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发展简史
轻武器是在战术需求的引导与推动下,和技术可能(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允许与制约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远古时代人们幻想的“神弹子”和“掌手雷”,由于火药的发明,枪械和手榴弹的出现,而变为现实。面对敌集群步兵的快速冲击,提高发射速度,一直是早期枪械发展的重大课题,只有在科学技术进步到19世纪末期,后装枪和金属弹壳定装枪弹已经成熟,使得自动武器出现之后,才算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初,堑壕战的兴起,使一度受到冷遇的手榴弹再度受到重视;为了伴随步兵班战斗,笨重的机枪演进出了轻机枪;阵地争夺战的增加,要求在近距离内发扬火力,使冲锋枪出世参战;飞机和坦克在战场上的运用,使坦克机枪、航空机枪、高射机枪、反坦克枪、无坐力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单兵导弹等相继发展起来。20世纪中叶核武器的诞生,步兵摩托化、装甲化的实现,大大促进了步兵的战场运动速度和防护能力的提高,对枪械的要求,由突出威力转变为在保证必要威力的条件下,突出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突击步枪随之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轻武器在战术需求推动下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军队编成、战术运用,甚至军事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17世纪中叶出现刺刀,滑膛枪手有了格斗自卫的武器,17世纪末长矛手便从欧洲军队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17世纪以前敌对双方交战距离经常很近,手榴弹曾风行一时,许多军队中都编制有专门的“榴弹兵”。自动武器于19世纪末的出现,对战场态势和战术的影响尤为明显,各国军队不得不抛弃兵员密集的“纵队战术”,采用“散开战术”;同时“跃进”亦成为在密集的机枪和步枪火力下的主要运动方式;在敌方机枪火力被克服之前,所有步兵冲击成功的希望都是很小的,冲击前的火力准备也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战术了。
一.手枪的发展
当代国产手枪的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国产手枪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手枪系列,在世界手枪的发展行列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手枪发展呈现勃勃生机;高科技浪潮,又推动着中国手枪向世界高水平迈进。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手枪制造工业,我军装备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或是战争中土法上马制造的,属于“万国牌”。手枪口径繁杂,样式各异,陈旧不堪,性能落后。这些手枪现在均已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民兵装备陈列馆中的馆藏陈列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新,由于国民党在溃逃前的大破坏,共和国连一个像样的兵工厂都没有,手枪的自研能力为零,我军官兵使用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还有少量的则是用土办法仿制而成。且手枪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质量难以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手枪的型号多达几十种,产自于二十多个国家,可称得上“万国牌”。中国手枪家族发展到现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枪系列:1. 67式微声手枪2. 80式冲锋手枪3. 84式微型手枪4. 91式匕首5. 92式半自动手枪6. CF07自卫手枪7. QSW06微声手枪8. 05式转轮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QSW06微声手枪和CF07自卫手枪。
1)QSW06微声手枪
QSW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是我军新一代列装武器,主要装备我军侦察兵与特种部队,使用DCV05式5.8毫米微声弹,以单发火力隐蔽杀伤50米距离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 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惯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大容弹量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量20发. 全枪长193亳米(不带消声器),枪宽35毫米,枪高133毫米,全枪重0.795千克(含一个弹匣,不含消声器),消声器长大于200毫米,重0.2千克,通过枪口上的联接螺纹与基础枪连接。06 式5.8亳米微声手枪,由基础枪与可拆卸的圆筒型消声器组成,不加消声器时基础枪可以单独使用,该基础枪部分脱胎于92式5.8亳米手枪,但进行了不少改进,青出于篮而胜于篮,约有60%需部件与92式5.8亳米手枪通用,为了增加扩展功能,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留有激光指示器接口,必要时可安装激光指示器,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发射微声弹时,初速为316米/秒,降噪量为32分贝. 另外,该枪在卸下消声器状态下,基础枪也可使用92式 5.8MM手枪弹,目前该枪己设计定型,正在部队试用,生产定型时的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将更加优秀,全面列装指日可待。
2)CF07自卫手枪。
自卫手枪是装备团以上首长、特种公安和武警的特殊武器。世界上这类武器种类繁多,著名的有瑞士的SIG-绍尔P2309毫米手枪、苏联的"马卡洛夫"手枪、德国HKP7K3 9毫米手枪,以及我国的64式和77式7. 62毫米手枪等。
但我国的64式和77式7. 62毫米手枪已是上世纪的产品,威力及使用性能均需提高和改进。64式7. 62毫米手枪虽然结构紧凑、外形小巧、隐蔽性好,但握持不舒适,射击时震手。同样,77式7. 62毫米手枪也存在底把过短、握持不舒适、扳机行程过长、击发瞬间感觉不确切、活动护圈回弹击痛手指、威力小等诸多不足。而且64式和77式的口径均为7. 62毫米,使用的是64式7. 62毫米手枪弹,与我国目前装备的方向不相吻合,不利于实现武器的系列化、通用化。CF07式9毫米自卫手枪就是在此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主要用途是成为特警的好帮手。
