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大全 5

(2012-06-04 16:26:22)

转载▼

标签: 禅宗公案

杂谈

分类: 道禅/Taoism

121. 云门一字关

有人问:"什么是道?"云门答:"去。"

"什么是禅?" 云门答:"是。"

"生死到来时,如何回避?"云门又手一摊说:"还我生死来。"

"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那怎样才能出家?" 文偃答:"浅。"

那人又道:"学生不懂?" 云门就道:"深。"

一僧问:"云门剑是什么?" 去门答:"祖。"

"玄中靶怎么样?" 云门答:"着。"

"什么是云门一路?"云门答:"亲。"

有人问:"杀父杀母可以在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在什么地方忏悔呢?" 云门"露。"

"什么是正法眼藏?" "普。"

"什么是啐啄之机?" "响。"

云门接引学人,常常用一个字,干净利落,斩断纠葛,使学人无路可通,无机可接,直接开启省悟之门。当时称之为"云门一字关。"

云门三句万事万物的道理是: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真理无所不在,涵盖在整个宇宙的万物之中。但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独有的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这个世界是丝丝相扣,是与世俗相处,随波逐流的。

122. 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受具足戒后,仍近南泉,八十岁左右,众请住赵州观音院,他以深湛的智慧,恢谐幽默的语言,引导了一代学人,走向真正的自我。昭宗乾宁四年寂,寿一百二十,敕谥"真际大师"。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大道。

123. 说得出就开门

赵州从谂曾经担任伙房的烧火僧,有一次,他关上伙房门,烧得满屋是烟,在里面大声喊道:"救火啊!救火啊!"不一会,许多僧人都跑了过来,从谂对他们说:"你们说得出,我就开门!"众人都无以应对。只有南泉禅师把钥匙从窗户递了进去,从谂这才打开门。

124. 尘埃

有一天,赵州从谂在佛堂前扫地,有僧问赵州:"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

赵州回答:"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

那僧又问:"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

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

125. 驭马高手被驴踢

赵州悟道后,就到各处云游,拜访了当代的许多禅师。有一次,拜访到茱萸和尚。茱萸见到他,便对他说:"你也该定居下来弘法了。"

赵州:"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

茱萸:"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你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

赵州:“我三十年来在马背上驰骋,想不到今天被驴踢了一脚。”

126. 烦恼是菩提

众僧们请赵州从谂住持观音院后的一天,从谂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

有僧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

从念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

又问:"怎样才能避免?"

从谂:"避免它干什么?"

127. 一丝不挂

有僧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

赵州:"不挂什么?"

这僧:"不挂一丝。"

赵州:"这不,又挂上了吗?!"

128. 心净自净

一个女尼问赵州:"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

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

女尼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129. 禅杖太短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从谂说:"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

赵州从谂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

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130。吃茶去

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没有。"

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怎么来过的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呢?"

赵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答应了一声。

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131. 谁来教化你

一个官吏问赵州从谂:"和尚会进地狱吗?"

赵州和尚回答:"老僧第一个进!"

官人不解地问:"你是得道高僧,修行这么好,怎么了会进地狱呢?"

赵州从谂回答道:"我不下地狱,谁来教化你?"

132. 狗子佛性

有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回答道:"没有。"

那僧便道:"上自诸佛,下至蝼蚁,都有佛性,怎么狗子却没有佛性呢?"

赵州答道:"因为它还有业识。"

另有僧人也问此问题。赵州答道:"有。"

这僧:"既然有佛性,为何却投入到狗的臭皮囊呢?"

赵州:"因为它明知故犯!"

133. 好事不如无

文远是赵州禅师的侍者,有一次文远在佛殿拜佛,给从谂禅师看见了,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干什么?"

文远回答:"我在拜佛!"

赵州又问:"拜佛干什么?"

文远说:"拜佛也是好事呀!"

赵州和尚淡淡地说:"好事不如无!"

134. 永嘉玄觉

永嘉玄觉,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少习经论,精天台宗止观法门。后到慧能处印证。

初见慧能时,绕着慧能走了三圈,振振锡杖而立。

慧能:"一个和尚,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种戒行。你从什么地方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迅速。我顾不了这么多。"

慧能:"既然担心生死时速,为什么不证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

玄觉:"大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万物本来也没有迟速可言。"

慧能:"是这样,是这样。"

玄觉这才执礼告辞师父。

慧能:"为什么这么勿忙急着回去?"

