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赏析

【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

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泊秦淮赏析

在杜牧的咏史诗中,多是借历史事件讽刺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骄奢淫逸的生活,以此表现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泊秦淮》是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诗题中的“秦淮”就是指秦淮河。它发源于苏州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南京)流入长江。在六朝至唐代,秦淮河的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杜牧《泊秦淮》描写了诗人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并借助历史事件形象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国事忧患的情怀。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起句出语不凡,很有境界。“烟”即指雾气。“笼”即笼罩。这一句的表面的意思是说,迷茫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在秦淮河上,只见那寒气袭人的河水泛起鳞光,岸边的沙滩影影绰绰。诗句中,两个“笼”字的连用很是奇妙,这不但把“烟”与“水”和“月”与“沙”,以及“烟”、“水”、“月”、“沙”和谐地溶合在一起,而且能多层次地描绘出了一幅极其朦胧、幽静,并微微浮动的月下秦淮图。而这“月下秦淮图”是通过视觉来描写的,是相对静态的表现。这里,诗人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把“寒水”与“沙”结合起来,由上而下,营造一种特有秦淮河的图景,这不但为后面所要表现的声音营造了氛围,而且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并为诗歌创造出了朦朦胧胧的审美境界。

词句“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中“夜”与上句中的“月、水”相连,承上句

而来,说明了时间和地点。“泊”指船停靠。“近”即靠近。这句的表面意思是说,晚上经过秦淮河,把船停在靠近酒家的河岸边。诗人这里引出了“酒家”这个特定的地方,为后面写“商女”奠定了基础。从表现手法来说,诗人采用倒装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

句与前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构成倒装。按照常规思维,应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而诗人通过写景来营造一种特有的氛围,不但有助于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受到夜晚月下的秦淮之美,而且为诗歌奠定了特有的抒情基础,产生触景生情的审美效果。

第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诗人一转,重点落在“商女”上。“商女”即歌女。“恨”即怨恨。这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歌女们不知道亡国所带来的怨恨。其实,诗人不是在责怪“商女”,而是在借商女的歌唱来痛斥那些贪图享乐、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们。在当时来说,作为歌女,其地位是低下的,唱什么是由听者决定的。可见,诗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是说“商女”,而本质上是说那些贵族、官僚、豪绅们。这里,诗人运用了“隐真意于词外”的手法,把真情藏而不说,含蓄蕴藉,给诗歌留下了审美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这样比那种和盘托出、直抒胸臆的方法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全诗的合,是诗歌中心所在,是情感集中点。《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最终使陈后主荒淫误国,后来成了沉湎于声色而亡国的代名词。“江”这里指秦淮河。这句的表面意思是说,隔着秦淮河可以听到对岸酒楼上的商女们正在唱《后庭花》。这一句与上一句也形成倒装,即“隔江犹唱《后庭花》”在“商女不知亡国恨”之前,也就是先听到这《玉树后庭花》,才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受。这一倒装,把“果”放在前,不但引起读者思考“亡国恨”,而且强调了《玉树后庭花》的喻义。同时,诗中的“犹唱”二字也用得很妙。“犹”即“还”或者“仍”意。“犹唱”二字把历史、现实以及未来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预示着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暗示着唐朝已经走向灭亡之路。所以,这里“犹唱《后庭花》”不但表现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且也对这些官僚贵族予以警示,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患之情。

总之,这首诗歌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诗人采用了由大到小的“收缩式”方式进行展示。就整个诗歌来说,先是月下朦朦胧胧的“秦淮河”,表现出开阔境界,接着视线来到秦淮河的“岸边”,再由此循声转到对岸的“酒家”,最后集中到“商女”的歌声。这样层层收缩,环环相扣,不仅诗歌层次分明,境界高远,而且使诗人的情感得到集中的表现。

夜雨寄北赏析

【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

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泊秦淮赏析

在杜牧的咏史诗中,多是借历史事件讽刺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骄奢淫逸的生活,以此表现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泊秦淮》是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诗题中的“秦淮”就是指秦淮河。它发源于苏州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南京)流入长江。在六朝至唐代,秦淮河的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杜牧《泊秦淮》描写了诗人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并借助历史事件形象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国事忧患的情怀。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起句出语不凡,很有境界。“烟”即指雾气。“笼”即笼罩。这一句的表面的意思是说,迷茫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在秦淮河上,只见那寒气袭人的河水泛起鳞光,岸边的沙滩影影绰绰。诗句中,两个“笼”字的连用很是奇妙,这不但把“烟”与“水”和“月”与“沙”,以及“烟”、“水”、“月”、“沙”和谐地溶合在一起,而且能多层次地描绘出了一幅极其朦胧、幽静,并微微浮动的月下秦淮图。而这“月下秦淮图”是通过视觉来描写的,是相对静态的表现。这里,诗人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把“寒水”与“沙”结合起来,由上而下,营造一种特有秦淮河的图景,这不但为后面所要表现的声音营造了氛围,而且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并为诗歌创造出了朦朦胧胧的审美境界。

