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农村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13亿的消费人口中,农村占72%,绝对数字为9亿人,在城乡消费总量中,农村消费已占53%。另据预测,4年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为75元,到2005年将提高至300元以上,增长幅度为300%,药品市场总额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可望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但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农村医疗改革力度,包括基层医师的待遇和农村医保,可见国家政策已向农村市场倾斜。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更多的医药保健品企业开始关注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并积极制定营销策略,进军农村市场。笔者通过此文用以推动中国农村医药市场营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但农民的医疗成本却高于城市,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两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发人深思。

  

  现 状

  

  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乡村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的客观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就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致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另一方面就终端零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严重威胁着农村父老的身体健康。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零售店、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药品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就高不就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到县级区域,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管理机制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症 结

  

  针对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医药品种也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人认为现在农村集镇药店已经很多了,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原有许多集镇上有近10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3倍~5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各种经济成分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分网络中心按照自己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同质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中医项目,却很难得到满足。

  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公司热衷于在城市拼杀,无暇顾及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看不到。

  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地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笔者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农村患者

  

  药品消费心理和习惯分析

  农村医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农民及小城镇居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疗效。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或小城镇,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OTC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认真地考虑价位能否承担得起,因为在经济承受能力上他们确实是弱者。因此,在大多数农村市场中高档次的药物很难形成大量的销售。

  

  患者购药考虑的因素

  那些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在农村及小城镇就成为农民首选的药品。农村患者是哪里的药便宜就到哪里买,为了几片药,可以货比多家,然后选择一个最便宜的药店购买。一些小病多不服药,靠自行痊愈,实在感到扛不住时,才去购买一些廉价药物。

  

  农村医药消费者对疗效的认识

  农村患者认为,症状减轻或消失,就是好药。西药2天~3天必须见效,中药5天~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他们认为无效。他们吃药1瓶~2瓶必须见效,否则改换品牌,他们大多无钱也无耐心把一种药吃5盒以上。因此,在农村市场很难培养品牌的忠诚度。对于这一问题,医务工作者普遍的回答是:我们认为疗效最重要,但患者购药时却是以价格作为取舍的,况且只要是真药,都有疗效。对于价格的认知与感受是这样的:

  慢性病:医务人员及药店老板一致认为,乡镇居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如咳喘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必须长期用药的,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惟一考虑的因素。他们甚至会计算每周、每月每种同类药品的花费,然后选一个最便宜而又效果相对较好的品种,但有一点被调查者普遍认同,即患者认为没有疗效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药品,就是再便宜也不会购买。

  对于偶然得上的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反复权衡再做决定。一些医生反映,在开处方时也会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即价格高低。一般一个处方单超过50元,农民就较难接受。

  

  农村患者价格高低的判断标准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患者判断药品价格高低的标准有两点:

  一是以市场上同类药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来作为某个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判断依据,而不管你是否是新药。二是按自己的支付能力,也就是经济收入状况来判断:除了特效药如吗丁啉外,药品的价格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是店员和医生推荐,他也可能认为贵而不接受。一些医生说,有时乡镇居民也知道某种药品疗效好,但就是因为买不起而作罢。说到底,乡镇居民还是囊中羞涩,购买力是制约其选择不同品种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农村医药消费者药品信息的来源

  重要途径为媒体,依次是电视(央视、省视、地视)、广播、店头POP、墙体广告;乡村医生、药店营业员介绍;人际传播。

  

  营销创新方法

  

  营销队伍建设及培训

  开发市场时的员工配备是:省级市场主管人员由公司总部招聘,培训后委派到某一省区,而地、市级区域市场人员则采取当地招聘与总部委派相结合,而县级农村市场大多就地招聘。在开发某一县级农村市场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设好市场营销队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营销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城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定员。 2.每个营销片区的分支机构要保证有两名以上员工。