玄觉:"我本来就没有动过,怎么谈得上匆忙呢?"

慧能:"谁知道你没有动过。"

玄觉:"这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

慧能:"你已经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

玄觉:"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

玄觉:"分别本身也没有意思。"

慧能:"很好。你就在这里住一晚上吧,明天再走。"

玄觉就住了一晚上。当时的人称为一宿觉。后来玄觉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无相大师。

135. 倒立而化

邓隐峰,俗姓邓,福建人。初参马祖道一,后拜石头希迁为师,又折回马祖道一处契悟。

一天,邓隐峰推土车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路上。邓隐峰就对马祖说:"请把脚收起来。"

马祖说:"已展不收。"

邓隐峰也不让,就说:"已进不退。"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

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法堂后,提着板斧对僧众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人,给我出来。"邓隐峰于是就走到大师跟前,伸长脖子,马大师却放下了斧头。

邓隐峰示灭之前,他对僧众说:"各方禅师迁化示寂时,有坐着的,有躺着的,这我都见过,有没有站着去世的呢?"

其中一人回答:"也有。"

邓隐峰说:"有没有倒立着去世的呢?"

众僧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

于是,邓隐峰就倒立而亡。

136. 即心即佛

大梅山法常禅师去见马祖时问:"什么是佛?"

马祖道:"即心即佛。"

大梅法常于是大悟,便到大梅山隐居起来。

137. 随流去

齐安国师门下有个和尚,到山里去采木头做拄杖,走迷了路,来到大梅的茅庵,问:"和尚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大梅说:"只见四周的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那和尚又问:"出山的路往哪儿走?"

大梅说:"随流去。"

和尚回去后告诉齐安。齐安国师说:"我在江西马祖那里年见过一个僧人,后来没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法常写了首偈作为回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迁到山的更深处去修习。有一天,他对门徒说:"来莫可抑,往莫可追。"说完就示灭了。

138.自家宝贝

大珠慧海禅师,第一次参见马祖时,马祖问:"你从那里来?"

大珠说:"从越州来。"

马祖问:"你来这里要干什么?"

大珠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点东西也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自家的宝贝都不顾惜,却跑出家来乱求什么!"

大珠问:"什么是我自家的宝贝?"

马祖说:"你现在问我的东西,就是你的宝贝。本来一切都有,什么也不欠缺,还向外寻求什么?"

大珠慧海由此顿悟。

139.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一次,源律师问大珠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大珠说:"当然用功啦。"

源律师问:"怎样用功?"

大珠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律师说:"所有的人不都是这样,这跟您用功有什么不同呢?"

大珠说:"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大珠说:"别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却百般思虑;睡觉的时候又不肯好好睡觉,要千方百计地计较,所以就不同啦。"

140.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他住持西堂后,有一次一位俗家人士问:"禅师,请问有天堂和地狱吗?"

禅师答:"有。"

他又问:"有佛、法、僧三宝吗?"

禅师答:"有。"

他还提了许多问题,禅师全都回答:"有。"

那人说:"和尚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

禅师就问:"难道你见过得道高僧了吗?"

那人答:"我曾经参见过径山和尚。"

禅师问:"径山对你怎么说的?"

那人答:"他说一切都无。"

禅师问:"你有妻子吗?"他回答:"有。"

禅师问:"径山和尚有妻子吗?"那人答:"无。"

禅师说:"径山和尚说无是对的。"

那人行礼道歉着离去。

141.  黄檗希运

黄檗希运,福建人,参百丈怀海禅师面得悟,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临济义玄就是他的得意弟子。一次,他去参拜百丈怀海。百丈怀海见他器宇轩昂的样子,心中很是喜欢,怀海问:"你从那里来?"

黄檗答:"从岭南来。"

怀海问:"来干什么?"

黄檗答:"不干什么。"

然后,黄檗希运就向百丈怀海礼拜,问:"大师有什么指示?"

