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要】 血标本的采集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本文通过对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降低标本溶血的方法,并指出提高静脉穿刺率,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及时正确运送标本可以有效降低标本溶血的发生。   【关键词】 标本溶血;溶血原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12-01   标本溶血是采集血标本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常见的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仅会延误诊断和治疗,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成为医疗事故的潜在隐患。因此,减少标本溶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一年来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和预防总结分析如下:   1 溶血原因   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很多,通过调查我们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采血时进针不准确 有些患者穿刺困难,护士在采血时针头不能一次性顺利刺入血管,而在血管内反复进出,容易引起红细胞及血管的损伤[1],造成局部血肿或标本溶血。   1.2 止血带不正确使用 有些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护士在操作时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可以干扰血流的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2],导致标本溶血。   1.3 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当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或充盈度差时,护士往往用力拍打静脉或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并运动上臂,这样会造成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3]。   1.4 皮肤消毒剂未干 皮肤消毒是采集静脉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皮肤消毒剂未干时即进针采血,针尖上的消毒剂与血液接触[4],可致标本溶血。   1.5 未使用配套的针 抽血针头过细,当血液通过过细的针头时易发生机械性破坏而造成标本溶血。   1.6 拉动注射器针栓用力过大,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过快可以导致溶血,或者是注射器针芯反复来回抽动导致红细胞破碎而引起溶血。   1.7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并将泡沫一并注入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血液冲撞,血球破坏,而发生机械性溶血。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5],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1.8 采血管使用顺序不正确 先注入抗凝管后注入促凝管,因为没有及时摇动抗凝管,血中纤维蛋白已凝固[6],这时再用力摇动抗凝管容易造成红细胞破裂而导致标本溶血。   1.9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致使红细胞发生机械性破坏而导致标本溶血。   1.10 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标本采集工作大部分是由夜班护士完成,造成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放置时间过长,部分血液患者的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后,大量红细胞破坏,会出现溶血。   1.11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也会造成标本溶血。   2 预防措施   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2.1 采血前应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对于静脉充盈不好的患者,采血前可先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率。采血时尽量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避免选择手背和足部浅静脉等不易穿刺的血管,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2.2 护士在消毒皮肤后待静脉穿刺处的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2.3 采血时勿用力拍打采血部位,血管明显者可不握拳头。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可以在穿刺成功后即把止血带松开,不要等采血完毕才松开止血带。   2.4 采血时采用配套针头,不用过细的针头。   2.5 抽吸不要过快、过猛 抽血后先拔去针头,将血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勿将泡沫一并注入。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有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待其干燥后再送检。   2.6 采血后严格按照试管顺序注入血标本 先注入血清管,再注入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于及时摇动。摇动血标本时应避免上下过度用力摇晃,可将抗凝管放在两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防止溶血。   2.7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应放置时间过长。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3 讨 论   血标本的采集是护士常用一项护理操作,通过对溶血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措施后,大大减少了标本的溶血的发生,从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金玉,杨巍.避免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发生溶血法介绍[J].护理研究,2004,18(11):1973.   [2] 张金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114-115.   [3] 李惠玉,祈静,杨琛.366例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6�77.   [4] 杜平京.体检血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3):1209.   [5] 张立红,周素鲜.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3-284.   [6] 李昱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2008,6(30):886.

