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世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世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
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
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
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
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原文明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世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
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
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
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
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
果是合金,工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
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人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
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
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
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
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
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子夜歌·三更月①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
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兼济天下的思想感情的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本次月考不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
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
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
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
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
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
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
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
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
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
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
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
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
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
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
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
析。(6分)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
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发布署名文章称,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之“三高”,治理腐败需要“零容忍”。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
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著名作家琼瑶最近写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封公开信,称编剧于正涉嫌抄袭她的
作品,并请求广电部门停止涉嫌抄袭节目的播出。
D.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
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______________,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
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①
②
③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
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要素: 含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错,参见原文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2.C(“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错,应是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3.B(“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逻辑关系颠倒,应当是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才能使小麦的大面积种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
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义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试题分析:收:逮捕。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
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学科网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5.C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原文: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D 试题分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7.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各1分,大意1分, “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共5分)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各1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四海”译为“天下”、“鼎沸”译为“纷乱”、“日滋”译为“一天天增多”、“ 此曹”译为“这些族人”。(2)句中关键词“去”译为“距离”、“险”译为“险要之地”、 “栅”译为“修栅栏”、“ 毋”译为“不要”、“逾”译为“越过”。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 作非 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 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
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 唇 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 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 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 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 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 河。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战, 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过了 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 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就凌迟了他,他心 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 天。”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 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贼人答应了他们。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子夜歌·三更月①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
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8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月夜庭院思妇图(1分):三更之夜,月色皎洁,中庭梨花在月
色的辉映下更加洁白(1分),闺中少妇,思念游子,夜不能寐,听到杜鹃声声哀啼,更是情不能胜,哀伤不已(1分),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2分)。
9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2分),作者赋予无情
的陇上之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似乎它们也为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所感动,发出呜咽哀鸣之声,(2分)。作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表达了闺中少妇与恋人离别后,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兼济天下的思想感情的的两句是: , 。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乙 选考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本次月考不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
