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做人(人民论坛)

抬头做人(人民论坛)

作者:张保振

《人民日报》 ( 2006-08-04 第04版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民间俗语,不仅妇孺皆知,且演化为激励人的格言,鼓舞、鞭策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人往高处走,就要有目标、有追求。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个目标与追求,不是高职位、高薪酬,而应该是高品位、高情操。人民日报《人生境界》栏目中报道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虽身为平凡人,却干出不凡事,透出非凡心。这也叫往高处走——受人敬仰,被人传颂。正因为如此,人往高处走,就必须学会抬头做人。

抬头做人,不是盛气凌人,傲视一切,而是温温恭人,学人之长;不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而是堂堂正正,光明处事;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是找寻差距,见贤思齐;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解剖自我,自省赶超。一句话,抬头做人,就是要以正大为先,以善意为怀,以谦谦为基,以光明行事。

抬头做人,要义在“抬”。抬者,仰也,即向上之意。要向上,不抬头是不行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出。抬头是看,也是比较。只有在比较当中,才更能见短长,知优劣,从而激发潜能,天天向上。

抬头做人,应在会“抬”。遥想当年的岳飞,他“抬望眼”,却只会也只得“仰天长啸”,可叹自己“壮怀激烈”。此时非彼时。如今的抬头做人,最重要的是自自然然、平平常常地抬头见大、望远、仰高。

一曰抬头见大。人不能总低头看自己鼻尖下那么一丁点儿事:今天嘴里能吃到什么好饭喝到什么好酒?明天手里能拿到多少钞票进入自己的账号腰包?后天脚儿能迈进多大平方米的私宅庭院?等等。抬起头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环顾左右,使眼界骤增宽广:世界真大,且是大家的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自己很小,仅是世界的一微尘,大家庭的一分子。人在世上,不能只见自己,不见别人,须得人与人携起手来,才能更好更愉快地在世间生活。

二曰抬头望远。人抬起头来,就是要让眼界望远。望远,才能憧憬未来,放飞思想,追求幸福不止,追赶快乐不疲;望远,才能紧盯理想之光,坚定信念不移,不至于被眼前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一时的不快所阻碍;望远,才能充满乐观,笑对人生,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简化为一个字:乐,用乐以破苦,把事业上的酸、甜、苦、辣净化为一个字:苦,品苦中之乐,从而使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向有理想、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方向迈进。

三曰抬头仰高。南宋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生活中的“高人”,不仅需要经常见,而且需要抬头仰视才行。“高人”自有其崇高处,如善良、宽厚、仁慈、节俭、诚信等。譬若丛飞,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

义工服务时间超过3600小时、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救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78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要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间。这是何等的质朴与善良!这种善良仁慈的品行,犹如一座挺拔的山峰,须仰视才见。抬头做人,就是要抬头仰望崇高、追求崇高,从而让自己与崇高为伍,使崇高与社会同行,蔚成风气,共铸和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抬头做人,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特别是在喧嚣与浮躁的环境中,更需如此。

抬头做人(人民论坛)

作者:张保振

《人民日报》 ( 2006-08-04 第04版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民间俗语,不仅妇孺皆知,且演化为激励人的格言,鼓舞、鞭策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人往高处走,就要有目标、有追求。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个目标与追求,不是高职位、高薪酬,而应该是高品位、高情操。人民日报《人生境界》栏目中报道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虽身为平凡人,却干出不凡事,透出非凡心。这也叫往高处走——受人敬仰,被人传颂。正因为如此,人往高处走,就必须学会抬头做人。

抬头做人,不是盛气凌人,傲视一切,而是温温恭人,学人之长;不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而是堂堂正正,光明处事;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是找寻差距,见贤思齐;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解剖自我,自省赶超。一句话,抬头做人,就是要以正大为先,以善意为怀,以谦谦为基,以光明行事。

抬头做人,要义在“抬”。抬者,仰也,即向上之意。要向上,不抬头是不行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出。抬头是看,也是比较。只有在比较当中,才更能见短长,知优劣,从而激发潜能,天天向上。

抬头做人,应在会“抬”。遥想当年的岳飞,他“抬望眼”,却只会也只得“仰天长啸”,可叹自己“壮怀激烈”。此时非彼时。如今的抬头做人,最重要的是自自然然、平平常常地抬头见大、望远、仰高。

