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1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 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岐(qi)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岐山凤遗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制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干阑式:建筑风格特点:大挑檐,大挑台,有架空支柱层。

评价:防潮,防虫,但防卫性差。

3.隋朝建筑

隋朝结束了我国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封建社会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主要建筑有:

① 都城建设。兴建都成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及宫殿院囿。

② 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③ 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沟通,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发展。

4.唐朝时期的建筑(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主要建筑成就如下:P17-20

① 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如唐长安城,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也是当时世界

上宏大繁荣的城市;唐大明宫,遗址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是当时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② 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③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以定格化。

④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⑤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⑥ 佛教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方面。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唐代砖石塔的类型有阁楼式(西安大雁塔)、密檐式(西安小雁塔)和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4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960-1279)

㈠ 宋朝在经济、军事上软弱,但城市经济、农工商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主要建筑发展成就如下:

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②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③ 建筑组合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衬托主体建筑。

④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⑤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⑥ 园林日渐兴盛。

1、北宋

建筑的发展趋向定型化、制度化,既是建筑技术的进步,但同时限制了之后建筑的发展。

A、 李诫《营造法式》是古代木构建筑的重大发展。

B、 建筑装修

注重细部的刻画,装饰风格由唐代的豪迈向婉约转变

C、 建筑技术

砖石建筑水平提高,建筑大量使用琉璃瓦。

◆ 河北正定料敌塔(砖),高84米,是中国最高的砖石塔

◆ 福建泉州万安桥(石)。

◆ 福建泉州仁寿塔(石),高40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中国最早的琉璃塔。

2、 南宋

◆ 偏安杭州,江南风格,建筑纤巧秀丽,细部做法吸收了一些江南的地域特征。 ◆ 园林,与环境结合,创造了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苏杭的园林。

㈡ 辽

颇具唐风的辽代建筑。

建筑实例:

◆ 山西应县辽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保存最早的木塔。

◆ 河北蓟县独乐寺

◆ 北京天宁寺塔

㈢ 金

辽、北宋结合的特点,雕刻细致,色彩富丽。

建筑实例

◆ 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

◆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

◆ 山西应县净土寺“天宫楼阁”。

6 《营造法式》是当时社会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荟萃。适用于宫室、坛庙、官署、府邸工程的预算、计工料只用。是当时的建筑“国标”,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的一份珍贵文献。

7 木构架结构体系P25-27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叠梁式(主要用于北方地区的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穿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井干式(主要流行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 8 彩画

◎汉,布衣绨锦,织物装饰;隋唐主要采用刷饰;宋以后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五大类:五彩遍装、碾玉装、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以矿物颜料为主。

◎ 黑、红、青、白、黄,在中国古代为正色,是等级最高的色彩,官式建筑采用。 ◎ 绿、棕等称为间色,南方民居多用间色。

◎ 正色中以黄、红等级最高

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中要部分。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

①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以龙凤为主,色彩用金、红、青为主,适用于宫殿)

② 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以旋子为主题,以青绿为主,适用于庙宇、宫殿辅助用房、官署)。 ③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写生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用间色多,适用于园林、民居。) 9 园林的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建园宗旨:“移天缩地在君怀”满足追求仙境的需要,以模仿自然为主

唐宋时期:由于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到园林建设中来,从而使园林设计从模仿自然走向写意山水。

10 皇家园林

秦汉时期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 皇家园林

◎ 秦上林苑

◎ 汉建章宫: “开池筑山,一池三山”,之后成为皇家园林的典型模式。

◆ 私家园林

◎《西京杂记》载袁广汉:“于北邙下筑园”。

魏晋南北朝

◆ 皇家园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其特点是:

(1)园林的性质变为以娱乐、游玩、欣赏为主。

(2)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由摹拟神仙界向世俗题材转变。

(3)皇家园林营造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

宋元时期

◆ 皇家园林

北宋开封艮岳

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是有浓郁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

11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设计风格与关系?

皇家园林:

①.规模较大,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于因借,形成各自的特色。

②.整体布局较为严整,建筑是外向形。主体建筑保持几何关系,而界面围合为非几何形,使园林即轻松又有皇家气氛。

③.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衬,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 ④.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⑤、植物配置,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的效果。 私家园林一般因其面积太小,而带来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10 石窟

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著名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门石窟等。

11 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思潮P136-P139

近代中国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十分复杂,既有延续下来的旧建筑体系,又有输入和引进的新建筑体系;既有形形色色的西方风格的洋式建筑,又有为新建筑探索“中国固有形式”和“传统复兴;既有西方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的广泛分布,也有西方“新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初步展露;既有时间建筑潮流制约下的外籍建筑师的思潮影响,也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① 洋式的折衷主义形式

② 中国传统复兴主义形式

③ 西方现代主义形式

13 希腊柱式

一种是爱奥尼式,一种是多利克式。

爱奥尼式比较秀丽华美,比例轻快,开阔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艺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多拉克柱式粗笨,受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14 雅典卫城P157

15 拜占庭建筑

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①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②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装饰艺术

表面装饰:

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

玻璃摩赛克: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

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

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

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

外立面: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

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

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主要特色: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东欧的小教堂

建筑特点:穹顶饱满、匀称舒展、垂直轴线、五个一组、集中构图

16 西欧中世纪建筑(5-10世纪)

5—10世纪:

早期基督教时期——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在一片混乱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此时期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基督教逐步发展起来 ,并取得了统治地位。

11—12世纪:

罗曼时期——国家相对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教会主宰着一切,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建造罗马风教堂。

13—15世纪:

哥特时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城市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造哥特式教堂。

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王朝时期

隋王朝(杨): 420年 ——581年

唐王朝(李): 618年 ——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 : 907年 ——960年

北宋、辽(赵): 960年 ——1127年

南宋、金(赵): 1127年——1276年

元王朝时期(辽):1271年——1386年

17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

①暗色露明的木构架

②墙面填砖后抹白灰

③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

④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

18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①巴黎圣母院(法兰西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实例)

②兰斯主教堂(1211-1290年建,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轻巧著称)

