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0:31:00)董一菲
和孩子们一起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我说“血色罗裙翻酒污”写得真好,映照了琵琶女那一段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长安城中歌舞场上被消磨被追捧虚荣浮华的青春岁月和血泪人生。
是呵,有“曲罢曾叫善才服”的技艺,有“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容颜,于是琵琶女便有了一段云里雾里,“红绡不知数”的往昔,如烟花般的盛放的生命的错觉与人生的错位。
让我们想起茶花女玛格丽特,想起《日出》的陈白露……,小仲马和曹禺用那么多的笔墨塑造的形象,白居易只用一句诗就将她们轻松地笼罩和覆盖了。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颜色倾国倾城,满目斑斓,水色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是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张爱玲曾说:中国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
诗鬼李贺的诗更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他的诗像极了调色板,而且设色大胆得令人咋舌:他称春草为“寒绿”,称秋花为“冷红”,称太阳为“红镜”,称月亮为“碧华”,称繁星为“银沙”称眉毛为“双绿”称磷火为“冷翠烛”。
李贺的《湘妃》中的“九山静绿泪花红”是李贺以颜色用典故的典型诗句。
九疑山一片绿色,红花点点,如湘君,湘夫人的血泪染红这片春山,充满了悲剧色彩,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李贺用“泪花红”状写那份至情和伤怀。走过秋娘渡与泰娘桥的白居易,懂得女子千种风姿的白居易,她写尽女子的风华百代: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孟棨本事诗》)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上阳白发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如此解风情的诗人,在描写琵琶女肖像的时候却惜墨如金,在616言的长篇叙事诗中,只有“低眉信手续续弹”,“犹抱琵琶半遮面” “血色罗裙翻酒污”等寥寥数句来写琵琶女的肖像,而我以为尤以“血色罗裙翻酒污”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张扬飞扬,因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和“低眉”的含蓄内敛的经典神态的映衬,“血色罗裙”和上面“翻倒”的酒杯飞溅的“酒污”才那样有声有色有“味道”。
琵琶从匈奴传入中原,带有浓郁的异域情调,盛唐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用“琵琶起舞换新声”作七言绝句的首句,在琵琶声里所有大漠边关,雪山草原,长河落日的图画就在读者的心中展开了。
我想琵琶是热烈的激情的,有点像重金属乐队和摇滚的效果,才会有《十面埋伏》,它的奔放和不羁像极了大唐,于是“钿头银篦击节碎”银质的“篦子”都在狂欢中击碎,那是怎样的“节拍”呵。
那么“血色罗裙翻酒污”是什么颜色啊?托翁赋予安娜一袭黑裙,《飘》中的郝思佳的绿裙让白瑞德终身眷念,杨沫让林道静着一身白衣黑裙的学生装走进《青春之歌》,雨果让爱思梅达尔这个吉普赛女郎的奔放和她的红裙一起飞扬……
白居易是喜欢红色的,有诗为证: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夜筝》)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燕子楼》)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如此大胆地运用红色,而这一次他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
这节课我只有一个问题问孩子们。
孩子们热烈地回应我:
“红色是猩红,非常刺激地红,写出了欢乐场隐隐的血腥味”
“血色是殷红,殷红是暗红,表现了琵琶女消逝的青春浮华的生命的悲哀”
“血色是绛红,绛红很温情,这里有琵琶女对往昔岁月的觉悟的凝望,因为这段是琵琶女的自述。”
“血色是浅红,因为这是血迹,是血痕,是一抹蚊子血般的记忆。”
“我接着这位同学的同学的说,血色是朱红,因为帝京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时光,也许是琵琶女心头永远的朱砂痣。”
“血色是暖暖的红,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血色是冷酷的红,血色的罗裙的转翻过后,便是冷寂的‘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
“血色是青春的红,琵琶女所有的青春韶光的象征便是那“血色的罗裙?”