  3.招聘业务代表要求是常住当地的,但不能集中在某一片区招聘。

  4.根据企业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招聘若干名专兼职宣传人员。

  5.为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但亦不能太低,一般以高中文化为宜,诚实、吃苦耐劳应首选,招聘后要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同时应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当员工招聘工作完成后,就应当对员工进行培训。各个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差异较大,再按照企业的要求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还应在上岗以后,进行定期的阶段培训,确保营销队伍有文化思想、有组织纪律、有统一的企业形象。

  详细的市场调查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盲目或一知半解地制定市场计划,难免造成失误和浪费。

  1.市场调查的内容:①镇(乡)、村的数量及相应的人口数量;②主要经济来源;③多发病、常见病;④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⑤医药公司、药材公司及批发部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⑥集市、庙会的日期及习俗;⑦主要行政部门及人员、当地各镇(乡)、村有影响的人士;⑧交通状况;⑨其他与市场相关的情况。

  2.市场调查的方法:①采用政府部门(统计局)提供的数据;②执行经理、业务主办直接实地调查。

  3.市场调查的要求:真实、准确。

  4.市场调查的分类:市场启动前的调查、市场启动后宣传情况调查、销售情况调查、员工状况调查。

  

  工作计划安排

  1.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根据前期市场调查的情况制定市场工作计划。首先,开发人口多、经济发展好的乡镇,迅速抓出成效,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次,把镇级市场真正启动后,再向镇以下的行政村、自然村推进。

  2.工作计划的内容:①当月计划开发哪几个乡镇;②拟开发的各乡镇人员的配备情况;③拟开发的乡镇采取的相应宣传方式及频率;④销售渠道及经费如何开支等。要求尽量数字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组织实施

  农村市场切忌城市化操作。其组织原则:任何时候都要讲投入产出比,严格费用控制,活动前需有周密细致的营销策划方案。

  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固定终端(医院、药店、诊所)促销

  医院、药店、诊所是产品重要的销售场所,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定期的高频次拜访和促销。工作的内容是宣传、维护客情关系和产品促销。宣传包括向医生、病人讲解与本产品有关的知识,使医生能够全面认识本产品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能正确用药;同时,配合医院、诊所、药店进行橱窗、专栏、板报宣传,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维护客情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家人、亲戚的生日、节日祝福,赠送小礼品,休息之余的拉家常,邀请参加公司的庆祝联谊活动、召开学术讲座等。产品促销则以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主,切不可左右医生用药,以免造成医生和病人的反感。

  

  活动促销

  密切关注农村的庙会、集会、大型影剧会、重大节日集会,根据需要也可组织类似的大型集会,进行活动促销。提前半个月准备,明确分工,促销品、赠品、宣传品、活动所需器材、邀请的专家和到场人士最好开列清单分发到人,并事先联系好场地,办好相关手续。产品宣传和活动操作细则要求简单明了,最好总结成易记、易懂、易于传颂的话语或顺口溜。人数5人~10人为宜,活动要有场面、热闹。

  

  下乡促销

  根据产品适用特点,结合地方易发多发病实际,由两名工作人员带队,邀请1名~2名专家下到自然村开展义诊和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赤脚医生下乡活动。这项活动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应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干部的支持与配合,并提前一周作好通知和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要减化中间环节,薄利销售产品,不能欺骗农村消费者。下乡的目的明确,以敬老、儿童健康、普及医疗保健为主题,时机选择在农闲、病发期、妇检、体检等时期。

  除此之外,可结合国家正推行的初级保健工程开展活动,也可采取在农村设立小药箱等举措。

  

  监督检查及总结

  

  监督检查是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的基本方法,这项工作必须从组织上加以保证,必须专人负责。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工作后,根据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13亿的消费人口中,农村占72%,绝对数字为9亿人,在城乡消费总量中,农村消费已占53%。另据预测,4年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为75元,到2005年将提高至300元以上,增长幅度为300%,药品市场总额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可望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但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农村医疗改革力度,包括基层医师的待遇和农村医保,可见国家政策已向农村市场倾斜。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更多的医药保健品企业开始关注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并积极制定营销策略,进军农村市场。笔者通过此文用以推动中国农村医药市场营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但农民的医疗成本却高于城市,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两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发人深思。

  

  现 状

  

