自己篮子里的苹果,感觉少了一个。他就在每个人的座位底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搜寻着,那个不肯回家的苹果像那个最淘气的孩子,似乎在使尽办法不让老人找到它。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感觉到自己的脚碰到了什么圆滚滚的东西,她低头一看,正是老人掉落的苹果。她用她的高跟鞋勾到那个苹果,然后用脚尖用力一踢,整套动作像球星摆弄足球一样熟练。果然,那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停在老人的脚边,与此同时,女人旁边的一个男人已经开始为她精准的脚法叫好了。

  老人望着脚下的苹果,脸上泛起一丝潮红。但最后还是把它握到了手里,但是奇怪的是,他没有用他的袖口擦拭它,也没有将它放到篮子里。只是听他不停地念叨着,说可惜了这个苹果。

  老人到站了,透过车窗,我看到他走到一个垃圾箱的旁边,把手里握着的那个苹果毫不犹豫地扔了进去,嘴里仍旧在不停地嘟囔着什么,有微微的风把他的话时断时续地吹到我的耳边:

  “唉,这个苹果被糟蹋了,多可惜啊……”

  老人不肯带那个被伤了尊严的苹果回家。

  我的脸立时红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是否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是否也会脸红?我为自己的这一趟旅行感到难过,为自己是这个车厢里的一分子感到羞愧。那个穿着高跟鞋的脚法精妙的女人如果看到这一幕,会把脸藏到哪里去呢?

  老人扔掉的是一颗被蹂躏的苹果,但他拾拣回来的是穷人的一颗充满尊严的心。老人失落的,仅仅是一颗苹果,而我们失落的,却是心中的一棵树。

  (选自《阅读与鉴赏》2010年第3期)

  

  阅读闯关

  1.老人采用什么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回答不超过50字。

  2.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3.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文章阅读一:

  1.阿美利达大叔不愿让顾客吃亏,走出屋子去换货时,赶上大地震发生,他躲过灭顶之灾,还因此挽回了十几条生命。2.先叙事后议论;以叙为主,夹叙夹议。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把小善的意义表达得形象而具体,突出了小善虽小但意义不小的特点。

  文章阅读二:

  1.不再用袖口擦拭捡回的苹果,也没有将它放到篮子里,而是把它扔进垃圾箱里,还说苹果被糟蹋了。2.第一处:动作描写。拣起、擦拭的动作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并且还用“像在摩挲自己孩子的头”作对比,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人对撒落的每一个苹果都十分爱惜,并为后面他把一个苹果扔到垃圾箱作了铺垫。第二处:心理描写。表现作者的羞愧之情,引发读者思考应如何待人。⒊议论。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愧疚之意,对不尊重老人的乘客感到失望,不满。

  专题导入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几种表达方式在运用中各有其特点,这一点在上一期已详细讲解,但我们要清楚,弄清记叙文这五种表达方式及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文章阅读一

  

  别忽视小小的善

  赵功强

  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阿美利达大叔独自在街区的一个角落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店,依靠小本经营,赚取微薄的利润维持生活。

  这天中午下班时间,一个叫罗伊的小伙子来到杂货店,买了一瓶调味品。罗伊是不久前从外地来到太子港打工的,经常光顾阿美利达大叔的杂货店。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是那个品牌中最贵的,而他拿给罗伊的是最便宜的的那种。想到这儿,阿美利达大叔非常不安,尽管午餐正煮在锅里,而且很可能罗伊早就把调味品打开使用了,但阿美利达大叔还是决定为罗伊换一瓶。

  阿美利达大叔拿了一瓶调味品出了杂货店,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罗伊的住处。这里有许多租住屋,住着大量外地人员。正是午休时间,阿美利达大叔不知道罗伊住在哪间房子,因为担心炉子上的饭烧糊,他扯开了嗓子喊起了罗伊的名字。

  许多人――自然包括罗伊――都被吵醒,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披衣出门查看。而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一起剧烈地震动起来――发生地震了!事后所有人才知道,这是震惊世界的海地地震。

  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的这趟换货之行,竟然无意中戏剧地挽回了十几个必死者的生命,其中包括他本人。

  小善不小。也许举手投足之间一个轻微的善意举动,打开的恰恰是关乎命运的大境界!

  善有大小之分,但很多时候,小小的善意义并不寥寥。小小的善里裹藏着非凡的能量。

  就像一颗小小的北极星可以为万千夜行者指明方向,就像一股纤细的涓流能够为行将干渴倒毙的沙漠旅者带来再生的希望!

