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词总关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悉炼字考点的试题提问方式。
2、掌握炼字题的做题规律、方法并善于运用。
【教学方法】导学式、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张谓在诗歌《早梅》中写到“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
深雪里,昨夜 枝开”。请在空格处填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字。
二 、根据高考试题,体悟提问方式与答题步骤
(1)(2015山东) 卜算子 张元千 (宋代爱国词人)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2015广东)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tóng),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三、总结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得好处。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简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四、总结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
的人物特征。(描景象/摹情态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五、例题解析(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1、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 1)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2)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3)户钩:开门的工具。
诗歌第二句中的“倚”字用得妙,试简要分析。
2、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①, 来往议阴晴。 荷雨②洒衣湿, 蘋③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 鸥性狎④波平。 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⑤。
[注释]①空碧,即“碧空”。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
荷听雨声”。③蘋,大的浮萍。④ 狎( xiá ),有亲热的意思。 ⑤酲( chéng ),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4分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试通过“悦”“空”二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①胡兵缺宝刀。
①斫( zhuó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注意事项
1、炼字首先考虑动词,其次是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
2、从全诗出发,注意所营造的意境,准确把握情感。
3、分析要具体,要联系全篇主旨和意境,把所炼之字放入原句,体会意境及情感,不可孤立分析某字。
4、所用修辞格及词类活用要点明其作用。
七、拓展:给下面两句诗歌各添一个动词。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八、巩固练习
1、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浦: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3、 早发①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长期失意潦倒、漂泊无依的情况下,以垂老之身赴职塞北边关途中所作。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
4、 小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有人说诗的首联“窥”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一字一词总关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悉炼字考点的试题提问方式。
2、掌握炼字题的做题规律、方法并善于运用。
【教学方法】导学式、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张谓在诗歌《早梅》中写到“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
深雪里,昨夜 枝开”。请在空格处填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字。
二 、根据高考试题,体悟提问方式与答题步骤
(1)(2015山东) 卜算子 张元千 (宋代爱国词人)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2015广东)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tóng),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三、总结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得好处。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简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四、总结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
的人物特征。(描景象/摹情态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五、例题解析(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1、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 1)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2)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3)户钩:开门的工具。
诗歌第二句中的“倚”字用得妙,试简要分析。
2、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①, 来往议阴晴。 荷雨②洒衣湿, 蘋③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 鸥性狎④波平。 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⑤。
[注释]①空碧,即“碧空”。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
荷听雨声”。③蘋,大的浮萍。④ 狎( xiá ),有亲热的意思。 ⑤酲( chéng ),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4分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试通过“悦”“空”二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①胡兵缺宝刀。
①斫( zhuó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注意事项
1、炼字首先考虑动词,其次是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
2、从全诗出发,注意所营造的意境,准确把握情感。
3、分析要具体,要联系全篇主旨和意境,把所炼之字放入原句,体会意境及情感,不可孤立分析某字。
4、所用修辞格及词类活用要点明其作用。
七、拓展:给下面两句诗歌各添一个动词。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八、巩固练习
1、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浦: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3、 早发①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长期失意潦倒、漂泊无依的情况下,以垂老之身赴职塞北边关途中所作。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
4、 小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有人说诗的首联“窥”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