  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乡村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的客观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就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致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另一方面就终端零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严重威胁着农村父老的身体健康。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零售店、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药品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就高不就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到县级区域,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管理机制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症 结

  

  针对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医药品种也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人认为现在农村集镇药店已经很多了,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原有许多集镇上有近10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3倍~5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各种经济成分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分网络中心按照自己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同质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中医项目,却很难得到满足。

  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公司热衷于在城市拼杀,无暇顾及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看不到。

  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地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笔者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农村患者

  

  药品消费心理和习惯分析

  农村医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农民及小城镇居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疗效。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或小城镇,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OTC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认真地考虑价位能否承担得起,因为在经济承受能力上他们确实是弱者。因此,在大多数农村市场中高档次的药物很难形成大量的销售。

  

  患者购药考虑的因素

  那些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在农村及小城镇就成为农民首选的药品。农村患者是哪里的药便宜就到哪里买,为了几片药,可以货比多家,然后选择一个最便宜的药店购买。一些小病多不服药,靠自行痊愈,实在感到扛不住时,才去购买一些廉价药物。

  

  农村医药消费者对疗效的认识

  农村患者认为,症状减轻或消失,就是好药。西药2天~3天必须见效,中药5天~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他们认为无效。他们吃药1瓶~2瓶必须见效,否则改换品牌,他们大多无钱也无耐心把一种药吃5盒以上。因此,在农村市场很难培养品牌的忠诚度。对于这一问题,医务工作者普遍的回答是:我们认为疗效最重要,但患者购药时却是以价格作为取舍的,况且只要是真药,都有疗效。对于价格的认知与感受是这样的:

  慢性病:医务人员及药店老板一致认为,乡镇居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如咳喘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必须长期用药的,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惟一考虑的因素。他们甚至会计算每周、每月每种同类药品的花费,然后选一个最便宜而又效果相对较好的品种,但有一点被调查者普遍认同,即患者认为没有疗效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药品,就是再便宜也不会购买。

  对于偶然得上的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反复权衡再做决定。一些医生反映,在开处方时也会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即价格高低。一般一个处方单超过50元,农民就较难接受。

  

  农村患者价格高低的判断标准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患者判断药品价格高低的标准有两点:

  一是以市场上同类药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来作为某个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判断依据,而不管你是否是新药。二是按自己的支付能力,也就是经济收入状况来判断:除了特效药如吗丁啉外,药品的价格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是店员和医生推荐,他也可能认为贵而不接受。一些医生说,有时乡镇居民也知道某种药品疗效好,但就是因为买不起而作罢。说到底,乡镇居民还是囊中羞涩,购买力是制约其选择不同品种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农村医药消费者药品信息的来源

  重要途径为媒体,依次是电视(央视、省视、地视)、广播、店头POP、墙体广告;乡村医生、药店营业员介绍;人际传播。

  

  营销创新方法

  

  营销队伍建设及培训

  开发市场时的员工配备是:省级市场主管人员由公司总部招聘,培训后委派到某一省区,而地、市级区域市场人员则采取当地招聘与总部委派相结合,而县级农村市场大多就地招聘。在开发某一县级农村市场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设好市场营销队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营销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城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定员。 2.每个营销片区的分支机构要保证有两名以上员工。

  3.招聘业务代表要求是常住当地的,但不能集中在某一片区招聘。

  4.根据企业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招聘若干名专兼职宣传人员。

  5.为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但亦不能太低,一般以高中文化为宜,诚实、吃苦耐劳应首选,招聘后要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同时应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当员工招聘工作完成后,就应当对员工进行培训。各个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差异较大,再按照企业的要求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还应在上岗以后,进行定期的阶段培训,确保营销队伍有文化思想、有组织纪律、有统一的企业形象。

  详细的市场调查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盲目或一知半解地制定市场计划,难免造成失误和浪费。

  1.市场调查的内容:①镇(乡)、村的数量及相应的人口数量;②主要经济来源;③多发病、常见病;④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⑤医药公司、药材公司及批发部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⑥集市、庙会的日期及习俗;⑦主要行政部门及人员、当地各镇(乡)、村有影响的人士;⑧交通状况;⑨其他与市场相关的情况。