百丈怀海良久不语,黄檗希运就说:"大师不要把后人给断了。"

百丈怀海反问道:"你不是人吗?"说完就往方丈室里走。

黄檗希运也跟着进去,说:"弟子特地前来拜见师父。"

百丈怀海点点头说:"你以后可不要辜负我。"

142. 死守义学的沙门

一次,有六个新来的僧人参见黄檗,其中有个人提起坐具,划了个圆相。

黄檗说:"我听说一只猎犬很凶恶。"

"它是跟踪羚羊的脚印来的。"

黄檗说:"羚羊没有脚印。"

"那它是跟踪羚羊的影子来的。"

黄檗说:"羚羊没有影子。"

"那么它是一只死羚羊。"

黄檗于是作罢。第二天,黄檗上堂,说:"昨天跟踪羚羊的出来!"僧人就站出来。

黄檗说:"昨天的公案还没有了结,我就去休息了,你怎样?"

僧人无以应对。黄檗怒道:"我本以为你是个悟得本色的和尚,想不到你倒是个死守义学的沙门。"

143. 不与万法为侣

庞蕴居士是湖南衡阳人,少悟人生虚空,立志寻道。他去谒见石头希迁,问道:"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石头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庞蕴豁然有悟。

他后来参见江西马祖道一,又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道:"等你一口喝尽西江的水,再告诉你。"庞蕴顿悟玄旨。

144. 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庞蕴居士拜访过药山后,辞别时,药山派十员禅客送他到门口。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庞蕴居士指着空中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全禅客就问:"那落到什么地方呢?"居士打了他一掌。

全禅客说:"你这样是马虎不过去的。"

庞居士说:"你这等人还自称禅客,我看阎王爷是不会放过你的。

全禅客说:"那居士您怎样呢?"

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说:"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145. 庞蕴坐化

庞居士有个女儿叫灵照,要入灭的那天,他对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到了正午就来告诉我。"

灵照出去一会儿,回来说:"现在是正午,可是太阳有缺蚀。"

庞居士出去观看的时候,灵照就在父亲的座位上,合掌坐化。

庞居士回来一看,笑着说:"我这女儿机锋真伶俐呀!"

于是就延期七天坐化。在这期间,州官前来看他,他就对州官说:"愿你将存在看成空幻,切莫把虚无当作真实,住留世间,当好自为之,因为一切都像影子和回声一样。"随后,他枕着州官的腿膝亡化了。

146. 一味禅

有一位僧人向归宗智常告辞。归宗问:"你到那里去?"

僧人答:"到各处学五味禅去。"

归宗说:"各处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

僧人问:"什么是一味禅?"

归宗举校举棒就打。僧人大叫:"懂了!懂了!"

归宗说:"那你说!说!"

僧人刚要开口,归宗抡起棒子又打。

147. 芥子能纳须弥山

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佛经上说:须弥山能纳芥子,这我没有疑问。但是又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归宗问:"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

李渤说:"是真的。"

归宗说:"你从头到脚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那万卷书装在哪儿呢?"

李渤无言以对。

148. 船子德诚

船子德诚,四川人,得法于药山惟严禅师。得道后,他隐居在华亭岸边(今上海松江县),摆渡渡人,随缘度日,人称"船子和尚"。

一天,他把船停在江边闲坐,一个官员问他:"和尚平常都干什么?"

船子德诚就竖起船桨,问道:"领会我的意思么?"

官员说:"不领会。"

船子德诚回答道:"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他曾写过数首《拨棹歌》,其中一首为: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

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149. 丹霞天然

无事高僧-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师,不知是哪里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问天然:"您到哪儿去?"

天然回答:"赶考去。"

禅客说:"赶考怎比得上选佛。"

天然道:"选佛的话应该到什么地方呢?"

禅客说:"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他那儿是选佛的场所,您到那里去吧。"

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刚见到马大师,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

马大师看了一眼说:"南岳石头是你的老师。"

天然立刻就到南岳,还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头禅师说:"到槽厂去吧。"丹霞就在伙房作了三年的烧火工。

有一次,大伙都在佛殿前铲草,大家都拿锹带锄,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当着石头的面洗起头来。石头见他哈哈大笑,于是为他剃度。

后来,丹霞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上天气奇寒,便焚烧木佛御寒,院主讥讽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

禅师说:"我烧木像找舍利。"

院主说:"这是木头东西,哪里有什么舍利子?"

