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学法(1)

暗示教学法

Suggest opedia

■梁 巍 LIANG Wei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933(2007)01-0055-03

1 产生背景

“暗示教学”(suggest opedia)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是指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1]

。它由保加利亚教育暗示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其后广泛流传于前苏联及东欧各国。70年代初,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现已遍及到美国、加拿大、法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

洛扎诺夫是保加利亚一名心理治疗医生。在他对印度的一次访问中,看到那里有一种古老的“瑜伽教”,教徒们经过强化的联想能记住经书上的lO万个词语。洛扎诺夫对此感触颇深,决心要创立一种能够激发人类潜智的崭新的教学理论。洛扎诺夫在1955年曾用暗示疗法(suggestion therapy)治疗一个疲劳沮丧、记忆衰退的病人,使其恢复并增强了记忆力。受这起心理暗示疗法成功案例的启发,洛扎诺夫开始专找一些正为考试发愁的人进行实验。渐渐地,他将全部精力转向了暗示研究。9年后,洛扎诺夫以充足的实验根据,证实了“暗示超常记忆力”的存在。他认为:一是传统教学低估人类学习的巨大潜在能力,认为学习者只能吸收由现存的教育理论、教材、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只强调刻苦,不注意方法的引导;二是传统教学在现代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情况下,继续灌输知识势必会造成某些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厌恶学习,甚至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三是传统教学只强调理性的、逻辑的、无趣味的心理活动,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而且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基于上述原因,洛扎诺夫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暗示教

作者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作者简介:梁巍 硕士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听力语言康复教育

学法的研究。1971年,第一次国际性暗示法讨论会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1976年,美国洛杉矶召开了国际性暗示法教学学术会议。会议一致认为:洛扎诺夫而且对脑力劳动的心理卫生和教育学之间的边缘领域也做出了具有国际意义的贡献”。为此,暗示教学法也称为“洛扎诺夫教学法”。

2 基本观点

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感情的潜意识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有意识与无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而实际学习成效是受制于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协调状态的。个人的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均不可分割,当它们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是人类活动最有效的时刻。因而,暗示教学主张教学要从这些因素相统一的角度来加以组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此外,要从人脑活动的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考虑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此外,在重视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促进人脑潜能的发挥。要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等有关知识和规律,通过暗示、联想和想像,智力和体力的练习、音乐效应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学习[2]

3 教学目的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法就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3]

。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得好些、多些、快些,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暗示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0期55

“不仅对教育学和教学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断促进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 基本原则

4.1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劳动。学习过程中不应伴有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学生应处于一种愉快、轻松、集中的心理状态。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遵循这一原则,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小组之间的融合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质,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要处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使学习者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

5 实现途径因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现代心理学认为:“凡是被学生认为不愉快的事不如被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不

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4]。暗示教学

法就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分钟都是在享受,教室的气氛始终充满了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洛扎诺夫认为:“人之所以紧张是由于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缺乏自信心的缘故。”因此,遵循愉快而不紧张的教学原则,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2 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所谓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并且巧妙地利用它。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理性的力量,单纯的讲授,只相信学生有意识活动的学习能力。这样只发挥了大脑皮层结构和左半脑功能,没有顾及无意识的调节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使人们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建立在无意识的活动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像以及其他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想像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遵循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注意使有意识和无意识高度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地采用暗示技术,以调动无意识潜能,采用各种艺术手段,例如音乐、诗歌、短剧、讲故事、游戏等,促进学生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

4.3 暗示互相作用原则

暗示互相作用原则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发生暗示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

56

5.1 心理途径

学生内在的态度是知识获得与否的关键因素。暗示法采用各种途径、手段,借此建立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促成学生内在态度的转变。洛扎诺夫十分重视无意识的知觉,尤其是外围知觉。因为外围知觉获得的信息是长期记忆的基础。此外,洛扎诺夫认为:无意识活动中伴随着有意识活动,无论在知觉方面还是思维方面都将增加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利用这条途径,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

的情绪刺激,创造适宜有效发挥暗示的协调气氛,建立诱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外部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体验,调动高度的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接受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在教材、设备、教学组织等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作相应的改变。

5.2 教育途径

暗示教学法强调应向学生介绍容量很大的教材的教育途径,这条途径与传统教学认为知识只能一点一滴地接受形成明显的对照。暗示教学法要求对信息编码的概括和教学单元的扩大。前者是指把课文的内容引向整个句子、一般规律,这有利于克服短期记忆和

