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3-10-26 09:20 来源:解放日报  我有话说有7人参与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李君如

编者按:本文为李君如研究员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演讲

思想者小传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现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呼应和反响。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里,我以“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就中国梦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研究上的心得体会。

中国梦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各个阶级、各种人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设想和方案。这些设想既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别,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之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和论述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时明确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事实确实如此。回顾历史,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初就是由孙中山提出的。

这种民族复兴之梦,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民族追求。还记得,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曾经讲到1910年一位出生在现今上海市青浦区的32岁青年作家陆士谔创作了一部小说叫做《新中国》。主人公陆云翔在醉梦中与妻子李友琴游览100年后在上海举办的 “万国博览会”。这件事反映的就是当年中国人的中国梦。

1932年11月,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东方杂志》发起过一场主题为“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征“梦”活动。此后,1933年出版的《东方杂志》头两期以大篇幅刊出了144人的“梦想”,其中包括柳亚子、巴金、邹韬奋、郁达夫、老舍、林语堂、梁漱溟等大批人尽皆知的知识分子。作为上世纪30年代思想文化界领军人物的鲁迅没有参加这次征文,但当他看到专栏后,写下了一篇题为《听说梦》的杂文:“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样一种将来的现在。 ”这说明,中国梦确实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梦想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毛泽东曾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种种空想类型的中国梦作过深刻的批判——

一是,不问政治的“幼稚的梦”。自从中国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战败,对于怎么改变中国积年形成的落后挨打的局面,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各种各样的民族救亡和振兴的设想,有的还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但是,实践使他们处处碰壁。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

二是,“学西方的迷梦”。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人以西方列强为参照物,设计和提出种种改变国家落后命运的设想,以为中国的前途就在“向西方学习”中。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描述了当年的情景:“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可以救中国”。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特别是,“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毛泽东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因此,一味“向西方学习”的梦,是一种“迷梦”,而不是我们要的中国梦。

三是,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梦呓”。在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出路。一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还有人主张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这种“第三条道路”,认为中国可以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应该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

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告诉了人们,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告诉了人们,“第三条道路”走不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潮流决定了,“要在中国反帝反封建胜利之后,再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岂非是完全的梦呓?”他在1947年还说过:“如果说,在一九四六年,在蒋介石统治下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中,还有一部分人怀着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想法,那末,在现在,这种想法已经破产了。”

四是,“左”倾的“纯主观的想头”。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以小资产阶级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在革命的低潮和高潮中,都会出现“左”的倾向甚至思潮。在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内出现了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革命论”;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民粹主义。这些“左”的观点,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都希望中国快一点发展到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损失。毛泽东对此十分警惕,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已经指出,这是“纯主观的想头”,是“空想”。他认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各个阶级、各种人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设想和方案。这些设想既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别,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之异。但任何脱离中国实际的梦想,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为了民族救亡和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寻找救国治国方案中找到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邓小平开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这个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的就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也是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史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国梦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3-10-26 09:20 来源:解放日报  我有话说有7人参与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李君如

编者按:本文为李君如研究员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演讲

思想者小传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现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呼应和反响。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里,我以“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就中国梦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研究上的心得体会。

中国梦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各个阶级、各种人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设想和方案。这些设想既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别,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之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和论述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时明确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事实确实如此。回顾历史,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初就是由孙中山提出的。

这种民族复兴之梦,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民族追求。还记得,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曾经讲到1910年一位出生在现今上海市青浦区的32岁青年作家陆士谔创作了一部小说叫做《新中国》。主人公陆云翔在醉梦中与妻子李友琴游览100年后在上海举办的 “万国博览会”。这件事反映的就是当年中国人的中国梦。

1932年11月,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东方杂志》发起过一场主题为“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征“梦”活动。此后,1933年出版的《东方杂志》头两期以大篇幅刊出了144人的“梦想”,其中包括柳亚子、巴金、邹韬奋、郁达夫、老舍、林语堂、梁漱溟等大批人尽皆知的知识分子。作为上世纪30年代思想文化界领军人物的鲁迅没有参加这次征文,但当他看到专栏后,写下了一篇题为《听说梦》的杂文:“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样一种将来的现在。 ”这说明,中国梦确实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梦想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毛泽东曾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种种空想类型的中国梦作过深刻的批判——

一是,不问政治的“幼稚的梦”。自从中国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战败,对于怎么改变中国积年形成的落后挨打的局面,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各种各样的民族救亡和振兴的设想,有的还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但是,实践使他们处处碰壁。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生们,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这是好消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

二是,“学西方的迷梦”。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人以西方列强为参照物,设计和提出种种改变国家落后命运的设想,以为中国的前途就在“向西方学习”中。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描述了当年的情景:“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可以救中国”。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特别是,“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毛泽东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因此,一味“向西方学习”的梦,是一种“迷梦”,而不是我们要的中国梦。

三是,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梦呓”。在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出路。一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还有人主张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这种“第三条道路”,认为中国可以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应该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

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告诉了人们,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告诉了人们,“第三条道路”走不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潮流决定了,“要在中国反帝反封建胜利之后,再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岂非是完全的梦呓?”他在1947年还说过:“如果说,在一九四六年,在蒋介石统治下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中,还有一部分人怀着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想法,那末,在现在,这种想法已经破产了。”

四是,“左”倾的“纯主观的想头”。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以小资产阶级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在革命的低潮和高潮中,都会出现“左”的倾向甚至思潮。在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内出现了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革命论”;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由封建经济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民粹主义。这些“左”的观点,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都希望中国快一点发展到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损失。毛泽东对此十分警惕,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已经指出,这是“纯主观的想头”,是“空想”。他认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各个阶级、各种人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设想和方案。这些设想既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别,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教条化马克思主义之异。但任何脱离中国实际的梦想,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为了民族救亡和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寻找救国治国方案中找到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从邓小平开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下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这个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的就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也是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史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国梦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


相关内容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姚汉章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3班 2011644349)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提出.内涵.提法.进程及经验.成果等方面,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综述.归 ...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姓名:李开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王金福 2007110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摘要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思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思考 作者:辛玉玲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3期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1
  •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 ...

  • 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研究
  • 2013年11月河南社会科学 NOV..2013第2l卷第11期 HENAN 30CIALSCIENCES V01.21 No.1l 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研究 孔朝霞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摘要:最近20多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问题的 ...

  • 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的科学内涵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陈占安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从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到_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_
  • 第59卷 第4期 2006年7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UniversityJournal(HumanitySciences) Vol.59.No.4July2006.396-401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郭国祥1,丁俊萍2 ...

  • 浅论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开课时间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学 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学 姓号 [1**********]03 名 马玲 学位类别 硕士 任课教师 郭根山 交稿日期 2012-2-21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海南师 ...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侯树栋 (一)中国近代历史的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经过成功和失败的反复比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二)毛泽东说:马克 ...

  • 毛概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运用与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运用与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中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