“血色是使人想起一种伤口般疼痛的红,是琵琶女一生抹不去的疼,灿烈,汹涌,那持续一生的万事俱备与向往,便暗藏在这一份血色里。”
“血色是桃红色,是红雨色,李贺有诗最是青春日将莫,桃花乱落如红雨,琵琶女美丽的罗裙,是青春将暮落红成阵的三春的桃红色。”
“血色是艳红,香艳之艳,艳俗之红,教坊的倡女,自有她那翻着酒污的艳帜高张。”
“血色是酒红,琵琶女在酒色中销蚀了青春和生命。”
……
……
“血色是潮红,有一种粘粘的质感,剪不断,理还乱”
“血色是绯红,搅动了整个浪漫,是五陵缠头的颜色。”
“血色是‘红颜’之红,‘红袖’之红,暗示象征了琵琶女的美丽。”
“血色是杏红,那过早开放过早飘零的花的颜色。单衫杏子红,两鬓鸦雏色。”
“血色是紫红,琵琶女在长安城红得发紫。”
“血色是胭脂色,胭脂一向温润香软,胭脂一向风流婉转,出了写琵琶女的古典美,和犹抱琵琶半遮面遥遥相对。
“血色是嫣红,是琵琶女留在时光中的一个笑靥。”
“血色是荷花丹,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曾几何时,琵琶女就像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红莲。”
“血色是万丈的红色,万丈红尘中一个弱女子的辗转流离用这一句尽显了。”
孩子们争论了一堂课,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白居易笔下的这个“血色”太有生命力了,在每个孩子每个读者的心里都“生长”了一番。
“血色罗裙是你心中对琵琶女红极一时喧嚣繁华而后归于冷寂的生命的全部理解,比那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不知要含蓄内敛有力多少倍。”
阅读全文(1755) | 回复(12) | 引用通告(0) | 编辑
标签:“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上一篇:我信奉“母教”——热荐王东华的《发现母亲》
下一篇:《老人与海》教后记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1-11-26 10:48:00)守望月亮(游客)
知性、智性、理性、母性的女子,哺育着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杰俊,做董老师的学生,三生有幸。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1-5-30 16:42:00)西楼雪
能把文本读得深透,才能有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董老师不愧为名师!
学习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欢迎西楼雪!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6-19 23:37:00)林雨(游客)
真的好羡慕你的学生,有这样绚烂多姿的神游空间!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林雨:我似乎看到了你热带的风姿。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5-15 16:51:00)且行且思(游客)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董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真是了得,对“血色”阐释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拙见以为,文本解读的独到之处,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没有对文本解读的重视,没有“博观而约取”的深厚学养,难有这样的发现!但抬高“血色”句而贬低“同是天涯”句的作用有点过分,是不是有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倾向?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行思君所言极是,过分强调一点不免偏颇。思维不够缜密。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25 22:09:00)木子文武
没想到,《琵琶行》这一课也可以这么教,从你的行文中,我感觉到,你的学生学会了很多内容,我为他们有你这样渊博的老师感到骄傲,同时,我向你学习,你的阅读量太大了,很多知识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境界高远啊!董老师,给我提点建议,我该如何扩大阅读量?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让你见笑了,我要好好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13 9:07:00)chqianli
董老师,知识渊博呀!原来古典诗词中的颜色是如此丰富呀,难怪古典诗词这座大花园如此绚烂多姿!大作拜读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精彩绝艳!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10:28:00)吴同和
历代诗人均喜、均善绘色,这与诗人的遭际、心境等因子有关;换言之,这些颜色亦反射着诗人的际遭、心境。李商隐的《春雨》颜色不少,也挺错杂: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愚以为:
这是一幅绝妙的图画。淡雅朦胧而蕴凉意,远近高低又呈暖色:新春、白门,红楼、冷雨,街灯、孤影,玉珰、尺素,飞雁、云罗……这一切,极和谐又极不和谐地组接成一幅水墨丹青。春耶,秋乎?令人遐思不已。仔细玩赏,方悟“远路应悲春晼晚”之寓意。原来,这“春天里的秋天”是诗人因“怅”而绘的奇景。
这更是一种意境。冷寂深幽,凄美哀婉。诗人的主观情思已完全投影到他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上,故春意虽浓,却有“山色凝重,碧水自寒”之境;至于何为景语,何为情语,几莫能辨。读者一旦走进这样一个意境,必将沉浸其中,物我两忘。
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吴老师:十分感谢您的指点,让我对古诗词中的色彩有了新的感悟。您是柳宗元研究的专家,对古典诗词有许多真知灼见,望不吝赐教。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8:57:00)静女其姝(游客)
太有收获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感谢静女的惊鸿一瞥。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8:17:00)编辑人