禅师说:"既然不能烧出舍利子,那么把这两座也拿来烧吧。"

有一次,天然禅师在洛阳天津桥横卧着,正碰上留守郑公出驾,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郑公的手下问他什么原因,禅师慢慢地回答:"我是一个无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给他一束素布和两套衣服,并且每天供给米面,洛阳居民也都跟着信教了。

150. 盐官齐安

杭州盐官齐安参见马祖后,深得马祖器重。齐安传法后,有一天,齐安对身旁的侍者说:"把犀牛扇子给我拿来。"

侍者说:"扇子破了。"

齐安说:"既然破了,就把犀牛牵来吧。"

侍者无言以对。

有个法空禅师到齐安这里来问佛经上的许多问题,齐安一一解答,最后说:"自从你到我这儿来,我就没做成过主人。"

法空禅师说:"请和尚做主人吧。"

齐安说:"今晚你休息,明天再来。"

第二天,齐安叫个小沙弥去请法空来。法空一来,齐安就对小沙弥说:"你这个沙弥不懂事,叫你请法空禅师来,怎么请了个看大门的来了!"

(待续)

(2012-06-04 16:26:22)

转载▼

标签: 禅宗公案

杂谈

分类: 道禅/Taoism

121. 云门一字关

有人问:"什么是道?"云门答:"去。"

"什么是禅?" 云门答:"是。"

"生死到来时,如何回避?"云门又手一摊说:"还我生死来。"

"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那怎样才能出家?" 文偃答:"浅。"

那人又道:"学生不懂?" 云门就道:"深。"

一僧问:"云门剑是什么?" 去门答:"祖。"

"玄中靶怎么样?" 云门答:"着。"

"什么是云门一路?"云门答:"亲。"

有人问:"杀父杀母可以在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在什么地方忏悔呢?" 云门"露。"

"什么是正法眼藏?" "普。"

"什么是啐啄之机?" "响。"

云门接引学人,常常用一个字,干净利落,斩断纠葛,使学人无路可通,无机可接,直接开启省悟之门。当时称之为"云门一字关。"

云门三句万事万物的道理是: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真理无所不在,涵盖在整个宇宙的万物之中。但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独有的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这个世界是丝丝相扣,是与世俗相处,随波逐流的。

122. 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受具足戒后,仍近南泉,八十岁左右,众请住赵州观音院,他以深湛的智慧,恢谐幽默的语言,引导了一代学人,走向真正的自我。昭宗乾宁四年寂,寿一百二十,敕谥"真际大师"。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大道。

123. 说得出就开门

赵州从谂曾经担任伙房的烧火僧,有一次,他关上伙房门,烧得满屋是烟,在里面大声喊道:"救火啊!救火啊!"不一会,许多僧人都跑了过来,从谂对他们说:"你们说得出,我就开门!"众人都无以应对。只有南泉禅师把钥匙从窗户递了进去,从谂这才打开门。

124. 尘埃

有一天,赵州从谂在佛堂前扫地,有僧问赵州:"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

赵州回答:"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

那僧又问:"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

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

125. 驭马高手被驴踢

赵州悟道后,就到各处云游,拜访了当代的许多禅师。有一次,拜访到茱萸和尚。茱萸见到他,便对他说:"你也该定居下来弘法了。"

赵州:"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

茱萸:"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你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

赵州:“我三十年来在马背上驰骋,想不到今天被驴踢了一脚。”

126. 烦恼是菩提

众僧们请赵州从谂住持观音院后的一天,从谂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

有僧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

从念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

又问:"怎样才能避免?"

从谂:"避免它干什么?"

127. 一丝不挂

有僧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

赵州:"不挂什么?"

这僧:"不挂一丝。"

赵州:"这不,又挂上了吗?!"

128. 心净自净

一个女尼问赵州:"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

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

女尼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129. 禅杖太短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从谂说:"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

赵州从谂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

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130。吃茶去

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来过!"

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

僧人答:"没有。"

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怎么来过的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呢?"

赵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答应了一声。

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131. 谁来教化你

一个官吏问赵州从谂:"和尚会进地狱吗?"

赵州和尚回答:"老僧第一个进!"

官人不解地问:"你是得道高僧,修行这么好,怎么了会进地狱呢?"

赵州从谂回答道:"我不下地狱,谁来教化你?"

132. 狗子佛性

有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回答道:"没有。"

那僧便道:"上自诸佛,下至蝼蚁,都有佛性,怎么狗子却没有佛性呢?"

赵州答道:"因为它还有业识。"

另有僧人也问此问题。赵州答道:"有。"

这僧:"既然有佛性,为何却投入到狗的臭皮囊呢?"

赵州:"因为它明知故犯!"