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
(5)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分)
12、(1)参考答案:D项3分,B项2分,E项1分,A、C不得分。
答案解析:A项错误,遗漏了原文“及其现代意义”等信息。C项错误,原文是“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布”。E项钱穆之所以在香港这个殖民地上办学,不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根本原因是借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青年人具有精神支柱,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2)参考答案:1、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2、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3、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4、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3点即可得6分)
(3)参考答案: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书斋岁月,希望通过历史研究,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广大民族灿烂文化;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表现了钱穆先生一生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却始终不忘故土家园的情怀。这样一副挽联,是对钱穆一生最为深情和较为准确的概括。(上下两联的分析各3分,共6分)
(4)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答案任选一个即可,如两方面都谈到,酌情给分。
①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
②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
(观点2分,结合全文分析2分,联系现实举例并分析4分,共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答案】C
【解析】: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发布署名文章称,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之“三高”,治理腐败需要“零容忍”。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著名作家琼瑶最近写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封公开信,称编剧于正涉嫌抄袭她的作品,并请求广电部门停止涉嫌抄袭节目的播出。
D.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答案】C A.成分残缺 “呈现出”缺少宾语中心词“态势”;B 搭配不当,“维护”与“要求”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产品”应放在“只有”之前。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______________,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答案.C 要注意句子间的关系,找准衔接点,并且要使组成的语段意思完整。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A、B两项,如选择D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故选C项。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
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①
②
③
16.①回望历史(1分)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2分)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2分)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17、要素: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2分)
含义:1、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分)
2、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题,可以联系材料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社会影响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来立意;考查学生针对社会现象分析探究的能力。
第一,题意把握。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材料”分三个层次:一“扫把姐”的身份是普通环卫工人,乐观的她钟情自己的扫把,希望扫出新生活;二 “扫把姐”工作之余跳的“扫把舞”越来越具欣赏性;三 “扫把姐”视频被传上网,蹿红网络。考生写作时,可以从“扫把姐”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的事件出发,可以从 “扫把姐”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心态出发,也可以从“扫把姐”的“扫把舞”为什么越跳越好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网络”在此事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发进行分析思考,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
“要求”指明考生“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材料中的主要事件是普通环卫工人爆红网络;主要人物是以“扫把舞”为手段、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扫把姐”张秀芳;主要事件的社会影响是人们在网络上热捧“扫把姐”。
“扫把姐”不是明星、富豪,她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这说明现代社会对草根阶层的关注,也说明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取决于他的地位、财富,即使没有很高的才华,普通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扫把姐”用手中的扫把来舞蹈,以积极的心态创造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这启示人们如何来对待看似普通而又乏味的生活和工作。当你乐观、有梦想、对工作专注、对生活保持热情,再枯燥的工作也会充满乐趣,再平凡的生活也会走向成功。就像这位没有多少才华的“扫把姐”凭借自创的舞蹈,坚持不懈,将“扫地”的工作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然而“扫把姐”的成功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还离不开“网络”这个
公共传播的平台,“网络”使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更是草根圆梦的舞台。
“要求”中规定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考生在行文中必须提及材料,围绕材料所引发的思考组织写作内容。
“要求”中明确考生要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本次新材料作文不太适合叙事性文体的写作,标题要与写作内容相符。
第二,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
1.从“扫把姐”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的事件出发,可立意为:
①普通(平凡)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精彩。)
②草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③草根的“幸福”带给我们的启示
2.从“扫把姐”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心态出发,可立意为:
①做人要乐观。或:以快乐的心态(乐在其中)面对平凡人生。
②热爱生活,平凡的人生更精彩。(对生活充满热情)
③专注本职工作(敬业、爱业、乐业),让生活有滋有味。
④兴趣使生活充满乐趣。
⑤心怀梦想(希望)的人可以开创新生活。
⑥用审美的心态对待生活
3.从“扫把姐”的“扫把姐”的“扫把舞”为什么越跳越好的角度出发,可立意为: ①平凡的事情做好到最好,最终也会臻于非凡之境。
②把工作当成艺术,即可化平凡为神奇。
4.从“网络”在此事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发,可立意为:
①理性对待网络蹿红现象。
②网络成为草根圆梦的舞台。
赋分要求
一类卷:48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 语言有文采,文
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36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 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三类卷:30—35分(偏离题意,或缺乏论据,功论证过程缺乏议论分析,或结构不完整,或文体特征不明确)
四类卷:30分 以下(完全脱离题意,思维混乱,语言不通,完全套作,扩写材料,照抄阅读材料,不足 400字等)
其他扣分说明
1.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 分以下给分; 2.没有标题,扣2分; 3.错别字原则上三个以上错一字扣1分。 4.结构完整,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例文一
“当我们遨游浩瀚的书海,我们会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辽远而神往不已,也会为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心生敬佩。黄昏落日,固然是凄美之至,但我们脚下的泥土深处又何尝不是别有洞天?
自然如此,人亦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人的财产有多寡之别,而人追求幸福与精彩的权利是平等的。
北京的“扫把姐”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如今她的舞姿被无数网友所欣赏。谁说只有在炫丽的舞台上才能出现美丽的舞蹈呢?处在平凡的位置上,人亦可以舞出自己的精彩。一鸣惊人的苏珊大妈,成名前不过是个普通的失业妇人,但是谁说只有帕瓦罗蒂才能唱出感人肺腑的高音呢?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美丽,只要敢于追求。
当我们看着这些平凡的人,我们为什么会感动?即使他们的舞姿并不完善,他们的歌声并不完美?