佩服!董老师如此渊博的知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其实很多是学生们说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21:05:00)prt(游客)
定礼膜拜!!!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感谢盛情!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8:53:00)王春艳
董老师的确是学富五车。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王老师,过奖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6:31:00)吴春来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夜筝》)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燕子楼》)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如此大胆地运用红色,而这一次他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
课堂上顺手拈来,好生让人羡慕啊。
虽说是四十五分钟,而我看到的是远远不止这些啊。
董老师好才学了。学习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春来的鼓励我会记住,然后更加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0:31:00)董一菲
和孩子们一起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我说“血色罗裙翻酒污”写得真好,映照了琵琶女那一段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长安城中歌舞场上被消磨被追捧虚荣浮华的青春岁月和血泪人生。
是呵,有“曲罢曾叫善才服”的技艺,有“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容颜,于是琵琶女便有了一段云里雾里,“红绡不知数”的往昔,如烟花般的盛放的生命的错觉与人生的错位。
让我们想起茶花女玛格丽特,想起《日出》的陈白露……,小仲马和曹禺用那么多的笔墨塑造的形象,白居易只用一句诗就将她们轻松地笼罩和覆盖了。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颜色倾国倾城,满目斑斓,水色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是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张爱玲曾说:中国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
诗鬼李贺的诗更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他的诗像极了调色板,而且设色大胆得令人咋舌:他称春草为“寒绿”,称秋花为“冷红”,称太阳为“红镜”,称月亮为“碧华”,称繁星为“银沙”称眉毛为“双绿”称磷火为“冷翠烛”。
李贺的《湘妃》中的“九山静绿泪花红”是李贺以颜色用典故的典型诗句。
九疑山一片绿色,红花点点,如湘君,湘夫人的血泪染红这片春山,充满了悲剧色彩,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李贺用“泪花红”状写那份至情和伤怀。走过秋娘渡与泰娘桥的白居易,懂得女子千种风姿的白居易,她写尽女子的风华百代: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孟棨本事诗》)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上阳白发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如此解风情的诗人,在描写琵琶女肖像的时候却惜墨如金,在616言的长篇叙事诗中,只有“低眉信手续续弹”,“犹抱琵琶半遮面” “血色罗裙翻酒污”等寥寥数句来写琵琶女的肖像,而我以为尤以“血色罗裙翻酒污”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张扬飞扬,因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和“低眉”的含蓄内敛的经典神态的映衬,“血色罗裙”和上面“翻倒”的酒杯飞溅的“酒污”才那样有声有色有“味道”。
琵琶从匈奴传入中原,带有浓郁的异域情调,盛唐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用“琵琶起舞换新声”作七言绝句的首句,在琵琶声里所有大漠边关,雪山草原,长河落日的图画就在读者的心中展开了。
我想琵琶是热烈的激情的,有点像重金属乐队和摇滚的效果,才会有《十面埋伏》,它的奔放和不羁像极了大唐,于是“钿头银篦击节碎”银质的“篦子”都在狂欢中击碎,那是怎样的“节拍”呵。
那么“血色罗裙翻酒污”是什么颜色啊?托翁赋予安娜一袭黑裙,《飘》中的郝思佳的绿裙让白瑞德终身眷念,杨沫让林道静着一身白衣黑裙的学生装走进《青春之歌》,雨果让爱思梅达尔这个吉普赛女郎的奔放和她的红裙一起飞扬……
白居易是喜欢红色的,有诗为证: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夜筝》)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燕子楼》)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如此大胆地运用红色,而这一次他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
这节课我只有一个问题问孩子们。
孩子们热烈地回应我:
“红色是猩红,非常刺激地红,写出了欢乐场隐隐的血腥味”
“血色是殷红,殷红是暗红,表现了琵琶女消逝的青春浮华的生命的悲哀”
“血色是绛红,绛红很温情,这里有琵琶女对往昔岁月的觉悟的凝望,因为这段是琵琶女的自述。”
“血色是浅红,因为这是血迹,是血痕,是一抹蚊子血般的记忆。”
“我接着这位同学的同学的说,血色是朱红,因为帝京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时光,也许是琵琶女心头永远的朱砂痣。”
“血色是暖暖的红,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血色是冷酷的红,血色的罗裙的转翻过后,便是冷寂的‘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
“血色是青春的红,琵琶女所有的青春韶光的象征便是那“血色的罗裙?”
