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始他们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教育看做是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觉得受到了挫折,感情上不免发怒、不平、焦虑。现实也是这样,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也常常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因而人们对批评一般都比较谨慎,不轻易使用这个方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用什么方法消除这种由批评所带来的副作用,使批评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含有技巧的问题。

一、 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欣赏、认可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下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现时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则是一种心态,是师爱的升华,而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理解与尊重。

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人,能否忠贞不渝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钟爱的事业,都与他的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师筇德是教育的灵魂,是贯彻教育的精神支柱。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而对学生的赏识则是对学生的高尚纯洁的爱。

1、 在赏识中理解学生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孩子

内心的世界是单纯的,只要用心,走进去并不难,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进而赏识每一个学生。恰当地运用赏识,能打破师生之间严肃的等级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问题学生尤为适用。

去年在我新任的七年四班中,有这样一名男生,他到校第一开就与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及弱小学生,在他身上满是“社会派头”,可是每当上完第四节课,在等待学生们打完饭菜后,我再去吃午饭,而常常饿得胃病发作,他总是走到教室前边来说:“老师,您去吃饭吧!我们没事的。”每次听完这些话,我很感动,我觉得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而是有着一颗关心他人的心。我通过了解各科任教师,发现他数学很好。于是在每次犯错误时我不是先批评,而是从他的优点谈起,使他意识到他在老师的心目中不是差生,使他树立了自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我的好感逐步建立起来。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打架的次数少了,不吸烟了,而且上课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帮助班级做一些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

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耐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赏识中尊重学生不等于骄纵

每个学生都有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所以老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温和地走进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他红着脸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我微笑着对他说:“你迟到了几分钟,但你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脸上的汗珠充分证明你很着急,回座吧,老师相信你在课堂上一定有好的表现。”他原以为一定会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我的赏识,他不但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表现也很好。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在学生做了错事而又知错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他的错误忽略不计,而对他表现出的积极一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这样不仅可能性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对那些好学生,总是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人际关系很差。所以,赏识不等于骄纵。也不是不批评,只是应该计求赏识的艺术,否则,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

二、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1、 明确批评的目的

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改正

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2、 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

而异

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 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

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根据“首固效应”,周一早晨,课前不批评学生,关键时刻不批评学生,吃饭时不批评学生,当着“外人”不批评学生,当着家长不批评学生。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努力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要给予批评、指正,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始他们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教育看做是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觉得受到了挫折,感情上不免发怒、不平、焦虑。现实也是这样,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也常常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因而人们对批评一般都比较谨慎,不轻易使用这个方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用什么方法消除这种由批评所带来的副作用,使批评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含有技巧的问题。

一、 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欣赏、认可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下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现时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则是一种心态,是师爱的升华,而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理解与尊重。

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人,能否忠贞不渝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钟爱的事业,都与他的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师筇德是教育的灵魂,是贯彻教育的精神支柱。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而对学生的赏识则是对学生的高尚纯洁的爱。

1、 在赏识中理解学生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孩子

内心的世界是单纯的,只要用心,走进去并不难,只有走进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进而赏识每一个学生。恰当地运用赏识,能打破师生之间严肃的等级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问题学生尤为适用。

去年在我新任的七年四班中,有这样一名男生,他到校第一开就与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及弱小学生,在他身上满是“社会派头”,可是每当上完第四节课,在等待学生们打完饭菜后,我再去吃午饭,而常常饿得胃病发作,他总是走到教室前边来说:“老师,您去吃饭吧!我们没事的。”每次听完这些话,我很感动,我觉得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而是有着一颗关心他人的心。我通过了解各科任教师,发现他数学很好。于是在每次犯错误时我不是先批评,而是从他的优点谈起,使他意识到他在老师的心目中不是差生,使他树立了自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我的好感逐步建立起来。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打架的次数少了,不吸烟了,而且上课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帮助班级做一些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

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心,耐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赏识中尊重学生不等于骄纵

每个学生都有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所以老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温和地走进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他红着脸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我微笑着对他说:“你迟到了几分钟,但你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脸上的汗珠充分证明你很着急,回座吧,老师相信你在课堂上一定有好的表现。”他原以为一定会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我的赏识,他不但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表现也很好。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在学生做了错事而又知错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他的错误忽略不计,而对他表现出的积极一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这样不仅可能性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对那些好学生,总是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人际关系很差。所以,赏识不等于骄纵。也不是不批评,只是应该计求赏识的艺术,否则,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

二、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1、 明确批评的目的

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改正

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2、 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

而异

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 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

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根据“首固效应”,周一早晨,课前不批评学生,关键时刻不批评学生,吃饭时不批评学生,当着“外人”不批评学生,当着家长不批评学生。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努力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要给予批评、指正,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相关内容

  •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四辩总结陈词
  • 我方并没有否认挫折教育在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而对方辩友说到,挫折教育是在不伤身心的前提下,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既然有意让他遭受挫折,你又如何确保不伤害其身心呢,安全性再高的交通工具也有失事的概率存在,而赏识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是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很宝贵,只有 ...

  •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缺一不可
  •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缺一不可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 ...

  • 论教育中赏罚的重要性
  • 论教育中赏罚的重要性 渣津镇中学黄瑜 一.当今的教育教学,应该讲求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并驾齐驱才是.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出自哪个教育家之口,记不得了.乍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细细品 ...

  •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 要学会赏识学生 宁阳县职业中专高中科 王 杰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经历了中考的挫折之后,往往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何为赏识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清代颜元先生说:"数 ...

  • 幼儿赏识教育
  • 一些理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认同这句话,是接受"赏识教育"理论的基础. 在"我是好孩子"的外界评价中,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而在接受"我是坏孩子"的外界评价中,孩子只会自暴自弃.这是赏识教育的理论核心 ...

  • 欣赏你的学生读后感_3000字
  • 迎园中学陶大春 其实,作为教师在多年的日常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某种方式或语言欣赏过某个或某些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观.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古今中外曾经有过举不胜举的"欣赏学生"的事例.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和 ...

  • 赏识教育家周弘的忠告
  • ,wq50条忠告与建议来自赏识教育家周弘,希望对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真水无香 发表于2007年06月19日 21:17 阅读(63) 评论(0) 分类: 天下杂侃 举报 1. 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父母不让 ...

  • 青年教师辩论赛方案6.25
  • 青年教师辩论赛方案 一.辩论赛流程: 1.辩论赛开始,主持人致开场词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让孩子自然健康生长的一门艺术.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智慧,培养"人"比培养"才"更为重要. 还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它的名字叫激情,叫热爱,叫创新-- 尊敬 ...

  • 家长学习心得体会
  • 时间过得很快,再过一个多月儿子即将结束一年级的学习,而这365天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匆匆流走。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懂事和成熟,我从心底里感谢学校和老师。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下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在家长学校里受益非浅,感觉颇深! 记得第一次参加家长学校的开学典礼时,还带着不少的疑惑:家长学校------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