二.步枪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于当时兵工政策失误没有做到这一点。到朝鲜战争爆发时,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十种,于是在部队入朝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把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在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价格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53式的生产在1960年被停止,部队也开始撤换成更新式的武器,但有许多53式在60年代期间支援给越南。53式骑枪M1944有所不同,53式的准星座比M1944的要宽,刺刀座也与M1944有所不同。
三.狙击步枪的发展
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距离远、可
靠性好的专用步枪。军事上主要用于射击对方的重要目标(如指挥人员、车辆驾驶员、机枪手等)。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区别在狙击步枪多装有精确瞄准用的瞄准镜;枪管经过特别加工,精度非常高;射击时多以半自动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国产狙击步枪一定会在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我国在狙击步枪的研制生产上一直比较滞后,1979年开始仿制苏联 SVD 7.62mm半自动狙击步枪,定名为79式7.62mm 狙击步枪,这是我国第一种制式狙击步枪,后经过部队的实际使用,对该枪进行了局部的小改进后正式定名为85式7.62mm 狙击步枪。随后,我国在1988年开始研制QBU88式5.8mm 狙击步枪(下图),该枪是我国第一支独立自主研制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其有很多设计独到的地方,但战技指标并没有大的突破,其主要设计思路依然是与5.8mm 枪族中的班用机枪共用5.8mm 机枪弹(又称5.8mm 重弹),散布精度的考核标准依然是以100m 射距20发弹一组的R50和R100来判定,只是增加了800m 射距上R50考核标准,另外在武器系统的各项指标上提高了20%左右。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制制式12.7mm 半自动狙击步枪武器系统,但军方现已确定的精度指标比上述实射结果还低。相反,对光电瞄准镜的研制技术要求却已远远超过了世界现行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指标确定得过低将直接制约技术发展,影响装备技术水平; 指标确定得过高将影响研制进度,拖延武器装备时间,并且增加装备制造成本。论证合理的战技指标,是当务之急。
四.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轻武器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轻武器大国美国相比,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不够。从体制上看,我国轻武器的研制和生产都限定在定点单位中,警用武器也一直走军方采购渠道。这种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得很多国际先进的轻武器产品难以进入中国装备市场,我国与外国同行在技术方面没有有效的交流,使得我国轻武器行业在技术信息上十分闭塞。相反,美国等轻武器发达国家都存在多种发展推动力,例如美国军方一旦公布举行某一个枪种或枪弹的国家招标,国外的公司都踊跃竞标,因为即使落标也可以
将一些技术转向民用市场。
轻武器发展简史
姓名:马强
班级:11级工程管理(1)班 学号:[1**********]5
轻武器发展简史
轻武器是在战术需求的引导与推动下,和技术可能(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允许与制约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远古时代人们幻想的“神弹子”和“掌手雷”,由于火药的发明,枪械和手榴弹的出现,而变为现实。面对敌集群步兵的快速冲击,提高发射速度,一直是早期枪械发展的重大课题,只有在科学技术进步到19世纪末期,后装枪和金属弹壳定装枪弹已经成熟,使得自动武器出现之后,才算基本得到解决。20世纪初,堑壕战的兴起,使一度受到冷遇的手榴弹再度受到重视;为了伴随步兵班战斗,笨重的机枪演进出了轻机枪;阵地争夺战的增加,要求在近距离内发扬火力,使冲锋枪出世参战;飞机和坦克在战场上的运用,使坦克机枪、航空机枪、高射机枪、反坦克枪、无坐力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单兵导弹等相继发展起来。20世纪中叶核武器的诞生,步兵摩托化、装甲化的实现,大大促进了步兵的战场运动速度和防护能力的提高,对枪械的要求,由突出威力转变为在保证必要威力的条件下,突出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突击步枪随之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轻武器在战术需求推动下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军队编成、战术运用,甚至军事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17世纪中叶出现刺刀,滑膛枪手有了格斗自卫的武器,17世纪末长矛手便从欧洲军队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17世纪以前敌对双方交战距离经常很近,手榴弹曾风行一时,许多军队中都编制有专门的“榴弹兵”。自动武器于19世纪末的出现,对战场态势和战术的影响尤为明显,各国军队不得不抛弃兵员密集的“纵队战术”,采用“散开战术”;同时“跃进”亦成为在密集的机枪和步枪火力下的主要运动方式;在敌方机枪火力被克服之前,所有步兵冲击成功的希望都是很小的,冲击前的火力准备也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战术了。
一.手枪的发展
当代国产手枪的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国产手枪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手枪系列,在世界手枪的发展行列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手枪发展呈现勃勃生机;高科技浪潮,又推动着中国手枪向世界高水平迈进。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手枪制造工业,我军装备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或是战争中土法上马制造的,属于“万国牌”。手枪口径繁杂,样式各异,陈旧不堪,性能落后。这些手枪现在均已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民兵装备陈列馆中的馆藏陈列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新,由于国民党在溃逃前的大破坏,共和国连一个像样的兵工厂都没有,手枪的自研能力为零,我军官兵使用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还有少量的则是用土办法仿制而成。且手枪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质量难以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手枪的型号多达几十种,产自于二十多个国家,可称得上“万国牌”。中国手枪家族发展到现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枪系列:1. 67式微声手枪2. 80式冲锋手枪3. 84式微型手枪4. 91式匕首5. 92式半自动手枪6. CF07自卫手枪7. QSW06微声手枪8. 05式转轮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QSW06微声手枪和CF07自卫手枪。
