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大学生就业新选择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工”一职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社会工作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又有多大的就业前景;大学生从事社会工作会遇到那些问题,解决的对策又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情况一一做出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90-01       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如今大学生的就业词典中,“村官”和“社工”这两个词汇也变得不再陌生。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进行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其有责任也有能力协助大学生应付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大学生进驻社工领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社工的前景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1.4亿老年人、6000万残疾人、5000万城乡贫困人口,这些群体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而全国民政系统直接、间接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约有40多万。很明显,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2009年,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而目前社工吸纳的就业人口在我国还不到1%。毋庸置疑,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大学生在这一领域里寻找就业机会。在就业压力空前强大的情形下,不少学生选择到基层从事社会工作,这一方面为大学生拓展了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现代化,是适应市民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遵循专业操守,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它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婚姻家庭,以及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就业服务、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等领域,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社区作用日渐增大的今天,在社会工作最终将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政府部门剥离出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的趋势下,整个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也开始膨胀,这些都会为有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2006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由此,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二、大学生就业社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实中,大学生进入社工领域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学无所用,认同感低,工作琐碎压抑等等。究其原因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社工这份职业对于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 服务技能不足造成专业素质的缺失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对各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目前尽管一些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能针对性地培养出这些素质和能力。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建设为载体,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国家应继续实施任职资格与执业认证制度,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规范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二)服务意识低造成工作热情下降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乐于奉献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他们应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怀揣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基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应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面对和承受压力,有效调节心理失衡。相对于工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服务意识更显不易,但也更为迫切。大学生需要明确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将从事社会工作看是做就业的选择、谋生的需要。   (三)社会认同感低造成就业心态失衡   社会对社工的不重视,表现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与社工配套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岗位设置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等。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最终,使社工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四)管理体制落后造成职业发展受阻   我国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大多采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老化,工作性质不清,并未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由此导致高校不愿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上增加投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建立灵活的社工人员使用机制,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力量。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健全社工人员评价体系,促进社工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造成大学生就业社工出现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方面,政府方面,也有社会方面。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工作就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相连,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人们的观念越先进,就越发重视社会工作。社工体系起源于西方,在那里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与专业,并成为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问题大量涌现,大学生社工可以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缺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从事基层社会工作,可以了解国情,培养认知精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职业起点。      参考文献:   [1]江萍.大学生就业困境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3).   [2]晓林.社工:路越走越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10).   [3]韩舒.社会工作“春天”之后的就业尴尬.观察与思考.2008(10).   [4]杜飞进,赵婀娜.教育当应需而动――对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人民日报.2009(3).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工”一职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社会工作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又有多大的就业前景;大学生从事社会工作会遇到那些问题,解决的对策又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情况一一做出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190-01       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如今大学生的就业词典中,“村官”和“社工”这两个词汇也变得不再陌生。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进行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其有责任也有能力协助大学生应付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大学生进驻社工领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社工的前景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1.4亿老年人、6000万残疾人、5000万城乡贫困人口,这些群体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而全国民政系统直接、间接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约有40多万。很明显,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2009年,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4%,而目前社工吸纳的就业人口在我国还不到1%。毋庸置疑,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大学生在这一领域里寻找就业机会。在就业压力空前强大的情形下,不少学生选择到基层从事社会工作,这一方面为大学生拓展了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现代化,是适应市民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遵循专业操守,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它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婚姻家庭,以及公共卫生、学校教育、就业服务、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等领域,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社区作用日渐增大的今天,在社会工作最终将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政府部门剥离出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的趋势下,整个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也开始膨胀,这些都会为有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2006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由此,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二、大学生就业社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实中,大学生进入社工领域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学无所用,认同感低,工作琐碎压抑等等。究其原因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社工这份职业对于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 服务技能不足造成专业素质的缺失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对各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目前尽管一些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能针对性地培养出这些素质和能力。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建设为载体,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国家应继续实施任职资格与执业认证制度,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规范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二)服务意识低造成工作热情下降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乐于奉献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他们应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怀揣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基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应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面对和承受压力,有效调节心理失衡。相对于工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服务意识更显不易,但也更为迫切。大学生需要明确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将从事社会工作看是做就业的选择、谋生的需要。   (三)社会认同感低造成就业心态失衡   社会对社工的不重视,表现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与社工配套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岗位设置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等。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最终,使社工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四)管理体制落后造成职业发展受阻   我国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大多采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老化,工作性质不清,并未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由此导致高校不愿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上增加投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建立灵活的社工人员使用机制,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力量。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健全社工人员评价体系,促进社工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造成大学生就业社工出现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方面,政府方面,也有社会方面。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工作就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相连,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人们的观念越先进,就越发重视社会工作。社工体系起源于西方,在那里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与专业,并成为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与问题大量涌现,大学生社工可以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缺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从事基层社会工作,可以了解国情,培养认知精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职业起点。      参考文献:   [1]江萍.大学生就业困境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3).   [2]晓林.社工:路越走越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10).   [3]韩舒.社会工作“春天”之后的就业尴尬.观察与思考.2008(10).   [4]杜飞进,赵婀娜.教育当应需而动――对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人民日报.2009(3).


相关内容

  • 2012调查报告资料
  •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随之逐年剧增,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这些不仅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随之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越来越成为全社会 ...

  • 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 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总结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明确他们对待就业问题的看法,我们小组成员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有目的的调查.随后,进行了系统,理论的分析,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增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 ...

  •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
  • 经济贸易系在校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 一. 经贸系在校生就业意向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提升12级统计学专业学生开展统计调查的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的方法,步骤,深刻体会统计调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受经贸系党总支的委托,开展了此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分别从学生的择业态度. ...

  • 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态度心得报告
  • 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心得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随之逐年剧增,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这些不仅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随之也发生了根本 ...

  •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 ...

  • 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
  • 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 一.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 ...

  •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
  • 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qu ...

  •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总结
  •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总结] 由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形势,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从300万人增加到559万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总结..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公司纷纷倒闭,下岗人员普遍增多,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特此展开此次调查,以表现当代大学生就业的 ...

  • "关于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 目录 一.调查方案设计------------------------2 1调查目的-------------------------22调查计划-------------------------2 3. 具体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2 二.摘要----------- ...

  • 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 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以济南大学为例 项目负责人:杨金松 张淑月 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1203一组 2013年5月16日 在校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报告 以济南大学为例 一 调查背景分析 随着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广受社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