“血色是使人想起一种伤口般疼痛的红,是琵琶女一生抹不去的疼,灿烈,汹涌,那持续一生的万事俱备与向往,便暗藏在这一份血色里。”
“血色是桃红色,是红雨色,李贺有诗最是青春日将莫,桃花乱落如红雨,琵琶女美丽的罗裙,是青春将暮落红成阵的三春的桃红色。”
“血色是艳红,香艳之艳,艳俗之红,教坊的倡女,自有她那翻着酒污的艳帜高张。”
“血色是酒红,琵琶女在酒色中销蚀了青春和生命。”
……
……
“血色是潮红,有一种粘粘的质感,剪不断,理还乱”
“血色是绯红,搅动了整个浪漫,是五陵缠头的颜色。”
“血色是‘红颜’之红,‘红袖’之红,暗示象征了琵琶女的美丽。”
“血色是杏红,那过早开放过早飘零的花的颜色。单衫杏子红,两鬓鸦雏色。”
“血色是紫红,琵琶女在长安城红得发紫。”
“血色是胭脂色,胭脂一向温润香软,胭脂一向风流婉转,出了写琵琶女的古典美,和犹抱琵琶半遮面遥遥相对。
“血色是嫣红,是琵琶女留在时光中的一个笑靥。”
“血色是荷花丹,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曾几何时,琵琶女就像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红莲。”
“血色是万丈的红色,万丈红尘中一个弱女子的辗转流离用这一句尽显了。”
孩子们争论了一堂课,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白居易笔下的这个“血色”太有生命力了,在每个孩子每个读者的心里都“生长”了一番。
“血色罗裙是你心中对琵琶女红极一时喧嚣繁华而后归于冷寂的生命的全部理解,比那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不知要含蓄内敛有力多少倍。”
阅读全文(1755) | 回复(12) | 引用通告(0) | 编辑
标签:“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上一篇:我信奉“母教”——热荐王东华的《发现母亲》
下一篇:《老人与海》教后记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1-11-26 10:48:00)守望月亮(游客)
知性、智性、理性、母性的女子,哺育着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杰俊,做董老师的学生,三生有幸。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1-5-30 16:42:00)西楼雪
能把文本读得深透,才能有独特的语文教学艺术!董老师不愧为名师!
学习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欢迎西楼雪!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6-19 23:37:00)林雨(游客)
真的好羡慕你的学生,有这样绚烂多姿的神游空间!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林雨:我似乎看到了你热带的风姿。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5-15 16:51:00)且行且思(游客)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董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真是了得,对“血色”阐释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拙见以为,文本解读的独到之处,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没有对文本解读的重视,没有“博观而约取”的深厚学养,难有这样的发现!但抬高“血色”句而贬低“同是天涯”句的作用有点过分,是不是有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倾向?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行思君所言极是,过分强调一点不免偏颇。思维不够缜密。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25 22:09:00)木子文武
没想到,《琵琶行》这一课也可以这么教,从你的行文中,我感觉到,你的学生学会了很多内容,我为他们有你这样渊博的老师感到骄傲,同时,我向你学习,你的阅读量太大了,很多知识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境界高远啊!董老师,给我提点建议,我该如何扩大阅读量?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让你见笑了,我要好好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13 9:07:00)chqianli
董老师,知识渊博呀!原来古典诗词中的颜色是如此丰富呀,难怪古典诗词这座大花园如此绚烂多姿!大作拜读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精彩绝艳!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10:28:00)吴同和
历代诗人均喜、均善绘色,这与诗人的遭际、心境等因子有关;换言之,这些颜色亦反射着诗人的际遭、心境。李商隐的《春雨》颜色不少,也挺错杂: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愚以为:
这是一幅绝妙的图画。淡雅朦胧而蕴凉意,远近高低又呈暖色:新春、白门,红楼、冷雨,街灯、孤影,玉珰、尺素,飞雁、云罗……这一切,极和谐又极不和谐地组接成一幅水墨丹青。春耶,秋乎?令人遐思不已。仔细玩赏,方悟“远路应悲春晼晚”之寓意。原来,这“春天里的秋天”是诗人因“怅”而绘的奇景。
这更是一种意境。冷寂深幽,凄美哀婉。诗人的主观情思已完全投影到他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上,故春意虽浓,却有“山色凝重,碧水自寒”之境;至于何为景语,何为情语,几莫能辨。读者一旦走进这样一个意境,必将沉浸其中,物我两忘。
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吴老师:十分感谢您的指点,让我对古诗词中的色彩有了新的感悟。您是柳宗元研究的专家,对古典诗词有许多真知灼见,望不吝赐教。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8:57:00)静女其姝(游客)
太有收获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感谢静女的惊鸿一瞥。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8 8:17:00)编辑人
佩服!董老师如此渊博的知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其实很多是学生们说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21:05:00)prt(游客)
定礼膜拜!!!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感谢盛情!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8:53:00)王春艳
董老师的确是学富五车。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王老师,过奖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血色”是什么颜色——《琵琶行》的教后备忘 (2010-4-7 16:31:00)吴春来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夜筝》)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燕子楼》)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如此大胆地运用红色,而这一次他偏偏要说琵琶女的裙是“血色”。
课堂上顺手拈来,好生让人羡慕啊。
虽说是四十五分钟,而我看到的是远远不止这些啊。
董老师好才学了。学习了。以下为董一菲的回复:
春来的鼓励我会记住,然后更加努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