1)QSW06微声手枪
QSW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是我军新一代列装武器,主要装备我军侦察兵与特种部队,使用DCV05式5.8毫米微声弹,以单发火力隐蔽杀伤50米距离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 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惯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大容弹量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量20发. 全枪长193亳米(不带消声器),枪宽35毫米,枪高133毫米,全枪重0.795千克(含一个弹匣,不含消声器),消声器长大于200毫米,重0.2千克,通过枪口上的联接螺纹与基础枪连接。06 式5.8亳米微声手枪,由基础枪与可拆卸的圆筒型消声器组成,不加消声器时基础枪可以单独使用,该基础枪部分脱胎于92式5.8亳米手枪,但进行了不少改进,青出于篮而胜于篮,约有60%需部件与92式5.8亳米手枪通用,为了增加扩展功能,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留有激光指示器接口,必要时可安装激光指示器,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发射微声弹时,初速为316米/秒,降噪量为32分贝. 另外,该枪在卸下消声器状态下,基础枪也可使用92式 5.8MM手枪弹,目前该枪己设计定型,正在部队试用,生产定型时的06式5.8亳米微声手枪将更加优秀,全面列装指日可待。
2)CF07自卫手枪。
自卫手枪是装备团以上首长、特种公安和武警的特殊武器。世界上这类武器种类繁多,著名的有瑞士的SIG-绍尔P2309毫米手枪、苏联的"马卡洛夫"手枪、德国HKP7K3 9毫米手枪,以及我国的64式和77式7. 62毫米手枪等。
但我国的64式和77式7. 62毫米手枪已是上世纪的产品,威力及使用性能均需提高和改进。64式7. 62毫米手枪虽然结构紧凑、外形小巧、隐蔽性好,但握持不舒适,射击时震手。同样,77式7. 62毫米手枪也存在底把过短、握持不舒适、扳机行程过长、击发瞬间感觉不确切、活动护圈回弹击痛手指、威力小等诸多不足。而且64式和77式的口径均为7. 62毫米,使用的是64式7. 62毫米手枪弹,与我国目前装备的方向不相吻合,不利于实现武器的系列化、通用化。CF07式9毫米自卫手枪就是在此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主要用途是成为特警的好帮手。
二.步枪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由于当时兵工政策失误没有做到这一点。到朝鲜战争爆发时,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十种,于是在部队入朝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把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就把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在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价格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53式的生产在1960年被停止,部队也开始撤换成更新式的武器,但有许多53式在60年代期间支援给越南。53式骑枪M1944有所不同,53式的准星座比M1944的要宽,刺刀座也与M1944有所不同。
三.狙击步枪的发展
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距离远、可
靠性好的专用步枪。军事上主要用于射击对方的重要目标(如指挥人员、车辆驾驶员、机枪手等)。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区别在狙击步枪多装有精确瞄准用的瞄准镜;枪管经过特别加工,精度非常高;射击时多以半自动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国产狙击步枪一定会在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我国在狙击步枪的研制生产上一直比较滞后,1979年开始仿制苏联 SVD 7.62mm半自动狙击步枪,定名为79式7.62mm 狙击步枪,这是我国第一种制式狙击步枪,后经过部队的实际使用,对该枪进行了局部的小改进后正式定名为85式7.62mm 狙击步枪。随后,我国在1988年开始研制QBU88式5.8mm 狙击步枪(下图),该枪是我国第一支独立自主研制的小口径狙击步枪,其有很多设计独到的地方,但战技指标并没有大的突破,其主要设计思路依然是与5.8mm 枪族中的班用机枪共用5.8mm 机枪弹(又称5.8mm 重弹),散布精度的考核标准依然是以100m 射距20发弹一组的R50和R100来判定,只是增加了800m 射距上R50考核标准,另外在武器系统的各项指标上提高了20%左右。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制制式12.7mm 半自动狙击步枪武器系统,但军方现已确定的精度指标比上述实射结果还低。相反,对光电瞄准镜的研制技术要求却已远远超过了世界现行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指标确定得过低将直接制约技术发展,影响装备技术水平; 指标确定得过高将影响研制进度,拖延武器装备时间,并且增加装备制造成本。论证合理的战技指标,是当务之急。
四.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轻武器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轻武器大国美国相比,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不够。从体制上看,我国轻武器的研制和生产都限定在定点单位中,警用武器也一直走军方采购渠道。这种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得很多国际先进的轻武器产品难以进入中国装备市场,我国与外国同行在技术方面没有有效的交流,使得我国轻武器行业在技术信息上十分闭塞。相反,美国等轻武器发达国家都存在多种发展推动力,例如美国军方一旦公布举行某一个枪种或枪弹的国家招标,国外的公司都踊跃竞标,因为即使落标也可以
将一些技术转向民用市场。
轻武器发展简史
姓名:马强
班级:11级工程管理(1)班 学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