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第9期
大学中普及英语公众演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贾国栋
摘 要: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求各大学适时培养出大批具备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其中英语演讲能力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从国家发展、高校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大学中英语公众演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进而以中国人民大学演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八个方面为例重点阐述了英语公众演讲课程普及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大学中开设英语公众演讲课程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还应努力朝着国家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大学优质课程资源社会共享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公众演讲;大学教学
考察的话,我们就会注意到无论演讲或演讲课程都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强调加强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在推进的国际化进程,要求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培养其国际交流能力的课程,使他们将来能够承担起国家对外交流的任务,而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就是有效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课程之一。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沟通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修辞学,特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他们都以修辞学为基础对演讲进行过探讨,比如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一书中就对修辞中的隐喻在演讲劝说功能进行探讨,并认为“隐喻性演说不仅比传统式表达更为明朗,还能唤起听众生动的联想。”(陈朗2011)美国著名的演讲学家卡耐基认为,公众演讲具有无限的由内至外的感染力,可以从精神到身体全方位地影响听众。(卡耐基2010)美国公众演讲学家卢卡斯教授在谈到演讲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时也认为,在“面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听众时,尤其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将如何影响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反应”(卢卡斯,2013)。
如果把演讲和演讲课程放在西方国家背景下来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美国为例,演讲是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必备基本素质,无论是在公众场合下的大型演讲或是单位内的小型讨论,都随时需要职业中人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并能自如地回答演讲后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这样的需求,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把演讲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正规的演讲学的训练,其内容包括演讲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交际语言能力以及演讲的基本能力等(Lucas 2005,Carnagey 2013)。
我们再来看国内演讲及演讲课程的设置情况。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演讲在国内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大学中也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演讲课程。英文演讲由于没有外部语言环境,重视的程度更差一些。就英文演讲的课程设置来看,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选修课程,受益学生较少。有些学校的英语演讲只作为外教口语课的简单拓展,甚至只作为一种口语的练习活动,或一项课外活动。(陈朗2010) 国内部分学者和教师对英语演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语音能力培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过了探讨,认为英语演讲课对这些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文2007;王琳2008;
贾国栋,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9
王立非等2009;鲁修红等2010;金双军2011;黄滔等2012;江桂英等2013;叶萍2014) 。
外语教育上也要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以满足国家人才储备的需要,特别是大学公共外语教育的改革应朝着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及紧缺技能的方向发展。这种布局也是学校与国家发展需要协同发展的方法之一。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增加演讲教学的元素,无论是以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都是学校外语教学与国家发展相向而行所做的有效改革,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改方向。
(3)学生个人外语沟通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其中演讲能力的培养就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演讲课与传统英语听说课或许多学校开设的外教口语课是完全不同的课程。广义上讲,演讲课是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甚至英美文化课等的高度凝练和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根据Lucas 教授的分析(Lucas 2013),英语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在主要的六个方面发展其能力。第一,演讲课可以提高学生演讲本身的技能并增强其演讲的知识。演讲课并不是如有的同学以为的一样,是英语口语课的变形或延伸,而是拥有自身知识体系及特定技能的专门课程,是包括了演讲发音、讲稿写作、分析听众、理解文化、注重学术规范、有效传达信息、礼貌反馈听众等一系列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技能上讲还包括了语音音高的随时调整、音调的实时掌控、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可视设施辅助的应用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第二,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公众演讲是人类信心最显不足的行为之一,中国学生用所学的外语进行演讲又增加了对语言准确度把握的不确定性,因而信心会更加降低。而演讲课通过系统的演讲练习设计如从句子、段落、短篇到长篇等由简到繁的演讲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渐掌握演讲的技能进而能够熟练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就是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过程。第三,演讲课程可以改善学生的英文写作技能。乍看起来演讲课似乎与英语写作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写作是演讲的基础,是成功演讲的必备能力。我们知道,演讲在大部分场合下是有准备的演讲(即是prepared speech),是需要事先准备好演讲稿的,而这个讲稿就是对演讲者写作能力的检验。演讲
二、英语演讲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大学中英语演讲课程的普及的必要性可以从国家发展需要、大学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述。
(1)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谈到高等教育时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谈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又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看到,纲要中提出的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于人才培养所提的要求,而外语能力也应是高级人才所具备的必要能力之一。从外语能力培养来看,国家发展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不仅仅是能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会话交流,而是能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主张、想法、项目、研究成果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中、在限定的时间内、在听众的疑惑的目光中、在专家的注视下阐释得清楚、合理、逻辑性强,并在其后的问答环节中对听众所提问题能够应对自如。这是更大意义上的沟通能力,但对学生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国家对外开放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国外科学、技术、文化等的直接引进,并进行本土化消化与吸收。这就要求未来在工作第一线的大学生们,无论他们在什么行业工作,都要与国外相关单位的人员在本土进行直接交流,将自己的优势介绍给对方,同时也学习在本土落地生根的国外企事业单位的长处。这些需求都向大学提出新的要求,即我们需要培养当今的大学生具备将来承担此重任的沟通能力。
(2)各大学是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布局的。因而