  (选自《润・文摘》2010年第5期)

  

  阅读闯关

  1.本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加以概括。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品析文章最后一段文字。

  

  文章阅读二

  

  为什么苹果不肯回家

  朱成玉

  老人是中途上的车,所以车厢里已经没有空座了,本来我是想给老人让个座的,但考虑到自己是长途,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想起来,我仍然为自己麻木的心感到羞愧。

  看样子他是从农村来的,他要去做什么,我无从知晓。他手里提着一只篮子,里面躺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苹果。那几个苹果大小不一,大多数都是皱巴巴的,像他风烛残年的脸。

  在一次刹车的时候,老人没有站稳脚跟,把篮子掉到了地上,苹果们撒着欢地撒落一地,像淘气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和老人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老人弯腰费力地将它们一个个拾拣起来,每拣起一个,都会轻轻地用袖口拭去上面的尘灰,像在摩挲自己孩子的头。

  老人像找宝一样搜寻着整个车厢,满车厢的人们热心地为老人指点苹果的一个个藏身之所,却没有一个人帮他拣起一个。他不停地数着自己篮子里的苹果,感觉少了一个。他就在每个人的座位底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搜寻着,那个不肯回家的苹果像那个最淘气的孩子,似乎在使尽办法不让老人找到它。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感觉到自己的脚碰到了什么圆滚滚的东西,她低头一看,正是老人掉落的苹果。她用她的高跟鞋勾到那个苹果,然后用脚尖用力一踢,整套动作像球星摆弄足球一样熟练。果然,那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停在老人的脚边,与此同时,女人旁边的一个男人已经开始为她精准的脚法叫好了。

  老人望着脚下的苹果,脸上泛起一丝潮红。但最后还是把它握到了手里,但是奇怪的是,他没有用他的袖口擦拭它,也没有将它放到篮子里。只是听他不停地念叨着,说可惜了这个苹果。

  老人到站了,透过车窗,我看到他走到一个垃圾箱的旁边,把手里握着的那个苹果毫不犹豫地扔了进去,嘴里仍旧在不停地嘟囔着什么,有微微的风把他的话时断时续地吹到我的耳边:

  “唉,这个苹果被糟蹋了,多可惜啊……”

  老人不肯带那个被伤了尊严的苹果回家。

  我的脸立时红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是否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是否也会脸红?我为自己的这一趟旅行感到难过,为自己是这个车厢里的一分子感到羞愧。那个穿着高跟鞋的脚法精妙的女人如果看到这一幕,会把脸藏到哪里去呢?

  老人扔掉的是一颗被蹂躏的苹果,但他拾拣回来的是穷人的一颗充满尊严的心。老人失落的,仅仅是一颗苹果,而我们失落的,却是心中的一棵树。

  (选自《阅读与鉴赏》2010年第3期)

  

  阅读闯关

  1.老人采用什么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回答不超过50字。

  2.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3.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文章阅读一:

  1.阿美利达大叔不愿让顾客吃亏,走出屋子去换货时,赶上大地震发生,他躲过灭顶之灾,还因此挽回了十几条生命。2.先叙事后议论;以叙为主,夹叙夹议。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把小善的意义表达得形象而具体,突出了小善虽小但意义不小的特点。

  文章阅读二:

  1.不再用袖口擦拭捡回的苹果,也没有将它放到篮子里,而是把它扔进垃圾箱里,还说苹果被糟蹋了。2.第一处:动作描写。拣起、擦拭的动作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并且还用“像在摩挲自己孩子的头”作对比,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人对撒落的每一个苹果都十分爱惜,并为后面他把一个苹果扔到垃圾箱作了铺垫。第二处:心理描写。表现作者的羞愧之情,引发读者思考应如何待人。⒊议论。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愧疚之意,对不尊重老人的乘客感到失望,不满。


相关内容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双木游语文站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写作专题整合的背景 作文是语文的核心.你在学习字词.造句.阅读等知识时要始终贯穿作文.在高考中,作文占70分,但是,跟作文能力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是12分,其他的基础题阅读理解题跟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品析关键语句 一
  •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之品析关键语句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 2.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品味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练习法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试 ...

  • [中考专题]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
  • 3月12日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大 中 小 [中考专题]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 (2012-03-12 09:50:21) 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 I.命题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 2013中考记叙文专题训练三
  •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训练三 [一]2012南平 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18-21题.(20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 ...

  • 八年级介绍
  •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自由作文. 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能翠所在单示课卑举例说明.如第五单元写作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说明记叙文中的两种抒情方式 ...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佘山学校 潘文冬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 ...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中心
  •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练教案 佘山学校 潘文冬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二-中心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 ...

  •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doc
  •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汉中市第八中学 李 珲 困惑一:考试的内容与课标的公然背离?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阅读教学领域还是写作教学领域,总有一个挥之不去回避不了的.为广大一线教师头痛不已的.似乎是‚无解‛的问题,即‚文体之惑‛. 阅读方面,我们教的教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