133. 好事不如无

文远是赵州禅师的侍者,有一次文远在佛殿拜佛,给从谂禅师看见了,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干什么?"

文远回答:"我在拜佛!"

赵州又问:"拜佛干什么?"

文远说:"拜佛也是好事呀!"

赵州和尚淡淡地说:"好事不如无!"

134. 永嘉玄觉

永嘉玄觉,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少习经论,精天台宗止观法门。后到慧能处印证。

初见慧能时,绕着慧能走了三圈,振振锡杖而立。

慧能:"一个和尚,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种戒行。你从什么地方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迅速。我顾不了这么多。"

慧能:"既然担心生死时速,为什么不证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

玄觉:"大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万物本来也没有迟速可言。"

慧能:"是这样,是这样。"

玄觉这才执礼告辞师父。

慧能:"为什么这么勿忙急着回去?"

玄觉:"我本来就没有动过,怎么谈得上匆忙呢?"

慧能:"谁知道你没有动过。"

玄觉:"这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

慧能:"你已经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

玄觉:"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

慧能:"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

玄觉:"分别本身也没有意思。"

慧能:"很好。你就在这里住一晚上吧,明天再走。"

玄觉就住了一晚上。当时的人称为一宿觉。后来玄觉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无相大师。

135. 倒立而化

邓隐峰,俗姓邓,福建人。初参马祖道一,后拜石头希迁为师,又折回马祖道一处契悟。

一天,邓隐峰推土车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路上。邓隐峰就对马祖说:"请把脚收起来。"

马祖说:"已展不收。"

邓隐峰也不让,就说:"已进不退。"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

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法堂后,提着板斧对僧众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人,给我出来。"邓隐峰于是就走到大师跟前,伸长脖子,马大师却放下了斧头。

邓隐峰示灭之前,他对僧众说:"各方禅师迁化示寂时,有坐着的,有躺着的,这我都见过,有没有站着去世的呢?"

其中一人回答:"也有。"

邓隐峰说:"有没有倒立着去世的呢?"

众僧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

于是,邓隐峰就倒立而亡。

136. 即心即佛

大梅山法常禅师去见马祖时问:"什么是佛?"

马祖道:"即心即佛。"

大梅法常于是大悟,便到大梅山隐居起来。

137. 随流去

齐安国师门下有个和尚,到山里去采木头做拄杖,走迷了路,来到大梅的茅庵,问:"和尚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大梅说:"只见四周的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那和尚又问:"出山的路往哪儿走?"

大梅说:"随流去。"

和尚回去后告诉齐安。齐安国师说:"我在江西马祖那里年见过一个僧人,后来没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法常写了首偈作为回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迁到山的更深处去修习。有一天,他对门徒说:"来莫可抑,往莫可追。"说完就示灭了。

138.自家宝贝

大珠慧海禅师,第一次参见马祖时,马祖问:"你从那里来?"

大珠说:"从越州来。"

马祖问:"你来这里要干什么?"

大珠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点东西也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自家的宝贝都不顾惜,却跑出家来乱求什么!"

大珠问:"什么是我自家的宝贝?"

马祖说:"你现在问我的东西,就是你的宝贝。本来一切都有,什么也不欠缺,还向外寻求什么?"

大珠慧海由此顿悟。

139.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一次,源律师问大珠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大珠说:"当然用功啦。"

源律师问:"怎样用功?"

大珠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律师说:"所有的人不都是这样,这跟您用功有什么不同呢?"

大珠说:"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大珠说:"别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却百般思虑;睡觉的时候又不肯好好睡觉,要千方百计地计较,所以就不同啦。"

140.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他住持西堂后,有一次一位俗家人士问:"禅师,请问有天堂和地狱吗?"

禅师答:"有。"

他又问:"有佛、法、僧三宝吗?"

禅师答:"有。"

他还提了许多问题,禅师全都回答:"有。"

那人说:"和尚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

禅师就问:"难道你见过得道高僧了吗?"

那人答:"我曾经参见过径山和尚。"

禅师问:"径山对你怎么说的?"

那人答:"他说一切都无。"

禅师问:"你有妻子吗?"他回答:"有。"

禅师问:"径山和尚有妻子吗?"那人答:"无。"

禅师说:"径山和尚说无是对的。"

那人行礼道歉着离去。

141.  黄檗希运

黄檗希运,福建人,参百丈怀海禅师面得悟,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临济义玄就是他的得意弟子。一次,他去参拜百丈怀海。百丈怀海见他器宇轩昂的样子,心中很是喜欢,怀海问:"你从那里来?"