一点一滴介绍的局限性。而后者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由此可见,暗示教学法的特点,就在于将注意力引向单元教学上来。它主张用跨学科的观点来修改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科本身特点的前提下,重新组织教学单元.并按问题编排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和情感效果,使学生掌握和消化所教学科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的同时,使教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使环境的布置和教材内容充分协调,利用愉快的背景,排除学生对学习的困难感,把教材的综观梗概介绍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途径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利用母语的权威性和可迁移性,在教学中通过幻灯、挂图、交际游戏设置情景,让学生在

大脑中形成情节表象,变文字为图画,充分发挥右脑的形象思维和综合能力,加速学生智力的发展。

5.3 艺术途径

艺术是诉诸于人的直觉和情感,它以最迅速的方式,使信息直接渗入大脑。洛扎诺夫指出:“艺术手段不仅用来为课文基本材料的接受、理解而创造愉快的气氛,它们也必然会促进暗示的心理倾向——态度、动机和期待。”因此,利用艺术手段进行教学,感染力强,效果好。洛扎诺夫认为教师的语调和节奏具有极大的刺激力量。除此之外,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背诵记忆,把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系统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联系起来,往往可以创造欢快的气氛,调动多种感官共同活动,建立无意识倾向性,取得心理上和教学上的最佳效果。

6 教学策略

6.1 创设优雅的外部教学环境

暗示教学强调教学必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洛扎诺夫认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可暗示性。良好的环境是产生交流的重要因素,它能使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洛扎诺夫布置的外部教学环境是:教室四周很雅致,教室中间放着排成弧形的、供学生坐的若干把软椅,弧形正中对面放一把软椅供教师用。教师座位旁边放着两盆花草盆景。黑板上装有两个喇叭,天花板上悬下两个话筒。在这种舒适的环境里学习,有利于学生

产生一种“假消极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记忆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2 学前动员

学前动员就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利用艺术的力量动员起学习者的可接受性。动员方式是通过分配角色,使每个学习者都面临具体的任务,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学习集体的一员,任何人都无须矜持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应有的学习潜能。暗示学研究表明:学前动员时通过权威性信息的暗示,可引起接受者的信任感,使暗示过程有效地展开。

6.3 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暗示的实现,必须和反暗示防线协调,必须建立能激发个人潜力的无意识心理倾向。实现这种暗示,必须从特定心理反应中去寻找各种手段,以便构成个人的外围知觉要素。权威、直观、音乐、节奏等都是收稿日期 2006-11-14责任编辑 薛  静

参考文献

[1]吴坚.当代外国教学思想述评.学术研究,2000,6:28.

斤.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0,3:[2]刘金36.

[3]李咏天.暗示教学法与非指导性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探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6.

[4]李素贤.暗示教学法与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2:14.

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    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本刊讯 2006年11月6日~8日,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该会由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承办。来自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吉林省、北京市等11个成员单位的2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科协组”秘书处黎明处长主持,各成员单位汇报了2006年科研工作总结和2007年科研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就“科协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就相互合作的课题进行了沟通和说明。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协组”组长陈振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会议内容充实,成绩令人欣慰。各成员单位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适当的课题,既有在省内跨机构的合作课题,又有“科协组”成员之间合作课题,呈现出了良好的合作趋势。通过事业发展带动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推动事业的发展,是“科协组”的核心任务。(龙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0期57

暗示教学法

Suggest opedia

■梁 巍 LIANG Wei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933(2007)01-0055-03

1 产生背景

“暗示教学”(suggest opedia)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是指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1]

。它由保加利亚教育暗示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其后广泛流传于前苏联及东欧各国。70年代初,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现已遍及到美国、加拿大、法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

洛扎诺夫是保加利亚一名心理治疗医生。在他对印度的一次访问中,看到那里有一种古老的“瑜伽教”,教徒们经过强化的联想能记住经书上的lO万个词语。洛扎诺夫对此感触颇深,决心要创立一种能够激发人类潜智的崭新的教学理论。洛扎诺夫在1955年曾用暗示疗法(suggestion therapy)治疗一个疲劳沮丧、记忆衰退的病人,使其恢复并增强了记忆力。受这起心理暗示疗法成功案例的启发,洛扎诺夫开始专找一些正为考试发愁的人进行实验。渐渐地,他将全部精力转向了暗示研究。9年后,洛扎诺夫以充足的实验根据,证实了“暗示超常记忆力”的存在。他认为:一是传统教学低估人类学习的巨大潜在能力,认为学习者只能吸收由现存的教育理论、教材、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只强调刻苦,不注意方法的引导;二是传统教学在现代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情况下,继续灌输知识势必会造成某些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厌恶学习,甚至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三是传统教学只强调理性的、逻辑的、无趣味的心理活动,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而且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基于上述原因,洛扎诺夫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暗示教