50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第9期
大学中普及英语公众演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贾国栋
摘 要: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求各大学适时培养出大批具备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其中英语演讲能力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从国家发展、高校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大学中英语公众演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进而以中国人民大学演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八个方面为例重点阐述了英语公众演讲课程普及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大学中开设英语公众演讲课程不仅是必要的、可行的,而且还应努力朝着国家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大学优质课程资源社会共享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公众演讲;大学教学
考察的话,我们就会注意到无论演讲或演讲课程都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强调加强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各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在推进的国际化进程,要求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培养其国际交流能力的课程,使他们将来能够承担起国家对外交流的任务,而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就是有效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课程之一。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沟通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修辞学,特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他们都以修辞学为基础对演讲进行过探讨,比如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一书中就对修辞中的隐喻在演讲劝说功能进行探讨,并认为“隐喻性演说不仅比传统式表达更为明朗,还能唤起听众生动的联想。”(陈朗2011)美国著名的演讲学家卡耐基认为,公众演讲具有无限的由内至外的感染力,可以从精神到身体全方位地影响听众。(卡耐基2010)美国公众演讲学家卢卡斯教授在谈到演讲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时也认为,在“面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听众时,尤其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将如何影响听众对你演讲内容的反应”(卢卡斯,2013)。
如果把演讲和演讲课程放在西方国家背景下来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美国为例,演讲是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必备基本素质,无论是在公众场合下的大型演讲或是单位内的小型讨论,都随时需要职业中人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并能自如地回答演讲后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这样的需求,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把演讲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正规的演讲学的训练,其内容包括演讲者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交际语言能力以及演讲的基本能力等(Lucas 2005,Carnagey 2013)。
我们再来看国内演讲及演讲课程的设置情况。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演讲在国内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大学中也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演讲课程。英文演讲由于没有外部语言环境,重视的程度更差一些。就英文演讲的课程设置来看,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选修课程,受益学生较少。有些学校的英语演讲只作为外教口语课的简单拓展,甚至只作为一种口语的练习活动,或一项课外活动。(陈朗2010) 国内部分学者和教师对英语演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培养、语音能力培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过了探讨,认为英语演讲课对这些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文2007;王琳2008;
贾国栋,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9
王立非等2009;鲁修红等2010;金双军2011;黄滔等2012;江桂英等2013;叶萍2014) 。
外语教育上也要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以满足国家人才储备的需要,特别是大学公共外语教育的改革应朝着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及紧缺技能的方向发展。这种布局也是学校与国家发展需要协同发展的方法之一。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增加演讲教学的元素,无论是以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都是学校外语教学与国家发展相向而行所做的有效改革,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改方向。
(3)学生个人外语沟通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其中演讲能力的培养就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演讲课与传统英语听说课或许多学校开设的外教口语课是完全不同的课程。广义上讲,演讲课是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甚至英美文化课等的高度凝练和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根据Lucas 教授的分析(Lucas 2013),英语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在主要的六个方面发展其能力。第一,演讲课可以提高学生演讲本身的技能并增强其演讲的知识。演讲课并不是如有的同学以为的一样,是英语口语课的变形或延伸,而是拥有自身知识体系及特定技能的专门课程,是包括了演讲发音、讲稿写作、分析听众、理解文化、注重学术规范、有效传达信息、礼貌反馈听众等一系列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技能上讲还包括了语音音高的随时调整、音调的实时掌控、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可视设施辅助的应用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第二,演讲课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公众演讲是人类信心最显不足的行为之一,中国学生用所学的外语进行演讲又增加了对语言准确度把握的不确定性,因而信心会更加降低。而演讲课通过系统的演讲练习设计如从句子、段落、短篇到长篇等由简到繁的演讲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渐掌握演讲的技能进而能够熟练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就是逐渐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过程。第三,演讲课程可以改善学生的英文写作技能。乍看起来演讲课似乎与英语写作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写作是演讲的基础,是成功演讲的必备能力。我们知道,演讲在大部分场合下是有准备的演讲(即是prepared speech),是需要事先准备好演讲稿的,而这个讲稿就是对演讲者写作能力的检验。演讲
二、英语演讲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大学中英语演讲课程的普及的必要性可以从国家发展需要、大学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述。
(1)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谈到高等教育时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谈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又强调:“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看到,纲要中提出的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于人才培养所提的要求,而外语能力也应是高级人才所具备的必要能力之一。从外语能力培养来看,国家发展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不仅仅是能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会话交流,而是能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主张、想法、项目、研究成果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中、在限定的时间内、在听众的疑惑的目光中、在专家的注视下阐释得清楚、合理、逻辑性强,并在其后的问答环节中对听众所提问题能够应对自如。这是更大意义上的沟通能力,但对学生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国家对外开放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国外科学、技术、文化等的直接引进,并进行本土化消化与吸收。这就要求未来在工作第一线的大学生们,无论他们在什么行业工作,都要与国外相关单位的人员在本土进行直接交流,将自己的优势介绍给对方,同时也学习在本土落地生根的国外企事业单位的长处。这些需求都向大学提出新的要求,即我们需要培养当今的大学生具备将来承担此重任的沟通能力。
(2)各大学是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布局的。因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