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安中学政治组:黄方宁

一、教学依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辩证法的范围,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学习本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联系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的总特征之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②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工具

1.教学课件

2.黑板

三、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1. 联系的定义

2. 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

3. 联系多样性的分类 根据知识点,看书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一)联系的含义 根据看书的情况,提问联系的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一些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雾霾天气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

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 从而过渡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二)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1)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例如:你与空气、阳光、老师、朋友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例:2班看做整体,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

分,那么你们有没有联系呢?

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思考: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就具体事物而言,联系又具有条件性。

(2)联系普遍性方法论

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难,尤其姓“裴”的,为什么

从而引入联系的第二特性——客观性

2、客观性

(1) 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按实践的类型可分自在事物, 人为事物的联系, 他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有, 生物、物理等自在的联系是客观的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也是客观的?

(图片展示――合杭高铁)

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人的实践—客观物质活动的产物。

结果: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

师:联系具有客观性,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 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 例: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图片)

1. 8-发,4-死

2. 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 人的命运由指纹手像决定

4. 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5、2013年1月4日结婚=爱你一生一世

“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得到什么启示?

(2)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师: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说一说:结合材料分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例如,四大工程 :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过渡]在我们认识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多样性。

3、多样性

(1)原因:

师: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师: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昼夜更替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教师总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课堂练习:

1.(江苏高考题)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 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 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 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2. (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四)课堂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五)作业布置:

结合刚刚所学的联系知识,谈谈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字数不低于200)

(六)[教后反思]: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安中学政治组:黄方宁

一、教学依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辩证法的范围,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学习本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联系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的总特征之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②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工具

1.教学课件

2.黑板

三、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1. 联系的定义

2. 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

3. 联系多样性的分类 根据知识点,看书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一)联系的含义 根据看书的情况,提问联系的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一些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雾霾天气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

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 从而过渡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二)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1)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例如:你与空气、阳光、老师、朋友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例:2班看做整体,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

分,那么你们有没有联系呢?

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

思考: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就具体事物而言,联系又具有条件性。

(2)联系普遍性方法论

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难,尤其姓“裴”的,为什么

从而引入联系的第二特性——客观性

2、客观性

(1) 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按实践的类型可分自在事物, 人为事物的联系, 他们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有, 生物、物理等自在的联系是客观的

问: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也是客观的?

(图片展示――合杭高铁)

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人的实践—客观物质活动的产物。

结果: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

师:联系具有客观性,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 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 例: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图片)

1. 8-发,4-死

2. 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 人的命运由指纹手像决定

4. 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5、2013年1月4日结婚=爱你一生一世

“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得到什么启示?

(2)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师: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说一说:结合材料分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例如,四大工程 :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过渡]在我们认识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多样性。

3、多样性

(1)原因:

师: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师: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昼夜更替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教师总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课堂练习:

1.(江苏高考题)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鹰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 它瞪大了眼睛,显得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 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 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2. (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四)课堂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五)作业布置:

结合刚刚所学的联系知识,谈谈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字数不低于200)

(六)[教后反思]:


相关内容

  •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王慧林 2013-12-26 一.单元内容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在美国主导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达成<布雷顿森林协定>,并据此建立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评职称的公开课教案(一)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九连中学 刁宇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 2.思想教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

  •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公开课教案
  • 第一单元 第3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动动与变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 2.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结合会议签署的条约,认识这两次会议的实质. 3.分析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正确评价凡尔 ...

  • 郑和远航公开课教案
  • <郑和远航>公开课教案 板块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你能说出几个吗? 2.揭示课题,学生介绍,简介郑和. 板块二:检查预习.(10分钟) ▲出示第一组词语: 桅杆. 鬓发. 瓷器.炫耀. 撕裂. 赠送 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1)指名读 ...

  • [三个太阳]公开课教案
  • <三个太阳>(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首篇,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为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科 ...

  •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谢二中 韩芝红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 归纳.整理重点字词:理解文意,准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 3. 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qu ...

  • [分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 ...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学教案人教课标7册-<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教案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品德各科 - 多彩教育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游客,您好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我来发表 ...

  •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组:黄玮 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 2010年12月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