③亚眠主教堂

④ 科隆主教堂(欧洲 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⑤ 夏尔普尔主教堂

⑥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19 文艺复兴建筑的巅峰与衰落——圣彼得大教堂

①世界规模最大的、宏伟壮丽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16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里程碑。

②它前后由8位著名建筑大师和艺术巨匠主持建造,历时100多年落成。

③大教堂石质拱券结构,外部灰石饰面,内部镶贴各色大理石,装铈丰富的镶嵌画、壁画和雕塑。

④建筑面积49737平方米,长211.5米,宽137米,中央穹顶直经41.9米,室内净高123.4米,外部穹顶十字架尖端高137.8米。

20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人类最伟大最杰出的建筑大师):

他的设计有很强的立体感、动感,与其绘画和雕塑风格一致。由于装饰手法丰富,米开朗琪罗被看作文艺复兴晚期的美术流派——洋式主义的开创者,同时也很受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家的推崇。

主要代表作: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罗马市政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2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①哲学—以理性哲学为基础

②任务—以颂扬绝对君权体制为目地

③形式—以借鉴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为方法

④特点—巨柱式立面、水平三段划分、左右五段 处理、两端及中部凸出、中部上端加山花成为构图中心、内部是豪华的巴洛克装饰风格

⑤风格—宏伟庄严、形体合谐、结构清晰、色彩疑重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鲁佛尔宫东立面

层次丰富、对立统一、简洁洗练、雄伟庄严

凡尔赛宫

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

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较大影响

瓦恩立德新教堂

外型简洁、庄严和谐、装饰简约

22 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同时是一位建筑教育家。1907-1910年在柏林著名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0-1914年设计了两座成名作:1911年法古斯工厂(与A•迈耶合作)和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9年出任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在此创立公立包豪斯学校,并设计了包豪斯校舍。

彩画 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彩画的构图都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讲梁枋分为大致相等的3段,中段称枋心,左右两端的外端成为箍头,整个彩画绘制精巧,色彩丰富。1、和玺彩画是形式最为高级、最为尊贵的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物的主殿。常用的主题是:龙、凤、宝珠和云2、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绘画类型。特点:使用带卷涡纹的花瓣,根据用金子的多少和颜色的不同有等级之分。常见内容:锦纹、花卉、西番莲、牡丹、几何图形3、苏氏彩画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民用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又称为包袱彩画,基本不用金。

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近代建筑设计思潮:1、洋式的折裹主义形式。出现的途径:①被动的输入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出现在:外国租界、租借地、附属地、通商口岸、使馆区等被动开放的特定地段。这些被统称为“洋房”的庞大新类型建筑在输入新功能、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洋式建筑风貌。这类建筑最初由非专业外国工匠营造,后多由外国专业建筑师设计② 主动的引进指的是中国业主兴建的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洋房”,早期主要出现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军阀政权所建造的建筑上。这些活动本身带有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性质,因此建筑大多仿用国外行政、会堂建筑常见的西方古典式外貌。例:上海汇丰银行,天津劝业场。2、中国传统复兴主义形式由外国建筑师发端,后由中国建筑师引向高潮。大体分为3种设计模式:①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② 被视为折裹做法的“混合式”③ 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例:南京中山陵;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3、西方现代主义形式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欧洲相继出现新艺术运动和青年风格派等探求新建筑的学派,这些新学派力图跳出学院派折裹主义的 臼,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使建筑走向现代化。20世纪初在哈尔滨、青岛、上海等城市,开始出现了一批新艺术运动和少量青年风格派的建筑。例:上海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是上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上海国际饭店。

二、近代建筑教育,组成:①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②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在时间顺序上,留学在先,办学在后。国内的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回国后正式开办的。1923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设立建筑科,迈出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教育的第一步,后历时4.5年,于1927年与东南大学等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这是中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系。

古希腊建筑:

创造的艺术形式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柱式的演变:1.柱式的组成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3部分组成,有时只包括前两部分2.希腊柱式:①多立克柱式:流行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粗苯,刚劲的多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的体态和性格,受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②爱奥尼柱式: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以其柔和秀丽表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性格,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

平民们的艺术趣味。③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毛 叶纹装饰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式一样。

二、雅典卫城1.圣地建筑群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民间的自然神圣地发展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例:德尔婓的阿波罗圣地。2.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有四个部分组成: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卫城山门和胜利神庙。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以看到较为完整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他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4000年历史伊瑞克提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柱式的典型代表。卫城山门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胜利神庙在山门右前方,很小,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

哥特式建筑:

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①暗色露明的木构架;②墙面填砖后抹白灰;③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④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向城市发展: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筑进入创造性时期并获得了光辉的成就。哥特式的教堂特征:①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②用砖、石建造的框架结构;③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④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⑤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哥特式建筑的特征:㈠结构体系:①使用股价券,用十字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②使用飞券传递屋顶的侧推力;③二圆心的尖券或尖拱。㈡内部空间:①中厅窄而长导向祭坛的动势明显。中厅很高,气氛很浓;②框架式的结构,支柱和骨架券合为一体;③玻璃窗面积大、颜色多。㈢外部造型:①西立面的构图特征:一对塔夹着中听山墙的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②挺拔向上直冲云霄之感。突出垂直线条向上升腾;③水平划分较重,立面较为温和、舒缓。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①巴黎圣母院(法兰西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实例,结构用柱墩承重,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到处可见。)②兰斯主教堂(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轻巧著称,墩柱形式与装饰主题一致,格调统一。)③亚眠主教堂(中厅是典型的法国哥特式,起伏交错的尖形肋骨交叉拱,束状形式的列柱。)④科隆主教堂(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⑤夏尔特尔主教堂;⑥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八角形采光亭,外部全由白大理石筑成。)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社会背景:16世纪 —— 封建宗教势力反扑和镇压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削弱,人文主义及及可危。17世纪 —— 教皇推行反改革运动,教廷人财物兴旺,巴洛克艺术和建筑应运而生。主要特色:①富贵华丽、充满装饰、色彩鲜艳;②强调曲线、追求动感、形态夸张;③建筑与雕塑、色彩与光线相互渗透;④城市与广场、建筑与园林趋向自然。巴洛克教堂的兴建:社会背景:①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②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③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三大特征:①炫耀财富、装饰