每个平凡人,尤其是位于社会底层的人,都不免承受生活给予的重压甚至创痛。我们为他们而感动,是因为他们在背负着千斤重压飞翔。深圳的民工街舞团在上春晚前,曾一度落到食不果腹的田地,他们坚持了下来。作为环卫工人,“扫把姐”无疑属于低收入群体,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她依然乐观地跳着自己的舞。他们的美丽建立在苦难与痛苦之上,可是又分明超越了苦难与痛苦,这就是他们给予我们别样的感动的原因。
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变革大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中,越来越多的人随着社会发展,成为社会底层与弱势群体的一员。如何让这些人生活的更好、更幸福,成为了我们的社
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从主观上看这个问题,群众必须要有追求幸福的勇气和精神,正如“扫把姐”正如民工街舞团。温总理曾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追根究底,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愈是居于贫穷困厄,愈要有追求的心,这就是那些平凡而又精彩的人教给我们所有人的。
我相信,“扫把姐”只是千千万万平凡而又美丽的人中的一员。他们是今日社会最美的风景。
例文二
“扫把姐”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这份被大多数人所瞧不上的工作,却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快乐,并不是收入高低,也不是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是因为她拥有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发现幸福。
还记得在大街旁边拥着孙女笑得一脸幸福的环路工人吗?还记得远眺风景而无比满足的华山挑山工吗?他们蹿红网络,是因为他们让大家发现,原来快乐并不来自待遇优原的职业,也不来自名车名房,快乐原来如此简单。只需要一个亲吻,只需要一处美丽的风景,只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我们在快速前进的社会中低头猛赶,以至于我们忘记去观赏嘴边的风景,而忘记了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忘记了乐观。
也许是我们苛求自己太多,在人口大爆炸的今天,巨大的生存压力,激烈的竞争,逐渐匮乏的资源,给每个人的心头上都蒙上一层阴影。许多人以为拥有的多少是幸福的标准,苛求自己到达一个又一个目标,便离快乐越来越远。还记得小时候因为一粒糖高兴上半天的日子吗?快乐并不是拥的的多少,而是你去怎样面对你的拥有,不是苛求,而是乐观,积极与满足。
想起《佐贺的超级阿嬷》,阿嬷遇上日本经济大萧条,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但她并不缺乏快乐。她坦然面对贫穷与困难,面对生活。凭借一种乐观的心态,她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在河上捞到新鲜的水果,可以吃到米饭,她都可以开心许久。生活虽然困苦,但并不缺乏快乐,相反,她的乐观与积极,鼓舞了许多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慢慢地走出困境。
生活是面镜子,乐观积极的看着它,寻找生活的美,它照射出的便是快乐,美丽与阳光。生活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尝试着去带着乐观与积极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吧。在漆黑寒冷的夜晚,你是否想过抬起头,去看看正是因为黑夜而更加明亮的月亮呢?
例文三
古往今来,多少人凭栏远眺,“君不见,君莫舞,玉环飞燕皆黄土。”多少人独揽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像“扫把姐”这样乐观的生命,挥舞着自信的鞭,
驰骋着精彩的人生。愿终将能成为这样的人——守的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不会忘记埋怨落寞沉寂的光影,还有那架孤独的轮椅,对着西斜的太阳拧着嘴顽强的笑。 史铁生常常觉得他与地坛有宿命的联系,这园子仿佛一直在那儿等他,等他等了五百多年,等他降生,等他生长,又等他货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的让他断了双脚。他曾经有恨,有怨,但他知道,自己永远不要做那名因坐得离舞台太近而自认倒霉的观众,也永远不要做那舞台上自认为仅能当配角的演员,他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他曾说过,生病是主业,写作是副业。而如今,对死亡,有更超然的解释,时间坍塌了一段段高墙,剥落了楼头的红漆,销蚀了亭上的翠绿瓦砾,但带来的却是宁静,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的艰难。从此,满园的荒草都显得自在而坦荡。
人生似旅途,总该带笑欣赏。
你可能不曾想象,细腻、柔情的小提琴曲的背景居然是阴森黑冷的监狱,你可能不曾想象,轻快、跳跃的音符怎能从不漏阳光的牢房里传出?但帕格尼尼做到了,他用坚强的双手握住破旧的琴把,发出艰难的申诉,他用沉郁的G弦表明对生活的嘲笑与自我安慰。他是狱中唯一要求提供乐器的囚徒,而其他人,借机会获得更多得以果腹的必需品。
人生也似一座监狱,只有心中有阳光的人才能傲视苍穹,伴响自己的旋律。
当年下放到湖北进行劳动改造的作家沈从文,在给表侄写信时提到“这儿的荷花真美!”让人不禁对其乐观与豁达所折服。
同样,生活在白色恐怖时期的诗人,向世界呐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仅此一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
当命运的指针悄悄地与时间重合,愿自己终将成为这样乐观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例文四
你曾穿梭于夜幕降临后繁华的街道,却不曾停下脚步收录一抹星光入囊中;你曾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下,却吝着对明媚天气的一句赞美;你曾走过生活的美景,却也只是匆匆走过,哀叹着发现不到生活之美。
其实生活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你说不是吗?
