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活的利益的资料

世界著名自然灾难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宣称,如果温室气体在从现在起的7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包括战争、瘟疫、干旱、洪水、饥荒、飓风在内的各种灾祸将席卷地球。

7年拯救期已过去了1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好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拯救的方法——减少碳排放,增加固碳能力。当然,这个拯救的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成员来共同担当,而且国际社会已经有了控制手段:划分指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这个框架下,**可以通过审批权,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还有一大课题:唤醒大众的低碳意识,因为大众的合力是巨大的。

碳排放已有计量手段

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议定书形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企图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固碳能力,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交易制度中,涉及到“碳汇”与“碳源”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既然碳汇和碳源形成了交易制度,那么碳排放和碳固定的量,就是可以测定的,而且定然纳入了被监测之中。

高碳模式将制约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

就全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是相对较高的,但由于他们的消费水平高,二氧化碳的减排责任并不占优势。我国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4.2亿吨,是世界二氧化碳的第二排放大国。在GDP高增长形势下,“高碳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重要内容。

有分析认为,中国要达到欧洲的低碳水平,中国的钢铁产量必须要降下来;但中国要继续发展,钢产量就得继续维持10年至20年。当然,既保持高能耗产品的产量,又尽最大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也可以定义为低碳经济。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尽国际义务,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出路。

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中国的发展,中国已启动了《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将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和以省级为单位的“碳源-碳汇”交易制度;正着力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等;

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增加碳汇。

还有一个努力方向,那就是倡导低碳生活。

其实,我们的诸多生活细节都与减排二氧化碳有关。比如节约用电,虽然我们目前使用的电能以水电、火电为主,但节约用电最终可以达到节约火力发电,即减少煤炭用量的效果。节约用水、少用塑料制品、节约食品,最终都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别小看一些生活细节,因为这些生活细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每一个人都从细微处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其集聚效果就是相当可观的。 豆瓣网“低碳生活小组成员”小苋,从某杂志看到国家每年投入环境治理的资金高达数千亿元时,震撼之余开始注意环保: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装修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环保材料„„小苋记录自己每天的碳排量,一年之后,发现每天排碳从16千克左右,降至了7千克~8千克。

低碳生活可提高公民素质

在全球人类的大家庭里,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可以通过碳排放指标加以控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可以在省际间形成碳平衡交易框架。但是,这种责任控制不可能无限细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做到了低碳,不说只能靠自律,但主要得靠自律。

我们倡导不要浪费食物,倡导随手关灯,倡导空调尽可能接近自然温度,如果都靠他律,靠在别人的监督下完成,不仅不现实,而且

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很高。因此,低碳生活靠法律制度不行,得靠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其实,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早已知道,素食比肉食消耗的资源少,前者是低碳的,同时也是更有利于健康的;长久在空调房生活,其实不利于强壮身体的养成。许多习惯低碳生活的人士认为,用低碳方式生活,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

自律程度如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表现。经济的、环保的、生态的、健康的、自律的生活,就是高素质的人的生活方式。那么,低碳的生活,就是高品位、高素质的生活。

我市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清洁能源优势为支撑,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规划政策引导,着力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技术创新支撑,努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把广元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6%以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

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气候与我们生活之间生死攸关的联系。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沿城市,我市在推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低碳生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从理念到行动、从倡导到规范的路还有多远?笔者认为,仍有提升的空间,且路漫漫其修远矣。

一是我市一些人对“低碳生活”认识还有误读。有些人担心会由此降低生活质量;另一种是有人觉得自己的低碳措施再好也难以挡住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实际上,低碳的真实含义是使生活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要向人们的身体提供最大的保护和舒适感,这样做,其实是在追求或者说是在保障人类长久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对于企业的违规排放,我们不必有任何攀比和无奈,无论是谁,首先都应该要求自己做个低碳使者,这样才能影响他人。 二是“低碳生活”任重道远。“低碳生活”,说到底,就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大家在意识里珍爱环境,就会有用之不尽的“低碳生活”新主张,比如:购买小排量汽车;每周少开一两天车,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下楼尽量不坐电梯;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这些“动作”,其实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将这些形成一种习惯,那么,我市的碳排放量自然就会降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就会越发充满生机。

三是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是关键。注意节电、节油、节

气、节能,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既降低成本,又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

“低碳生活”是新提法,但解决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大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改善我们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份责任。

世界著名自然灾难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宣称,如果温室气体在从现在起的7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包括战争、瘟疫、干旱、洪水、饥荒、飓风在内的各种灾祸将席卷地球。

7年拯救期已过去了1年,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好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拯救的方法——减少碳排放,增加固碳能力。当然,这个拯救的责任需要国际社会成员来共同担当,而且国际社会已经有了控制手段:划分指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这个框架下,**可以通过审批权,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还有一大课题:唤醒大众的低碳意识,因为大众的合力是巨大的。

碳排放已有计量手段

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议定书形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企图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固碳能力,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

交易制度中,涉及到“碳汇”与“碳源”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既然碳汇和碳源形成了交易制度,那么碳排放和碳固定的量,就是可以测定的,而且定然纳入了被监测之中。

高碳模式将制约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

就全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是相对较高的,但由于他们的消费水平高,二氧化碳的减排责任并不占优势。我国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4.2亿吨,是世界二氧化碳的第二排放大国。在GDP高增长形势下,“高碳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重要内容。