豪华、色彩艳丽;②追求新奇、运用曲线、寻求动感、装饰自由;③作为小品建筑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壁画和雕塑:延伸扩大空间、色彩对比明亮、构图拥挤、动态剧烈、突破建筑面体界限、石雕模仿实物质感。代表作品:①罗马耶稣会教堂(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由样式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平面长方形,结构严密,中心效果强烈,“前巴洛克风格”。P185);②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设计,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平面近似橄榄形,线条全为曲线,线脚繁多,装饰图案复杂,大量雕刻和壁画。P185)。巴洛克广场:强调雕塑和喷泉的曲线与动态、空间互相渗透。代表作品:㈠圣彼得大广场:①半围合式平面、半圆型+梯型的两进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中心方尖碑、两边是喷泉、塔思干柱廊(248棵柱);②开阔壮观、轴线对称、柱式严馑、光影变化大。㈡纳沃那广场㈢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㈣特维莱喷泉广场。巴洛克的府邸和花园:㈠府邸:空间流转贯通、层次深远、楼梯装饰空间。㈡花园:多层台阶、轴线对称、几何构图设柱廊、雕塑、喷泉、水池、瀑布等。巴洛克建筑风格:基调: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特征:①炫耀财富。(大量贵重材料,精细加工,刻意装饰);②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的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③充满欢乐的气氛;④标新立异,追求新奇。(最显著的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①哲学—以理性哲学为基础;②任务—以颂扬绝对君权体制为目地;③形式—以借鉴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为方法;④特点—巨柱式立面、水平三段划分、左右五段 处理、两端及中部凸出、中部上端加山花成为构图中心、内部是豪华的巴洛克装饰风格⑤风格—宏伟庄严、形体合谐、结构清晰、色彩疑重。17世纪的法国处于绝对君权时期,形成宫廷文化,宫廷建筑是主要潮流,该时期形成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成为欧洲建筑发展的又一个主流,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中世纪的主要时期①12-13世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生了伟大的哥特式建筑;②14-15世纪:与英国在法国本土上进行了100多年的战争,文化和建筑遭到惨重的破坏;③15-16世纪:城市重新发展,产生资本主义,建立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建筑。④17世纪以后:进入绝对君权时期,抵制巴洛克艺术,形成古典义建筑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⑤17世纪末叶:对外作战失利,经济面临破产,专制政体危机,宫廷糜烂透顶,产生洛可可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㈠鲁佛尔宫东立面(层次丰富、对立统一、简洁洗练、雄伟庄严);㈡凡尔赛宫(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较大影响);㈢瓦恩立德新教堂(外型简洁、庄严和谐、装饰简约)。法国古典主义的府邸和商堡建筑:自15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法国的建筑开始变化,府邸和商堡等世俗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①保持了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②整慯明快、组合随意、装饰华丽;③窗户较大、广用尖劵或四圆心劵;④建筑的四角外挑凸窗、上立尖顶;⑤屋顶陡峭、内设阁楼、脊檐精巧。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内容,宗教气氛淡漠,民用气氛强烈。①旺道姆广场- 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②南锡广场群- 受洛可可思潮影响、空间形态多变;③协和广场- 法国最有成就的开敞式广场、巴黎的市中心、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是公认的新建筑运动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同时是一位建筑教育家。

建筑思想理论:①设计在发展中创新,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②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③提倡建筑净化,主张建造高层住宅;④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

应住房机构;⑤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备的理论和办法;⑥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⑦提倡使用新材料和新结构,表现井然有序的功能和良好的空间比例;⑧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到美国后,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代表作品:1、法古斯工厂(1911年,与

A •迈耶合作设计),①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方式;②简洁整齐的墙面,轻巧;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玻璃窗和金属板窗下墙组成的幕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小结: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特性,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性,也适合实用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产生一种新的形式美。

2、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①造型新颖独特;②采用平屋顶,可防水和上人;③大面积透明玻璃窗;④螺旋形楼梯。小结:结构构件外露、材料质感对比、室内外空间交融等,让人耳目一新,并被以后的现代建筑广泛借鉴。

3、包豪斯校舍(现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①平面为两个倒插的“L”形;②根据功能性质,建筑大体分为3部分:a、教学用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b、生活用房;c、职业学校用房;③除教学楼以外,其余均为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全部采用平屋顶,外墙面为白色抹灰。建筑特点:①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③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教学特点:①设计中强调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②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③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④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⑤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挂钩。小结:较好的解决了实用功能问题,创造了清新活泼的建筑形象。

4、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与其学生合作创办的协和建筑师事务所设计):①房屋之间以长廊和天桥相连;②核心:公共活动楼(外观呈弧形,底层架空,大面积玻璃窗,墙面为石灰石板贴面);③宿舍建筑4层,采用内廊式平面,外墙为淡黄色面砖。小结:高低错落、虚实交映、尺度得当、环境宜人,建筑造型简洁、朴素优雅,处处表现出独具匠心的精确与细致。

三、建筑风格特色:格罗皮乌斯始终如一地重视建筑的功能问题。无论是早期的包豪斯校舍,还是后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都是以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只是在早期,受当时德国的实际社会条件和需要的影响,使他同时比较强调技术、经济因素;而后期美国的社会状况,使他在重视功能的同时,开始注重建筑的功能需要,突破盒子建筑,创造出活泼多变的建筑形式,格罗皮乌斯始终坚持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并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和城市规划专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一、建筑思想理论:①否定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②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主张建筑师应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③定义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极力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生产房屋④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⑤建筑形式: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⑥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⑦主张建筑师向生产工业品的工程师学习;⑧前期偏重于理性主义,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⑨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a、底层架空,由独立柱支撑;b、屋顶花园;c、自由的平面;d、横向的长窗;e、自由的立面;⑩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提出了居住单元的设想。

二、代表作品:1、萨伏伊别墅: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②简单的几何形体;③墙面光洁,