你或许是一位白领,被牢牢地固定在笔直、平整的西服下,机械地在上班下班的轨道上活着,却不曾发现桌边五彩的便条纸能在冰冷的玻璃窗上贴出一个微笑的太阳。你或许是一位苦力拼搏的高三学子,正为满纸草稿却得不出答案而烦恼,却不曾发现废弃的草稿可以叠出无数的纸飞机,在枯燥的课堂上穿梭。而“扫把姐”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却能懂得寓工作于娱乐,把工作工具化成魔术棒,既使自己快乐,也赐予了他人快乐。你说,懂得乐业的人,不就更懂得发现生活的美吗?
赶集,赶车,赶时间,事事皆赶;催稿,催钱,催业绩,无处不催。然而生活之美不是
快节奏的,走马观花之人绝不能感受美,感受生活。并不要求你如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远离城市生活,隐居求自然;也不要求你如退休老人,弄雀西楼,品茶读报,漫步江边,其乐融融;只希望你能留心灵一片平静,留生活的乐章一段慢节奏,或许只是停车等交通灯的几分钟,称赞一句天空的蔚蓝,然后挂上知足的笑容;或许只是一首歌的时间,回放着所经历的美好的人和事。只需要几分钟的平静,你将会发现更多生活之美。
你或许做不到苏轼“回首往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也做不到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信和豪放,但你可以做到在困难前不偏不倚,在人生起伏前波澜不惊,以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以淡定的姿态从容面对喜与忧,得与失。
困难总在乐观的人面前绽开最娇艳的花,生活之美总向乐观之人温柔地招着手。
愿你能成为一个乐业、沉静和乐观的人,从而挖掘出早被你遗忘的美。那时,你定会诧异地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例文五
当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明星和大腕们晃的审美疲劳时,各种各样的草根中的“哥”和“姐”们却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
在网络尚未得到现在这般的发展时,我们的目光只能被各大娱乐公司控制,它们让我们看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于是我们在捧红各种星后,却失去了自我发掘亮点的权力。我们群众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给我们看到的几寸天空。
但网络世界的发展,不仅打破了这种格局,也打破了我们的桎梏。人们开始更多的从民间发掘各种亮点,其中有好也有坏,像犀利哥,又如凤姐。但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像“旭日阳刚”这样的农民工组合,也是纯正的草根阶级,被发掘出来后,人们开始正视并挖掘草根的内涵。
两个光着膀子的大老爷们,在不到十平方的狭小出租屋里,用嘶哑的嗓子吼着汪峰的“春天里”,但就是这不算太美,更甚说是不怎么有美感的画面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人呢?难道他们唱的不是歌而是寂寞不成?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草根身份,只有像这样的草根阶层唱出的“春天里”才更有味,因为歌中有大多的艰辛和执著,这些也只有草根或曾是草根的人才懂。
这些其实都是好事,像“扫把姐”,又像“旭日阳刚”,他们能得到关注说明人们已经把目光放在草根阶层上,而这个社会也永远属于普罗大众在而非少数上层精英。这也是一种人性与价值观的回归。
当人们有了足够的自由与思想,才能回到原点上,也即是事物的本源上去看待问题的发展与走势,这代表着一种社会的进步。
同时,“旭日阳刚”代表的是最低层的草根阶级——农民工。他们身上发生的事在其它农民工身上发生。人们能通过“旭日阳刚”去发现更多的农民工生存问题和给予他们更多的尊
重,这其实更是一种道德与良心上的回归。因为有人说过“一个国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能体现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一个国家对待农民工的态度能看出这个国家的良心。”
所以让我们把心放回到原点,目光才能投身更远的未来。
2016届高三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世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世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
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
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
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
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原文明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世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
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
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
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
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
果是合金,工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
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人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
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
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
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
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
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子夜歌·三更月①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
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兼济天下的思想感情的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本次月考不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
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
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
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
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
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
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
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
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
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
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
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
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
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
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
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
析。(6分)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
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发布署名文章称,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之“三高”,治理腐败需要“零容忍”。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
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著名作家琼瑶最近写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封公开信,称编剧于正涉嫌抄袭她的
作品,并请求广电部门停止涉嫌抄袭节目的播出。