作者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作者简介:梁巍 硕士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听力语言康复教育

学法的研究。1971年,第一次国际性暗示法讨论会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1976年,美国洛杉矶召开了国际性暗示法教学学术会议。会议一致认为:洛扎诺夫而且对脑力劳动的心理卫生和教育学之间的边缘领域也做出了具有国际意义的贡献”。为此,暗示教学法也称为“洛扎诺夫教学法”。

2 基本观点

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感情的潜意识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有意识与无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而实际学习成效是受制于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协调状态的。个人的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均不可分割,当它们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是人类活动最有效的时刻。因而,暗示教学主张教学要从这些因素相统一的角度来加以组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此外,要从人脑活动的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考虑学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此外,在重视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促进人脑潜能的发挥。要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等有关知识和规律,通过暗示、联想和想像,智力和体力的练习、音乐效应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学习[2]

3 教学目的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法就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3]

。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得好些、多些、快些,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暗示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0期55

“不仅对教育学和教学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断促进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 基本原则

4.1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劳动。学习过程中不应伴有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学生应处于一种愉快、轻松、集中的心理状态。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遵循这一原则,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小组之间的融合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质,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要处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使学习者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

5 实现途径因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现代心理学认为:“凡是被学生认为不愉快的事不如被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不

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4]。暗示教学

法就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分钟都是在享受,教室的气氛始终充满了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洛扎诺夫认为:“人之所以紧张是由于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缺乏自信心的缘故。”因此,遵循愉快而不紧张的教学原则,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2 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所谓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并且巧妙地利用它。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理性的力量,单纯的讲授,只相信学生有意识活动的学习能力。这样只发挥了大脑皮层结构和左半脑功能,没有顾及无意识的调节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使人们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建立在无意识的活动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像以及其他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想像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遵循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注意使有意识和无意识高度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地采用暗示技术,以调动无意识潜能,采用各种艺术手段,例如音乐、诗歌、短剧、讲故事、游戏等,促进学生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

4.3 暗示互相作用原则

暗示互相作用原则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发生暗示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

56

5.1 心理途径

学生内在的态度是知识获得与否的关键因素。暗示法采用各种途径、手段,借此建立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促成学生内在态度的转变。洛扎诺夫十分重视无意识的知觉,尤其是外围知觉。因为外围知觉获得的信息是长期记忆的基础。此外,洛扎诺夫认为:无意识活动中伴随着有意识活动,无论在知觉方面还是思维方面都将增加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利用这条途径,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

的情绪刺激,创造适宜有效发挥暗示的协调气氛,建立诱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外部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体验,调动高度的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接受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在教材、设备、教学组织等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作相应的改变。

5.2 教育途径

暗示教学法强调应向学生介绍容量很大的教材的教育途径,这条途径与传统教学认为知识只能一点一滴地接受形成明显的对照。暗示教学法要求对信息编码的概括和教学单元的扩大。前者是指把课文的内容引向整个句子、一般规律,这有利于克服短期记忆和

一点一滴介绍的局限性。而后者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由此可见,暗示教学法的特点,就在于将注意力引向单元教学上来。它主张用跨学科的观点来修改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科本身特点的前提下,重新组织教学单元.并按问题编排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和情感效果,使学生掌握和消化所教学科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的同时,使教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使环境的布置和教材内容充分协调,利用愉快的背景,排除学生对学习的困难感,把教材的综观梗概介绍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途径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利用母语的权威性和可迁移性,在教学中通过幻灯、挂图、交际游戏设置情景,让学生在

