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心得体会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政策措施,人们不难体会到报告凸显了“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观,深化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生动体现。
富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是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首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今年国家将进一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富民的重点、难点在“富农”,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就不会有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富裕。因此,必须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从需求结构,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关系来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是,投资、外贸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说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提高劳动报酬,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富民是个整体性概念,均等和公平是它的应有之义。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地区和行业工资收入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富民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靠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同时,通过“富民”让群众得其利,又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增长主要靠“三套马车”拉动,投资、消费、出口,民不富直接导致消费市场低迷,难以拉动经济增长。富民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富民既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惠民
惠民就是要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全面应对民生升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必须。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施惠民政策,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地区和群体性的教育差距,根源在于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实施惠民政策,推进公平化教育工程,是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务实之举。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义是充分就业。报告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报告还提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大的“惠民”工程。当前,要注重解决好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覆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城市特困群众廉租住房应保户全覆盖,让困难群众也能过上舒心的生活。
安民
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安全,是民生的底线。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权益保障等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就必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从法制、体制、机制层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些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体现。
富民、惠民、安民,构成了民生的完整内容。树立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政策措施,人们不难体会到报告凸显了“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观,深化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生动体现。
富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是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首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今年国家将进一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富民的重点、难点在“富农”,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就不会有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富裕。因此,必须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从需求结构,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关系来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是,投资、外贸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较慢,说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提高劳动报酬,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富民是个整体性概念,均等和公平是它的应有之义。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地区和行业工资收入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富民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靠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同时,通过“富民”让群众得其利,又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增长主要靠“三套马车”拉动,投资、消费、出口,民不富直接导致消费市场低迷,难以拉动经济增长。富民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富民既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惠民
惠民就是要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全面应对民生升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必须。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施惠民政策,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地区和群体性的教育差距,根源在于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实施惠民政策,推进公平化教育工程,是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务实之举。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义是充分就业。报告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报告还提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大的“惠民”工程。当前,要注重解决好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覆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城市特困群众廉租住房应保户全覆盖,让困难群众也能过上舒心的生活。
安民
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安全,是民生的底线。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权益保障等机制,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就必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从法制、体制、机制层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些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体现。
富民、惠民、安民,构成了民生的完整内容。树立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


相关内容

  • 两会最新心得体会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 ...

  • XX两会心得体会
  • 总理报告凸显"富民惠民安民"民生观: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和部署了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报告虽然没有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做更多的理论阐述,但审视改善民生的总 ...

  • 党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 hjt总书记在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 ...

  • 2016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所以会议最基本的就是关注民生,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学习两会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16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上任.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十八大上,我党高举中国 ...

  • 党员心得体会的范文
  • 总书记在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 ...

  • 中共凉山州委
  • 中共凉山州委 关于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作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党委,州委各部委办局,州级各部门党组(党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和省.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切实巩固和发展我州领导干部作风整 ...

  • 求真务实提升服务意识
  • 自开展向林强同志学习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学习,认真落实,掀起学习热潮,工作中通过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林强同志先进事迹:在工作之余通过报纸.网络媒体等深入理解精神实质.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林强同志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他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涌现出 ...

  • 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
  • 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10-8-2 14:20:05 被阅览数: 232 次 来源: 中国千灯党教信息网 文字 [大中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清香祥瑞在江南文 ...

  •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纲
  •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传 达 提 纲 4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兰州隆重举行,会期共5天,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共606人.会议回顾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审议通过了王三运同志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