黄檗答:"从岭南来。"

怀海问:"来干什么?"

黄檗答:"不干什么。"

然后,黄檗希运就向百丈怀海礼拜,问:"大师有什么指示?"

百丈怀海良久不语,黄檗希运就说:"大师不要把后人给断了。"

百丈怀海反问道:"你不是人吗?"说完就往方丈室里走。

黄檗希运也跟着进去,说:"弟子特地前来拜见师父。"

百丈怀海点点头说:"你以后可不要辜负我。"

142. 死守义学的沙门

一次,有六个新来的僧人参见黄檗,其中有个人提起坐具,划了个圆相。

黄檗说:"我听说一只猎犬很凶恶。"

"它是跟踪羚羊的脚印来的。"

黄檗说:"羚羊没有脚印。"

"那它是跟踪羚羊的影子来的。"

黄檗说:"羚羊没有影子。"

"那么它是一只死羚羊。"

黄檗于是作罢。第二天,黄檗上堂,说:"昨天跟踪羚羊的出来!"僧人就站出来。

黄檗说:"昨天的公案还没有了结,我就去休息了,你怎样?"

僧人无以应对。黄檗怒道:"我本以为你是个悟得本色的和尚,想不到你倒是个死守义学的沙门。"

143. 不与万法为侣

庞蕴居士是湖南衡阳人,少悟人生虚空,立志寻道。他去谒见石头希迁,问道:"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石头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庞蕴豁然有悟。

他后来参见江西马祖道一,又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道:"等你一口喝尽西江的水,再告诉你。"庞蕴顿悟玄旨。

144. 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庞蕴居士拜访过药山后,辞别时,药山派十员禅客送他到门口。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庞蕴居士指着空中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全禅客就问:"那落到什么地方呢?"居士打了他一掌。

全禅客说:"你这样是马虎不过去的。"

庞居士说:"你这等人还自称禅客,我看阎王爷是不会放过你的。

全禅客说:"那居士您怎样呢?"

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说:"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145. 庞蕴坐化

庞居士有个女儿叫灵照,要入灭的那天,他对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到了正午就来告诉我。"

灵照出去一会儿,回来说:"现在是正午,可是太阳有缺蚀。"

庞居士出去观看的时候,灵照就在父亲的座位上,合掌坐化。

庞居士回来一看,笑着说:"我这女儿机锋真伶俐呀!"

于是就延期七天坐化。在这期间,州官前来看他,他就对州官说:"愿你将存在看成空幻,切莫把虚无当作真实,住留世间,当好自为之,因为一切都像影子和回声一样。"随后,他枕着州官的腿膝亡化了。

146. 一味禅

有一位僧人向归宗智常告辞。归宗问:"你到那里去?"

僧人答:"到各处学五味禅去。"

归宗说:"各处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

僧人问:"什么是一味禅?"

归宗举校举棒就打。僧人大叫:"懂了!懂了!"

归宗说:"那你说!说!"

僧人刚要开口,归宗抡起棒子又打。

147. 芥子能纳须弥山

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佛经上说:须弥山能纳芥子,这我没有疑问。但是又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归宗问:"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

李渤说:"是真的。"

归宗说:"你从头到脚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那万卷书装在哪儿呢?"

李渤无言以对。

148. 船子德诚

船子德诚,四川人,得法于药山惟严禅师。得道后,他隐居在华亭岸边(今上海松江县),摆渡渡人,随缘度日,人称"船子和尚"。

一天,他把船停在江边闲坐,一个官员问他:"和尚平常都干什么?"

船子德诚就竖起船桨,问道:"领会我的意思么?"

官员说:"不领会。"

船子德诚回答道:"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他曾写过数首《拨棹歌》,其中一首为: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

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149. 丹霞天然

无事高僧-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师,不知是哪里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问天然:"您到哪儿去?"

天然回答:"赶考去。"

禅客说:"赶考怎比得上选佛。"

天然道:"选佛的话应该到什么地方呢?"