有分析认为,中国要达到欧洲的低碳水平,中国的钢铁产量必须要降下来;但中国要继续发展,钢产量就得继续维持10年至20年。当然,既保持高能耗产品的产量,又尽最大的能力减排二氧化碳,也可以定义为低碳经济。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尽国际义务,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出路。

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中国的发展,中国已启动了《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将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和以省级为单位的“碳源-碳汇”交易制度;正着力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等;

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增加碳汇。

还有一个努力方向,那就是倡导低碳生活。

其实,我们的诸多生活细节都与减排二氧化碳有关。比如节约用电,虽然我们目前使用的电能以水电、火电为主,但节约用电最终可以达到节约火力发电,即减少煤炭用量的效果。节约用水、少用塑料制品、节约食品,最终都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别小看一些生活细节,因为这些生活细节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每一个人都从细微处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其集聚效果就是相当可观的。 豆瓣网“低碳生活小组成员”小苋,从某杂志看到国家每年投入环境治理的资金高达数千亿元时,震撼之余开始注意环保: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装修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环保材料„„小苋记录自己每天的碳排量,一年之后,发现每天排碳从16千克左右,降至了7千克~8千克。

低碳生活可提高公民素质

在全球人类的大家庭里,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可以通过碳排放指标加以控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可以在省际间形成碳平衡交易框架。但是,这种责任控制不可能无限细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做到了低碳,不说只能靠自律,但主要得靠自律。

我们倡导不要浪费食物,倡导随手关灯,倡导空调尽可能接近自然温度,如果都靠他律,靠在别人的监督下完成,不仅不现实,而且

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很高。因此,低碳生活靠法律制度不行,得靠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其实,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早已知道,素食比肉食消耗的资源少,前者是低碳的,同时也是更有利于健康的;长久在空调房生活,其实不利于强壮身体的养成。许多习惯低碳生活的人士认为,用低碳方式生活,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

自律程度如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表现。经济的、环保的、生态的、健康的、自律的生活,就是高素质的人的生活方式。那么,低碳的生活,就是高品位、高素质的生活。

我市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清洁能源优势为支撑,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规划政策引导,着力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技术创新支撑,努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把广元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6%以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

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气候与我们生活之间生死攸关的联系。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沿城市,我市在推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低碳生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从理念到行动、从倡导到规范的路还有多远?笔者认为,仍有提升的空间,且路漫漫其修远矣。

一是我市一些人对“低碳生活”认识还有误读。有些人担心会由此降低生活质量;另一种是有人觉得自己的低碳措施再好也难以挡住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实际上,低碳的真实含义是使生活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要向人们的身体提供最大的保护和舒适感,这样做,其实是在追求或者说是在保障人类长久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对于企业的违规排放,我们不必有任何攀比和无奈,无论是谁,首先都应该要求自己做个低碳使者,这样才能影响他人。 二是“低碳生活”任重道远。“低碳生活”,说到底,就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大家在意识里珍爱环境,就会有用之不尽的“低碳生活”新主张,比如:购买小排量汽车;每周少开一两天车,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下楼尽量不坐电梯;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这些“动作”,其实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将这些形成一种习惯,那么,我市的碳排放量自然就会降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就会越发充满生机。

三是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是关键。注意节电、节油、节

气、节能,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既降低成本,又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

“低碳生活”是新提法,但解决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大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改善我们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份责任。


相关内容

  • 浅析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关键词]宪法:私有财产:保护 一.建国后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文本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们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与以往的社会制度有很大不同.由于是新生的制度,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导致我们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其间,法律的变动,特别是宪法的变动是非常频繁的.关于私有 ...

  • 隐私权的内涵及其外延论文
  • 隐私权的内涵及其外延 [引言] 隐私权作为一种近现代才出现,但却迅速赢得各国关注,并由法律给予了全面保护的权利,其内涵和外延却不甚清晰.又由于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使得判断一项权利是否是隐私权所保护的,一项行为是否是侵犯隐私权变得模糊不定.这就需要我们从隐私权的起源发展.从立法规定隐私权的本意来考 ...

  • 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 马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副教授 关键词: 隐私权/侵权行为/类型化 内容提要: 隐私权是一项现代社会新兴的人格权利,其在实践中极易遭受侵害.本文讨论了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分析了其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侵犯隐 ...

  • 5--隐性采访应当"与时俱进"--解读[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今年4月1日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有新规定83条,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它规定:在民事诉讼中,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人民法院 ...

  • 八下思想品德作业本
  • .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背景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B.其实质是采取军事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C.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 ...

  •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 分类号: 学校代码: 密 级: 学 号: 20091005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吴建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 "三农"问题 导师姓名: 马桂萍教授 二〇一二年五月 ...

  • 新婚姻法共同财产
  • 新婚姻法共同财产 夫妻财产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清偿等方面的制度.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以约定财产制为补充的制度.新婚姻法仍坚持以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同时允许和尊重夫妻对共同财产进行约定,增加个人特有财产的内容,完 ...

  •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认识
  • 作者:田卫东续文辉 光明日报 1998年10期 深入分析阶级.阶层结构的现状,是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及社会结构的需要,也是调节并处理好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社会阶级.阶层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建 ...

  • 利他行为的价值机理
  • 第十二节  利他行为的价值机理 相对于低等动物,人类的利他行为是最多的,然而,人类为什么会形成大量的利他行为,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都是零碎的.片面的和肤浅的,至今没有一个全面.科学并充满说服力的理论论证.统一价值论实现了不同价值的统一度量,从而为利他行为的科学论证提供了理论前提.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