D.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
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______________,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
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①
②
③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
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要素: 含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错,参见原文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2.C(“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错,应是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3.B(“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逻辑关系颠倒,应当是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才能使小麦的大面积种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
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义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试题分析:收:逮捕。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
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学科网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5.C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原文: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D 试题分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7.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各1分,大意1分, “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共5分)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各1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四海”译为“天下”、“鼎沸”译为“纷乱”、“日滋”译为“一天天增多”、“ 此曹”译为“这些族人”。(2)句中关键词“去”译为“距离”、“险”译为“险要之地”、 “栅”译为“修栅栏”、“ 毋”译为“不要”、“逾”译为“越过”。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 作非 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 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
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 唇 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 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 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 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 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 河。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战, 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过了 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 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就凌迟了他,他心 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 天。”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 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贼人答应了他们。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子夜歌·三更月①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相传创始于李白。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
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8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月夜庭院思妇图(1分):三更之夜,月色皎洁,中庭梨花在月
色的辉映下更加洁白(1分),闺中少妇,思念游子,夜不能寐,听到杜鹃声声哀啼,更是情不能胜,哀伤不已(1分),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2分)。
9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2分),作者赋予无情
的陇上之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似乎它们也为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所感动,发出呜咽哀鸣之声,(2分)。作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表达了闺中少妇与恋人离别后,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兼济天下的思想感情的的两句是: , 。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乙 选考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本次月考不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
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
(5)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分)
12、(1)参考答案:D项3分,B项2分,E项1分,A、C不得分。
答案解析:A项错误,遗漏了原文“及其现代意义”等信息。C项错误,原文是“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布”。E项钱穆之所以在香港这个殖民地上办学,不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根本原因是借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青年人具有精神支柱,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2)参考答案:1、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2、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3、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4、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3点即可得6分)
(3)参考答案: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书斋岁月,希望通过历史研究,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广大民族灿烂文化;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表现了钱穆先生一生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却始终不忘故土家园的情怀。这样一副挽联,是对钱穆一生最为深情和较为准确的概括。(上下两联的分析各3分,共6分)
(4)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答案任选一个即可,如两方面都谈到,酌情给分。
①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
②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
(观点2分,结合全文分析2分,联系现实举例并分析4分,共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