无任何装饰线脚;④内部空间相当复杂。小结:外形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①主体是长条形的5层楼;②南立面,2~4层玻璃墙面,5层实墙,虚实对比;③北立面,不规则L形,天然石材砌成虎皮墙面。3、马赛公寓(“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①住宅大楼,底层架空;②户型多变,采用复式布局;③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④粗犷、原始、敦厚的艺术效果。4、昌迪加尔高等法院:①外形轮廓简单,由11个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屋顶罩起来;②镂空格子形遮阳墙板;③外表是粗糙的混凝土;④粗野怪诞的情调。5、朗香教堂(创作风格的转变):①造型奇异,不规则形,墙体弯曲;②大屋顶自西向东倾斜;③窗洞奇异,光线神秘暗淡,宗教气氛浓厚。

三、建筑艺术风格:勒•柯布西耶从当年的崇尚机器美学转而赞赏手工劳作之美,从现实现代化派头转而追求古风和原始情调,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混沌模糊,从明朗走向神秘,从有序转向无序,从常态转向超常,从瞻前转而顾后,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这些显然是十分重大的风格变化、美学观念的变化和艺术价值观的变化。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1、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人文主义复兴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由此而产生,主要表现在对个性化建筑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以及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和否定。2、代表人物:①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母亲住宅);②约翰逊(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③査里斯•莫尔(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④奥地利建筑师H.霍莱茵(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小结:自此西方建筑界出现了讲究建筑的象征性、隐喻性、装饰性以及与现有环境取得联系的倾向。3、特征:(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①历史主义——早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注重城市文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超级手法主义。4、派别:①戏谑古典主义:是以折衷、戏谑和嘲讽的手法使用部分古典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母亲住宅);②比喻古典主义:是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半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有严肃和尊重的态度。(安姆维斯特中心;科德克斯公司总部大楼;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部大楼等);③基本古典主义:是以古典城市的布局为中心,通过古典建筑的比例达到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和谐统一。(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馆;奥姆扎巴文化中心等);④复古主义:是以古典主义为建筑的灵魂,对现代建筑有强烈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伦敦杜佛斯大厦;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等);⑤现代传统主义:是以现代建筑为载体,古典装饰为点后缀,讲究装饰细节,态度玩世不恭,手法为折衷主义。(纽约摩根银行总部大楼;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士维尔人文大厦等)。

二、解构主义建筑:1、特征:有散乱、残缺、突变、动势与奇绝的效果。2、代表作:屈米(巴里拉维莱特公园)。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 代表建筑:1、頣和园:①组成:A万寿山东部宫室部分B万寿山前山建筑C万寿山后山、后湖D南湖、昆明湖、西湖。② 手法:A主体建筑采用平行几何轴线B利用水面、堤岸进行界面的围合,主次分明、曲折有致C成景与观景D多层次、借景、长廊框景E园中设园(谐趣园:声趣、楼趣、桥趣)。2、北海公园①组成:琼华岛、团城、北岸建筑、东岸建筑② 手法:A建筑轴线平行与主轴线错位;B水面,大小分明、曲折有致,产生园林气氛,几何关系发生连续变化过程中;C视野的收放;D主体,琼华岛,丰富的轮廓线,观景与被观的至高点;E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采用园中园的办法。总结:1.规模较大,

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于因借,形成各自的特色。2.整体布局较为严整,建筑是外向形。主体建筑保持几何关系,而界面围合为非几何形,使园林即轻松又有皇家气氛。3.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衬,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

4.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5、植物配置,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二、私家园林:设计步骤:1、立意;2、划分景区;3布置主要建筑;4、叠山理水;5、安排完成;6、布置次要建筑;7、配置植物;8、取名。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一) 布景。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形成对比,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1.景区有有虚有实,有主有从,每景有各自的主题、意境与情趣。2.景区划分多样化:山;水;堤、坝、桥、点步石;建筑:墙廊;树木;建筑群;以上各种的组合,如山树组合。3.每个景区的要素关系:①向心关系②互否关系③互含关系(二) 景区中的景观是多层次的:1、近景——掩2、中景——强调对景3、远景——借,借园外景,注意在视线上能够拉向远景。

(三) 多层次的景观由游览流线连接——序列。1、环线,小园较多使用2、串联,每景各有特点,进退内外相结合。3、 辐射。4、 综合。(四) 要素分析:1、叠石堆山①土石结合②石峰的欣赏:瘦、漏、透、皱。2、理水:①以聚为主②曲折有致③水面划分:大划分以桥、堤;小划分以石板、点步石。3、建筑:① 厅堂轩馆② 榭舫③ 楼阁④ 亭⑤ 廊⑥ 墙

4、花木、植物:①强调阴柔之美②强调丛配③强调第二感观④强调寓意。5、中国园林室内装修;6、匾额,楹联人文景观好看、好听,促进意境升华。代表建筑:拙政园、留园。总结:①私家园林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的效果。②私家园林一般因其面积太小,而带来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11

1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 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岐(qi)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岐山凤遗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制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干阑式:建筑风格特点:大挑檐,大挑台,有架空支柱层。

评价:防潮,防虫,但防卫性差。

3.隋朝建筑

隋朝结束了我国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封建社会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主要建筑有:

① 都城建设。兴建都成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及宫殿院囿。

② 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③ 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沟通,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发展。

4.唐朝时期的建筑(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主要建筑成就如下:P17-20

① 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如唐长安城,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也是当时世界

上宏大繁荣的城市;唐大明宫,遗址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是当时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② 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③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以定格化。

④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⑤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⑥ 佛教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活动方面。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唐代砖石塔的类型有阁楼式(西安大雁塔)、密檐式(西安小雁塔)和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4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960-1279)

㈠ 宋朝在经济、军事上软弱,但城市经济、农工商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主要建筑发展成就如下:

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②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③ 建筑组合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衬托主体建筑。

④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⑤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⑥ 园林日渐兴盛。