  【摘要】 血标本的采集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本文通过对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降低标本溶血的方法,并指出提高静脉穿刺率,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及时正确运送标本可以有效降低标本溶血的发生。   【关键词】 标本溶血;溶血原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12-01   标本溶血是采集血标本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常见的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仅会延误诊断和治疗,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成为医疗事故的潜在隐患。因此,减少标本溶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一年来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和预防总结分析如下:   1 溶血原因   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很多,通过调查我们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采血时进针不准确 有些患者穿刺困难,护士在采血时针头不能一次性顺利刺入血管,而在血管内反复进出,容易引起红细胞及血管的损伤[1],造成局部血肿或标本溶血。   1.2 止血带不正确使用 有些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护士在操作时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可以干扰血流的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2],导致标本溶血。   1.3 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当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或充盈度差时,护士往往用力拍打静脉或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并运动上臂,这样会造成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3]。   1.4 皮肤消毒剂未干 皮肤消毒是采集静脉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皮肤消毒剂未干时即进针采血,针尖上的消毒剂与血液接触[4],可致标本溶血。   1.5 未使用配套的针 抽血针头过细,当血液通过过细的针头时易发生机械性破坏而造成标本溶血。   1.6 拉动注射器针栓用力过大,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过快可以导致溶血,或者是注射器针芯反复来回抽动导致红细胞破碎而引起溶血。   1.7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并将泡沫一并注入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血液冲撞,血球破坏,而发生机械性溶血。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5],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1.8 采血管使用顺序不正确 先注入抗凝管后注入促凝管,因为没有及时摇动抗凝管,血中纤维蛋白已凝固[6],这时再用力摇动抗凝管容易造成红细胞破裂而导致标本溶血。   1.9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致使红细胞发生机械性破坏而导致标本溶血。   1.10 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标本采集工作大部分是由夜班护士完成,造成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放置时间过长,部分血液患者的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后,大量红细胞破坏,会出现溶血。   1.11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也会造成标本溶血。   2 预防措施   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2.1 采血前应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对于静脉充盈不好的患者,采血前可先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率。采血时尽量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避免选择手背和足部浅静脉等不易穿刺的血管,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2.2 护士在消毒皮肤后待静脉穿刺处的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2.3 采血时勿用力拍打采血部位,血管明显者可不握拳头。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可以在穿刺成功后即把止血带松开,不要等采血完毕才松开止血带。   2.4 采血时采用配套针头,不用过细的针头。   2.5 抽吸不要过快、过猛 抽血后先拔去针头,将血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勿将泡沫一并注入。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有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待其干燥后再送检。   2.6 采血后严格按照试管顺序注入血标本 先注入血清管,再注入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于及时摇动。摇动血标本时应避免上下过度用力摇晃,可将抗凝管放在两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防止溶血。   2.7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应放置时间过长。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3 讨 论   血标本的采集是护士常用一项护理操作,通过对溶血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措施后,大大减少了标本的溶血的发生,从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金玉,杨巍.避免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发生溶血法介绍[J].护理研究,2004,18(11):1973.   [2] 张金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114-115.   [3] 李惠玉,祈静,杨琛.366例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6�77.   [4] 杜平京.体检血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3):1209.   [5] 张立红,周素鲜.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3-284.   [6] 李昱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2008,6(30):886.


相关内容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原因分析
  •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原因,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生化检验质量水平.方法 对可能影响到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采集.标本保存.生理因素.溶血以及生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找到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试验证明,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在总胆红素(TBIL) ...

  • 影响生化检验因素
  • 控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 严密控制标本误差因素,作为实验分析前质控的标本质量控制应予以广泛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和更新,实验方法学研究在微量.简便.快速.准确的基础上,正朝着超微量.高精度.大批样.多指标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全面质量管理和 ...

  • 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 目 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 1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及审核制度 ......................... ...

  • 检验标本的影响因素
  • 检验目的 检验长期以来备受医生和患者关注,主要在于它们是受检者在各种生 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了解身体本身存在的状况. 分析前:选定项目.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标本运送.标本验收 全过程质量控制分析中:标本检测.登记及发出报告 分析后:检验结果的解释.做出诊断及提出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技师协会统计,不合理 ...

  • 卫生检验二
  • 卫生检验试题2011.04.19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有关规定: 1.满足BSL-1实验室的要求. 2.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在 ...

  •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
  • 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已逐步成为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实验诊断学科之一.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在循证医学的今天,检验医学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更是避免医疗纠纷.平息医患矛盾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医院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临床离不开检验,检 ...

  • 细菌半定量培养新法(十二级法)研究报告
  • 四川医学 年 月第 卷 第 期 论著 细菌半定量培养新法 十二级法 研究报告 杨肇立 周 文 李俊如 李 键 杨锦云 任 萍 陈 旭 黄 静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西昌 摘要 目的 建立开放部位非均质标本细菌半定量培养的新方法 十二级法 方法 采用 十二级法 和传统 四区划线法 即五 ...

  • 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 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第一条 工作制度.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国家在输血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3)委员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总结本季度的输血工作,并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及时反馈输血科和个临床科室. (4)输血科和医教部负责执行输血质量管理委员 ...

  • 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溶血因素探讨
  • 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溶血因素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采用神州英诺华d3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门诊体检52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 ).na+.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 ).尿素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