②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③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④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答案】C
【解析】: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发布署名文章称,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之“三高”,治理腐败需要“零容忍”。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著名作家琼瑶最近写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封公开信,称编剧于正涉嫌抄袭她的作品,并请求广电部门停止涉嫌抄袭节目的播出。
D.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答案】C A.成分残缺 “呈现出”缺少宾语中心词“态势”;B 搭配不当,“维护”与“要求”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产品”应放在“只有”之前。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______________,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答案.C 要注意句子间的关系,找准衔接点,并且要使组成的语段意思完整。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A、B两项,如选择D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故选C项。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
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①
②
③
16.①回望历史(1分)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2分)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2分)
17.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6分)
17、要素: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2分)
含义:1、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分)
2、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题,可以联系材料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社会影响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来立意;考查学生针对社会现象分析探究的能力。
第一,题意把握。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材料”分三个层次:一“扫把姐”的身份是普通环卫工人,乐观的她钟情自己的扫把,希望扫出新生活;二 “扫把姐”工作之余跳的“扫把舞”越来越具欣赏性;三 “扫把姐”视频被传上网,蹿红网络。考生写作时,可以从“扫把姐”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的事件出发,可以从 “扫把姐”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心态出发,也可以从“扫把姐”的“扫把舞”为什么越跳越好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网络”在此事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发进行分析思考,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
“要求”指明考生“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材料中的主要事件是普通环卫工人爆红网络;主要人物是以“扫把舞”为手段、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扫把姐”张秀芳;主要事件的社会影响是人们在网络上热捧“扫把姐”。
“扫把姐”不是明星、富豪,她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这说明现代社会对草根阶层的关注,也说明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取决于他的地位、财富,即使没有很高的才华,普通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扫把姐”用手中的扫把来舞蹈,以积极的心态创造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这启示人们如何来对待看似普通而又乏味的生活和工作。当你乐观、有梦想、对工作专注、对生活保持热情,再枯燥的工作也会充满乐趣,再平凡的生活也会走向成功。就像这位没有多少才华的“扫把姐”凭借自创的舞蹈,坚持不懈,将“扫地”的工作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然而“扫把姐”的成功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还离不开“网络”这个
公共传播的平台,“网络”使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更是草根圆梦的舞台。
“要求”中规定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考生在行文中必须提及材料,围绕材料所引发的思考组织写作内容。
“要求”中明确考生要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本次新材料作文不太适合叙事性文体的写作,标题要与写作内容相符。
第二,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
1.从“扫把姐”以一个普通人(草根)的身份爆红网络的事件出发,可立意为:
①普通(平凡)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精彩。)
②草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③草根的“幸福”带给我们的启示
2.从“扫把姐”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心态出发,可立意为:
①做人要乐观。或:以快乐的心态(乐在其中)面对平凡人生。
②热爱生活,平凡的人生更精彩。(对生活充满热情)
③专注本职工作(敬业、爱业、乐业),让生活有滋有味。
④兴趣使生活充满乐趣。
⑤心怀梦想(希望)的人可以开创新生活。
⑥用审美的心态对待生活
3.从“扫把姐”的“扫把姐”的“扫把舞”为什么越跳越好的角度出发,可立意为: ①平凡的事情做好到最好,最终也会臻于非凡之境。
②把工作当成艺术,即可化平凡为神奇。
4.从“网络”在此事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发,可立意为:
①理性对待网络蹿红现象。
②网络成为草根圆梦的舞台。
赋分要求
一类卷:48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 语言有文采,文
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36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 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三类卷:30—35分(偏离题意,或缺乏论据,功论证过程缺乏议论分析,或结构不完整,或文体特征不明确)
四类卷:30分 以下(完全脱离题意,思维混乱,语言不通,完全套作,扩写材料,照抄阅读材料,不足 400字等)
其他扣分说明
1.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 分以下给分; 2.没有标题,扣2分; 3.错别字原则上三个以上错一字扣1分。 4.结构完整,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例文一
“当我们遨游浩瀚的书海,我们会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辽远而神往不已,也会为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心生敬佩。黄昏落日,固然是凄美之至,但我们脚下的泥土深处又何尝不是别有洞天?
自然如此,人亦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人的财产有多寡之别,而人追求幸福与精彩的权利是平等的。
北京的“扫把姐”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如今她的舞姿被无数网友所欣赏。谁说只有在炫丽的舞台上才能出现美丽的舞蹈呢?处在平凡的位置上,人亦可以舞出自己的精彩。一鸣惊人的苏珊大妈,成名前不过是个普通的失业妇人,但是谁说只有帕瓦罗蒂才能唱出感人肺腑的高音呢?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美丽,只要敢于追求。
当我们看着这些平凡的人,我们为什么会感动?即使他们的舞姿并不完善,他们的歌声并不完美?