1、北宋

建筑的发展趋向定型化、制度化,既是建筑技术的进步,但同时限制了之后建筑的发展。

A、 李诫《营造法式》是古代木构建筑的重大发展。

B、 建筑装修

注重细部的刻画,装饰风格由唐代的豪迈向婉约转变

C、 建筑技术

砖石建筑水平提高,建筑大量使用琉璃瓦。

◆ 河北正定料敌塔(砖),高84米,是中国最高的砖石塔

◆ 福建泉州万安桥(石)。

◆ 福建泉州仁寿塔(石),高40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中国最早的琉璃塔。

2、 南宋

◆ 偏安杭州,江南风格,建筑纤巧秀丽,细部做法吸收了一些江南的地域特征。 ◆ 园林,与环境结合,创造了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苏杭的园林。

㈡ 辽

颇具唐风的辽代建筑。

建筑实例:

◆ 山西应县辽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保存最早的木塔。

◆ 河北蓟县独乐寺

◆ 北京天宁寺塔

㈢ 金

辽、北宋结合的特点,雕刻细致,色彩富丽。

建筑实例

◆ 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

◆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

◆ 山西应县净土寺“天宫楼阁”。

6 《营造法式》是当时社会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荟萃。适用于宫室、坛庙、官署、府邸工程的预算、计工料只用。是当时的建筑“国标”,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的一份珍贵文献。

7 木构架结构体系P25-27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叠梁式(主要用于北方地区的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穿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井干式(主要流行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 8 彩画

◎汉,布衣绨锦,织物装饰;隋唐主要采用刷饰;宋以后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五大类:五彩遍装、碾玉装、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以矿物颜料为主。

◎ 黑、红、青、白、黄,在中国古代为正色,是等级最高的色彩,官式建筑采用。 ◎ 绿、棕等称为间色,南方民居多用间色。

◎ 正色中以黄、红等级最高

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中要部分。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

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

①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以龙凤为主,色彩用金、红、青为主,适用于宫殿)

② 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以旋子为主题,以青绿为主,适用于庙宇、宫殿辅助用房、官署)。 ③ 苏式彩画(苏式彩画,写生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用间色多,适用于园林、民居。) 9 园林的发展概况

秦汉时期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建园宗旨:“移天缩地在君怀”满足追求仙境的需要,以模仿自然为主

唐宋时期:由于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到园林建设中来,从而使园林设计从模仿自然走向写意山水。

10 皇家园林

秦汉时期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 皇家园林

◎ 秦上林苑

◎ 汉建章宫: “开池筑山,一池三山”,之后成为皇家园林的典型模式。

◆ 私家园林

◎《西京杂记》载袁广汉:“于北邙下筑园”。

魏晋南北朝

◆ 皇家园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其特点是:

(1)园林的性质变为以娱乐、游玩、欣赏为主。

(2)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由摹拟神仙界向世俗题材转变。

(3)皇家园林营造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

宋元时期

◆ 皇家园林

北宋开封艮岳

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是有浓郁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

11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设计风格与关系?

皇家园林:

①.规模较大,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于因借,形成各自的特色。

②.整体布局较为严整,建筑是外向形。主体建筑保持几何关系,而界面围合为非几何形,使园林即轻松又有皇家气氛。

③.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衬,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 ④.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⑤、植物配置,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的效果。 私家园林一般因其面积太小,而带来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10 石窟

石窟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著名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门石窟等。

11 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思潮P136-P139

近代中国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十分复杂,既有延续下来的旧建筑体系,又有输入和引进的新建筑体系;既有形形色色的西方风格的洋式建筑,又有为新建筑探索“中国固有形式”和“传统复兴;既有西方近代折衷主义建筑的广泛分布,也有西方“新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初步展露;既有时间建筑潮流制约下的外籍建筑师的思潮影响,也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① 洋式的折衷主义形式

② 中国传统复兴主义形式

③ 西方现代主义形式

13 希腊柱式

一种是爱奥尼式,一种是多利克式。

爱奥尼式比较秀丽华美,比例轻快,开阔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艺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多拉克柱式粗笨,受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14 雅典卫城P157

15 拜占庭建筑

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①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②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装饰艺术

表面装饰:

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

玻璃摩赛克: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

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

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

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

外立面: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

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

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主要特色: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东欧的小教堂

建筑特点:穹顶饱满、匀称舒展、垂直轴线、五个一组、集中构图

16 西欧中世纪建筑(5-10世纪)

5—10世纪:

早期基督教时期——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在一片混乱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此时期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基督教逐步发展起来 ,并取得了统治地位。

11—12世纪:

罗曼时期——国家相对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教会主宰着一切,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建造罗马风教堂。

13—15世纪:

哥特时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城市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造哥特式教堂。

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王朝时期

隋王朝(杨): 420年 ——581年

唐王朝(李): 618年 ——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 : 907年 ——960年

北宋、辽(赵): 960年 ——1127年

南宋、金(赵): 1127年——1276年

元王朝时期(辽):1271年——1386年

17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

①暗色露明的木构架

②墙面填砖后抹白灰

③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

④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

18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①巴黎圣母院(法兰西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实例)

②兰斯主教堂(1211-1290年建,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轻巧著称)

③亚眠主教堂

④ 科隆主教堂(欧洲 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⑤ 夏尔普尔主教堂

⑥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19 文艺复兴建筑的巅峰与衰落——圣彼得大教堂

①世界规模最大的、宏伟壮丽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16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里程碑。

②它前后由8位著名建筑大师和艺术巨匠主持建造,历时100多年落成。

③大教堂石质拱券结构,外部灰石饰面,内部镶贴各色大理石,装铈丰富的镶嵌画、壁画和雕塑。

④建筑面积49737平方米,长211.5米,宽137米,中央穹顶直经41.9米,室内净高123.4米,外部穹顶十字架尖端高137.8米。

20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人类最伟大最杰出的建筑大师):

他的设计有很强的立体感、动感,与其绘画和雕塑风格一致。由于装饰手法丰富,米开朗琪罗被看作文艺复兴晚期的美术流派——洋式主义的开创者,同时也很受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家的推崇。

主要代表作: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罗马市政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2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①哲学—以理性哲学为基础

②任务—以颂扬绝对君权体制为目地

③形式—以借鉴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为方法

④特点—巨柱式立面、水平三段划分、左右五段 处理、两端及中部凸出、中部上端加山花成为构图中心、内部是豪华的巴洛克装饰风格

⑤风格—宏伟庄严、形体合谐、结构清晰、色彩疑重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鲁佛尔宫东立面