词句“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中“夜”与上句中的“月、水”相连,承上句

而来,说明了时间和地点。“泊”指船停靠。“近”即靠近。这句的表面意思是说,晚上经过秦淮河,把船停在靠近酒家的河岸边。诗人这里引出了“酒家”这个特定的地方,为后面写“商女”奠定了基础。从表现手法来说,诗人采用倒装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

句与前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构成倒装。按照常规思维,应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而诗人通过写景来营造一种特有的氛围,不但有助于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受到夜晚月下的秦淮之美,而且为诗歌奠定了特有的抒情基础,产生触景生情的审美效果。

第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诗人一转,重点落在“商女”上。“商女”即歌女。“恨”即怨恨。这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歌女们不知道亡国所带来的怨恨。其实,诗人不是在责怪“商女”,而是在借商女的歌唱来痛斥那些贪图享乐、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们。在当时来说,作为歌女,其地位是低下的,唱什么是由听者决定的。可见,诗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是说“商女”,而本质上是说那些贵族、官僚、豪绅们。这里,诗人运用了“隐真意于词外”的手法,把真情藏而不说,含蓄蕴藉,给诗歌留下了审美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这样比那种和盘托出、直抒胸臆的方法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全诗的合,是诗歌中心所在,是情感集中点。《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制作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最终使陈后主荒淫误国,后来成了沉湎于声色而亡国的代名词。“江”这里指秦淮河。这句的表面意思是说,隔着秦淮河可以听到对岸酒楼上的商女们正在唱《后庭花》。这一句与上一句也形成倒装,即“隔江犹唱《后庭花》”在“商女不知亡国恨”之前,也就是先听到这《玉树后庭花》,才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受。这一倒装,把“果”放在前,不但引起读者思考“亡国恨”,而且强调了《玉树后庭花》的喻义。同时,诗中的“犹唱”二字也用得很妙。“犹”即“还”或者“仍”意。“犹唱”二字把历史、现实以及未来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预示着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暗示着唐朝已经走向灭亡之路。所以,这里“犹唱《后庭花》”不但表现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且也对这些官僚贵族予以警示,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患之情。

总之,这首诗歌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诗人采用了由大到小的“收缩式”方式进行展示。就整个诗歌来说,先是月下朦朦胧胧的“秦淮河”,表现出开阔境界,接着视线来到秦淮河的“岸边”,再由此循声转到对岸的“酒家”,最后集中到“商女”的歌声。这样层层收缩,环环相扣,不仅诗歌层次分明,境界高远,而且使诗人的情感得到集中的表现。


相关内容

  • 李颀诗全集
  • 李颀-诗词<送魏万之京>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古从军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弹棋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 ...

  • 诗句描写赏析(四)
  • 关于描写长江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关于描写长江的古诗词赏析目录关于描写长江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最后整理:2012.12. 阅5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6-07-11 06:46 关于描写水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关于描写水的古诗词赏析目录关于描写水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最后整理:2012.12. 阅6 转2 ...

  • 姜夔最好的词,姜夔代表作宋词
  •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 ...

  • 爱国诗词集锦(原文 译文 赏析)
  •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译文.赏析10-051448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3918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译文.赏析10-05949 陈陶<陇西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10-051162 陈与义< ...

  • 繁星春水全文赏析
  • 一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赏析]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 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 ...

  •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
  •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 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手卷<中日友谊诗>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 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经典人文社科书籍大全
  • 通往奴役之路 蒋勋细说红楼梦 自私的基因 西方哲学简史 王阳明心学 世界未解之谜 犯罪者与动机 寻路中国 班主任工作漫谈 猜想与反驳 顺生论 汉魏晋南北朝书法赏析 隋唐五代书法赏析 宋代书法赏析 元代书法赏析 明代书法赏析 清代书法赏析 隋唐五代山水画赏析 宋代山水画赏析 元代山水画赏析 明代山水画 ...

  • 虞世南的诗
  • 虞世南<蝉>全诗赏析 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全诗赏析 虞世南<咏舞>全诗赏析 虞世南<赋得吴都>全诗赏析 虞世南<出塞>全诗赏析 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全诗赏析 虞世南<初晴应教>全诗赏析 虞世南<奉和咏风 ...

  • 中考名句赏析
  •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