每个平凡人,尤其是位于社会底层的人,都不免承受生活给予的重压甚至创痛。我们为他们而感动,是因为他们在背负着千斤重压飞翔。深圳的民工街舞团在上春晚前,曾一度落到食不果腹的田地,他们坚持了下来。作为环卫工人,“扫把姐”无疑属于低收入群体,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她依然乐观地跳着自己的舞。他们的美丽建立在苦难与痛苦之上,可是又分明超越了苦难与痛苦,这就是他们给予我们别样的感动的原因。
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变革大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中,越来越多的人随着社会发展,成为社会底层与弱势群体的一员。如何让这些人生活的更好、更幸福,成为了我们的社
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从主观上看这个问题,群众必须要有追求幸福的勇气和精神,正如“扫把姐”正如民工街舞团。温总理曾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追根究底,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愈是居于贫穷困厄,愈要有追求的心,这就是那些平凡而又精彩的人教给我们所有人的。
我相信,“扫把姐”只是千千万万平凡而又美丽的人中的一员。他们是今日社会最美的风景。
例文二
“扫把姐”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这份被大多数人所瞧不上的工作,却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快乐,并不是收入高低,也不是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是因为她拥有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发现幸福。
还记得在大街旁边拥着孙女笑得一脸幸福的环路工人吗?还记得远眺风景而无比满足的华山挑山工吗?他们蹿红网络,是因为他们让大家发现,原来快乐并不来自待遇优原的职业,也不来自名车名房,快乐原来如此简单。只需要一个亲吻,只需要一处美丽的风景,只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我们在快速前进的社会中低头猛赶,以至于我们忘记去观赏嘴边的风景,而忘记了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忘记了乐观。
也许是我们苛求自己太多,在人口大爆炸的今天,巨大的生存压力,激烈的竞争,逐渐匮乏的资源,给每个人的心头上都蒙上一层阴影。许多人以为拥有的多少是幸福的标准,苛求自己到达一个又一个目标,便离快乐越来越远。还记得小时候因为一粒糖高兴上半天的日子吗?快乐并不是拥的的多少,而是你去怎样面对你的拥有,不是苛求,而是乐观,积极与满足。
想起《佐贺的超级阿嬷》,阿嬷遇上日本经济大萧条,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但她并不缺乏快乐。她坦然面对贫穷与困难,面对生活。凭借一种乐观的心态,她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在河上捞到新鲜的水果,可以吃到米饭,她都可以开心许久。生活虽然困苦,但并不缺乏快乐,相反,她的乐观与积极,鼓舞了许多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慢慢地走出困境。
生活是面镜子,乐观积极的看着它,寻找生活的美,它照射出的便是快乐,美丽与阳光。生活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尝试着去带着乐观与积极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吧。在漆黑寒冷的夜晚,你是否想过抬起头,去看看正是因为黑夜而更加明亮的月亮呢?
例文三
古往今来,多少人凭栏远眺,“君不见,君莫舞,玉环飞燕皆黄土。”多少人独揽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我们应该看到,还有像“扫把姐”这样乐观的生命,挥舞着自信的鞭,
驰骋着精彩的人生。愿终将能成为这样的人——守的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不会忘记埋怨落寞沉寂的光影,还有那架孤独的轮椅,对着西斜的太阳拧着嘴顽强的笑。 史铁生常常觉得他与地坛有宿命的联系,这园子仿佛一直在那儿等他,等他等了五百多年,等他降生,等他生长,又等他货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忽的让他断了双脚。他曾经有恨,有怨,但他知道,自己永远不要做那名因坐得离舞台太近而自认倒霉的观众,也永远不要做那舞台上自认为仅能当配角的演员,他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他曾说过,生病是主业,写作是副业。而如今,对死亡,有更超然的解释,时间坍塌了一段段高墙,剥落了楼头的红漆,销蚀了亭上的翠绿瓦砾,但带来的却是宁静,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的艰难。从此,满园的荒草都显得自在而坦荡。
人生似旅途,总该带笑欣赏。
你可能不曾想象,细腻、柔情的小提琴曲的背景居然是阴森黑冷的监狱,你可能不曾想象,轻快、跳跃的音符怎能从不漏阳光的牢房里传出?但帕格尼尼做到了,他用坚强的双手握住破旧的琴把,发出艰难的申诉,他用沉郁的G弦表明对生活的嘲笑与自我安慰。他是狱中唯一要求提供乐器的囚徒,而其他人,借机会获得更多得以果腹的必需品。
人生也似一座监狱,只有心中有阳光的人才能傲视苍穹,伴响自己的旋律。
当年下放到湖北进行劳动改造的作家沈从文,在给表侄写信时提到“这儿的荷花真美!”让人不禁对其乐观与豁达所折服。
同样,生活在白色恐怖时期的诗人,向世界呐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仅此一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
当命运的指针悄悄地与时间重合,愿自己终将成为这样乐观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例文四
你曾穿梭于夜幕降临后繁华的街道,却不曾停下脚步收录一抹星光入囊中;你曾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下,却吝着对明媚天气的一句赞美;你曾走过生活的美景,却也只是匆匆走过,哀叹着发现不到生活之美。
其实生活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你说不是吗?