  2.市场调查的方法:①采用政府部门(统计局)提供的数据;②执行经理、业务主办直接实地调查。

  3.市场调查的要求:真实、准确。

  4.市场调查的分类:市场启动前的调查、市场启动后宣传情况调查、销售情况调查、员工状况调查。

  

  工作计划安排

  1.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根据前期市场调查的情况制定市场工作计划。首先,开发人口多、经济发展好的乡镇,迅速抓出成效,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次,把镇级市场真正启动后,再向镇以下的行政村、自然村推进。

  2.工作计划的内容:①当月计划开发哪几个乡镇;②拟开发的各乡镇人员的配备情况;③拟开发的乡镇采取的相应宣传方式及频率;④销售渠道及经费如何开支等。要求尽量数字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组织实施

  农村市场切忌城市化操作。其组织原则:任何时候都要讲投入产出比,严格费用控制,活动前需有周密细致的营销策划方案。

  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固定终端(医院、药店、诊所)促销

  医院、药店、诊所是产品重要的销售场所,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定期的高频次拜访和促销。工作的内容是宣传、维护客情关系和产品促销。宣传包括向医生、病人讲解与本产品有关的知识,使医生能够全面认识本产品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能正确用药;同时,配合医院、诊所、药店进行橱窗、专栏、板报宣传,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维护客情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家人、亲戚的生日、节日祝福,赠送小礼品,休息之余的拉家常,邀请参加公司的庆祝联谊活动、召开学术讲座等。产品促销则以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主,切不可左右医生用药,以免造成医生和病人的反感。

  

  活动促销

  密切关注农村的庙会、集会、大型影剧会、重大节日集会,根据需要也可组织类似的大型集会,进行活动促销。提前半个月准备,明确分工,促销品、赠品、宣传品、活动所需器材、邀请的专家和到场人士最好开列清单分发到人,并事先联系好场地,办好相关手续。产品宣传和活动操作细则要求简单明了,最好总结成易记、易懂、易于传颂的话语或顺口溜。人数5人~10人为宜,活动要有场面、热闹。

  

  下乡促销

  根据产品适用特点,结合地方易发多发病实际,由两名工作人员带队,邀请1名~2名专家下到自然村开展义诊和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赤脚医生下乡活动。这项活动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应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干部的支持与配合,并提前一周作好通知和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要减化中间环节,薄利销售产品,不能欺骗农村消费者。下乡的目的明确,以敬老、儿童健康、普及医疗保健为主题,时机选择在农闲、病发期、妇检、体检等时期。

  除此之外,可结合国家正推行的初级保健工程开展活动,也可采取在农村设立小药箱等举措。

  

  监督检查及总结

  

  监督检查是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的基本方法,这项工作必须从组织上加以保证,必须专人负责。每进行一个阶段的工作后,根据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 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 ...

  • 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
  • 作者:张胜军张乐天 教育学术月刊 2011年01期 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教育概念的指称与涵义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并非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语境中,"农村职业教育"应予重新认识和解读. 一.农村职 ...

  •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作者:汪修亚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式增长和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农村经济越来越得到各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数理分析,提出在不考虑农村经济增长预期的前提 ...

  •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1 引言 „„„„„„„„„„„„„„„„„„„„„„„„„„„„„„„„„„„„„„„„1 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2 2.1农村商业性金融 „„„„„„„„„„„„„„„„„„„„„„„„„„„„„„„ ...

  •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综述 唐春夏 经济管理学院 农村与区域发展 S20115208 摘要:目前,农村中存在的自然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从农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如何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述 ...

  • 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
  • 中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阶段,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瓶颈.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回顾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正视农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深入探讨适应中国经 ...

  • 大学经管类优秀毕业论文
  •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 ...

  •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2015 年)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专 业 公 共 管 理 主考学校 姓 名 xxxx 准考证号 xxxxxx 工作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 起止日期 xxxxxxx ...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7年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