层次丰富、对立统一、简洁洗练、雄伟庄严

凡尔赛宫

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

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较大影响

瓦恩立德新教堂

外型简洁、庄严和谐、装饰简约

22 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同时是一位建筑教育家。1907-1910年在柏林著名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0-1914年设计了两座成名作:1911年法古斯工厂(与A•迈耶合作)和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9年出任魏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在此创立公立包豪斯学校,并设计了包豪斯校舍。

彩画 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彩画的构图都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讲梁枋分为大致相等的3段,中段称枋心,左右两端的外端成为箍头,整个彩画绘制精巧,色彩丰富。1、和玺彩画是形式最为高级、最为尊贵的彩画,主要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物的主殿。常用的主题是:龙、凤、宝珠和云2、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绘画类型。特点:使用带卷涡纹的花瓣,根据用金子的多少和颜色的不同有等级之分。常见内容:锦纹、花卉、西番莲、牡丹、几何图形3、苏氏彩画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民用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又称为包袱彩画,基本不用金。

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近代建筑设计思潮:1、洋式的折裹主义形式。出现的途径:①被动的输入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出现在:外国租界、租借地、附属地、通商口岸、使馆区等被动开放的特定地段。这些被统称为“洋房”的庞大新类型建筑在输入新功能、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洋式建筑风貌。这类建筑最初由非专业外国工匠营造,后多由外国专业建筑师设计② 主动的引进指的是中国业主兴建的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洋房”,早期主要出现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军阀政权所建造的建筑上。这些活动本身带有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性质,因此建筑大多仿用国外行政、会堂建筑常见的西方古典式外貌。例:上海汇丰银行,天津劝业场。2、中国传统复兴主义形式由外国建筑师发端,后由中国建筑师引向高潮。大体分为3种设计模式:①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② 被视为折裹做法的“混合式”③ 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例:南京中山陵;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3、西方现代主义形式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欧洲相继出现新艺术运动和青年风格派等探求新建筑的学派,这些新学派力图跳出学院派折裹主义的 臼,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使建筑走向现代化。20世纪初在哈尔滨、青岛、上海等城市,开始出现了一批新艺术运动和少量青年风格派的建筑。例:上海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是上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上海国际饭店。

二、近代建筑教育,组成:①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②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在时间顺序上,留学在先,办学在后。国内的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回国后正式开办的。1923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设立建筑科,迈出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教育的第一步,后历时4.5年,于1927年与东南大学等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这是中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系。

古希腊建筑:

创造的艺术形式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柱式的演变:1.柱式的组成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3部分组成,有时只包括前两部分2.希腊柱式:①多立克柱式:流行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粗苯,刚劲的多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的体态和性格,受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②爱奥尼柱式: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以其柔和秀丽表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性格,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

平民们的艺术趣味。③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毛 叶纹装饰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式一样。

二、雅典卫城1.圣地建筑群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民间的自然神圣地发展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例:德尔婓的阿波罗圣地。2.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有四个部分组成: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卫城山门和胜利神庙。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以看到较为完整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他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4000年历史伊瑞克提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柱式的典型代表。卫城山门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胜利神庙在山门右前方,很小,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

哥特式建筑:

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①暗色露明的木构架;②墙面填砖后抹白灰;③开窗较大、楼层外挑、屋顶高耸;④平面自由、对比明朗、形体活泼。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向城市发展: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筑进入创造性时期并获得了光辉的成就。哥特式的教堂特征:①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②用砖、石建造的框架结构;③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④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⑤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哥特式建筑的特征:㈠结构体系:①使用股价券,用十字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②使用飞券传递屋顶的侧推力;③二圆心的尖券或尖拱。㈡内部空间:①中厅窄而长导向祭坛的动势明显。中厅很高,气氛很浓;②框架式的结构,支柱和骨架券合为一体;③玻璃窗面积大、颜色多。㈢外部造型:①西立面的构图特征:一对塔夹着中听山墙的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②挺拔向上直冲云霄之感。突出垂直线条向上升腾;③水平划分较重,立面较为温和、舒缓。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①巴黎圣母院(法兰西早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实例,结构用柱墩承重,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到处可见。)②兰斯主教堂(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轻巧著称,墩柱形式与装饰主题一致,格调统一。)③亚眠主教堂(中厅是典型的法国哥特式,起伏交错的尖形肋骨交叉拱,束状形式的列柱。)④科隆主教堂(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⑤夏尔特尔主教堂;⑥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八角形采光亭,外部全由白大理石筑成。)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社会背景:16世纪 —— 封建宗教势力反扑和镇压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削弱,人文主义及及可危。17世纪 —— 教皇推行反改革运动,教廷人财物兴旺,巴洛克艺术和建筑应运而生。主要特色:①富贵华丽、充满装饰、色彩鲜艳;②强调曲线、追求动感、形态夸张;③建筑与雕塑、色彩与光线相互渗透;④城市与广场、建筑与园林趋向自然。巴洛克教堂的兴建:社会背景:①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②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③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三大特征:①炫耀财富、装饰