禅客说:"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他那儿是选佛的场所,您到那里去吧。"

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刚见到马大师,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

马大师看了一眼说:"南岳石头是你的老师。"

天然立刻就到南岳,还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头禅师说:"到槽厂去吧。"丹霞就在伙房作了三年的烧火工。

有一次,大伙都在佛殿前铲草,大家都拿锹带锄,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当着石头的面洗起头来。石头见他哈哈大笑,于是为他剃度。

后来,丹霞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上天气奇寒,便焚烧木佛御寒,院主讥讽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

禅师说:"我烧木像找舍利。"

院主说:"这是木头东西,哪里有什么舍利子?"

禅师说:"既然不能烧出舍利子,那么把这两座也拿来烧吧。"

有一次,天然禅师在洛阳天津桥横卧着,正碰上留守郑公出驾,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郑公的手下问他什么原因,禅师慢慢地回答:"我是一个无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给他一束素布和两套衣服,并且每天供给米面,洛阳居民也都跟着信教了。

150. 盐官齐安

杭州盐官齐安参见马祖后,深得马祖器重。齐安传法后,有一天,齐安对身旁的侍者说:"把犀牛扇子给我拿来。"

侍者说:"扇子破了。"

齐安说:"既然破了,就把犀牛牵来吧。"

侍者无言以对。

有个法空禅师到齐安这里来问佛经上的许多问题,齐安一一解答,最后说:"自从你到我这儿来,我就没做成过主人。"

法空禅师说:"请和尚做主人吧。"

齐安说:"今晚你休息,明天再来。"

第二天,齐安叫个小沙弥去请法空来。法空一来,齐安就对小沙弥说:"你这个沙弥不懂事,叫你请法空禅师来,怎么请了个看大门的来了!"

(待续)


相关内容

  • 禅宗要这样开悟,禅宗公案,佛教禅宗,禅宗思想,禅宗经典,禅宗故事
  • 禅宗要这样开悟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12-03-26 禅宗要这样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

  •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禅宗公案,佛教禅宗,禅宗思想,禅宗经典,禅宗故事
  •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11-11-21点击: 32 济群法师答人类的起源 问:我对人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很困惑,不知佛教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答:在佛教看来,人类是从天外来的.根据经典的记载,地球形成之初,土地肥沃,森林茂密,但当时还没有人类居住.后来,光音天的人 ...

  • 禅宗五宗七家语录
  • 众所周知,从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禅宗一直是单传;六祖以后,才出现五宗七家的繁荣局面: 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传百丈怀海,百丈怀海传黄檗希运、沩山灵祐。沩山灵祐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黄檗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临济义玄传兴化存奖,兴化存奖传南院慧颙,南院慧颙传 ...

  • 禅宗公案妙语录
  • 看到好的,轉載一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 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袱,他跟和尚的盘缠.寒衣都在里面,当然不能丢;第二样是公文,只有将这份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第三样是押解的 和尚;第四样是自己.公差每天早晨都 ...

  • "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
  • 对于"禅"这个概念,无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都非常的熟习,禅从释迦灵山会上拈花微笑[①]传迦叶尊者,代代相传二十八代以心传心.心心相传,至达摩祖师来传法于二祖慧可,东土师资相传六代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②]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导地位.自唐宋以来在禅宗祖师 ...

  • 以俗为雅:禅籍俗语言
  • 以俗为雅:禅籍俗语言对 宋诗的渗透与启示 周裕锴 内容提要 宋诗人提倡的"以俗为雅",一是指题材的世俗化,与禅宗多举日用事的宗教实践观有关:二是指语言的通俗化,理词俗语人诗,其根源来自禅籍俗语言风格的启示.宋诗受禅籍俗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禅宗语录中常见的俗语词汇,仿拟禅宗偈 ...

  • 主人公在什么地方
  •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用错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真正开悟的人,真正有见地 ...

  • 禅宗在亚洲与世界的传播
  • 禅宗在亚洲与世界的传播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8-08-29  点击次数: 396 中国禅宗自唐代正式建立以来,由于中国一些禅僧到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弘传禅法,以及这些国家的一些高僧到中国求法,因此,在这些国家建立了以中国临济宗.曹洞宗为主导的各种禅宗流派. ...

  • 佛教理论对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影响
  • 第29卷第2期 济宁学院学报Vol.29 No.2 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1877(2008)02-0035-05 2008年4月Apr.2008 佛教理论对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影响 李建春,李艳丽 (济宁学院,山东曲阜 273155) 摘 要:意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