你或许是一位白领,被牢牢地固定在笔直、平整的西服下,机械地在上班下班的轨道上活着,却不曾发现桌边五彩的便条纸能在冰冷的玻璃窗上贴出一个微笑的太阳。你或许是一位苦力拼搏的高三学子,正为满纸草稿却得不出答案而烦恼,却不曾发现废弃的草稿可以叠出无数的纸飞机,在枯燥的课堂上穿梭。而“扫把姐”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却能懂得寓工作于娱乐,把工作工具化成魔术棒,既使自己快乐,也赐予了他人快乐。你说,懂得乐业的人,不就更懂得发现生活的美吗?
赶集,赶车,赶时间,事事皆赶;催稿,催钱,催业绩,无处不催。然而生活之美不是
快节奏的,走马观花之人绝不能感受美,感受生活。并不要求你如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远离城市生活,隐居求自然;也不要求你如退休老人,弄雀西楼,品茶读报,漫步江边,其乐融融;只希望你能留心灵一片平静,留生活的乐章一段慢节奏,或许只是停车等交通灯的几分钟,称赞一句天空的蔚蓝,然后挂上知足的笑容;或许只是一首歌的时间,回放着所经历的美好的人和事。只需要几分钟的平静,你将会发现更多生活之美。
你或许做不到苏轼“回首往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也做不到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信和豪放,但你可以做到在困难前不偏不倚,在人生起伏前波澜不惊,以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以淡定的姿态从容面对喜与忧,得与失。
困难总在乐观的人面前绽开最娇艳的花,生活之美总向乐观之人温柔地招着手。
愿你能成为一个乐业、沉静和乐观的人,从而挖掘出早被你遗忘的美。那时,你定会诧异地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例文五
当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明星和大腕们晃的审美疲劳时,各种各样的草根中的“哥”和“姐”们却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
在网络尚未得到现在这般的发展时,我们的目光只能被各大娱乐公司控制,它们让我们看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于是我们在捧红各种星后,却失去了自我发掘亮点的权力。我们群众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给我们看到的几寸天空。
但网络世界的发展,不仅打破了这种格局,也打破了我们的桎梏。人们开始更多的从民间发掘各种亮点,其中有好也有坏,像犀利哥,又如凤姐。但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像“旭日阳刚”这样的农民工组合,也是纯正的草根阶级,被发掘出来后,人们开始正视并挖掘草根的内涵。
两个光着膀子的大老爷们,在不到十平方的狭小出租屋里,用嘶哑的嗓子吼着汪峰的“春天里”,但就是这不算太美,更甚说是不怎么有美感的画面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人呢?难道他们唱的不是歌而是寂寞不成?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草根身份,只有像这样的草根阶层唱出的“春天里”才更有味,因为歌中有大多的艰辛和执著,这些也只有草根或曾是草根的人才懂。
这些其实都是好事,像“扫把姐”,又像“旭日阳刚”,他们能得到关注说明人们已经把目光放在草根阶层上,而这个社会也永远属于普罗大众在而非少数上层精英。这也是一种人性与价值观的回归。
当人们有了足够的自由与思想,才能回到原点上,也即是事物的本源上去看待问题的发展与走势,这代表着一种社会的进步。
同时,“旭日阳刚”代表的是最低层的草根阶级——农民工。他们身上发生的事在其它农民工身上发生。人们能通过“旭日阳刚”去发现更多的农民工生存问题和给予他们更多的尊
重,这其实更是一种道德与良心上的回归。因为有人说过“一个国家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能体现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一个国家对待农民工的态度能看出这个国家的良心。”
所以让我们把心放回到原点,目光才能投身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