豪华、色彩艳丽;②追求新奇、运用曲线、寻求动感、装饰自由;③作为小品建筑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壁画和雕塑:延伸扩大空间、色彩对比明亮、构图拥挤、动态剧烈、突破建筑面体界限、石雕模仿实物质感。代表作品:①罗马耶稣会教堂(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由样式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平面长方形,结构严密,中心效果强烈,“前巴洛克风格”。P185);②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设计,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平面近似橄榄形,线条全为曲线,线脚繁多,装饰图案复杂,大量雕刻和壁画。P185)。巴洛克广场:强调雕塑和喷泉的曲线与动态、空间互相渗透。代表作品:㈠圣彼得大广场:①半围合式平面、半圆型+梯型的两进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中心方尖碑、两边是喷泉、塔思干柱廊(248棵柱);②开阔壮观、轴线对称、柱式严馑、光影变化大。㈡纳沃那广场㈢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㈣特维莱喷泉广场。巴洛克的府邸和花园:㈠府邸:空间流转贯通、层次深远、楼梯装饰空间。㈡花园:多层台阶、轴线对称、几何构图设柱廊、雕塑、喷泉、水池、瀑布等。巴洛克建筑风格:基调: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特征:①炫耀财富。(大量贵重材料,精细加工,刻意装饰);②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的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③充满欢乐的气氛;④标新立异,追求新奇。(最显著的特征)。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①哲学—以理性哲学为基础;②任务—以颂扬绝对君权体制为目地;③形式—以借鉴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为方法;④特点—巨柱式立面、水平三段划分、左右五段 处理、两端及中部凸出、中部上端加山花成为构图中心、内部是豪华的巴洛克装饰风格⑤风格—宏伟庄严、形体合谐、结构清晰、色彩疑重。17世纪的法国处于绝对君权时期,形成宫廷文化,宫廷建筑是主要潮流,该时期形成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成为欧洲建筑发展的又一个主流,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中世纪的主要时期①12-13世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生了伟大的哥特式建筑;②14-15世纪:与英国在法国本土上进行了100多年的战争,文化和建筑遭到惨重的破坏;③15-16世纪:城市重新发展,产生资本主义,建立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建筑。④17世纪以后:进入绝对君权时期,抵制巴洛克艺术,形成古典义建筑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⑤17世纪末叶:对外作战失利,经济面临破产,专制政体危机,宫廷糜烂透顶,产生洛可可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㈠鲁佛尔宫东立面(层次丰富、对立统一、简洁洗练、雄伟庄严);㈡凡尔赛宫(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较大影响);㈢瓦恩立德新教堂(外型简洁、庄严和谐、装饰简约)。法国古典主义的府邸和商堡建筑:自15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法国的建筑开始变化,府邸和商堡等世俗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①保持了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②整慯明快、组合随意、装饰华丽;③窗户较大、广用尖劵或四圆心劵;④建筑的四角外挑凸窗、上立尖顶;⑤屋顶陡峭、内设阁楼、脊檐精巧。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内容,宗教气氛淡漠,民用气氛强烈。①旺道姆广场- 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②南锡广场群- 受洛可可思潮影响、空间形态多变;③协和广场- 法国最有成就的开敞式广场、巴黎的市中心、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是公认的新建筑运动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同时是一位建筑教育家。

建筑思想理论:①设计在发展中创新,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②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③提倡建筑净化,主张建造高层住宅;④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

应住房机构;⑤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备的理论和办法;⑥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⑦提倡使用新材料和新结构,表现井然有序的功能和良好的空间比例;⑧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到美国后,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代表作品:1、法古斯工厂(1911年,与

A •迈耶合作设计),①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方式;②简洁整齐的墙面,轻巧;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玻璃窗和金属板窗下墙组成的幕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小结: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特性,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性,也适合实用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产生一种新的形式美。

2、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①造型新颖独特;②采用平屋顶,可防水和上人;③大面积透明玻璃窗;④螺旋形楼梯。小结:结构构件外露、材料质感对比、室内外空间交融等,让人耳目一新,并被以后的现代建筑广泛借鉴。

3、包豪斯校舍(现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①平面为两个倒插的“L”形;②根据功能性质,建筑大体分为3部分:a、教学用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b、生活用房;c、职业学校用房;③除教学楼以外,其余均为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全部采用平屋顶,外墙面为白色抹灰。建筑特点:①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③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教学特点:①设计中强调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②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③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④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⑤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挂钩。小结:较好的解决了实用功能问题,创造了清新活泼的建筑形象。

4、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与其学生合作创办的协和建筑师事务所设计):①房屋之间以长廊和天桥相连;②核心:公共活动楼(外观呈弧形,底层架空,大面积玻璃窗,墙面为石灰石板贴面);③宿舍建筑4层,采用内廊式平面,外墙为淡黄色面砖。小结:高低错落、虚实交映、尺度得当、环境宜人,建筑造型简洁、朴素优雅,处处表现出独具匠心的精确与细致。

三、建筑风格特色:格罗皮乌斯始终如一地重视建筑的功能问题。无论是早期的包豪斯校舍,还是后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都是以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只是在早期,受当时德国的实际社会条件和需要的影响,使他同时比较强调技术、经济因素;而后期美国的社会状况,使他在重视功能的同时,开始注重建筑的功能需要,突破盒子建筑,创造出活泼多变的建筑形式,格罗皮乌斯始终坚持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并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和城市规划专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一、建筑思想理论:①否定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②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主张建筑师应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③定义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极力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生产房屋④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⑤建筑形式: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⑥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⑦主张建筑师向生产工业品的工程师学习;⑧前期偏重于理性主义,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⑨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a、底层架空,由独立柱支撑;b、屋顶花园;c、自由的平面;d、横向的长窗;e、自由的立面;⑩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提出了居住单元的设想。

二、代表作品:1、萨伏伊别墅: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②简单的几何形体;③墙面光洁,

无任何装饰线脚;④内部空间相当复杂。小结:外形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①主体是长条形的5层楼;②南立面,2~4层玻璃墙面,5层实墙,虚实对比;③北立面,不规则L形,天然石材砌成虎皮墙面。3、马赛公寓(“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①住宅大楼,底层架空;②户型多变,采用复式布局;③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④粗犷、原始、敦厚的艺术效果。4、昌迪加尔高等法院:①外形轮廓简单,由11个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屋顶罩起来;②镂空格子形遮阳墙板;③外表是粗糙的混凝土;④粗野怪诞的情调。5、朗香教堂(创作风格的转变):①造型奇异,不规则形,墙体弯曲;②大屋顶自西向东倾斜;③窗洞奇异,光线神秘暗淡,宗教气氛浓厚。

