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调节方法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产生叛逆心理,在这个处于心理过度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强大的自尊心不容亵渎,在与他人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止来自于心灵也来自于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关键词:叛逆心理,自我意识、适应性、教育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 生理变化的不适应。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曾被德国心理

学家夏洛特彪勒称为“消极反抗期”在这一阶段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与成熟,个人会在这个时期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的本质。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突来的身体变化,这时的男女生会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并且双方都存在神秘感不容易突破从而两者之间隔了一道墙,难以适应当前的生理变化。所以面对异性时也产生了抵触心理,即使是同性也有着疏离感,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排斥感,这时的男女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存在极强的抵触心理,把自己的观点放在第一位,难以放下自我融入团体。以至于生理的变化转化为叛逆心理。

第二、 自我意思膨胀。青春期时期男女生的自我意识正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

都具有强大的自尊心,他们存在自己的思想观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在与人沟通时偏向于与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因为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意识观念,可以谈论父母、老师所不允许讨论的话题,在与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自尊心得到满足但是与父母交谈是又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父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能成为青春期少年倾诉的对象,当两者讨论到某一不和的理念时,多数父母会以长辈的身份告诉你“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你还小不懂的人情世故,长辈的话才是对的,就是在这个时候,自我意思被压抑,自尊心被压迫,叛逆的心理也就随之膨胀。

第三、 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的思想观念,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

在许多家庭中任然存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还需要绝对的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因此他们不会或者难以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面对父母的指责会产生反感的心理,认为他们不近人情,顽固不化,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他们面前。在教育方式上不当,无视子女自尊心与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面对子女的过失时没能一起分析解决而是一味的责骂使得子女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从而产生叛逆心理。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有过多的管束但是有些父母却制定了严格的管束,缺乏沟通的相处使得子女产生叛逆心理。

二.叛逆心理的调节方法。

第一. 父母、学校、社会需关注并普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各

方应协调教育孩子促使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变化与发展,帮助青少年度过“消极反抗期”正确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

第二.

从自身找突破口,释放自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也并不是都是坏事,叛逆说明了你有渴望的东西,你有自我意识,你渴望自由,你渴望得到认可。在自身寻找突破口的时候你便要看清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在找到时仔细的思考你应该如何获取,而不是与你意见不一的人对着干,在他人不认可的情况下思考为什么这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我是不是在这一点做错了?在寻找自身突破口的时候多与人沟通,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更加的了解你。站在多个立场考虑问题。 第四.

父母加强对子女的沟通。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是有一定的限制于范围的,不是盲目的宠溺保护。沟通是横跨鸿沟的桥梁,只有沟通父母才能真正的了解子女的所求,了解子女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子女解决无法解决的困扰,使两者之间达到最和谐的氛围。给予子女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民主意识,做子女的锦囊带,随时倾听子女内心深处的想法。放开权力让子女自我发展,时刻考虑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有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

学校做相应的心理指导。设立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定期宣传心理知识,定期刊行心理辅导刊物、举办讲座、心理辅导专栏,对青春期叛逆心理进行分析、介绍、指导。制作档案追踪调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向家长教授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方面的知识,学校与家长同时合力教育学生。

总结:中学生叛逆心理是又自身、父母、学校多方面影响下而产生的,在中学生青春期到来之时中学生自身应调节情绪,站在多个立场思考问题避免自我意识的膨胀,家长在这一阶段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学校需要普及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引导中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吴海东《中学生心理突变及其应对策略》圣才学习网2011-10-15

(2)未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9-16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调节方法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产生叛逆心理,在这个处于心理过度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强大的自尊心不容亵渎,在与他人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止来自于心灵也来自于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关键词:叛逆心理,自我意识、适应性、教育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 生理变化的不适应。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曾被德国心理