一曰抬头见大。人不能总低头看自己鼻尖下那么一丁点儿事:今天嘴里能吃到什么好饭喝到什么好酒?明天手里能拿到多少钞票进入自己的账号腰包?后天脚儿能迈进多大平方米的私宅庭院?等等。抬起头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环顾左右,使眼界骤增宽广:世界真大,且是大家的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自己很小,仅是世界的一微尘,大家庭的一分子。人在世上,不能只见自己,不见别人,须得人与人携起手来,才能更好更愉快地在世间生活。

二曰抬头望远。人抬起头来,就是要让眼界望远。望远,才能憧憬未来,放飞思想,追求幸福不止,追赶快乐不疲;望远,才能紧盯理想之光,坚定信念不移,不至于被眼前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一时的不快所阻碍;望远,才能充满乐观,笑对人生,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简化为一个字:乐,用乐以破苦,把事业上的酸、甜、苦、辣净化为一个字:苦,品苦中之乐,从而使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向有理想、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方向迈进。

三曰抬头仰高。南宋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生活中的“高人”,不仅需要经常见,而且需要抬头仰视才行。“高人”自有其崇高处,如善良、宽厚、仁慈、节俭、诚信等。譬若丛飞,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

义工服务时间超过3600小时、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救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78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要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间。这是何等的质朴与善良!这种善良仁慈的品行,犹如一座挺拔的山峰,须仰视才见。抬头做人,就是要抬头仰望崇高、追求崇高,从而让自己与崇高为伍,使崇高与社会同行,蔚成风气,共铸和谐。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抬头做人,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特别是在喧嚣与浮躁的环境中,更需如此。


相关内容

  • 当心民粹主义的高度排他性(国际论坛)
  • 民粹主义势力把自己包装成本土民族利益的"合法代表",这样一个"核心国度"自然也只能由他们统治,并可能最终限制民主的基本权利 过去一年留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即欧洲的右翼民粹势力正在势不可挡地抬头.不止在英国.荷兰.奥地利和德国蔓延,右翼民粹势力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 为诗正名 为文正义|中国儒士精神
  • 斯文在我,我在斯文!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斯文论坛] 斯文者,道统者也. 爱斯文者,闻道.学道.传道.行道者也. 我爱斯文者,兴亡继绝责在我辈者也. 斯文论坛者,以道论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者也.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徐健顺 谨记 连载说明:本期[斯文论坛 ...

  •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
  •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於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党的建设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建设只有坚持贴近当今时代.贴近人民 ...

  • 通信公司转正个人总结
  • 转眼间,在公司工作已经六个月,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的时候从心底感到日子的匆匆。原先的大学生活让我感到渐渐远去,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回顾这些日子来的点点滴滴,觉得自己努力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首先感谢公司能 ...

  • 基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 基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五要" 覃志清 2010年07月15日来源:<广西日报> 基层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重大责任.基层年轻干部如何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

  • 涤荡灵魂的声音
  • 涤荡灵魂的声音(吴慧锦) -- 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有感 在短暂的假期里挤出一下午的时间,观看了学校下发给我们的光盘--<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大家知道现代人心肠通常比较硬,不太容易被感动落泪的,但看了此视频,平时乐观的我也被论坛感动了,泪不止一次滑落.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文化 ...

  • 抬头纹面相图解
  • 额头部位的皱纹被称为抬头纹,抬头纹一般都是在三四十岁才会出现,也有不少人在年少时就出现,额头有抬头纹在面相学上代表什么?易安居首先来告诉大家抬头纹的形成原因. 抬头纹形成的原因:一是大量失水.当人们发高烧.呕吐.腹泻或禁食水,在身体大量的脱水的情况下,皮肤张力失去弹性,前额会出现抬头纹: 二是营养不 ...

  •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从本科到研究生,六年多的大学生活,让我与华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得知被分配到华师大社区居委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内心涌动着无比的激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接触基层.了解基层实际工作的宝贵机会,更重要的是我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回馈华师,回馈这一片引导我逐步成长的第二故乡. 华师大社区居委会属广州市天河区 ...

  •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 发布时间:2017-03-16 10: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翼 陈恒 分享到: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千年古丝绸之路辉煌的记忆,激发了沿线国家的期盼和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