三、建筑艺术风格:勒•柯布西耶从当年的崇尚机器美学转而赞赏手工劳作之美,从现实现代化派头转而追求古风和原始情调,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混沌模糊,从明朗走向神秘,从有序转向无序,从常态转向超常,从瞻前转而顾后,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这些显然是十分重大的风格变化、美学观念的变化和艺术价值观的变化。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1、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人文主义复兴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由此而产生,主要表现在对个性化建筑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以及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和否定。2、代表人物:①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母亲住宅);②约翰逊(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③査里斯•莫尔(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④奥地利建筑师H.霍莱茵(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小结:自此西方建筑界出现了讲究建筑的象征性、隐喻性、装饰性以及与现有环境取得联系的倾向。3、特征:(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①历史主义——早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②直接的复古主义;③新地方风格;④注重城市文脉;⑤隐喻和玄想;⑥后现代式空间——超级手法主义。4、派别:①戏谑古典主义:是以折衷、戏谑和嘲讽的手法使用部分古典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母亲住宅);②比喻古典主义:是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半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有严肃和尊重的态度。(安姆维斯特中心;科德克斯公司总部大楼;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部大楼等);③基本古典主义:是以古典城市的布局为中心,通过古典建筑的比例达到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和谐统一。(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馆;奥姆扎巴文化中心等);④复古主义:是以古典主义为建筑的灵魂,对现代建筑有强烈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伦敦杜佛斯大厦;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等);⑤现代传统主义:是以现代建筑为载体,古典装饰为点后缀,讲究装饰细节,态度玩世不恭,手法为折衷主义。(纽约摩根银行总部大楼;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士维尔人文大厦等)。

二、解构主义建筑:1、特征:有散乱、残缺、突变、动势与奇绝的效果。2、代表作:屈米(巴里拉维莱特公园)。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 代表建筑:1、頣和园:①组成:A万寿山东部宫室部分B万寿山前山建筑C万寿山后山、后湖D南湖、昆明湖、西湖。② 手法:A主体建筑采用平行几何轴线B利用水面、堤岸进行界面的围合,主次分明、曲折有致C成景与观景D多层次、借景、长廊框景E园中设园(谐趣园:声趣、楼趣、桥趣)。2、北海公园①组成:琼华岛、团城、北岸建筑、东岸建筑② 手法:A建筑轴线平行与主轴线错位;B水面,大小分明、曲折有致,产生园林气氛,几何关系发生连续变化过程中;C视野的收放;D主体,琼华岛,丰富的轮廓线,观景与被观的至高点;E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采用园中园的办法。总结:1.规模较大,

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于因借,形成各自的特色。2.整体布局较为严整,建筑是外向形。主体建筑保持几何关系,而界面围合为非几何形,使园林即轻松又有皇家气氛。3.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衬,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

4.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5、植物配置,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二、私家园林:设计步骤:1、立意;2、划分景区;3布置主要建筑;4、叠山理水;5、安排完成;6、布置次要建筑;7、配置植物;8、取名。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一) 布景。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形成对比,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1.景区有有虚有实,有主有从,每景有各自的主题、意境与情趣。2.景区划分多样化:山;水;堤、坝、桥、点步石;建筑:墙廊;树木;建筑群;以上各种的组合,如山树组合。3.每个景区的要素关系:①向心关系②互否关系③互含关系(二) 景区中的景观是多层次的:1、近景——掩2、中景——强调对景3、远景——借,借园外景,注意在视线上能够拉向远景。

(三) 多层次的景观由游览流线连接——序列。1、环线,小园较多使用2、串联,每景各有特点,进退内外相结合。3、 辐射。4、 综合。(四) 要素分析:1、叠石堆山①土石结合②石峰的欣赏:瘦、漏、透、皱。2、理水:①以聚为主②曲折有致③水面划分:大划分以桥、堤;小划分以石板、点步石。3、建筑:① 厅堂轩馆② 榭舫③ 楼阁④ 亭⑤ 廊⑥ 墙

4、花木、植物:①强调阴柔之美②强调丛配③强调第二感观④强调寓意。5、中国园林室内装修;6、匾额,楹联人文景观好看、好听,促进意境升华。代表建筑:拙政园、留园。总结:①私家园林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曲幽,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的效果。②私家园林一般因其面积太小,而带来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11


相关内容

  • 二里头文化
  •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 二里头文化遗址 遗址简介 二里头遗址位 ...

  • 三代考古考试答案参考资料
  • 名词解释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其文化年代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冈商文化之间,被作为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发掘了宫殿遗址等重要遗存,出土了青铜器.玉器.象牙器.绿松石饰等珍品. 郑州商文 ...

  • 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华夏民族的源头
  • 历史文化之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华夏民族的源头纪实 夏王朝存在的证据.辨识:陶片.兽骨.贝类:土与土洞或坑."考古发掘的基本功之一是认土和辨土"哪里是宫殿,哪里是普通房基,哪里是门,哪里是柱,哪里是井和下水道,都得靠一双经过长年田野考古训练的眼睛来辨识."商代的土,汉代 ...

  • 洛阳历史文化遗产
  • 洛阳历史文化遗迹 洛阳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不但最早进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以后的长时期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 ...

  • 3000多年前商代的第一个王汤为何会有两个都城
  •   3000多年前商代的第一个王汤为何会有两个都城?[图] [移动到网上谈兵] [编辑] [删除 ] 作者:空战之王 发表于:2008-07-08 08:01:27 级别: 上将 积分:138935 中国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但是翻开一份由西方国家编写的世界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在公元前841年前大约3 ...

  • [独家首发]中国古代建筑史图表(上)|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中期之隋朝
  • 中国建筑史,主要分为中国古建筑史及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本图表主要按照年代分类.中国古代建筑史图表(上)|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中期之隋朝. 1原始社会 年代:距今9000~4000年历史特点:1.干阑式建筑  2.木骨泥墙建筑技术:隼卯技术出现代表建筑或遗址:1.浙江余姚河姆渡   2.西安半坡.陕西临 ...

  • 中国古建筑若干个最
  •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 ...

  •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1 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的发现  2 云南元谋人的发现   3 陕西蓝田人的发现   4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   5 广东曲江马坝人的发现   6 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 ...

  • 16春华师[中国古建筑赏析]在线作业
  • 华师<中国古建筑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 南怀仁 . W·钱伯斯 . J·朗世宁 . 汤若望 正确答案: 2.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 宇文恺 . 李诫 . 蒯祥 . 也黑迭尔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