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上的点滴收获
南漳县武安镇武镇中学 李秀荣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学习杜朗口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以“自主合作,分层提高”为特色,以“三研”(校本教研、主题教研、网络教研)、“三模”(预习模块、展示模块、反馈模块)、“五学”(目标导学、定向自学、交流互学、展示研学、当堂检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八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观摩、学习和摸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努力:
一、学习小组的建设
开学之初,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每组6—7人的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再依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重组,让每个小组既有成绩优秀的,也有成绩一般的;既有敢于、善于管理的,也有相对松散、皮沓的;既有活泼开朗、积极展示的,也有内向腼腆、羞于表现的;既有男生,也有女生。力争每个小组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在每个小组选出学科带头人、小组长、管理员各一名。三名干部在完成自学的基础上又各司其职——学科带头人:组织并督促组员进行自学、互学、研学及组内交流展示,确定全班交流时的展示代表;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导学案,督促他们做好笔记;管理员:维持本组纪律,保证小组学习的有序进行(各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平时表现自行推选小组干部)。
二、语文课堂的构建
1.小组预习
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探究创新”的课堂,是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事先将语文老师们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导学案在小组内展开预习。各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头人安排组员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上除“当堂检学”外的所有学习任务,再组织大家交流讨论。简单的问题对答案,较难的结对互学,更难的小组研学,都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时请其他小组帮忙。
交流过程中,学科带头人督促全体组员积极参与,并依据组内交流情况指定全班交流展示时的代表。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不同的展示代表,力争让每个组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除了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各组还可以根据“目标导学”中的学习目标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以备在全班交流。
2.交流展示
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将导学案上的题目随机平分给各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配)。各小组代表分别在小黑板前板书答案要点、讲解答题思路。各小组要充分发挥成员们的特长,让读得精彩的朗读、书写漂亮的板书、善于表达的讲解。力争让每位成员都动起来。讲解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向讲解代表质疑,或补充答案,或提出疑问。讲解代表要对大家的质疑做出回应——赞同的用红粉笔在黑板上修改、补充,不同意的可以与之争论。教师则在双方僵持时、学生解答不完善时适当点拨,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还要引导全班学生
二次讨论。
导学案上的题目解决后,各小组提出自己对课文的质疑,在班上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发挥“导”的作用。
3.检测反馈
只学不练等于没学。展示完毕,学生当堂完成检测题,力争当堂展示结果,及时反馈,当堂矫正。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辅导学困生。
三、小组学习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同时也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为了让小组间展开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堂检学”后及时评价各个学习小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分为组内评价,即组长评价组员,组员互相评价;组组评价,即学习小组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总评。组长评价组员重在评价参与程度;组员互评和组组评价重在发掘对方优点,组组评价还要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评价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尤其要给学困生以鼓励。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还请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高效课堂上的点滴收获
南漳县武安镇武镇中学 李秀荣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学习杜朗口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以“自主合作,分层提高”为特色,以“三研”(校本教研、主题教研、网络教研)、“三模”(预习模块、展示模块、反馈模块)、“五学”(目标导学、定向自学、交流互学、展示研学、当堂检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八年级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观摩、学习和摸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努力:
一、学习小组的建设
开学之初,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每组6—7人的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再依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重组,让每个小组既有成绩优秀的,也有成绩一般的;既有敢于、善于管理的,也有相对松散、皮沓的;既有活泼开朗、积极展示的,也有内向腼腆、羞于表现的;既有男生,也有女生。力争每个小组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在每个小组选出学科带头人、小组长、管理员各一名。三名干部在完成自学的基础上又各司其职——学科带头人:组织并督促组员进行自学、互学、研学及组内交流展示,确定全班交流时的展示代表;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导学案,督促他们做好笔记;管理员:维持本组纪律,保证小组学习的有序进行(各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平时表现自行推选小组干部)。
二、语文课堂的构建
1.小组预习
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探究创新”的课堂,是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事先将语文老师们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导学案在小组内展开预习。各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头人安排组员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上除“当堂检学”外的所有学习任务,再组织大家交流讨论。简单的问题对答案,较难的结对互学,更难的小组研学,都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时请其他小组帮忙。
交流过程中,学科带头人督促全体组员积极参与,并依据组内交流情况指定全班交流展示时的代表。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不同的展示代表,力争让每个组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除了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各组还可以根据“目标导学”中的学习目标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以备在全班交流。
2.交流展示
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将导学案上的题目随机平分给各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配)。各小组代表分别在小黑板前板书答案要点、讲解答题思路。各小组要充分发挥成员们的特长,让读得精彩的朗读、书写漂亮的板书、善于表达的讲解。力争让每位成员都动起来。讲解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向讲解代表质疑,或补充答案,或提出疑问。讲解代表要对大家的质疑做出回应——赞同的用红粉笔在黑板上修改、补充,不同意的可以与之争论。教师则在双方僵持时、学生解答不完善时适当点拨,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还要引导全班学生
二次讨论。
导学案上的题目解决后,各小组提出自己对课文的质疑,在班上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发挥“导”的作用。
3.检测反馈
只学不练等于没学。展示完毕,学生当堂完成检测题,力争当堂展示结果,及时反馈,当堂矫正。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辅导学困生。
三、小组学习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同时也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为了让小组间展开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堂检学”后及时评价各个学习小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分为组内评价,即组长评价组员,组员互相评价;组组评价,即学习小组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总评。组长评价组员重在评价参与程度;组员互评和组组评价重在发掘对方优点,组组评价还要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评价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尤其要给学困生以鼓励。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还请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