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骆宾王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骆宾王骆宾王(公元约626─684后)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他所留下的诗文中,最广为人知、并且口耳相传的名篇,是他七岁时写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全诗充满童趣和天真,清新可爱,活泼喜人,是千多年来小孩子学唐诗时首先要学、要背诵的一首好诗。他在狱中所作的《咏蝉》,以充沛的感情,明确的譬喻,加上双关语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寄情于咏物,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篇。他借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而写的抒怀咏志小诗《于易水送人》,在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他的文章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又名《讨武曌檄》),连武则天本人也很欣赏这篇文章。

骆宾王在写诗时特别喜欢在对仗中使用数字对,比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青楼十二重。”“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等,因此人们给他一个雅号叫做“算博士”。

骆宾王自幼聪颖、有文才,七岁即能写诗。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他任侍

御史,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第二年,遇赦而获释。武则天掌握朝中实权后,骆宾王对其深为不满,几次上书言事而不得用,反而贬官为临海丞。使他“鞅鞅不得志”,“弃官”而去。他一直希望把武则天赶下台、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徐敬业等人在杨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虽然骆宾王在讨武檄文中对武则天骂了个痛快,但武则天对他的文才确实青眼有加。当讨武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时,她居然一边读一边“嘻笑”。当读到“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还颇有得意之色。再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才惊呼到“是谁写的?”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写的,她竟责问道:“宰相安得失此人?”认为骆宾王有才能却没能受到重用,是宰相失职未能推荐的结果,可见其对骆宾王确有惜才之心。

当时的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覆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覆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卷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

[2]《唐诗纪事》卷第七,“骆宾王”;

[3]《本事诗》,转引自《太平广记》第九十一卷,异僧五;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骆宾王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骆宾王骆宾王(公元约626─684后)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他所留下的诗文中,最广为人知、并且口耳相传的名篇,是他七岁时写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全诗充满童趣和天真,清新可爱,活泼喜人,是千多年来小孩子学唐诗时首先要学、要背诵的一首好诗。他在狱中所作的《咏蝉》,以充沛的感情,明确的譬喻,加上双关语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寄情于咏物,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篇。他借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而写的抒怀咏志小诗《于易水送人》,在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他的文章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又名《讨武曌檄》),连武则天本人也很欣赏这篇文章。

骆宾王在写诗时特别喜欢在对仗中使用数字对,比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青楼十二重。”“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等,因此人们给他一个雅号叫做“算博士”。

骆宾王自幼聪颖、有文才,七岁即能写诗。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他任侍

御史,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第二年,遇赦而获释。武则天掌握朝中实权后,骆宾王对其深为不满,几次上书言事而不得用,反而贬官为临海丞。使他“鞅鞅不得志”,“弃官”而去。他一直希望把武则天赶下台、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徐敬业等人在杨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虽然骆宾王在讨武檄文中对武则天骂了个痛快,但武则天对他的文才确实青眼有加。当讨武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时,她居然一边读一边“嘻笑”。当读到“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还颇有得意之色。再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才惊呼到“是谁写的?”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写的,她竟责问道:“宰相安得失此人?”认为骆宾王有才能却没能受到重用,是宰相失职未能推荐的结果,可见其对骆宾王确有惜才之心。

当时的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覆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覆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卷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

[2]《唐诗纪事》卷第七,“骆宾王”;

[3]《本事诗》,转引自《太平广记》第九十一卷,异僧五;


相关内容

  • 经典诗词饱览 ,背后故事飘香!(下)
  • 风流才子杜牧的诗与故事 帝王的诗词,当然不简单 唐朝女性爱低胸装,有诗文作证! 宋朝十一位女词人 趣谈苏东坡的哲理诗 柳宗元:大起大落的"名门之后" 唐朝诗人宋之问的悲剧: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 孟浩然:白驴王子风流记 唐伯虎在孤独和忧郁中死去 诗者:文学桂冠之明珠 鹧鸪是只伤情鸟 ...

  • 端午节故事
  •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 ...

  • 中国文化史笔记
  • 中国文化史笔记 1.五礼 ① 吉礼:对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鱼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望百物等的祭祀典礼. ②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还应该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 ③ 军礼:主要指战事,实际还包括若干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 ④ 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个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 ...

  • 湖北十堰武当山导游词
  •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今天起了一大早,辛苦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调整好生物钟呢?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个代表"清醒清醒头脑.首先,我代表xx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那正所谓"我选择, ...

  • 读渭川田家有感
  • 读<渭川田家>有感 读<渭川田家>有感 历来认为,王维虽然被誉为"诗佛",但因为他的诗多是反映田园生活,没有那种忧国忧民,慷慨激昂的气魄,在思想内容上不能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可是当我们了解王维的历史 ...

  • 青春,好时光
  • 二十四岁了,生命的年轮转了两圈又回到起点.总认为,这就是我最好的岁月年华,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发现了自己的感受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像那些在充沛雨水中生长的竹子一样,节节高,比什么时候都要强,也像一条强壮猎狗的嗅觉一样,比什么时候都要敏锐. 以前初中高中背的课文.古诗,到现在还能记得的,都是因为以前读起 ...

  • 河南开封禹王台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 现在我们来到有千古名园美誉的禹王台风景区观光游览. 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占地面积400亩,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开封著名的名胜古迹--古吹台,已经经历了250

  • 为什么 古代大医学家都是道士?
  • 道教修炼,贵在真修实证,行一步有一步之效验,而且时刻不离人体本身.离开人身,所谈皆假.历代祖师留下的丹经著述,都是通过自己身心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 通过种种修炼方式而达到生命永驻的境界,这是道士们在宗教信仰支配下的神圣选择,也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 ...

  • 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之为人师表的修炼
  • 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之为人师表的修炼 老师们,咱们今天继续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之为人师表的修炼. 什么是为人师表,师表一词出自<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其意义是指品德.学问上值得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就是品德与学问等堪做人们学习的榜样.在中国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