学家夏洛特彪勒称为“消极反抗期”在这一阶段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与成熟,个人会在这个时期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的本质。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突来的身体变化,这时的男女生会产生害怕、恐惧心理,并且双方都存在神秘感不容易突破从而两者之间隔了一道墙,难以适应当前的生理变化。所以面对异性时也产生了抵触心理,即使是同性也有着疏离感,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排斥感,这时的男女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存在极强的抵触心理,把自己的观点放在第一位,难以放下自我融入团体。以至于生理的变化转化为叛逆心理。

第二、 自我意思膨胀。青春期时期男女生的自我意识正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

都具有强大的自尊心,他们存在自己的思想观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在与人沟通时偏向于与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因为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意识观念,可以谈论父母、老师所不允许讨论的话题,在与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自尊心得到满足但是与父母交谈是又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父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能成为青春期少年倾诉的对象,当两者讨论到某一不和的理念时,多数父母会以长辈的身份告诉你“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你还小不懂的人情世故,长辈的话才是对的,就是在这个时候,自我意思被压抑,自尊心被压迫,叛逆的心理也就随之膨胀。

第三、 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的思想观念,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

在许多家庭中任然存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还需要绝对的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因此他们不会或者难以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面对父母的指责会产生反感的心理,认为他们不近人情,顽固不化,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他们面前。在教育方式上不当,无视子女自尊心与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面对子女的过失时没能一起分析解决而是一味的责骂使得子女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从而产生叛逆心理。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有过多的管束但是有些父母却制定了严格的管束,缺乏沟通的相处使得子女产生叛逆心理。

二.叛逆心理的调节方法。

第一. 父母、学校、社会需关注并普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各

方应协调教育孩子促使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变化与发展,帮助青少年度过“消极反抗期”正确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

第二.

从自身找突破口,释放自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也并不是都是坏事,叛逆说明了你有渴望的东西,你有自我意识,你渴望自由,你渴望得到认可。在自身寻找突破口的时候你便要看清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在找到时仔细的思考你应该如何获取,而不是与你意见不一的人对着干,在他人不认可的情况下思考为什么这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我是不是在这一点做错了?在寻找自身突破口的时候多与人沟通,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更加的了解你。站在多个立场考虑问题。 第四.

父母加强对子女的沟通。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是有一定的限制于范围的,不是盲目的宠溺保护。沟通是横跨鸿沟的桥梁,只有沟通父母才能真正的了解子女的所求,了解子女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子女解决无法解决的困扰,使两者之间达到最和谐的氛围。给予子女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民主意识,做子女的锦囊带,随时倾听子女内心深处的想法。放开权力让子女自我发展,时刻考虑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有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

学校做相应的心理指导。设立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定期宣传心理知识,定期刊行心理辅导刊物、举办讲座、心理辅导专栏,对青春期叛逆心理进行分析、介绍、指导。制作档案追踪调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向家长教授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方面的知识,学校与家长同时合力教育学生。

总结:中学生叛逆心理是又自身、父母、学校多方面影响下而产生的,在中学生青春期到来之时中学生自身应调节情绪,站在多个立场思考问题避免自我意识的膨胀,家长在这一阶段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学校需要普及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引导中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吴海东《中学生心理突变及其应对策略》圣才学习网2011-10-15

(2)未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9-16


相关内容

  • 论中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 第9期2006年9月 No.9Sep.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论中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任其平*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取向的功能和适应取向的功能.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 ...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方案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 ...

  • 小学心理健康总结
  • 篇一:小学心理健康总结范文 这个学期马上就接近尾声了,在我们这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因为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 ...

  • 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五位一体"(课堂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咨询服务体系.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专题研究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水平低下,"育心"意识不强,缺乏自我教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 ...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观音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荣辱观的要求,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 ...

  • 中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 ...

  •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 马渠九年制学校2015年秋季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 顺利地开展.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 ...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xx提出的新时期荣辱观的要求,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制定如下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 ...

  • 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方案
  • 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方案 一.创建的基本指导思想 1.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校合作,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