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礼赞散文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的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的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神驰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季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红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它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的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风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警局:“君不见满川红叶,竟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坐血,那恰是因为它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轻松,挺拔得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在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都西风血点儿红。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的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的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神驰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季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红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它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的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风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警局:“君不见满川红叶,竟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坐血,那恰是因为它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轻松,挺拔得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在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都西风血点儿红。


相关内容

  • 记叙文的阅读校本课程计划及教案 2
  • 2013-2014上学期校本课程记叙文的阅读 教学计划 勐仑中学 金亚芳 一.学情分析 记叙文是中考最常考的一种文体,可是从学生阅读记叙文来看,许多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一些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十分欠缺.可见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 ...

  • 为茅盾散文鸣不平
  • 为茅盾散文鸣不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刘真福 新课程给教材带来新气象,许多新课文"热"起来,成为教材中光彩夺目的"新贵",而某些老课文"冷"下去,黯然销形.茅盾散文就是由"热"变"冷"的突出例子 ...

  •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白杨礼赞>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第十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 ...

  •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初二
  • 二.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主备人:寇恒香 授课人:王志明 授课班级及时间:初二(7.8)2010.3.1 茅盾 教学目标: 1. 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并能熟读成诵. 2. 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排比.反问连用句及该种句式的作用与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熟悉课文,了解写作背景 ...

  •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白杨礼赞
  • 第三单元 第五课 课题: 主备人:李君红 审核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重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悟中华民族朴质坚强的性格. (难点)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流 ...

  • [谈生命]教学设计
  • <谈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3.体会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含蓄深沉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视频播 ...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

  • 散文发展的历史概述.分类.和审美特征
  • 一.什么是散文 第一节散文的欣赏 散文这个词.内涵十分宽泛,古代.是指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用散行,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现代,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散文指的是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书 ...

  • 礼赞母亲的诗歌
  • 莎莎课件站 www.sasadown.cn 国内著名的免费课件及教师公文交流平台 (一) 您的伟大凝结了我的血肉 您的伟大塑造了我的灵魂 您的一生是一次爱的航行 您用优美的年轮 编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 年年我都在您的课件下载[www.sasadown.cn] 深情里度过 在您的肩膀和膝头嬉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