大脑中形成情节表象,变文字为图画,充分发挥右脑的形象思维和综合能力,加速学生智力的发展。

5.3 艺术途径

艺术是诉诸于人的直觉和情感,它以最迅速的方式,使信息直接渗入大脑。洛扎诺夫指出:“艺术手段不仅用来为课文基本材料的接受、理解而创造愉快的气氛,它们也必然会促进暗示的心理倾向——态度、动机和期待。”因此,利用艺术手段进行教学,感染力强,效果好。洛扎诺夫认为教师的语调和节奏具有极大的刺激力量。除此之外,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背诵记忆,把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系统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联系起来,往往可以创造欢快的气氛,调动多种感官共同活动,建立无意识倾向性,取得心理上和教学上的最佳效果。

6 教学策略

6.1 创设优雅的外部教学环境

暗示教学强调教学必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洛扎诺夫认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可暗示性。良好的环境是产生交流的重要因素,它能使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洛扎诺夫布置的外部教学环境是:教室四周很雅致,教室中间放着排成弧形的、供学生坐的若干把软椅,弧形正中对面放一把软椅供教师用。教师座位旁边放着两盆花草盆景。黑板上装有两个喇叭,天花板上悬下两个话筒。在这种舒适的环境里学习,有利于学生

产生一种“假消极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记忆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2 学前动员

学前动员就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利用艺术的力量动员起学习者的可接受性。动员方式是通过分配角色,使每个学习者都面临具体的任务,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学习集体的一员,任何人都无须矜持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应有的学习潜能。暗示学研究表明:学前动员时通过权威性信息的暗示,可引起接受者的信任感,使暗示过程有效地展开。

6.3 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暗示的实现,必须和反暗示防线协调,必须建立能激发个人潜力的无意识心理倾向。实现这种暗示,必须从特定心理反应中去寻找各种手段,以便构成个人的外围知觉要素。权威、直观、音乐、节奏等都是收稿日期 2006-11-14责任编辑 薛  静

参考文献

[1]吴坚.当代外国教学思想述评.学术研究,2000,6:28.

斤.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0,3:[2]刘金36.

[3]李咏天.暗示教学法与非指导性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探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6.

[4]李素贤.暗示教学法与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2:14.

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    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本刊讯 2006年11月6日~8日,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该会由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承办。来自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吉林省、北京市等11个成员单位的2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科协组”秘书处黎明处长主持,各成员单位汇报了2006年科研工作总结和2007年科研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就“科协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就相互合作的课题进行了沟通和说明。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协组”组长陈振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会议内容充实,成绩令人欣慰。各成员单位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适当的课题,既有在省内跨机构的合作课题,又有“科协组”成员之间合作课题,呈现出了良好的合作趋势。通过事业发展带动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推动事业的发展,是“科协组”的核心任务。(龙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0期57


相关内容

  • 奇妙的心理暗示说课稿
  • <奇妙的心理暗示>说课稿 马婷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心理暗示>,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心理暗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也在运用心理暗示,帮助学生 ...

  • 暗示教学法
  • 暗示教学法 人是很容易被暗示的,我相信这点大家都是十分认同.教育心理学上也有一种叫做"暗示教学法",说的就是如何通过暗示来对课程进行指导的做法.今天,我要说的暗示教学法,并不是适用于课堂的,而是适用于日常生活. 有家长跟我说自己觉得孩子虽然考试成绩还行,但是学的很慢,而且总感觉自 ...

  • 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和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 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和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摘 要:排球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非常普遍.其中,以普通教学和运动队教学训练为主,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训练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高校排球运动队训练课中,由于队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系(部),身体素质 ...

  • 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现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两大类.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课堂问题行 ...

  • 浅谈育人三部曲
  •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41-02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怎样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的真正杰出的人才呢?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教育必须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 ...

  • 说木叶教案
  • 说木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2. 掌握"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区别以及"木叶"的艺术特征进而掌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 ...

  • [谈中国诗]教学案
  • 临江中学"三课三段单元教学模式"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1 合作 展示 阶段 钱钟书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格局中去.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中,作者发表了这篇<谈中国诗 ...

  • 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 题目: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罗智力 摘要: 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人都是有感情的,这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因素将发挥着特有的重要作用.积极的情感推动教师爱岗敬业,它是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创新和取得成就的动力来源.教师情感在课堂上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对课堂气氛起着调控作 ...

  • 暗示现象2
  • 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心理辅导 --暗示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暗示现象以及暗示技术对人的影响.人的大脑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调节人的心理与生理,使人产生相应的行为.人的行为发生某种变化基本上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语言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包括内心语言在内.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